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1967)
《毕业生》(英语:The Graduate)是1967年的美国喜剧电影,根据查尔斯·韦伯所写的一部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
评分:8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编剧:卡尔德·威灵汉姆 / 巴克·亨利 / 查尔斯·韦伯
主演:安妮·班克罗夫特 / 达斯汀·霍夫曼 / 凯瑟琳·罗斯 / 威廉·丹尼尔斯 / 莫瑞·汉密尔顿 / 伊莉莎白·威尔森 / 巴克·亨利 / 布莱恩·艾弗里 / 沃尔特·布鲁克 / 诺曼·费尔 / 爱丽丝·格斯德丽 / 马里恩·洛恩 / 埃达·盖尔 / 弗兰克·贝克 / 乔治布鲁格曼 / 乔治德诺尔芒迪 / 理查德·德莱福斯 / 鲍勃·尤班克斯 / 迈克·法雷尔 / 伊丽莎白弗雷泽 / 唐诺·葛勒特 / 哈利·霍尔科姆 / Jonathan Hole / Robert P. Lieb / 伊莲·梅 / 伊娃·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片长:106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Le lauréat / Die Reifeprüfung
上映:1967-12-22(美国)
IMDb:tt0061722
情节
本杰明·布拉达克(由达斯汀·霍夫曼饰演),是一名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的大学毕业生,刚离开校园不久,就被罗宾逊夫人(由安妮·班克罗夫特饰演)勾引,不久却与她的女儿伊莲(由凯瑟琳·罗斯(英语:Katharine Ross)饰演)坠入了情网。伊莲知道母亲和他的不伦恋情后,伤心之余正考虑嫁给她不爱的人。最终本杰明跑去教堂带走新娘逃去。
演员
- 安妮·班克罗夫特 饰 罗宾逊夫人
- 达斯汀·霍夫曼 饰 班杰明·布拉达克
- 凯瑟琳·罗斯(英语:Katharine Ross) 饰 伊莲·罗宾逊
- 莫瑞·汉密尔顿(英语:Murray Hamilton) 饰 罗宾逊先生
- 威廉·丹尼尔斯(英语:William Daniels) 饰 班杰明父亲
- 伊莉沙白・威森(英语:Elizabeth Wilson) 饰 班杰明母亲
- 巴克·亨利 饰 Room clerk
- 沃尔特·布鲁克(英语:Walter Brooke) 饰 Mr. McGuire
- 诺曼·费尔(英语:Norman Fell) 饰 Mr. McCleery
- 爱丽丝·古斯利(英语:Alice Ghostley) 饰 Mrs. Singleman
- 马里恩·洛恩(英语:Marion Lorne) 饰 Miss DeWitte
- Brian Avery 饰 史密斯
著名台词
- 麦奎尔先生:“我想跟你说一个字。就一个字。”
- 班·布拉达克:“是什么?”
- 麦奎尔先生:“你在听吗?”
- 班·布拉达克:“是的,我在听。”
- 麦奎尔先生:“塑胶!”
- 布拉达克的父亲:“你不觉得这个主意有点愚蠢了?”
- 班·布拉达克:“不!是愚蠢透顶了。”
原声带
本片也造就了赛门与葛芬柯(Simon and Garfunkel)的辉煌,他们为本片所作的主题曲《The Sound of Silence》超过了披头四乐队的白色专辑,登上了1968年畅销歌曲排行榜的榜首。
评价
烂番茄根据75条评论,持有89%的新鲜度,平均得分8.8/10。在Metacritic上,电影获得了77分。
影响
本片的结尾这个镜头后来被多次模仿,例如《韦恩的世界》、《家庭朋友》、《辛普森一家》和《大政治家》。
改编作品
该片在1998年被改编成一个话剧,轰动了伦敦西区和百老汇,并开始在美国全国巡回演出。一些上年纪的著名女星也因为饰演了罗宾逊夫人而大红大紫。
当年30岁的德斯汀·荷夫曼凭借此片获得了一项奥斯卡提名。 此片曾被评选为网络电影数据库最佳的250部电影之一,在美国电影学院评选的百年百部喜剧中列第9位及AFI百年百大电影中列第17位,也被收入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家级收藏”中。
获得奖项
- 第25届金球奖
获奖:Best Actress - Comedy or Musical / Best Director / 最佳男新人 / 最佳女新人 / 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提名:Best Actor - Comedy or Musical / Best Screenplay - 第2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获奖: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第2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Direction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Editing / BAFTA Film Award —— Most Promising Newcomer to Leading Film Roles / 最佳影片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ress - 第32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编剧
