传染病(2011)

ContagionUP:2022-05-17

《传染病》(英语:Contagion,香港译《世纪战疫》,台湾译《全境扩散》)是2011年上映的美国惊悚灾难片,由史提芬·苏德堡执导,演员团队包括玛莉安·歌迪雅、拜仁·钧士顿、麦·迪文、罗兰士·费斯宾、祖迪·罗、桂莉芙·柏德露、琦·温斯莉及詹妮弗·艾莉。剧情的设定涉及由污染物进行病毒传播,医学研究人员及公共卫生官员尝试识别并控制一种类似「SARS」的大型疫症,继而疾病进而爆发使社会丧失秩序,最后需要引进疫苗以阻止其传播。为了遵循多条相互作用的情节路线,电影采用了多叙事的风格,这是导演苏德堡于多部电影中常用的手法。

传染病

评分:7.1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编剧:斯科特·Z·本恩斯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 马特·达蒙 / 劳伦斯·菲什伯恩 / 裘德·洛 / 格温妮斯·帕特洛 / 凯特·温丝莱特 / 布莱恩·科兰斯顿 / 詹妮弗·艾莉 / 埃利奥特·古尔德 / 黄经汉 / 约翰·浩克斯 / 安娜·雅克贝-海伦 / 何超仪 / 桑娜·莱瑟 / 迪米特利·马丁 / 阿敏·罗德 / 恩里克·克兰东尼 / 拉里·克拉克 / 莫尼克·加布里埃拉·库尔内 / 徐天佑 / 达丽雅·斯托寇思 / 格里芬·凯恩 / 斯蒂夫·托瓦 / 格蕾丝·雷克斯 / 瑞贝卡·斯宾塞 / 丹·阿霍 / 布莱恩·J·奥唐纳
类型:剧情 / 科幻 / 惊悚 / 灾难
片长:106分钟地区:美国 / 阿联酋
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影片别名:世纪战疫(港) / 全境扩散(台) / 传染
上映:2011-09-03(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598778

电影情节

从香港办公回来后,AIMM的员工贝丝‧恩霍夫在芝加哥稍作停留,并与其前男友会合,然后才回到明尼阿波利斯郊区的家。她在旅途上出现了感冒的病症,她跟前夫所生的六岁儿子克拉克也因病而被送回家中。两天后,贝丝的病情出现恶化,她因严重的癫痫发作而昏厥,贝丝的丈夫米奇把她送往医院,但她最终不治身亡,致死原因不明。由于该疾病会影响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家把它归类为脑膜炎病毒导致。米奇回到家后,发现克拉克也死于类似的感染。米奇随即被隔离,但他似乎对这种疾病具有免疫的能力。米奇获得释放并回到家中跟他与前妻的女儿乔希重聚,尽管医护人员不确定她是否已经承继了米奇的免疫能力。乔希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跟父亲待在一起。米奇面对妻子不忠与保护女儿免受感染而挣扎着。同时,跟贝丝接触过的每个人都陆续把这种疾病散播到世界各地。

在亚特兰大,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代表会见了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埃利斯·谢弗博士,并担心这种疾病是感恩节周末作为生物武器的恐怖袭击,意在感恩节周末引起恐慌。谢弗博士派遣传染病情报局官员艾琳‧米尔丝博士前往明尼阿波利斯展开调查。米尔丝将疫情追溯至贝丝,然而,她在大型场所设立分流营后也受到了感染。由于机场在隔离之前就被关闭,导致她的疏散被延迟。米尔丝后来去世了,被埋在万人冢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而无法治愈,社会秩序开始混乱,商店和房屋被猖獗的抢劫。在紧急服务缺勤及缺乏回应的情况下,美国总统被转移到地下避难,米奇与乔希试图逃离到威斯康星州,但国民警卫队封锁了边界,二人只能被迫回到家中。

在CDC,艾莉·赫索博士研究治疗方案和疫苗的工作起初被搁置,并确定该病毒是猪和蝙蝠病毒的遗传物质混合物。由于科学家没能发现可以在其中生长的脑膜脑炎病毒一号(MEV-1)的细胞培养物,因此研究工作停滞了下来。加利福尼亚大学三藩市分校的教授伊恩·萨斯曼博士却违反了CDC要求销毁其样本的命令,并在第12日,使用蝙蝠细胞,鉴定了可用的MEV-1细胞培养物。赫索博士利用这一突破性成果开始研发疫苗。而其他科学家认定该病毒是由基本繁殖数量为四的螨虫所传播的,预计全世界将有1/12(约8.3%)的人类被感染,死亡率为25%至30%。阴谋论者艾伦·克伦韦德在其颇受欢迎的博客上发布了有关该病毒的影片。在影片中,他表明自己生病了,但后来使用连翘属的草药治愈了自己。可怕的是,人们纷纷涌到药店购买,感染者和健康者聚集到一起,进而加速了病毒的蔓延。克伦韦德的主张引起了全国关注。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他透露谢弗博士曾秘密地告诉未婚妻在被隔离前离开芝加哥。谢弗博士被政府通知,他可能因泄露讯息而被起诉。后来人们发现,克伦韦德曾假装被感染,以试图为连翘的投资者增加利润。他因为涉嫌串谋、证券欺诈及误杀被捕,但他在许多支持者缴纳保释金后成功被释放。

