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我爱你(2006)

ParisUP:2022-05-04

《巴黎,我爱你》(法语:Paris, je t'aime)是一部2006年上演的电影,由美国、英国和法国不同国家的演员主演。这部2小时的电影包括18部短片,分别在各个区份拍摄,共有22位导演。

巴黎,我爱你

评分:8.3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 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 格斯·范·桑特 / 汤姆·提克威 / 沃尔特·塞勒斯 / 亚历山大·佩恩 / 杜可风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阿方索·卡隆 / 诹访敦彦 / 希尔万·肖默 / 韦斯·克雷文 / 伊莎贝尔·科赛特 / 顾伦德·查达哈 / 文森佐·纳塔利 编剧: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 威廉·达福 / 娜塔莉·波特曼 / 加斯帕德·尤利尔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玛吉·吉伦哈尔 / 伊利亚·伍德 / 欧嘉·柯瑞兰寇 / 亚历山大·佩恩 / 李昕 / 伊里斯·麦康利 / 莱拉·贝蒂 / 塞瑞尔·戴思科斯 / 布鲁诺·波达里德斯 / 史蒂夫·布西密 / 芬妮·阿尔丹 / 奥利弗·施米茨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片长:120 分钟地区:法国 / 列支敦士登 / 瑞士
语言:英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 汉语普通话 / 阿拉伯语
影片别名:我爱巴黎(港) / Paris, I Love You
上映:2006-05-18(戛纳电影节)
IMDb:tt0401711

