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2012)
UP:2022-05-11《白鹿原》(White Deer Plain) 是根据陈忠实所著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中国电影,由王全安执导,张丰毅、段奕宏和张雨绮等人主演。本片在几经波折后于2010年9月9日举行启动仪式,9月19日在内蒙古正式开机拍摄,2011年1月30日杀青。
剧情简介
影片以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几十年争斗的故事为背景,主要表达中国北方农民生存状态中耐人寻味的原生态的个性,同时也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命运的纠葛,以及复杂的人性欲望等内容。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人物简介 |
张丰毅 | 白嘉轩 | 白家主人,族长 |
段奕宏 | 黑娃(鹿兆谦) | 鹿三长子 |
张雨绮 | 田小娥 | 黑娃之妻 |
吴刚 | 鹿子霖 | 乡约,鹿泰恒之子 |
刘威 | 鹿三 | 白嘉轩家的长工 |
成泰燊 | 白孝文 | 白嘉轩长子 |
郭涛 | 鹿兆鹏 | 鹿子霖长子 |
李梦 | 白灵 | 白嘉轩长女(导演剪辑版,其余版本因篇幅的缘故,导演将白灵整个人物线都删除) |
创作
1992年7月,《白鹿原》小说单行本出版一个月后,时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吴天明与陈忠实签下授权书,加上编剧芦苇,“三个人满怀热情地准备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当年底,某位领导将《白鹿原》与《废都》列为禁拍作品,于是西影厂的计划搁置。
2002年,因时任陕西省省委书记李建国希望“把陕西做成影视大省”,并点名西影厂买下《白鹿原》版权,拍摄预算定为2500万,芦苇任编剧,此时离职的吴天明已不在西影厂领导的导演考虑之中。2004年,芦苇因为喜爱电影《惊蛰》而力荐王全安执导《白鹿原》。芦苇从2004年开始写剧本,七易其稿,最终的第七稿有六万字,剧本内容跟小说一样一直写到了1949年。
电影于2010年9月在陕西开始拍摄,主要拍摄地有内蒙古海拉尔、陕西合阳县以及山西。耗资一亿元人民币、历经一年制作完成。
王全安说:“情欲每个人都很熟悉,但情欲也有是否得体,是否高雅的问题,《白鹿原》就是得体的,高雅的,同时也是强烈的。”
编剧芦苇曾对记者表示:《白鹿原》就是土地魂的赞歌,土地之魂是《白鹿原》的灵魂,它始终在探讨人和土地的关系。白嘉轩和田小娥是土地的象征,所有人物身上都带着土地性格的一个方面。他们在一起的那种复杂感、立体感,谱写出的是人的史诗,更是土地的史诗。
上映
影片原定于2012年9月13日上映,但在电影上映前的11日,忽然因“技术原因”取消公映,影片在18日公映,外界推测电影遭遇审查困境,被迫作出调整后上映。
220分钟是导演理想的版本,最终上映的版本是156分钟。王导演解释说,由于发行220分钟的公映版对影院排片和观众观看有一些困难。而主创们又不同意像《赤壁》一样分成上下两部上映,所以选择了更容易看下去的更流畅、节奏更快的156分钟的版本。他希望以后可以出220分钟的导演版DVD,以满足一些人的需求。
评价
足本
220分钟完整版获得了许多学者、名人的广泛好评和联合推荐,如原著作者陈忠实、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主持人崔永元、陈伟鸿、王小丫、演员姚晨等。2011年8月中旬,原著作者陈忠实在看完3个半小时的初剪版本后表示:影片十分震撼人心,品质大大超出了他的期待。
公映版
由于156分钟的公映版本删剪了许多内容,导致电影的后一个半小时的节奏变得支离破碎、拖沓无比和没有高潮段落。一些原著有的剧情也没有交代,这些都使得公映版不能承受“史诗电影”之名。不过前一个小时戏份相当精彩,片中数次出现的即将收割的麦田的全景看得人心旷神怡。一段麦客们演唱秦腔《将令一声震山川》的片段也是片中的一大亮点。一些影评人对公映版所产生的问题表示遗憾和痛惜。
另外在原著中属于副线的田小娥的“爱情”史在影片中成为了故事的主线,删除的大量情节也让许多观众不能完全理解人物和剧情。
票房
本片的首周两天票房为2300万元,次周5622万元,为该周票房冠军。至10月21日总票房累计1.33亿元人民币。
上一届:《敢死队2》 | 2012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第38周(9月17日—9月23日) | 下一届:《太极1从零开始》 |
奖项及提名
奖项 | 类别 | 名字 | 结果 |
---|---|---|---|
第62届柏林电影节 | 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 | 卢茨·赖特迈尔(Lutz Reitemeier) | 获奖 |
第八届中美电影节 | 金天使奖优秀影片 | 《白鹿原》 | 获奖 |
最佳导演 | 王全安 | 获奖 | |
最佳女演员 | 张雨绮 | 获奖 | |
