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2015)

UP:2022-05-16

《冈仁波齐》是张杨编剧、执导的一部电影,讲述了十一个藏民在去拉萨朝圣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冈仁波齐

评分:7.7 导演:张杨 编剧:张杨
主演:尼玛扎堆 / 杨培 / 索朗卓嘎 / 次仁曲珍 / 色巴江措 / 仁青晋美 / 姆曲 / 扎西措姆 / 江措旺堆 / 达瓦扎西 / 仁青旺佳 / 丁孜登达 / 索郎尼马
类型:剧情
片长:117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藏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གངས་རིན་པོ་ཆེ / Paths of the Soul / Kang rinpoche
上映:2017-06-20(中国大陆)
IMDb:tt4957446

故事

参见:藏传佛教的朝圣

住在芒康县普拉村的杨培年事已高,回想当年其兄因为事故身亡,终身没有前往拉萨朝圣,心感遗憾。杨培哥哥的儿子尼玛扎堆因此决定在新年后与杨培一起动身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峰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杨培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最后总共有11个村民决定同行。众人使用一台拖拉机,带着帐篷、衣服和粮食,沿着318国道前行,展开2,000多公里的旅程。中途发生了女藏民要生产小孩和交通意外等事故,使众人不得不自己推车前行。

最终众人抵达拉萨并前往布达拉宫朝圣。但是因为众人盘缠已经用尽,男藏民便在拉萨当洗车和建筑工人赚取旅费,以继续前往冈仁波齐峰的旅程。他们在拉萨的客店老板娘被喇嘛要求叩十万个头,但是她身体不好无法实行,于是要求众人代叩,并且会免却众人的住宿费用。众人同意。最后众人在拉萨工作了两个月后再度出发,终于抵达冈仁波齐峰。而杨培则因病在此过世,众人邀请喇嘛为其在山脚下举行了天葬仪式,然后再展开归家的路程。

演员

演员角色备注
杨培杨培
尼玛扎堆尼玛扎堆
斯朗卓嘎斯朗卓嘎
次仁曲珍次仁曲珍
仁青晋美仁青晋美
达瓦扎西达瓦扎西
江措旺堆江措旺堆
姆曲姆曲
仁青旺佳仁青旺佳
色巴江措色巴江措
扎西措姆扎西措姆

获奖

本片获得2015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表彰大会特别表彰。

票房

2017年六月下旬,电影在中国公映收获一亿票房。

简评

第一次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是在《一次别离》,第二次是在《冈仁波齐》。泪点非常多,光是看着那些纯朴的人、坚定的眼神、宏大的景观,就让人想哭。从他们开始踏上朝圣之路、第一跪开始,就哭个不停了。全片最让人感动的是小女孩扎扎,去之前有人说你这么小能不能跪,路上她头痛有人让她别跪了,她和妈妈都一样坚定,可以的,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车坏了,她帮忙推车,搭帐篷,她帮忙抬木撑,就像一个大人,从没有把自己当成需要享受特权的孩子。我希望可以去拉萨、去冈仁波齐看看。

昨天在书里看到阿里和冈仁波齐峰,今天从视听角度补上。感叹318国道、雪山湖泊美如画的同时,有三处剧情出乎我意料:一是朝圣路上生完小孩后带着小孩继续朝圣(原本以为会离队归家);二是车祸后改用人力拉车,拉完车人又原路倒回重新磕头前行(原以为就直接男人拉车女人朝拜着前行);三是遇到大面积积水路段,短暂踌躇停留后,继续磕头前行(原以为会步行跨过,脑海中甚至没有出现第二选项)。除此之外,杨培大叔在冈仁波齐山下停止呼吸也未在我预料中。最后,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于我而言无法想象,但如此“迢迢长路”上,我只看到他们彼此间的和谐以及始终散发出的一种淡然的坚定,无论途经任何场景,不变的是前去朝圣的心和不停止的步伐。片中并未刻意营造出环境的恶劣,也并未刻意描写他们的决心,但正是这种风轻云淡的“持续”,很打动我

