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慕尼黑(2017)

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UP:2022-05-15

《绝杀慕尼黑》是2017年安东·梅格尔季切夫执导的俄罗斯体育片。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72年9月9日至10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20届夏季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苏联国家队战胜美国队的故事。

绝杀慕尼黑

评分:8.1 导演:安东·梅格尔季切夫 编剧:尼古拉·库利科夫 / 安德烈·库烈奇克
主演: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 / 约翰·萨维奇 / 马拉特·巴沙罗夫 / 谢尔盖·加尔马什 / 伊万·科列斯尼科夫 / 亚历山德拉·雷文科 / 詹姆斯·托拉斯 / 基里尔·扎耶采夫 / 安德烈·斯莫利亚科夫
类型:剧情 / 运动
片长:133分钟 / 120分钟(中国大陆)地区:俄罗斯
语言:格鲁吉亚语 / 俄语 / 英语 / 立陶宛语
影片别名:一跃而上 / 一跃而起 / Going Vertical / Three Seconds / Dvizhenie vverkh
上映:2019-06-13(中国大陆)
IMDb:tt5987402

背景

这部电影部分改编自苏联篮球运动员谢尔盖·别洛夫的自传(2011),献给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三十周年。影片还提及了1972年9月5日至6日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的悲剧,当时以色列奥运代表队11名成员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屠杀,城市陷入恐怖气氛。尽管恢复开赛,但大家的心情都很压抑,决赛的紧张气氛异常高。

情节

1970年,苏联男篮国家队换帅。前列宁格勒“斯巴达克”队教练弗拉基米尔·加兰任为球队注入了新鲜空气,他采取美式训练方法,并将球队成员大量撤换。他们在之后进行的第一场比赛——1971 年的欧洲锦标赛上表现不错。不过,加兰任还有更大野心: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们将在慕尼黑奥运会上击败美国国家队。教练的言论吓坏了体育官员,对他们来说,不用丢脸,保住自己的官职才是第一要务。加兰任开始推动更多的海外友谊赛。同时,苏联国家队内部问题重重。过海关时,部分玩家走私走私被查。国家队队长(立陶宛人莫德斯塔斯·保罗斯卡斯)不断发表反苏言论,在美国进行的友谊赛中,亚历山大·别洛夫意外摔倒在地。他被查出罕见心脏病,他参加国家队比赛的资格受到了质疑。加兰任本人需要为他坐在轮椅上的儿子舒尔卡进行手术,而苏联当时没有这个医疗条件。为了让别洛夫住院他垫出了本来给儿子治病的钱。

奥运会在慕尼黑开幕。苏联和美国的国家队正满怀信心地一步步的走向决赛。9月4日,慕尼黑发生恐怖袭击。在休息和哀悼之后,官方正在讨论放弃进一步比赛的可能性,但苏联篮协主席格里沙决定继续比赛。决赛打响了,全国正在电视上观看这场比赛。比赛一开始,苏联篮球运动员取得了优势:他们不断领先10分。接近尾声时,亨利·艾巴的守卫们齐聚一堂,将敌人带入了强硬的压力之中。苏联国家队球员开始紧张并犯错。汽笛响起前6秒,当苏联男篮以一分之差领先时,别洛夫传球被截,萨坎德利泽犯规。美国国家队球员道格拉斯·柯林斯两罚全中,美国队首次领先比分。在结束前3秒,投球命中,终场哨响起。比赛输了,美国人开始庆祝,但莫伊谢耶夫注意到计时器有问题。比赛被判重开,球归苏联国家队。伊万·矮德什科横传跨院球场,将球传给别洛夫,后者将球投进篮筐。苏联国家队以51:50的比分获胜。之后在更衣室里,苏联国家队的所有球员都将决赛奖金交给加兰任给儿子做手术。

这部电影的首映式于2017年12月22日在莫斯科的Oktyabr电影院举行。该片于2017年12月28日在俄罗斯全面上映。在正式上映的第一天,就有超过70万的观众观看了它。2018年1月5日,影片在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上映。2018年1月14日,影片在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的电影院开始上映。

简评

传奇事件,历史就是这样神秘而充满奇迹的圣光。教练肩负了太多太多的责任,使命与对未来的压力。但最初说出的战胜美国的诺言确实真的发自内心的成熟稳重。并不像女排一样强调郎平的执教过程,而是从教练本身面对的考验出发,苏联特殊的国情以及国际局势的压迫使得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充满了未知,恐怖袭击,移民出逃,私藏外汇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隐藏着集中在教练身上,确实很压抑。教练用最质朴又最大气的方式处理一个个难题,他并不争强好胜,如果没有球员与他的伙伴据理力争的果敢可能确实会退赛,但这份师徒情谊却是真真切切源自教练自身的人格魅力,那种又严谨苛刻又和蔼可靠的气质真的太棒了,很伟大很完美的教练。比赛打得很精彩,复刻得很真实,美国队那种dirty分打法看起来确实有点气人啊,三秒绝杀真的名垂青史,萨沙,谢尔盖印象深刻!