艾莉·赫索博士利用减毒性病毒识别潜在的疫苗。为了省去冗长的测试过程,她直接为自己注射了疫苗,然后去拜访染上病毒的父亲。结果艾莉·赫索博士没有感染MEV-1,因此疫苗被宣布成功。疫苗供不应求,因此CDC以「出生日期」的彩票抽签决定接种者(第一响应者、医生及其他人除外)。同时,米奇与乔希和解,希望生活恢复正常。

同一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家李奥诺拉‧奥兰蒂斯博士前往香港追踪贝丝‧恩霍夫的MEV-1病毒源头。跟她合作的是当地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的官员孙枫,他们确定贝丝为传染源。鉴于病毒的传播,其他当地的流行病学家都把贝丝的个案识别为零号病人,并透过安全录像显示她跟澳门一家赌场的三名客人进行了接触,才使他们三人被感染。在能够离开之际,孙枫绑架了奥兰蒂斯,利用她作为筹码使孙枫的村庄获得MEV-1疫苗。奥兰蒂斯跟村民们生活了几个月,直到疫苗获得公布。在香港机场,奥兰蒂斯的同事随口提到,用以交换的疫苗其实是安慰剂,得知这消息的她马上跑去警告村民。

在疫情发展至第26日,美国的死亡人数已达到至少250万,全球已达到2,600万。疫苗的发现,生产和首次交付要持续到第133日,而疫苗接种要持续到第500日。最终的死亡人数是没预见得到。在片尾,病毒的来源被揭示:AIMM推土机清理了一些丛林,并打扰了在香蕉树中觅食的蝙蝠。蝙蝠飞过一个猪圈,掉了一大块香蕉,然后被那里的小猪吃掉了,而澳门赌场的厨师买下了那些小猪。由于他在厨房中处理小猪的尸体,因此在接到客人拜访时并没有洗手。作为客人之一的贝丝与那个厨师握手后,感染了混合了蝙蝠和猪的原始病毒,并最终使她成为「零号病人」。

演员

演员姓名角色姓名简介
桂莉芙·柏德露贝丝‧恩霍夫Beth Emhoff病毒的首名患者
麦·迪文米奇‧恩霍夫Mitch Emhoff首名患者的丈夫
安娜·雅各比赫隆(法语:Anna Jacoby-Heron)乔希‧恩霍夫Jory Emhoff米奇的女儿
劳伦斯·费许朋埃利斯·谢弗博士Dr. Ellis Cheever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博士
琦·温斯莉艾琳‧米尔丝博士Dr. Erin Mears传染病情报局官员
珍妮佛·艾尔艾莉‧赫索Ally Hextall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研究治疗方案的博士
伊利奥·高德(英语:Elliott Gould)伊恩‧沙斯曼Dr. Ian Sussman加利福尼亚大学三藩市分校的教授
祖迪·罗艾伦·克伦韦德Alan Krumwiede阴谋论者
玛莉安·歌迪雅李奥诺拉‧奥兰蒂斯Dr. Leonora Orantes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家
黄经汉孙枫Sun Feng香港专家
布莱恩·克兰斯顿海格蒂Haggerty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军官团军官
莎娜·拉森(英语:Sanaa Lathan)奥碧‧契佛Aubrey Cheever埃利斯·谢弗的妻子
阿明·罗德(英语:Armin Rohde)达米安‧李奥波德Damian Leopold世界卫生组织官员
约翰·霍克斯罗杰Roger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职员
狄米崔·马丁(英语:Demetri Martin)大卫‧艾森柏格Dr. David Eisenberg艾莉‧赫索的同事
阿玛·威克拉菲克Rafiq
徐天佑李辉Li Fai澳门赌场侍应
何超仪李辉的姊姊
莫妮克·贾柏莉·柯能(英语:Monique Gabriela Curnen)萝琳‧瓦兹奎兹Lorraine Vasquez三藩市记者
黛莉雅·斯托寇思艾琳娜Irina乌克兰模特儿,感染者之一

制作

剧本构思与写作

《大镬密探》中有一个场景是麦·迪文正在电话中观看史葛·巴库拉(Scott Bakula)的角色对话,而史葛在电话里咳嗽,麦·迪文对此充满了抱怨著说:「噢,很好,现在正发生甚么事?他生病了,然后我将会惹病,我的孩子们也将会惹病。」我一直对可传染性着迷,所以我对史提芬说,「我想制作一部有趣的惊悚版大流行疾病的电影」,而他说,「太好了!我们就这样做。」
史葛·Z.伯恩斯

