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1979)

UP:2022-05-01

《哪吒闹海》,是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79年根据《封神演义》片段改编的动画电影,全长65分钟。这部动画电影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而摄制。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是第一部入选戛纳影展的华语动画片。影片讲述了哪吒打败了为害人间的四海龙王,造福世人的故事。

哪吒闹海

评分:9.1 导演:严定宪 / 王树忱 / 徐景达 编剧:王树忱
主演:梁正晖 / 邱岳峰 / 毕克 / 富润生 / 尚华 / 于鼎
类型:动画 / 奇幻 / 冒险
片长:65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Prince Nezha's Triumph Against Dragon King / Nezha Conquers the Dragon King
上映:1979-05-19(中国大陆)
IMDb:tt0354770

内容概要

四海龙王操控风火雨雪,为害百姓。陈塘关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六个月,产下一个肉球,李靖用剑劈之,顿时奇光四溢,里面出来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太乙真人收其为徒,赐名哪吒,赠乾坤圈与混天绫两件法宝。

时天大旱,百姓求雨不得,东海龙王派寻海夜叉出来索要童男童女。寻海夜叉抓走童女,正好遇到哪吒在海边洗澡,被哪吒打回原形,仓皇逃回水晶宫向东海龙王报告,龙王大怒,派三太子敖丙出来查看。哪吒要龙宫交出童女,敖丙说童女已经被吃掉,哪吒大怒,打死敖丙,抽出龙筋。东海龙王得知后悲痛万分,上天庭去告御状。太乙真人告知哪吒,哪吒半路擒住龙王,要龙王发誓不再为害人间。龙王假意答应,脱身后召集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和北海龙王来陈塘关找李靖算账,要李靖杀掉哪吒,否则就毁灭陈塘关。哪吒被逼自刎,四海龙王得意而回,并要陈塘关送上童男童女给三太子办丧事。

哪吒的灵魂被仙鹤送到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用莲藕、荷叶重塑了哪吒的肉身,哪吒复活。太乙真人又送火尖枪、风火轮两样法宝,传授哪吒三头六臂的化身。哪吒杀回东海,战败四海龙王,从此龙王不再为害世人,人间风调雨顺。

主创人员

  • 导演:王树忱、严定宪、阿达(徐景达)
  • 编剧:王往
  • 美术总设计:张仃
  • 美术设计:阎善春、陈年喜、黄炜、秦一真
  • 动画设计:林文肖、常光希、朱康林、马克宣、张澋沅、浦家祥、陆青、陈光明、范马迪、潘积耀、杜春甫、范本新、庄欢瑾、蒋采凡、杨素英
  • 摄影:段孝萱、蒋友毅、金志成
  • 绘景:高阳、江爱坚、胡永凯
  • 录音:侯申康
  • 剪辑:李开基、肖淮海
  • 效果:张元浩
  • 制片:刘桂美
  • 作曲:金复载
  •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 指挥:王永吉

荣获奖项

  • 1980年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 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 青年优秀创作奖
  • 1983年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 1988年法国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宽银幕长篇动画片奖

影响

2014年5月30日,Google香港和台湾的首页首次展示了以哪吒形象为主题的涂鸦(Google Doodle列表):《哪吒闹海》公映35周年,“Google”字样由哪吒的混天绫缠绕而成,并以动画形式播放哪吒在海面挥舞火尖枪的形象。

2021年8月,《动画——哪吒闹海》特种邮票发行,一套共6枚,全套邮票面值6.40元,计划发行690万套。6枚邮票主题为动画中哪吒出世、童年游趣、擒拿敖丙、斗战龙王、哪吒重生、定海安民的故事情节。

简评

79版《哪吒闹海》带着浓浓的戏曲风格外加样板戏时期遗留下的动作设计,但讲得却是一个刚直少年反叛的故事,李靖的懦弱妥协把千百年来父权的威严溺死在龙王掀起的暴风骤雨中,哪吒拔剑自刎将肉身还给李靖,一种“命是你给的,现在还给你罢了”的决绝竟有些感伤,哪吒的形象在一个简单的故事中却可以如此有血有肉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之母亲的缺席注定让“弑父”变得更直接,原来,那个时代的人们真的好迫切与过往切断,然后等待重生……