剧情

  • 蒙马特(十八区) — 法国导演兼编剧布鲁诺·波达里德斯(Bruno Podalydès)。一名男子(由波达里德斯本人扮演)在蒙马特的一条街道上寻找停车位,单身的他对生活充满了埋怨。一个路过的女人(Florence Muller)在他的车旁晕倒,他便把她扶到自己的车内休息。两人因此与对方的生活出现了交集。
  • 塞纳河河堤(第五区) — 美国夫妻编剧Paul Mayeda Berges和印度裔英国人顾伦德·查达哈(Gurinder Chadha)导演。一个年轻人(西里尔Descours)和两个朋友嘲弄路过的每一名妇女,但是在他因为出手帮助一名被绊倒的穆斯林少女蕾拉·贝克缇(Leïla Bekhti)、并且相互认识进而爱慕之后,才了解到应该对异性和不同的宗教抱有尊重。
  • 玛莱区 (第四区)— 美国导演兼编剧格斯·范·桑特。一位年轻的法国籍男性艺术家(加斯帕德·尤利尔)发现自己被一名年轻的英国籍画室印刷工人(伊里斯·麦康利,Elias McConnell)所吸引,因为想要与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便坐下来攀谈,殊不明白对方几乎听不懂自己的法文,以至于对方只能保持沉默。但两人终究是互相被吸引的。
  • 杜伊勒里地铁站 (第一区)— 美国导演兼编剧科恩兄弟乔尔·科恩(Joel Coen)和伊森·柯恩(Ethan Coen)。一名美国游客(斯蒂夫·巴塞米,Steve Buscemi)参观完罗浮宫后在杜伊勒里地铁站等车,却因触犯在巴黎地铁中不得与人目光接触的规则而卷进了一对年轻夫妇阿克塞尔(Axel Kiener)和朱莉巴塔耶(Julie Bataille)的冲突中。
  • Loin du 16e (意为远离十六区,十六区) — 巴西编剧、导演沃尔特·塞利斯和Daniela 托马斯。一名年轻女子(卡特琳娜·桑迪诺·莫雷诺)的职业是保母,每天清晨,她把自己的亲生孩子放在托儿所后便离开去工作。一次,在她踏出托儿所大门的时候,孩子哭了起来,她匆忙跑回孩子所在的小床边,并对他唱起西班牙摇篮曲(Qué Linda Manita)要逗他笑。后来,她就急急忙忙地赶了一段相当漫长、需要转车好几次的路程到自己为其工作的富裕雇主家。雇主要求她今天工作到晚一些,她楞了一会便勉强笑着答应。后来她工作上所要照顾的孩子哭了起来,她便去到孩子华丽的小床边,唱着同一首摇篮曲给他听。但她边唱边心不在焉地望向窗外树木的摇曳枝叶,在想着什么呢?
  • 舒瓦西门(十三区) — 澳大利亚导演杜可风,编剧多伊尔、加布里埃尔 Keng、凯茜 Li。美容产品推销员(巴贝特·施罗德)来到唐人街一个女人(李昕)经营的美容院,这是一个棘手的客户。
  • 巴士底 (十二区) — 西班牙编剧、导演伊莎贝拉·库谢(Isabel Coixet)。一名中年的已婚男子(塞尔吉奥·卡斯特里托)与他的妻子相约在一间餐厅。他原本准备在这时候宣告:为了年轻的情人(莱昂诺尔·瓦特林)他将离开无趣的妻子(米兰达·理查森)。但在妻子告诉他自己罹患血癌末期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对妻子的热爱。最后妻子离开他,只遗留下一件生前经常穿的红外套。从此,每当他看见穿着红外套的妇女,总会有一阵惆怅涌上心头。
  • 胜利广场(第二区) — 日本编剧、导演诹访敦彦。一位母亲(朱丽叶·比诺什)为她的小男孩(马丁·孔)之死而悲伤,被一位上帝化身而成的牛仔(威廉·达福)──因其儿子生前相当喜爱牛仔──所安慰。
  • 艾菲尔铁塔 (第七区) — 法国编剧、导演西拉维·休曼(Sylvain Chomet)。一个男孩说起他的默剧艺术家父母(保罗Putner和约朗德妮·莫罗)是如何在监狱相遇并相爱。
  • 蒙索公园(十七区) — 墨西哥编剧、导演阿方索·卡隆。一名法文不甚流利的老年男子(尼克·诺尔蒂)和年轻女子(露德温·塞尼耶)在街头相会,女子心头一直惦记着一个人「加斯帕德」,害怕他知道自己趁其不注意而离开去找这位老年男子。年轻女子与老年男子的对话费人猜疑,让人以为两人之间有什么相当特别的不伦关系。谜底最后才揭晓,老年男子是女子的爸爸,而「加斯帕德」则是她还是婴儿的儿子。女子要和她的朋友去看场电影,便请爸爸来替他照顾孩子。
  • 红孩广场 (Quartier des Enfants Rouges,第三区)— 法国编剧、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Olivier Assayas)。一位美国古装女演员(玛姬·葛伦霍)经常从阿拉伯毒品贩子(Lionel Dray)手中采购一些药效异常强劲的大麻,她与其中一名毒品贩子相互倾慕。过著倾颓生活的两人相恋,有点惆怅。
  • 节日广场(Place des fêtes,十九区) — 德国编剧、导演奥利弗·施米茨。一名尼日利亚男子(塞杜·波罗)在节日广场因刀伤濒临死亡,他向一名(大约是医护队)女子(伊萨·迈贾)要一杯咖啡。这时他发现,她从前就认识这名女子。
  • 皮嘉尔 (第九区) — 美国编剧、导演理查德·拉格拉文尼斯。一对老年夫妇(鲍勃·霍斯金斯和范妮·阿尔当)假装扮演娼妓与嫖客,以使他们的关系保持活力。
  • 马德莱娜区 (第八区)— 加拿大导演兼编剧文森佐·纳塔利。一位年轻的背包游客(伊莱贾·伍德,Elijah Wood)爱上一个吸血鬼(欧嘉·柯瑞兰寇,Olga Kurylenko)。
  • 拉雪兹神父公墓(二十区) — 美国导演兼编剧韦斯·克雷文(Wes Craven)。一名年轻女子(艾蜜莉·摩提默,Emily Mortimer)在参观拉雪兹神父公墓时,与她的未婚夫(卢夫斯·塞维尔,Rufus Sewell)发生争执,然后休厄尔在奥斯卡·王尔德(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幽灵意见的帮助下发生了改变。
  • 圣但尼市郊(第十区) — 德国导演兼编剧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一个年轻的盲人梅尔基奥尔(Melchior Beslon) 误以为他的女朋友,女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已经与他分手,以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下降了,他失去了她
  • 拉丁区 (第六区)— 美国女演员吉娜·罗兰兹(Gena Rowlands)编剧,法国演员杰拉尔德·德帕迪约(Gérard Depardieu)和法国导演弗雷德里克 Auburtin导演。分手的一对本·盖扎拉(Ben Gazzara)和罗兰兹在德帕迪约经营的酒吧相见,在两人正式离婚之前喝上最后一杯。
  • 十四区 — 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导演兼编剧。来自丹佛的邮差卡罗尔(玛尔戈·马丁德尔,Margo Martindale)首次到欧洲度假,用不流利的法语表达她对巴黎的爱。