史提芬·苏德堡与史葛·Z.伯恩斯恰逢在合作《大镬密探》(2009年)后,共同努力设计此电影。两人最初计划以莱尼·里芬斯塔尔创作传记电影,她是1930年代德国电影界的开拓者,和纳粹党崛起的人物。苏德堡后来联系伯恩斯取消了该项目,因为他认为关于里芬斯塔尔的电影将很难吸引观众。伯恩斯对传播途径感兴趣,于是建议他们改成以瘟疫情况为中心的电影 — 「一个有趣惊悚版本的疫症电影」。他的主要目标是制作一部「真的感觉会发生的」医疗惊悚片。

伯恩斯咨询了劳伦斯·「拉利」·布里里安(英语:Larry Brilliant),因他在消除天花方面的工作而闻名,并建立对大流行疾病事件的准确认识。他看过布里里安的TED大会演说,他对此很着迷,并意识到该领域内人们的观点不是「如果这会发生」,而是「甚么时候会发生?」。布里里安介绍另一位专家伊恩·利普金给伯恩斯认识,在这些医生的的帮助下,制作人能够从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那里获得更多的见解。伯恩斯还会见了《瘟疫来临(The Coming Plague)》的作者罗莉·加勒特(英语:Laurie Garrett),她1995年的著作帮助伯恩斯考虑了这部电影的各种潜在情节。伯恩斯希望邀请CDC的一位官员参与,最终决定聘请流行病学家,因为该角色需要在追踪疾病的同时与人互动。

尽管他在2009年人类猪型流感疫情之前六个月就进行了大流行疾病的研究,疫情对他的研究「确实有帮助」,因为它使人们对流行病发作后的社会状况有所了解。对他而言,不仅要关注的是病毒本身,还需要社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我看见它们来到的生活上」伯恩斯说:「我看到了一个问题,『好吧,你关闭学校吗?如果关闭学校,那么谁留在孩子的家里?每个人都把孩子留在家里吗?』网上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祖迪·罗角色的来历,人们希望在网络上走在前端,因此总有些人会写一些有关抗病毒药或不同治疗方案的文章资讯,因此总会有一种讯息,而该讯息也具有某种病毒性脉动。」

摄制

 
电影中明尼阿波利斯和亚特兰大的设置是使用了芝加哥的一些风景。
 
人质交换的场景摄于香港荃湾的华人永远坟场。

苏德堡在监督执导过程的同时,还担任了电影的摄影师。电影是使用瑞德数码电影摄影机公司的RED One MX数码摄像机拍摄,它使用环境光,其解像度达到4K标准。由于他希望电影的前提是真实,并「尽可能逼真」,苏德堡选择不在工作室拍摄,「对我而言,除了使电影中的某个地方看起来像其他地方,而且没人知道其中的区别之外,偶尔会感到满足。」对于选择取景城市,苏德堡认为他们无法「走到我们没有角色身处的任何地方」,因为他想描绘一个「史诗般」却又「亲密」的场景。他解释说:

我们无法切入到我们从未亲身经历过不认识的城市或其他人群。那是我们的原则。这是电影中必须遵循的一条相当重要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你试图对正在发生的大规模事件有所了解,但是我们认为从前遇到的所有问题,当我们看到任何类型的灾难片时,我们都围绕着这个想法。

电影于香港的拍摄始于2010年9月,并持续拍摄约两星期。导演苏德堡原本希望在中国大陆进行拍摄,然而《Moviefone》的记者大卫·艾里希(David Ehrlich)相信中国政府不太可能会让电影上映。尽管制片人原打算在澳门众多赌场之一建立取景拍摄地点,然而法律禁止在赌博场所附近拍摄,故赌场设置于香港仔的珍宝王国。为了将用于娱乐场所的装置转移到水上场所,制片人聘请了许多当地人来执行这项任务,他们习惯于使用舢舨充当卡车一样运送器材。其他取景地包括香港国际机场、香港洲际酒店和玛嘉烈医院。

接下来的一个月的主要拍摄转移到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此部分在电影中作为承接作用。除了用作芝加哥本身的背景外,许多城市景观及其周围的郊区都被用来模仿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及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由于主要摄影在冬季进行,因此降雪是模拟「持续性寒冷」的先决条件,这恰好用来营造「惨淡」的氛围,当中包括「一种超敏感的眩光」。在城市范围内,取景地点分别为谢德水族馆(英语:Shedd Aquarium)、奥黑尔国际机场及中途国际机场。蔚为壮观的的组合是琼斯将军军械库(General Jones Armory),后来变成电影中的沃基根大型医务室,其中伊利诺伊州137号公路(英语:Illinois Route 137)的一部分用来模拟丹·怀恩高速公路(英语:Dan Ryan Expressway)。其他取景地包括埃尔金的谢尔曼医院(英语:Advocate Sherman Hospital)及威尔梅特的中心小学(Central Elementary School),以及在市中心的西部温泉城(英语:Western Springs, Illinois)拍摄杂货店的场景。