五分!五分!!!!!最后一场戏太tm燃了,这才是真正好的主旋律电影!看到最后历史真实影像时发现原来最后真的是一个长传到篮下,一个上篮投入扭转比赛。当球员们呐喊兴奋狂奔的时候我突然也有种民族自豪感的冲动,导演用了很多高速摄像机拍摄,很有感觉。不过前几场戏确实有问题 过场配乐都很生硬,观影过程中很明显,不过瑕不掩瑜最后一场戏实在是太牛b了

第一次看体育片!但是完全没有看不懂的感觉,没有执着于给观众讲解篮球里的技巧和规则,而是专注于叙事本身。影片里也有很多可以前后印证的伏笔,例如队员和女朋友的活着才有可能。也有笑点,虽然现在回想起来只有街头篮球那些人。影片里也看出当时美苏两国的经济水平,美国确诊了当时还很陌生的心脏病,球员看着美国疗效极佳的止痛药,队员第一次知道隐形眼镜……科技兴国是真的。一天之内连着看了两部美国输的电影,感觉真是不一般。

电影根据体育历史中著名的传奇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前苏联篮球队打败了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的传奇故事。在决赛结束前三秒钟,美国队以一分优势领先。美国队已经开始提前庆祝比赛的胜利了,因为他们相信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然而,一位来自苏联的不知名篮球教练,率领着艰难、困苦、贫穷中的苏联国家队,比赛结果发生逆转,整个篮球历史也发生了改变。

8分左右。如果《夺冠》拍之前要参考一部电影,那么此片是再合适不过的。影片从故事的纵向深掘,队员们个人的生活层面,再到绝美的镜头,统统都是他们应该好好拿来学习研究的。一部好的运动题材影片,最起码得原则就应该是回归运动本身,简单点说就是打球和训练的镜头应该要多一些和真实一点,忽略掉这些日常反而去加上一些假大空的镜头和鸡汤,都是愚蠢的做法。《绝杀慕尼黑》就和《摔跤吧,爸爸!》一样,感情投入于运动,意义服务剧情。末尾那一个神还原的镜头便说明了一切。

大量的篇幅聚焦在了最终的决赛上,前半段的加速观感上很难感受到队员和教练对此的付出,总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后半截强调的兄弟情、以及队员和教练的关系缓和也是如此,莫名其妙的就很ok了。也是由于篇幅的侧重,显得教练没有技术分析,没有战术构思,队员没有战前特训,玩玩闹闹比比赛就把这个冠军拿了。但是这个事件本身足够热血,能填补上一些内容缺陷,至少整个比赛过程还是让人捏一把汗的。另外教练的演技有点扑克脸,几乎没有情感起伏,看得有点平淡。

.02 二刷,更关注电影所处的背景和细节,而非比赛本身。慕尼黑奥运会发生的绑架事件,与苏联篮球队绝杀美国神奇夺冠,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电影素材。冷战时代背景下,体育已经超出竞技范畴,上升到政治博弈的手段,所以主教练一句“战胜美国队”才会升格为政治高层的敏感事件。队医间谍、领队告密、球员叛逃等因素无处不在,最后却被主教练捏合成一只兄弟情谊深厚国家情愫浓厚富有战斗力的球队,确实非常励志和热血。

电影开始了一段只有音乐和慢镜的画面,像极了井上雄彦那几乎一本的无字漫画。时间,比分,萨沙和谢尔盖给伊万坚毅的眼神……逐渐将影片推向最高潮。除了《灌篮高手》,我想不到任何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谢尔盖和赤木,有着冠军梦的王牌;保利和三井,迷途知返的得分手;萨沙和流川、樱木,年轻的新星、在伤病中王者归来的绝杀者……哦,当然,还有他们最伟大的教练,加兰任和安西。

《绝杀慕尼黑》这部电影根据体育历史中着名的传奇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前苏联篮球队打败了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的传奇故事。影片最扣人心弦的是最后的三秒钟。在这三秒钟里,参赛还是放弃?这是三个人:随队的官员、领队格里沙和主教练别兰津面临的问题。总之,这部影片拍摄极为成功,剪裁得当,张驰有度,高潮迭起,充满着正能量。

一波三折的剧情,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外,这是戏剧的经典表达,即使是不懂篮球的人,也会被一波三折剧情中的情绪所感染,感到热血沸腾。表面上看《绝杀慕尼黑》是一场篮球赛的重新演绎,实际上,《绝杀慕尼黑》通过一场直观的比赛,表达了战斗到底的意愿,观众所感动的不仅是曲折的剧情,也感叹生活中的奇迹。从这个意义说,《绝杀慕尼黑》让人重新认识了俄罗斯电影。

紧跟着东京奥运看这部俄罗斯主旋律电影,因为体育精神是相通的,所以也能真实感受其中的看点,不过可惜今年奥运会俄罗斯运动员不能以国家名义参赛即使拿到冠军也只能播放柴可夫斯基,,职务交接那里,前教练和队员告别,男主让已经过界站在比赛场地里的领队退到白线外,这是来自骨子里对篮球对参与比赛的人对体育精神的尊重,认清形势,不言放弃,超越自我,谢尔盖好强,第三部分太让人感动了。当然也免不了黑一把苏联政府,走私商品队医监听兜售鱼子酱太真实了哈哈

美好的电影,美好的教练,美好的队员以及美好的感情,美好到让人不自觉的被带动被影响被温暖被感动,美好到会让人不自觉的忽略剧情内容上的逻辑不连贯,美好到不想用理性去分析电影的内容表达及篮球的战略布局战术调整。球队的核心是球员,球员的核心是教练和在实战中的不断思考成长,本片教练工作交接时不越界给予交接教练充分的空间和尊重,直至交接完成的最后一秒,为了让队友保有活下去的希望和可能,每日让其讲看过的书听过的歌,利益权衡之时拿出给儿子的手术费去救命悬一线的队友,为因近视而无法精准传球的球员贴心的准备近视眼镜,在遇到无理的政治要求之时竭尽全力地维护自己的球员,对于篮球和球员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无论是外在学习优秀训练方法系统实战,精细思考分析进行战略布局,还是内在的由内而外的对队员的爱与尊重,都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