- 迈克·尼科尔斯 Mike Nichols导演
- 安妮·班克罗夫特 Anne Bancroft饰 Mrs. Robinson
- 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饰 Ben Braddock
- 凯瑟琳·罗斯 Katharine Ross饰 Elaine Robinson
- 威廉·丹尼尔斯 William Daniels饰 Mr. Braddock
- 莫瑞·汉密尔顿 Murray Hamilton饰 Mr. Robinson
简评
影片在106分钟内讲述了一个美国20世纪的年轻毕业生离开学校后面对的诱惑。本杰明起初拒绝罗宾逊太太的邀请证明他还像一个单纯的年轻人一样心怀正直与热忱;其后同罗宾逊太太的交往则寓示了面对社会上的诱惑时的妥协;最后同伊莱恩的情感纠葛则表明他仍对美好事物有一丝的憧憬,但影片结尾的长镜头也表明二人貌合神离,婚后也很难收获幸福。影片中男主人公的转变代表了美国“迷惘的一代”的年轻人的徘徊与困惑,带有存在主义色彩。同时,男主的父母虽着墨不多,但对情节的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男主父母希望他去继续完成学业,希望他为家庭带来荣誉更促使了男主产生反叛心理,同时内心更加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中男主穿着潜水服在家庭聚会中被迫亮相一场戏使用了男主的主观镜头进行拍摄,给观众营造了惊慌和不安的气氛,这种恐慌也使人感同身
看了才知道这么美的歌是放在什么情节。。。 毕业生起的很有寓意,毕业但是没有完全毕业,讲述涉世未深的迷茫, “我想独一无二”但是我没有主见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做出大胆的尝试所以容易被人诱导所以被称呼为degenerate,在审视自我时发现迷茫,在迷茫中找到自我。在我迷茫的时候,目标就像一根稻草,把我从漩涡中拯救出来,等我实现了它,又再次陷入寂静之中。可能在我能力和心智上都能独当一面了,能承担起责任,正确看待过去了,我就算真正的毕业了吧。不觉得后半段奇怪,至始至终都在讲述关于迷茫。会找机会重温的,希望大家看的时候不要用自我价值观去judge,不需要审判,不要太情绪化嗯嗯
其实已经想看很久了,下载在手机里却很久都没打开,不过当看时就发现了巧合,里面的配乐刚好是朋友两天前发给我的歌,也太有缘了。说说影片吧,初次看却还是给我留下很多深刻印象,大多数人物从始至终的迷茫,寓意深刻又有趣的长镜头,套路满满的关系推拉,不得不说很有趣。我想如果能在自己毕业那一年看会更呼应一些,不过即使已经毕业,自己也还是跟男主甚至剧中大多数人一般的迷茫,害怕前路的同时又感觉到时间就如同丝滑的绸缎,决绝地落下,我就那么莫名其妙的在生活里滚打,妥协,终有一天老去死去。不过乐观一点的是,自己较之前还是有变化的,少了刚毕业那一年的不知所措与仓皇失措,但离自如还差很多,可能很少有人能兼有自如与青涩。
前面的镜头确实挺不错,但后半段简直拉垮到不行。剧情太恶心了,我看不出女主和男主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厚,男生到底有什么魅力什么特别大的优点以至于能让女生彻底相信男生并且原谅她。不过确实,在这部片子,女生就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人罢了,没有想法的工具人。况且这个男生一点也不尊重女生。就算是为了让女生讨厌他,也不至于带女生去看脱衣舞秀问她你能做到这样吗。总结,这部片子镜头可以学习,通过利用这种题材来表现“毕业生”的迷茫虚无,这种题材并不是说不可以,但可以稍微有点脑子吗?可能就像有条短评说的,这就是男主的春梦片吧。三星给的镜头剪辑配乐
三星主要打给结局,两位演员的演技实在太出色,疯狂过后的尴尬不安和迷惘全演出来了,看似圆满,其实是非常反好莱坞的一个结尾(上课老师拉片讲抢婚实在精彩)。60年代美国人内心的空虚拍的挺成功的,罗宾逊太太的空虚寂寞无处排遣,唯有肉欲能让她逃避现实,或许是活着唯有的刺激吧。人的异化催生出道德越轨,正好她赶上了毕业后更迷惘的本杰明(纯情少男抵不住诱惑拍的真实,罗宾逊太太打的直球都给我看傻了),最后这段关系成了永远擦不掉的污点。别的部分感觉没太多看头(还有那时候好莱坞这么喜欢安排女性尖叫,脑子炸了),而且其实我挺讨厌本杰明,片子里所有人也都反感,要么沉迷物欲,要么自恋着指点别人的人生...哦对了配乐相当值得一提,斯卡布罗集市和寂静之声,不愧是经典。