2011年1月,拍摄再次转到亚特兰大四分圆的德鲁伊山,那里亦包括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总部的所在地。由于CDC园区拍摄受到限制,制作人只获准在该区域的外部场景拍摄,以及停车场和CDC博物馆的接待区。主角拍摄然后进入亚特兰大的中央商务区和迪卡特,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进入伦敦、日内瓦、最后是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旧金山电影委员会向电影制作人每天征收300美元,用于在城市范围内进行拍摄。在北滩和波特雷罗山(英语:Potrero Hill, San Francisco)路段中,制片设计师侯活·卡明斯(Howard Cummings)把垃圾和废弃的衣物散落在地面上,用以描绘文明的迅速衰落。在市政中心的设置中,逾2,000名群众演员被聘为额外背景角色;参与美国演员工会(英语:Screen Actors Guild)的演员每天获得139美元的报酬,而非工会演员每天的工作仅为64美元。其他拍摄地点分别位于金门公园、唐人街和烛台公园(英语:Candlestick Park),此外还花费60,000美元租用足球场六天。

原声碟

继2002年首次为苏德堡的大银幕电影《星球索拉罗斯》制作配乐后,克里夫·马丁内兹(英语:Cliff Martinez)再次为电影的配乐作曲。鉴于音乐的节奏是索德伯格最大的担忧之一,因此马丁内兹需要在整个配乐中保持轻快的节奏,同时还要在音乐中传递恐惧和希望。「我试图创作焦虑的声音,而且在关键的战略时刻,我尝试利用音乐让人想起悲剧和失落感。」马丁内兹结合了管弦乐元素,并将它们与乐谱中主要的电子音乐融合在一起。他指出,「电影的声音调色板是通过结合三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的,史蒂文在剪辑电影时经历了这些事情。」2010年10月,马丁内兹收到电影的粗略剪辑,当中包含了《密探霹雳火》(1971年)及《马拉松男子(英语:Marathon Man (film))》(1976年)元素的音乐,他本人很喜欢这两部电影的原声大碟,并以它们的风格创作了几首作品。几个月后,他获得了一个新的剪辑,其中包括受到德国电子乐队橘梦乐团影响的音乐。最后,苏德堡再次改变了思路,使用「更有活力和节奏感」的当代配乐。最终,马丁内兹所有三种方法的方面:「我认为将它们结合起来不仅会很有效,而且还会为乐谱提供一种独特的风格。」

主题与分析

史提芬·苏德堡制作一部「超现实」电影的动机,是有关公共卫生与对大流行的科学应对。这部电影涉及多种主题,包括引发大规模恐慌和社会秩序崩溃的因素,描绘与包含新型病原体表征的科学流程,面对生存威胁时在个人动机与职业责任和道德规范之间取得平衡,公共卫生应对措施的局限性与后果,以及人际关系网络的普及也可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苏德堡承认,九一一袭击事件及热带气旋卡特里娜的反应加剧了这些后世界末日题材的显著性。这部电影旨在真实地传达大流行「强烈」和「令人不安」的社会和科学反应。最近的现实生活中的流行病,例如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和2009年人类猪型流感疫情在电影中一直带来灵感和影响力。电影中涉及蝙蝠和猪的传染链让人想起1997年源自马来西亚的尼巴病毒的踪迹(感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细胞跟电影中的病毒相同),同样是涉及森林砍伐对蝙蝠群落的干扰而引发。

电影呈现出群众心理和集群行为的例子,这些例子可能会导致集体歇斯底里和社会秩序的丧失。由于缺乏资讯有关的困惑、愤慨与无助,结合著博客等新媒体,这让克鲁姆威德(Krumwiede)角色般的阴谋论者乘机造谣和散播恐惧,这行为本身就是危险的传染源。奇弗博士必须充分权衡披露讯息的必要性,但要避免造成市民恐慌,并空出时间来分析未知病毒的表征并加以应对。电影中间接批评当代文化中孤立行为的贪婪、自私与虚伪,以及他们在大流行中可能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建议透过强制隔离健康者以限制疾病的传播,这与当代对社交网络服务的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应对这种大流行病提出了一个悖论,由于该病毒的传染性和致命性使他人深感不信任,但要幸存下来并限制了疾病的传播,还是需要人们共同努力。