这部影片平静的震撼的感觉,刚开始觉得有点无聊,但是后面真的感受到了藏民们内心的信仰。藏民们踏上2000多里的路,一路祈福磕头。在途中孕妇生完孩子后继续磕头;在遭遇车祸后不怒不嗔,推着车继续朝圣磕头;在老人去世后搭起玛尼堆后继续前进。西藏缺氧但从不缺信仰,他们一路上收到了善意也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善意,他们“固执”地一路向前行,途中没钱了去临时赚钱,只为自己,为众生,为和平祈福。在巍峨的神山冈仁波齐之下,他们本是渺小的凡人,祈求冈仁波齐能够减轻他们与世人的苦难,但这一举动本就带着神性。

,虽然我看不懂朝圣的意义和仪式,但是我深受感动!人与人之间那么纯洁和团结,邻里出发,一起去朝圣。一起搭帐篷生火做饭,没钱了一起打工,车坏了也没有相互抱怨一起或拉或推着前进,然后再走回去补上仪式。碰到单人朝圣,也能分享一些茶和糌粑;或路边洗衣大妈,也能讨得一些柴火。人是虔诚的人,景是大气磅礴的景,雪山,草地,掉着碎石的山路,趟着雪水的泥路,阻挡不了一群朝圣者。喜欢一个评论"丝毫不煽情,在朝圣的路上,孩子出生了,就出生了,老人去世了,就去世了,没钱了就去打工,赚到了钱再上路。我看导演并没有表达有信仰就很牛逼的意思,不过是呈现一种和我们不同的生活。"——仪式很简单,坚持就很难,分不清真实的人还是演员,分不清影视还是记录。明白简单的事重复的做本身就是让人钦佩!

暂不谈藏传佛教是不是精神鸦片。人有了信仰,4000多公里,一路磕头过去,想都不敢想。一开始这一群人是为了自己赎罪,因为病痛折磨;自家盖房子死了人且赔光积蓄;因为自己是屠夫杀了太多牛,罪孽深重;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祈福......经人提点,渐渐的开始将众生平安挂在心头,祈愿众生皆幸福。心里顿感温暖,原来有这么多人,在自己的朝圣之旅上为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祈福,这是大爱。孩子出生在朝圣的开始,杨培爷爷在冈仁波齐山脚下结束人生旅程,为生命画下了完美的句号。但是生命从未停止,轮回间,走过了多少岁月。我们相见,相望,一呼一吸,招手而来,挥手而去。朝圣,是一场又一场的救赎。“我往山上一步一步地走,雪往下一点一点地下,想起了我的母亲,我们都是同一个母亲,但我们的命运却不一样,命运好的做了喇嘛,我的命运不好去了远方。

从西藏回来之后,找来了一些讲述西藏故事的电影来看,也算是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西藏,这块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这次去西藏,了解到很多人都想去转山,也就是去转神山冈仁波齐,因为神山是世界的中心,这块地理知识我也比较欠缺,并不了解,只是从各个渠道听说的而已,更多的是这次去西藏遇到的导游介绍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并没有和小伙伴继续接下来的旅程,所以冈仁波齐的风景我也并没有看到,通过这部电影,有看到一部分,但是这部电影的名字虽然叫冈仁波齐,但是讲述的更多的是朝圣路上的故事。关于信仰这个东西,确实不好说什么,我这次去拉萨,见到磕长头的人并不多,也许是因为大昭寺广场现在有要求吧,就在布达拉宫周围见到了几个磕长头的,很多都是身体有残疾的,信徒们都有给钱给他们,我也布施了一把,冈仁波齐中磕长头的镜头很多,很震撼。

在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纪录片的时候震撼很大……这意味着途中的剧情转折和经历的种种磨难是导演安排好的来展示朝圣的虔诚和神圣,那不就很形式主义?如果顺利平淡的朝圣之路就相对没那么神圣了?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不拍纪录片,而用纪录片的方法去拍剧情片?在我看来剧情的起伏和转折,最终到达朝拜的地点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整个朝圣的过程,人的信念和坚持,最朴实纯真的追求,就算是日复一日看似“无趣”的重复。如果导演是为了票房,符合资本逻辑我还能心里有点安慰,如果不是的话是不是要反省一下了……