这部电影于2006年5月18日在第59届康城电影节首映,加拿大首映于9月10日的多伦多电影节,美国首映于匹兹堡2007年4月9日。
最初,这部电影包括20部短片,分别代表巴黎的20个区份,但是最后的影片没有包括表现十五区和十一区的两部短片。每一部短片都呈现巴黎的一些场景,故事内容相当多样化:一个对自己的单身生活充满抱怨的中年男人在找寻停车位的时候,邂逅了昏倒在他车旁的女人;塞纳河畔,有着不同背景,信仰不同文化的年轻人,爱是他们共通的语言;在玛黑区一间画室里,年轻的男孩,上演《爱情不用翻译》另一章;美国观光客在巴黎地铁站里,演出地铁惊魂记;华人街发廊女主人的奔放热情;太太的红外套,让人心碎;失去爱子的妈妈,午夜与爱子在广场上重逢;默剧小丑围绕着艾菲尔铁塔的温馨爱情故事;吸血鬼半夜出没,遇见了爱情;王尔德从坟墓里跑出来,帮英国情侣破镜重圆;怀抱演员梦的美国少女与视障男孩的爱情故事…来到巴黎,才真正学会说「我爱你」…

简评

喜欢女主角是穆斯林的那个故事、地铁站因为看了一眼被打了的故事、本来要分手但是女友白血病晚期的故事、愚蠢的哑剧演员的故事、黑人的那个故事、红磨坊的故事、王尔德墓地的故事……啊西,看得我有点无聊啊,一段又一段的小故事,每次都要重新沉入故事……杀手不太冷的女主角演的故事、万能钥匙的那个可怕老太太演的那个故事、在巴黎旅行的胖大妈的故事,终于看完了

好可爱的宣传片和故事集。最喜欢伊莎贝尔·科赛特拍的《巴士底区》这一章节,这里头我看到了带点黑色幽默带点浪漫的不可思议爱情,有点好笑又好动人。第二喜欢亚历山大·佩恩拍摄的《第十四区》,那个独自走在公园吃着面包忽然感受到喜悦和悲伤同时并存并以此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邮差阿姨,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静穆圣洁的美丽,我喜欢她快乐而圆鼓鼓的身体,喜欢她的生活,希望我五六十岁也是这个样子。我还喜欢塞纳河畔那个蒙着头纱的女人和扶起她的男孩,他们脸上有种纯真的痴,很让人着迷。唔法国女人老了胖了长皱纹了哭了笑了都好美。

,看完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巴黎太美了。不是很适应这种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影片,给总体打分有点困难,但是有几个故事我特别喜欢。比如地铁游客,把巴黎地铁拍地很美,Steve基本没几句台词,但把心理变化表现得非常到位;比如失眠少年和演员的爱情故事,人生走马灯的方式用短短几分钟讲述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最后“我在看你”那句话让人为之一颤;比如不会说法语和遇见自己“命中注定”的另个男孩,我也喜欢柯特科本。也有不能建立connection的故事,比如中国区美发店(表现手法好夸张...);午夜的clut吸血鬼;老夫妇离婚前的对话等等。总之看完是很想去巴黎了!

碎片化地呈现了巴黎这座城市的温暖、浪漫、混乱,以及真实。整体的基调是偏轻喜剧向的,各方导演显神通。拼盘意象恰好:梦醒牛仔回魂马,亲吻王尔德之墓,小丑的哑剧表演,“我”对巴黎旅游的所感所想。最爱的一段应该是Natalie Portman那里的自由感:时光飞速而行,而我有时可以看电影听音乐,有时候也可以无缘的大叫。()

有时候生活需要一点改变,就像季节,我们的春天很美好,但夏天已经过去,我们错过了秋天,现在突然之间冷风习习,我们的爱沉睡了,出其不意的被雪占据了,但如果你在雪中入睡就不会感觉到死亡的降临,保重。原来这段话的出处在这里!五颗星给盲人,小丑,李尔王,喝杯咖啡,演员暧昧,地铁站,儿子死后的母亲。