第49届金马奖 | 最佳男配角 | 吴刚 | 提名 |
最佳改编剧本 | 王全安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Lutz Reitemeier | 提名 | |
最佳美术设计 | 霍廷霄 | 提名 | |
第九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 | 最受大学生欢迎电影 | 《白鹿原》 | 获奖 |
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奖 | 张雨绮 | 获奖 |
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 最佳男主角 | 张丰毅 | 提名 |
最佳男配角 | 吴刚 | 提名 |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演员 | 段奕宏 | 获奖 |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女演员 | 张雨绮 | 提名 |
本片是第62届柏林电影节上唯一一部进入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并获得柏林影展「摄影艺术奖」。它也是第3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闭幕电影,于2012年4月5日亚洲首映。中国大陆原定于2012年9月13日正式上映,后延期至9月15日。
获得奖项
- 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演员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女演员 - 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获奖: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
提名:最佳女演员奖 - 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美术设计 - 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Silver Berlin Bear —— Outstanding Artistic Achievement / 银熊奖-杰出艺术贡献奖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王全安 Quan'an Wang导演
- 张丰毅 Fengyi Zhang饰 白嘉轩
- 张雨绮 Yuqi Zhang饰 田小娥
- 段奕宏 Yihong Duan饰 黑娃
- 吴刚 Gang Wu饰 鹿子霖
- 刘威 Wei Liu饰 鹿三
简评
刚看完 原著没看过。这部电影我觉得还可以,介绍了白鹿原这个村庄整个近代的变迁,遭受的苦难。田小娥红颜祸水,不少男人被她迷倒,也毁了他们自己,切记,食色性也,但要有度有底线。白鹿原近代是分崩离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或是自己的取舍,唯有嘉轩,处事不惊,张弛有度,甚有智慧与风采。时代来说,最难的还是农民,白鹿原的农民是最苦的,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更从侧面突出了我们党解放穷苦人民,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卓越成就。
本片改編於陳忠實的同名小說,原著本來應該是一部民族史詩,但經過王全安改編,卻成了田小娥傳。本片前半段敘事輕快,展現清末民初那段改天換地的巨變,頗有一種舉重若輕的魄力,然而田小娥出場後,情節就相應淡化許多。田小娥這條線本身就不夠有分量,王全安又不厭其煩地在這條線濃墨重彩地添上幾筆風流賬,甚至大段刪減其他人物(如白靈,朱先生的完全刪除),這種大刀闊斧地改編,換來是人物關系的支離破碎和情節安排的乏力。
这么好的史诗小说,被电影拍成了狗血田小娥秘史。时长限制可以理解,群像刻画找不着北,也认。白鹿两家矛盾,白嘉轩和鹿子麟家族和代表人物之间的主线矛盾都不要了?那还叫什么白鹿原?就盯着田小娥和几个老爷们之间的破鞋事没完没了?问题是尺度也不够,隔靴搔痒都谈不上,这是弄啥咧?可惜一票好演员,张丰毅、吴刚、郭涛、段奕宏这都是顶级演员啊。你这个本子毛毛草草的,也太敷衍了。据说有220分钟的足本,没下载到,估计也好不到哪去?最恨的就是到日本鬼子来了,飞机一轰炸结束了。我CNM的,田小娥一死,你连拍下去的冲动都没啦啊?前面还有点历史线索,后面就不管不顾了。个王全安,确实挺2的。渣男还坐实了。田小娥倒是清清白白的当御姐,稳得一批。实话说,这小说,拍电影的话,至少3部曲以上,8个小时。备不住还能有些滋味。
冲这个剧情,真的只能打三星,活生生的《田小娥传》,但是电影中有很多场面值得我内心的五星,比如说第28分钟左右的戏腔群像,老段坐在角落笑呵呵地吃面,那种黄土地上的恣意豪情瞬间扑面而来(看老段吃油泼面可真香啊~);还有张丰毅在最后演出的无助和凄凉;刘威老师全程在线的演技(门里是上吊的人,门外是玩耍的孩童),还有吴刚老师两次坐车进门的对比……总而言之,用脑选的演员,用脚改写的剧本(有种浪费了两个半小时的感觉)