 
SARS病毒的电子显微镜图像。2003年来SARS爆发也是电影的灵感和影响。

在面对这种生存威胁和脆弱的社会秩序的情况下,电影还探讨了角色们如何出于自私与无私的原因而改变或破坏现行规则。赫索博士违反了协议,在自己身上测试一种潜在的疫苗;沙斯曼博士尽管有命令销毁样本,但仍继续在细胞系上进行实验;契佛博士通知未婚夫在实行公共检疫之前离开城市;孙枫绑架了奥兰蒂斯博士以确保其村庄获得疫苗供应;米尔丝博士尽管感染了病毒仍继续她的遏制工作;而克伦韦德收取利益于其博客兜售蛇油疗法,从而为替代医学的投资者带动需求和利润。导演苏德堡反复使用缠绵和专注于被感染者触摸过物体成为传染他人媒介的摄影风格来把一切贯连在一起,这些物件跟角色连接在一起,并以多方叙述的超连结增强了苏德堡在《毒网》(2000年)和《油激暗战》(2005年)所开发的多故事线叙事风格。

故事还强调了任人唯亲、政治裙带关系的例子(米尔斯博士撤离明尼阿波利斯的飞机改为撤离国会议员),陈词滥调和思维僵化(公共卫生官员考虑推迟关闭购物中心至感恩节购物季节之后),联邦应急人员试图浏览50项单独的州级公共卫生政策,以及联邦官僚的英雄主义。苏德堡不使用强制性制药业高管或政客为恶棍,但相反却以负面的角度描绘了像克伦韦德这样的博客主人。克伦韦德对契佛博士的指控在社交媒体,和恩霍夫的女儿也尝试通过短讯跟男友保持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影中的其他回应,例如恩霍夫从朋友的废弃房屋中挪用猎枪以保护他的房屋免遭抢劫,强加联邦检疫和宵禁,抽签分配疫苗,联邦政府不充分的准备和回应,和使用条形码腕带以识别接种者以突显应对流行病时的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复杂紧张局势。苏德堡利用恩霍夫的事来说明宏观决策产生的微观影响。

反响

发行与票房

《世纪战疫》于2011年9月3日在意大利的《第68届威尼斯国际影展》中举行全球首映礼,随后于9月9日于全球广泛上映。在美国及加拿大,电影于3,222个银幕上映,当中254个银幕位于IMAX影院。美国各大商业分析家都预计,这部电影在首映周末的票房将在2,000万至2,500万美元之间,结果达到了预期,首日票房为800万美元,而整个周末票房为2,310万美元。其中,10%(230万美元)的票房来自IMAX放映。电影透过超越竞争对手《写出友共鸣》(870万美元)映衬下,电影稳坐该周票房榜首位置。根据华纳兄弟公司的统计,在人口统计学上,以开画观众平均性别之间划分,年龄在25岁以上的观众有80%。电影在接下来的一个周末表现不错,获得1,450万美元的票房,但跌至第二位,其冠军宝座却让位给再度发行的1994年电影《狮子王》。第三周票房下跌了40%,总票房为870万美元。到了第四星期,电影以500万美元的票房跌至票房第九位,上映影院数量缩减至2,744个。电影于2011年12月15日完成了戏院上映,当时其国内总票房为7,560万美元。

在电影于美国发行的同一个周末(包括意大利),电影同时在六个国外市场中首次上映,它在309个影院获得了663,000美元的票房。第一周,电影从553家企业那里获得210万美元,平均每个影院收益为3,797美元。直到2011年10月14日至16日那个周末,当电影扩展到其他几个欧洲市场时,电影于外国地区的收入保持相对停滞状态。在那个周末,于1,100个地点所产生的390万美元中,电影的总收入中有接近40%来自西班牙,从325个影院赚得150万美元的收益。随着电影在其他七个市场的扩展,在2011年10月21日至23日的那是周末,电影于2,505个电影院上映,票房收入为980万美元,国际票房收入增至2,290万美元。在英国,这是电影的重要国际发行地之一,《世纪战疫》于全球票房排名第三,从398家影院获得230万美元票房的收益。随后,它获得自2007年的《盗海豪情十三王牌》以来,苏德堡电影最高的首映票房总额。《世纪战疫》的国际票房总计为5,980万美元。

家庭影院

电影的DVD及蓝光光碟于2012年1月3日在北美发行,英国则于2012年3月5日。在发行的第一周,电影以616万美元的价格售出411,000张,成为DVD销售榜首。同一星期,电影的蓝光影碟以493万美元售出了274,000张,也位列榜首。DVD的销量在发行第二周下降,其中以289万美元售出了193,000张。截至2012年7月初,电影已售出802,535张DVD,收益为1,201万美元。

电影评价

《世纪战疫》得到了电影评论员的积极评价。在电影评论网站《烂番茄》的资料,电影根据251条评论,获得84%的评分,其平均得分为7.1 / 10。该网站的关键共识写道:「电影情节紧凑,加上出色的演员阵容,《世纪战疫》是一部异常聪明且令人恐惧的灾难电影。」在《Metacritic》上,其标准分数为100的话,电影根据38个评论,平均得分为70分。