哪吒这一神话人物可谓家喻户晓,以哪吒为主角的电影、动画、电视剧也有许多部。对于我来说,哪吒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哪吒传奇,“说一段神话,话说那么一家”经常在我的脑海中环绕。作为一部上世纪70年代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无论是动画制作技术还是配音配乐,都可以称得上是顶尖水平。尤其戏曲配乐,活灵活现展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近些年来院线经常可以看到又一批以中国古代神话为题材的优质动画电影,未来可期!

这部电影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看的,相比于其他电影里的哪吒,在这部电影里的哪吒让我感觉形象鲜明如凌冽的冰花,纯粹晶莹也是易碎的。我想,恰恰是因为这个故事只讲了哪吒出生、杀死龙王三太子、于四大龙王压迫下自刎,重生后大闹龙宫的几个情节,故事比较简单,也无其他许多人物交汇碰撞的机会,除却小鹿,他甚至没有一个同龄好友,这里面的哪吒有一些安静和单纯,像小鹿一样,但到说话时就直直的,不蔑视谁也不畏惧谁。像哪吒,孙悟空真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人物。这部电影非常经典。

很喜欢这一版塑造的哪吒,可能受年代的限制,人物颇有一些脸谱化。但在那个年代,象征着反叛的哪吒,公然与父权割裂、与皇权对抗,这样的观念在以孝为先的社会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我认为我们的影视需要这样的挑战与反叛,与主流相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未必没有它的引导意义。相比19年的动漫,这一版本天生赋予了哪咤独立于世的三观,他性格中作为孩子的一面少了,那种超脱的成熟增加了人物悲剧英雄的色彩,在我眼里也变得更迷人了。其次,79年的动画的中国风元素融入得太好了,戏曲的加入无论是在音乐上还是在武打的程式上都为动画提供了独有的节奏和韵味,且在龙宫宴会上各种海底动物的表演也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我愿意将《哪咤闹海》称之为艺术。

  《哪吒闹海》里有我们司空见惯的母题:欺压者和被欺压者都是弱者,只有体制才是真正的强者,也正是体制的绳索让两者针锋相对,不共戴天。譬如李靖自然是体制下的倒霉蛋,四海龙王又哪里是什么例外?吃人虽然残暴,但就如苏格兰人的初夜权本是国家给的待遇,本算是薪水的一部分。结果国家哄骗你什么都说好了,事实李靖也被打了招呼,结果到头来儿子还是搭进去了,国家做主了吗?于是只是有一个突然什么都看见的“太乙真人”笑眯眯地走出来说:“我只是个爱打抱不平的老头”。

相比于其他电影里的哪吒,在这部电影里的哪吒让我感觉形象鲜明如凌冽的冰花,纯粹晶莹也是易碎的。我想,恰恰是因为这个故事只讲了哪吒出生、杀死龙王三太子、于四大龙王压迫下自刎,重生后大闹龙宫的几个情节,故事比较简单,也无其他许多人物交汇碰撞的机会,除却小鹿,他甚至没有一个同龄好友,这里面的哪吒有一些安静和单纯,像小鹿一样,但到说话时就直直的,不蔑视谁也不畏惧谁,便觉得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了他不会孤独

这里的李靖和哪吒还有父子情。哪吒第一次做自我介绍时说我是李靖的儿子,抽了龙筋想给爹爹系盔甲,被龙王告状时也认真解释,最后自刎也说我不连累爹爹。李靖虽然懦弱、急躁、脾气坏,但是要他杀哪吒,他也是下不了手的。他不仅是父亲,也是陈塘关的父母官,做不到只保护儿子而牺牲百姓的性命。有一些作品则把李靖和哪吒完全刻画成了毫无感情的仇人,我认为不太合理,李靖的形象应该更像严厉的恨铁不成钢的父亲,而不是对儿子只有憎恨和厌恶。哪吒正直勇敢,刚正不阿,只是顽皮,可惜没人愿意引导他。