作为中国人,毕业的家庭庆典大约可以提到大学入学前,许多地方都深有共鸣,物质丰裕而精神迷惘的一代人啊,彼岸的我们的祖父母一辈到今天就是我们一辈,偶尔超脱现实种种庸俗的中产伦理道德、价值追求、经济依附的限制,做着一点打破又反叛的幻梦,到底还是无法摆脱这个现实的桎梏,十年后又是要落入父母子女、衣食住行窠臼的一代人,我们在今天能否迸发出某些反叛的颂歌或者向旧秩序的讨伐令?在30年代到来之前,能否提出我们的新价值?/潜水员意象颇有趣,联系今天在种种视觉媒介中出现的“宇航员”形象,背后或许有某种共通的心理或哲学原因?/从性别的角度看女性在片中还是太被动,要么是性瘾尤物要么是傻白甜,不过无出路的结尾到底还是消解了一部分占有的快感
《认识电影》P70(手提式摄像机可以表示第一人称镜头。导演用来表现主人公绕来绕去挤过人很多的房间)。开场字幕,音乐中,男孩在扶梯上静止不动的迷茫的长镜头。整个画面都是鱼缸,男孩背对鱼缸、面对鱼缸,困境。奢靡的美国中产生活,拒绝沟通的父母,男孩穿着潜水服主观镜头进入泳池,仿佛真的困进鱼缸。熟女真有魅力,忐忑不安的处男和处变不惊的熟女。歌曲中,男孩迷茫看着镜头的脸部特写,拉回来看到整个房间的后景处男孩在床上看电视,前景处熟女分别穿着内衣、里衣、套装来回走了三次,走出左侧房门,留下镜子里的男孩。全景跳入游泳池,中近景水下面对镜头游动,出水跳上飘垫切压上熟女,父亲的问询声音,床上回头切游泳池回头回答父亲问题。酒店:诱惑、意外怀孕中断学业成为家庭主妇的痛苦,对角线脱衣、熟女痛苦脸孔拉回表现二人的距离。
作为新好莱坞电影的开山之作,电影的镜头语言简直无可挑剔。结合其拍摄的时间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许就不难理解男女主人公看似疯狂的行为了。“反叛”是20世纪60年代的主流精神,年轻人拒绝走父辈的老路、拒绝成为像父辈那样的人,然而,他们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还未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公交车载着迷茫的本杰明和伊莱恩驶向远方,也许他们会在次年成为“68运动”的参与者,又或许他们会在未来重新回到“父亲的怀抱”,成为父母期许中的“大人”。对于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毕业”始终是一件艰难的、“未完成”的事情。在当下变得越来越“功利主义”的我,为他们的反叛与迷茫掬一捧泪,因为那也曾是我来时的路。
划时代的杰作,要研究新好莱坞电影根本绕不开这部,除开日后被列入各大教科书的打破时空(家-宾馆)引导性转场,长焦镜头放慢纵深运动速度等镜头语言,还准确捕捉了所有中产阶级毕业生的迷茫,是对“垮掉/迷茫的一代”最好的诠释。每次补掉这种闻名已久的经典之作都会感叹终于相逢了啊,听到神曲the sound of silence和斯卡布罗集市响起更是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也许会有很多人吐槽后半部分过于狗血,可现实永远更抓马,最后的相对无言,然后呢?接下来该怎么面对这个社会?更是经典,明年也许就轮到我了啊。
说实在的,虽然一直知道少年维特之烦恼,但我以为的一直是那种青少年时期对成熟女性的不知道该算爱情母爱还是占有欲的独自幻想。说毕业生是少年维特之烦恼,我觉得不是,那个时间里我认为任何一个女性出现都会动摇男主,而且我也并没有感觉到在跟女主母亲的相处间男主有过多少渴望。“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所以如果这样我也不拒绝。”这是我认为的男主的迷茫。其次,配乐很好听,也成为了经典,但我总觉得很多地方配乐的时机跟内容都很不搭,甚至有点情感上都不是很搭。最后,我一直想不明白女主的母亲为什么要“引诱”男主。
这电影居然不在top250里?实属意外。这绝对不是讲什么青春爱情,或者狗血的伦理纲常。它讲的就是人的贪欲、征服欲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迷茫。三个主要人物刻画得太完美了!连男主的父母和女主父亲这些配角的形象刻画得都非常完美。美国经典影片的拍摄手法和运镜,虽然现在看来很粗糙,但又别有一番韵味。最后一幕太完美了,两人坐上公交车,喜悦却很短暂到结尾渐渐消失,女主看了男主好久,但男主的眼神又呈现出那种迷茫了。对!太对了!我觉得男主当时一定在想,在一起了以后呢?结婚了以后呢?婚姻真的是我们想象的样子吗?
看似是一个关于affair的故事,青春和爱情的荒诞在这部电影体现的淋漓尽致,六十年代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竟没有区别,美国年轻人的迷茫和我们也没有区别。沉溺于爱情肉欲快感,麻痹在酒精和香烟之中,逃避未来,ben被父母按向泳池之中,被水包裹的窒息感让我也窒息,我要做什么?ben也许不是喜欢Eliana,,和Eliana结婚的欲望只是来源于他想摆脱现在的处境,而Eliana也不是真正喜欢Ben,他和Carl没有区别,她逃婚只是想借由Ben迅速脱离婚姻。,她对Ben没有爱,只是需要性欲满足她空虚的中年婚姻生活...Ben和Eliana坐上公交车,被情绪驱动的不理智行为过后,又是无尽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