《卫报》记者彼得·布拉德肖(英语:Peter Bradshaw)认为,尽管他觉得苏德堡在传达「普通百姓」的恐惧、惊骇与「巨大的失落感」的方面没有取得成功,然而《世纪战疫》就像电影一样融为一体。对于《纽约客》的大卫·丹比(David Denby)来说,这部出色的电影是「认真,精确,令人恐惧」和「情绪包围」。《大西洋杂志》的影评人基斯杜化·奥尔(英语:Christopher Orr (film critic))尽管称赞苏德堡像玩跳房子游戏那样在「在亲密和国际化之间」整齐地跳房子,但他对电影的超脱和「临床」布置感到失望,这使他得出结论—《世纪战疫》本该以更不灵活的理由去进行,或是『除了经常洗手,并希望你很幸运』之外的一堂课。自称《大西洋杂志》的作者说:「对于其中的所有工艺,《世纪战疫》最终超出了好坏,也没有受到批评,就是这样。」电影被描述为「聪明」和「诡异」的一部分,《纽约时报》的玛露拉·达吉斯(Manohla Dargis)写道:「苏德堡先生不会随着事情的崩溃而流泪,但是他在画框里孤立男女的画像中却刻着一种狂怒的热情,以垂死模糊不清的眼光,刻画出一种冷酷的激情,并始终保持着的视觉风格,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告诫。」关于电影中的故事,《沙龙网站(英语:Salon (website))》的专栏作家安德鲁·奥赫希尔(Andrew O'Hehir)认为,「酥脆」和简洁的叙述方式与电影的视觉效果配合成「美丽组合」。《荷里活报道》的托德·麦卡锡(Todd McCarthy)称,苏德堡和伯恩斯在「精明」与「绝妙的」电影中有效地创造了焦虑感,并没有被夸大,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珍妮特·卡索里斯(Jeanette Catsolis)情感的回应,后者坚称二人组「把多个角色编入叙述中,既复杂又不会造成混乱,聪明而又不为所动」。为《乡村之声(英语:The Village Voice)》写作的卡琳娜·朗禾夫(Karina Longworth)认为,《世纪战疫》反映了苏德堡先前所作某些努力的「自我意识」与「实验」,例如是《盗海豪情系列(英语:Ocean's (film series))》和2009年的《应召女友(英语:The Girlfriend Experience)》。

电影中多个演员的表演于评论中经常被提到。《纽约邮报》的露·鲁梅尼克(Lou Lumenick)断言埃勒(Ehle)是「杰出的」,这种观点类似于《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卫斯理·莫里斯(Wesley Morris)的观点,他不仅赞扬了埃勒的表现,还赞扬了克兰斯顿(Cranston),古尔德(Gould)和科兰托尼(Collantoni)等预热行动。同样,《滚石杂志》的彼得·特拉弗斯(Peter Travers)称埃勒为「最佳表演」。就如《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Kenneth Turan)总结道:「曾两次获得托尼奖的女演员珍妮弗·埃勒(Jennifer Ehle)凭借这种诡诈地却又富有同情心的表现几乎悄悄地偷了这张照片。」关于法律,《费城询问报》的史蒂文·雷亚(Steven Rea)指,演员以「坚实」的自信演译角色;而《三藩市纪事报》的米克·拉塞尔(Mick LaSalle)同意雷亚的想法。据《石板杂志(英语:Slate (magazine))》的福雷斯特·威克曼(Forrest Wickman)称,达蒙(Damon)提供了电影的「相关心脏」,得出的结论是,在她的控制之下,琦·温斯莉「即使扮演一个很小的角色,也能保持她的一流声誉」。

多个角色的发展引起评论家之间的不同反应。米奇(Mitch)作为主要角色的立场相反,《华盛顿邮报》的米高·奥沙利文(Michael O'Sullivan)认为,《世纪战疫》「使他陷入了奇怪的临床支队」。特别是祖迪·罗的角色—艾伦·克鲁姆维德(Alan Krumwiede)吸引到《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渣·伊拔的评论,他写道:「博客作者的子情节与主要故事情节之间的互动并不清晰,其主要作用是令人震惊但又含糊其辞。」

科学回应

新科学家的费里斯·贾布(Ferris Jabr)已批准电影,基于它对科学的「成功与挫折」的准确描绘。贾布引用了故事元素,例如「在研究人员研究病毒之前,在病毒不会破坏所有细胞之下,他们需要弄清楚如何在实验室的细胞培养物中使其生长」,那是作为对科学的精确描述的例子。科学作家卡尔·齐默尔(Carl Zimmer)称赞这部电影,他说:「这显示了如何重建一个爆发的过程中可以提供至关重要的线索,例如感染者可以感染多少人,他们中有多少人生病,以及当中有多少人死亡。」他还描述了与电影的科学顾问W·伊恩·利普金的对话,利普金在电影中为疫苗的快速生产辩护。齐默尔写道:「利普金和他的同事现在能够在数周而不是数月的时间内弄清楚如何触发对动物的外来病毒的免疫反应。而且,一旦他们创造了疫苗,他们就不必使用艾森豪威尔时代的技术来作批量生产。」儿科医生和接种疫苗专家保罗·奥菲特(英语:Paul Offit)表示:「通常当电影具有科学意义时,他们倾向于牺牲科学来支持戏剧。这里就不是真的。」奥菲特赞赏电影对R0及传染源(英语:fomite),以及基于尼帕病毒虚构的菌株起源。