果然科恩兄弟不会让我失望wwww默片演员/小帅哥鸡同鸭讲/黑人这几个很喜欢,娜塔莉那段剪辑有点意思,最后美国女邮差简直是刚学法语的我……也是最能让外国人代入并对巴黎产生感情的一段。有些一看就知道用意了比如吸血鬼和老爸带孩子,有些实在消化不良(说的就是你啊杜可风),整体来说是一个很可爱的拼盘~

非常非常非常久以前看的 算我的电影启蒙时间了。虽然现在记忆模糊,但当时看完很喜欢,然后一直很想去巴黎玩。直到高中真的去了…怎么说呢,巴黎还是那个巴黎,但我喜欢的还是故事里的巴黎。还依稀记得吸血鬼的那个,中国理发店那个,小丑那个,色情交易,看起来关系像老男人年轻女朋友结果是她爸的那个。以及最喜欢的是natalie portman那个。

看一整部短片集和分别看每部短片的差别是,更强烈地意识到一个城市中的芸芸众生有那么多机会擦肩而过,故事的发生随处可见。作为一个向往巴黎的人,这部影片在我面前展开了city of love丰富的层次,如果它吸引我的是它表面的美,塞纳河畔的灯光,杜丽乐花园的迷宫,那这部影片让我对人产生了好奇,一种特别的东西击中了我,在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间,我觉得我有点懂得别人,我是我世界的焦点,而电影让我用五到十分钟参与了其他人生命的片段,这是何其荣幸,我感受到人的接近分歧,相爱困惑,错过相遇,幸福与可悲,在试图理解这些时,我就像文德斯柏林苍穹下的天使一样,混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在视听画面中感受到轻盈,沉重,戏谑种种情绪。对于演员,粉饰有瑕疵的脸比打磨有瑕疵的演技的必要性来那么不值一提,皱纹可以那么有故事,而声音就能让我看见你。

故事质量有点参差不齐,最喜欢哑剧演员、演员与盲人、拉雪兹神父公墓还有最后一个异乡游的故事;所幸所有故事包裹于一个共同的母题:巴黎,巴黎的爱、欲望、背叛和欺骗、多话、疲惫、孤独,人性种种,乱糟糟又生气蓬勃……是很动人的一首献给巴黎的小调。我真的很喜欢最后一个故事…!!远离故乡,脱下一切身份,忘却语言,只是静静地坐在巴黎十四区的公园长椅上,环顾身边鲜活又陌生的脸庞,游离、孤独而感受着存在本身的莫大充实…

第一个故事:中年男人的幻想;第二个故事:喜欢;第三个故事:越想越喜欢;第四个故事:施暴狂和绿帽癖;第五个故事:女孩和婴儿;第六个故事:杜可风的中国风和意识流;第七个故事:平平淡淡还不错;第八个故事:喜欢!骑马者的出现特别诗意!第九个故事:超级有趣!第十个故事:啊这个也有趣!最后一分钟我意识到我的心有多么的不纯洁…后面不想记了

感受:还不错、一般、差,和更差。质量参差不齐,大家各拍各的,拍的都很好,下次不要一起拍了…… 因为短,导演们或让故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发生,或动用的演员少,或故事感强,或视觉感强。简单说,就是以小见大吧。看得出,有些导演是不太合适拍短片的,引申不出什么就戛然而止了…… 杜可风那段,我看不懂,却大受震撼,可能他想要的受众很少吧。说是国外哪个城市都信,从某种程度来说,它合理了…… 低血糖、保姆、地铁站、小丑、娜塔莉、离婚老夫妻和最后那个独自旅行的女人,这几个喜欢。地铁站那哥们实在是太惨了

说实在的段落之间的质量有些参差,只是因为发生在巴黎,很多矫揉做作稍微让人能接受些。最好的是科恩和卡隆的两段,叙事的悬念在精练的篇幅里撑开地恰到好处;最后一段魅力十足,土土的美中大妈操着塑料法语笨拙地讲述,最后还带到了加缪和萨特也曾谈论的议题,巴黎的城市精神让一切朴实和粗糙到达巴黎之后,也变成柔软浪漫的形状,点题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