最先想起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哪吒这个名词,就不像是中原王朝会出现的名称,越看其中我愈加好奇,会是怎么样的一个融合流程铸就成了我们如今能够看到的神话故事,有哪些不同的由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派系,三皇五帝和儒释道是怎样相互结合的,我感觉可以去了解一下。在谈及这个故事本身,在那部改编电影问世后,很多人都大力批评剧情的重新设置,哪吒的反叛精神被无限缩小了,整个故事的脉络被改变了。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父权社会中,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是足以让人震撼的反叛,因为足够另类,我相信对于很多小孩来说,在小时候看见这一段情节会因为李靖的所作所为愤恨埋怨,也会因为哪吒的自刎内心感到无比畅快。

风雨中挥剑自刎的场面太悲壮了。被压迫者只能将反抗指向自己的身体,而既然你说我的身体也不属于自己,那爹爹,你的骨血我还给你。魔童降世将反抗父权转变为反抗自己的命运,只能说与《哪吒闹海》相比之下太太太逊色了,又是一个让人将苦难归结为自己命运的时代话语,难道痛苦来源是命运,难道不是权利?「我命由我不由天」听起来多么无力,真正的支配性力量并未在这句台词中得以体现。《封神演义》的原版故事则更为彻底:「李靖!我骨肉已交还与你……不杀你决不空回。」哪吒和孙悟空是两大反抗精神符号,《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也是中国动漫无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抛却故事本身,电影的美术设计和音乐也实在赏心悦目,龙宫的海鲜表演太有趣了(海鲜表演……我在说什么)。

这两年有许多关于哪吒的电影,都是借着神话框架在剧情或形式上进行创新,加之燃爆的画面和热血的台词吸引着观众。不过都是昙花一现,看完后便没有太多记忆。唯有这部1979年的老动画片是儿时在电视机前无意中看到的却留下深刻印象。那寒光剑刃上凄厉眼神,电闪雷鸣的打斗场面,古典与现代融合的配乐,庆功宴会,莲花重生,直捣龙宫的场面记忆犹新!反抗父权的高声呐喊,言犹在耳,荡气回肠!时代更迭中这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艺术品。

哪吒选择自刎,告诉他父亲我把血肉还给你,我不连累你;儒家式家庭总认为父母是在付出,小孩就是对父母有所亏欠,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主流思想一致认为哪吒的内核是叛逆和反抗。成年之后再看这部电影充满了政治性意味,权力过大之后的滥用,哪吒打破龙王庙的那个镜头很妙,权力的博弈,甚至细思恐极太乙不过是天庭的工具人,借用哪吒来除掉地方势力。电影的镜头语言,画面,线条感真的很美,用国画传统色,一些空镜像是美轮美奂中国传统工笔画(吊打现在狂吹画面国漫电影),人物形象和背景音乐是采用了传统戏剧的形式,龙宫大狂欢的一些设计也太精妙了(eg八爪鱼敲钟,螃蟹敲镲)非常有意思。可能因为历史太久了,当时的动画电影只能一帧一帧显示,人物动作喝很不流畅。

影片的美术总设计是张汀先生,每一帧画面截屏下来都值得装裱挂在书房。有着浓浓的连环画的意味,配合着传统古典乐器,比起当下的国风,显得无与伦比的中国。哪吒的形象在电影中被完全颠覆,就像《三国志》里的关羽和《三国演义》的关羽一样,完全大相径庭。《封神演义》原著里的哪吒暴虐好杀冲动,因为本就是混元珠转世,专为辅周灭商而生,自杀也是出于师父的授意。而电影里的哪吒充满了悲剧色彩,杀龙王三太子,被父亲不理解,龙王以毁家灭关要挟,只好自刎以还陈塘关安宁。改编后的哪吒仿佛融入了电影创作者们从文革中走出的阴影和悲情,一下将一个杀戮成瘾的哪吒,拔高为一个救民于倒悬,世道不公悲愤赴死的英雄。这是那个年代的集体怒吼,是文革十年后知识分子的一次直抒胸臆。只可惜哪吒可以重生,而那些在文革中死去的英灵们,却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