重受注目

由于201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而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这电影因此在2020年1月再次受到瞩目。

参见

  • 恐怖地带
  • 血疫(英语:The Hot Zone)(The Hot Zone/伊波拉浩劫)
  • 28日后
  • 基本传染数(R0)

导演苏德堡与编剧史葛·伯恩斯(英语:Scott Z. Burns)自2009年于《大镬密探》后再度合作。随着该电影上映后,伯恩斯提出了制作医疗惊悚片的想法,描绘了病毒的迅速传播,这一灵感源自各种流行病的启发,例如: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及2009年人类猪型流感疫情,并且似乎涵盖了类似亨尼巴病毒的威胁。为了准确了解大流行疫症,伯恩斯咨询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以及著名的医学专家,如伊恩·利普金及劳伦斯·「拉利」·布里里安(英语:Larry Brilliant)。主要摄影在2010年9月于香港开始,并在芝加哥、亚特兰大、伦敦、日内瓦及三藩市继续进行,直至2011年2月结束。
《世纪战疫》于2011年9月3日于第68届威尼斯国际影展上首映,电影于9月9日作一般放映。这部电影受到影评人的好评,他们称赞叙事手法与众演员的表现。科学家们也对电影的准确性作出好评。在商业上,这部电影取得了票房成功。电影在6,000万美元的预算下,电影于上映期间的票房收入达到1.35亿美元的收入。

简评

电影在最后的时候以一组快切镜头来讲述了病毒肯能的来源与传播途径,其实还是在影射SARS。经历了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似乎永远都不会再对这样的影片说什么过于富于想象力了,这样的电影似乎是在1年0年前就预演了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但看到实验室工作人员将病毒锁进H1N1和SARS一起的病毒样本实验室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把新冠病毒锁进实验室呢?未来的路或许还很长。影片本身有点太过碎片化和大而求全,失去了刻画一些关键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因此看起来就会觉得太过形式化,没有了沉进去的希望。病毒的爆发让我们人类一次次受到巨大挫折,在企图征服地球,征服世界的道路上或许该停止脚步了。【编号:2021-01-14】

传说中的“预言”片,索德伯格拍的很冷静克制,多线叙事以示疫情众生相,当然,其中不乏好莱坞式的救世主式的意识形态,不过也无可厚非,如果不这样处理,故事就编不下去了,除非一黑到底,世界灭亡。索德伯格十年前拍这部片当然不是为了警示人类防范疫情,而是在一种极端的状态下讨论人性与社会,揭示出二者脆弱的本质,毫无疑问他做到了,虽然有牵强的部分。此外,我不喜欢用“预言”一词形容本片,相似的事件人类历史上曾多次上演,不过是人类一次次重蹈覆辙罢了。

电影对传染病的科学介绍部分还不错,医护工作者也值得称颂,但是想得很美好,现实正相反。美国要是能有这部电影里这个水平,新冠早控制住了,然而现实中只有0元购和哄抢物资以及网红操作能对应上,其他正事是没咋做。美国以为自己是《传染病》里这样,实际上是《不要抬头》那样,两部刚好凑齐泰坦尼克号主演。电影里的美国表现出美国的傲慢自大,欧洲俄罗斯它黑,还一如既往结结实实黑我们一把,“美国永远伟大,再一次拯救世界”,在电影里。2019年上半年就出现的美国“电子烟肺炎”,还请老美解释下。另外,明知是传染病,美国CDC最开始去调查的这些人全都不戴口罩,也是迷惑,只是为了观众看清脸吗?这你不感染谁感染。(看到一些影评深感无语,补充下,现实中推测疫情来源蝙蝠是因为蝙蝠是常见病毒携带者,不是因为来源于影视,读点书)

这电影才7分我觉得被严重低估了。Cast全是老熟人,个个都是实力派,一堆奥斯卡提名获奖者。剧情中90%的内容都在2020出现了,这已经不是预言了,简直就是纪录片。不光是传染病本身,还有社会暴力事件。冷知识:双黄连的连指的就是连翘。热知识:Sanjay Gupta是CNN的chief medical correspondent,在片中饰演本人。我认识他还是因为疫情期间的CNN新闻。