看过剧版的再对照电影版以后,衔接度不够,比如为什么白孝文会喜欢田小娥,电影版是生硬的凑成的。剧版的翟天临演的有种见色不敢起义的细节,还有吴刚老师跟何滨老师演的鹿子霖,前者没有对美色的低级垂恋,后者可是活灵活现。加上张丰毅老师演的总是好正经,看多了原来他刻画的角色,放到这部电影里,总觉得他是一张面无表情的脸,跟张家驿比起来,老张皱眉的X轮廓要丰富很多,尤其走路两手的管用姿势?。给三星只是基于电影时长的问题,还是拍剧版的吧,那样看起来更有意思。
原著还没看过,但电影的删减确实也影响观影的效果了,有一个场景模模糊糊好像是鹿子霖在打田小娥,我误以为是他生气小娥跟孝文有染。诸如此类的误解也还有很多。有机会还是要看原著的。关于电影整体的色调从一开始成片的麦田就告诉观众了,大地色,是接近农民的色彩,看着很舒适,电影中几段秦腔也很有味道。关于人性,白嘉轩有始终坚持的价值观,虽然最后太多的不幸在他身上发生,但他始终保持清醒。
两个多小时讲完白鹿原确实很难,很多书中重要的情节,人物都被删减了,但没想到故事这么多,节奏却很慢,如果没读过原著,肯定会觉得突兀,看电影的同时我也是报着借此来回忆原著的心态观赏的,毕竟《白鹿原》真的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电影觉得好像有那味了,又好像没有,非常奇怪的感觉,那个尚未黑化有些憨厚的黑娃,段奕宏拿捏的挺好的,总体很一般吧,以至于我中午看完,现在晚上记录的时候很多剧情都不太能想起来了,尤其是最后结局,我完全想不起来了,这部电影就像电影里出现过很多次的高台一样,你知道上面人来人往,故事不断,却总觉得心里别扭火候不够,台上那么多出戏,最后没一个记得清
因为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电视剧版,因此觉得被阉割版的电影还是蛮好看的。演员都是实力派,无可厚非,张雨琦的表演更是让人眼目一亮。田小娥的角色占据了大量篇幅,其实是通过她串起了整个故事。在那样的时代,这样的人本身就吸引眼球,不管是戏里的还是戏外的,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运用是成功的。50万字的小说通过一部不到3小时的电影去表现,只能拿重要的人物去描述和发展,而忽略一些次要人物,这一点我认为导演做的也是蛮好的,结尾其实是我认为略有遗憾的地方,有点意犹未尽。
白鹿原这种巨著改编成电影体量完全是不可能实现的,勉强参照苏联版本的战争与和平也许才有可能性,作为改编成电影来说其实妻妾成群真的是非常合适的篇幅,因为看过并喜欢原著所以可能很难去抛开原著去谈这个电影本身拍的怎么样,我个人的直观感受是,虽然时间线剪短了并且移走了非常多诸如老先生老郎中和做土匪等等的线索,但整个片子并没有找到一条主线,哪怕是以情色原始欲望来说,也没有抓住,表达农民生活的历史强行宿命感可能还有一点程度但是也没有做好,基本上还是在追着原著跑,但肯定是越追越远,演员的表演也是七七八八,更短版本也导致表演本身的链接更加突兀,这个任务毕竟困难而艰巨,虽然确实不容易但实话实说完成效果很差,包括摄影也只是中规中矩。
和小说差距太大。虽然说电影无法呈现原著宏大的故事,但人物刻画的扁平和情节的不连贯性也使深刻的主题无法表达,以至于田小娥成了主角。例如,白嘉轩是一身正气的形象,却没有体现出他对传统的坚持造成了对年轻一代的压抑,这正是悲剧的原因之一;没有了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鹿子霖变成了奸猾的小人;看不到黑娃激烈逆反性格的成因,会以为他打断白嘉轩的腰只是为了给田小娥报仇,也无法理解“你腰挺那么硬有啥用么”这句台词的含义;最后的结局更是莫名其妙,日本鬼子的飞机一轰炸就结束了,搞不懂是想表达什么。好在原著实在是写的太震撼,以至于二十年前看过的情节还有印象,所以看电影时还能把散落的情节串起来。可是看完之后想,如果只电影,会怎么理解主题,竟然没有头绪。最大的亮点是大片的黄色麦田,真的很美。
虽然前面和后面都剪辑的支离破碎,但也并不如评分这么不堪。即使将原著改成了侧重于其中一个角色,也并不是什么罪过,更不能因为与角色有关系而是原罪。但在人物塑造上,有几个人物的动机的确成谜,比如白孝文的反抗和堕落,毫无铺垫;黑娃和田小娥的苟合也很突兀。演员演技上还是可圈可点的,张丰毅的白嘉轩就是一派家长作风,吴刚的鹿子霖就是表面迎合内心反对的样子。总之,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情的突兀。
十年前的电影,怎么感觉演员那时候好年轻啊啊,男演员们是不是老得太快了。摄影真的很棒,光线,色彩很好。王全安挺有追求的,第一个割麦子的镜头就很好看,热火朝天的庄稼人,金黄色的麦浪。唱台上唱戏班的表演让我第一次觉得这个传统文化好棒啊,昏黄色的阳光,音乐,弹唱,吆喝,跺脚,拍手,配合超好,旁边是麦客在吃着香喷喷的油泼面,这一幕真的太好看了。还有夜烧麦子的画面,时代的哀歌啊。那一代人经历好多,感觉原著应该是很恢宏的,电影时长估计无法完全展现。在田小娥的情事上,有点篇幅过多,其他剧情过得很快,但是又都讲一点,导致整部电影有点流水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