很多事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做,甚至不能理解,但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就应该尊重别人去做的权利。信仰只是其一,抑或说信仰本身不止依附于宗教,有人在红尘滚滚中踌躇,有人放荡不羁爱自由,有人磕两千公里的长头,有人说何必那么认真摊摊小手。回归影片,这是一部在第三者视角下的一次平静淡然的讲述,导演似乎刻意抹去了电影拍摄剪辑带来的痕迹。这里我们只看到,一群人出于各种原因和需要出发,路上有人出生,有人死亡,拖拉机抛锚就拉着走,没钱了就打工,一切都与磕长头朝圣这个事情很融洽。

固定镜头和平和稳传达出坚定的概念,别人对于这部片子中所用固定镜头的解读非常好。—— 固定镜头的平,稳,利于客观表达,表达了朝圣者的虔诚,沉静。使观众视线更加集中于画面中要表达的内容上,因为这部影片是一部纪录片,所以自然是需要观众更加注意画面中的内容。固定镜头使画面平、稳,有利于进行客观表达,片子中大量的固定镜头其实是将整个故事客观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看着这个故事发展从而产生各种想法。由于固定镜头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给观众以深沉、庄重、宁静、肃穆等感受。

不评价信仰,不评价宗教,不评价民族,只从电影本身角度说,导演是不是拍的中间忘了自己是拍电影的了,辛辛苦苦选了11个各有代表的人物,结果整个片子过程中完全没有按每个人独特的视角展开,早知如此何必还非设计人物形象呢?摄影一定要好好感谢西藏得天独厚的环境,不然真没法看,可以理解朝圣是主线,一路上啥话没有就是磕头也太真实了吧?情节呢?我两个小时来就看磕头来了?国产电影一大法宝一定是生与死,这个片几乎猜中了中国现代导演最喜欢的一切low逼元素,实在是难以接受。

先说片子本身,片子已经标明是剧情片,虽然拍摄手法和情节过渡都非常像纪录片,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有剧本的剧情片,片子也没有对“信仰”的具体解读,只是以第三视角平静的叙述,最后看完能不能理解这个信仰全靠观影者自己理解,那给我的感受就是对于“信仰”,并不是简单的从宗教来看,这个“信仰”是对天地万物的爱,对其他生命的爱,一只虫子、一只毛驴,一个新的生命、一位陌生的旅人,都是可以被赋予这种“爱”的,这才是“信仰”真正的内核,信仰并不仅仅是寄托在宗教上,信仰可以是纯粹的对于世间的关爱,那把人的思维从宗教里解绑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将朝圣作为哲学层面的追求,而不是宗教层面的追求,希望不再有年轻的孩子不信仰科学,不能用哲学的目光看待朝圣,启迪之路任重道远

头皮都麻了,这哪里是电视,明明是纪录片吧,震撼到我了。不管男女老幼,有屠夫为了赎罪,有弟弟帮哥哥实现愿望,有为了众生平安而走上朝圣的路,在路上出生的小男孩应该会一生一帆风顺吧,在冈仁波齐去世的老人应该会上天堂吧。拖拉机坏了他们会从头磕一次,感觉什么困难都无法阻止他们,还有那个小女孩好懂事,好坚韧,眼路上遇见的村民也是满满点善意,当然也有他们对其他朝圣者的善意,感觉人与人的猜忌在他们之间不存在的…在河边洗漱,跳舞,没钱了打工赚钱继续上路,真的太坚韧了而且乐观。在他们看见布达拉宫的那一刻,我想是我无法理解的一种感动,这无关宗教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

获得奖项

  • 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获奖:金爵奖-最佳摄影
    提名:金爵奖-最佳影片
  • 第7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
    第7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
    获奖:年度特别表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