流行病通识课上老师放的片子,不过是作为反面例子让我们找茬的,不错的电影但确实有不少缺点的。如果把这个当成电影看的话确实没啥核心冲突,剧情挺散的,有点像流水账,镜头也经常给得让人不明所以;如果把他当成科普片的话,这部确实有被同行衬托得非常出色,一方面它大部分对人性的推测是非常准确的,当然也有让我们中国观众极度不适的刻板印象环节(没这个的话我或许会想打四星),另一方面是它不像那种动不动百分百死亡率的流行病,而是最终疫苗研发成功了,少有的乐观结局,但这种乐观渗透到了每个情节中,比如教授违反规定在实验室做实验还成功了,博士在自己身上做临床实验又成功了,整个疫苗研发的过程充满了魔幻色彩。总体上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的,观感应该不会太好,但是经历过疫情以后我看见开头就起鸡皮疙瘩了。

影片中提起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那年,病毒导致5亿人感染,而当时全球人口约17亿,有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5%。本片展现了超级病毒对人类的屠杀,十年过去了,我们发现这个超级病毒就是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导演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讲述,病毒来源于蝙蝠,蝙蝠由于自身体温高,成为很多病毒的宿主,蝙蝠身上的病毒又传染给家禽,家禽由于没有充分烹饪后被人食用,导致病毒传染给了人类。贝丝到香港出差,在享用美食时感染了病毒,回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家中后不久发病死去。由于航空技术的高度发达,病毒通过唾液、接触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民众陷入恐慌,各地出现骚动、抢劫,形势完全失控,人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疫苗身上。神预言般的一部影片,不知道特朗普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新冠疫情刚出来的时候,就有人提到这部影片,自己却一直拖到今天才有勇气打开这部当时的预言片,现在的纪录片。每一个片段,故事,人物和里面提到的词汇,都活脱脱有如去年到今年这场洗劫世界让全球陷入困境的写照。当年可能看过会打四分,今年看过一定是五分。人类对自然的未知要有敬畏心,看电影如何夸张恐惧都是旁观者,可当自己活在一部电影里,就没那么有趣了。愿疫情早日平息,世界恢复正常运作,分别已久的人们可以重新相聚,紧紧抱住彼此。

2023年,当世界回归平静后,再来看这个片子,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电影里的情节,很多都预测对了,而且和现实如此惊人的相识,然而也有一些,和现实完全不一样。现实中的疫苗,最开始的时候要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保存,电影里就随便一拿,往鼻子里一注射就完了。电影里,注射完疫苗有一个手环,现实里已经实现有手机的证书了。电影里提到了蝙蝠,还提到了连翘,也是神了。电影里说要保持社交距离,发现现实里也是这么做的。不过口罩好像在电影里不是那么流行。

正是2021年1月20号。新冠爆发一年整(2020年1月19武汉有了新发病例)。朋友推荐我传染病,真的是看的揪心。感恩健康,感恩国家的明智举措~生在健康国度的好处,就像人处在健康中是一样的。生在幸福而不自知,不晓得这种“平凡”在别人那里有多难!!!!!那些病人那些努力活着的人。送你一朵小红花。真的感恩,每天都要心怀希望的活着。因为我是我,我好幸福。我好幸运

。这是一个注定不会在国内出现的题材。卡司强大,剧情却让每个人只是一个符号。蝙蝠,呼吸道传播,防疫,可以说是对今年疫情的神预言,不禁使人脊背发凉。未知的恐慌是人群聚集处最可怕的事情。打砸烧抢恐怕只是初级的反应。进一步的恐慌蔓延,也许全国都要陷入瘫痪。而这从第30天到第130天的发酵,本片却神奇地略过了。粗暴的直接给出疫苗,简化了剧情,但给人一种理所当然的唐突。没有深挖,或者不敢深挖人性,所有都是蜻蜓点水,可能是该片最大的败笔。可惜了参演阵容。

个人觉得影片还是值得四星的,虽然这部影片相比于其他灾难片来说,没有那么的惊心动魄,但是它映射了许多社会问题,并且从多个角度来讲述故事,有个人的,政府的,转染学专家的、记者的……大杂烩下之下是各种乱象,灾难之下,人类可以无视法律、道德、秩序,这是阴暗面,但也有愿意帮助村民的专家,有愿意自己注射测试疫苗的医生,有病危但仍关心疫情的博士,因为有了阴暗面才显得他们如此伟大最后,我终于体会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病毒本身的设定很合理,乃至后面培养研发和暴乱以及疫苗,还有网络谣言和发灾难财的烂人,我甚至怀疑编剧穿越了。但是我觉得主角团智商不符合人设啊,首先一个医学博士去疫区调查传染病,口罩不戴?是医学博士啊喂,不是普通民众!另外第一批次感染的男主,那么多医生问话还把你隔离,不让你和你女儿一起意识不到问题吗?不提前去屯点东西吗?

获得奖项

  • 第38届土星奖
    第38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恐怖/惊悚电影
  • 第15届好莱坞电影奖
    第15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最佳剪辑
  • 第11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第11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群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