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子疑云(2008)
《换子疑云》(英语:Changeling,香港译《换命谎言》,台湾译《陌生的孩子》)是一部2008年美国剧情片,由克林·伊斯威特导演,约瑟夫·麦可·斯特拉日恩斯基编剧。
历史背景
1926年,年仅13岁、居于加拿大萨省的桑佛·克拉克被他的舅舅高登·史都华·诺斯考特掳走,并带至他在加州怀恩威尔的农场,加以殴打与性虐待直到1928年8月,警方在一名家庭成员协助通报下,顺利拘捕克拉克。克拉克表示,自己被迫协助诺斯考特与他的母亲莎拉·路易丝·诺斯考特杀害数名遭他绑架、性骚扰的男童。警方在农场寻无遗体—据克拉克所言其被弃置于荒原—但发现一些尸块、沾有血污的长柄斧与失踪孩童的私人物件。诺斯考特一家奔逃至加拿大,但在被捕后引渡回美国。莎拉·路易丝起初承认谋杀罪行,其中包括华特·柯林斯,但她随后收回她原先的说辞;诺斯考特的情况相似,曾一度供认杀害五名男童。
自洛杉矶县立医院释放后,克莉丝汀·柯林斯二度对警察局提起诉讼,并在第二次诉讼中胜出。尽管副巡长琼斯被判赔柯林斯10,800美元,他从未履行。
内容简介
故事根据1928年一宗轰动洛杉矶、动摇整个加州司法制度的儿童绑架谋杀案改编,单亲妈妈克莉丝汀与九岁大的儿子华特居于一个劳动阶级聚居的村镇,一个星期六早上,她上班前与儿子道别,回家后发现他离奇失踪。克莉丝汀连月来寻觅爱儿,直至警方声称找到华特,她满怀希望,却发现儿子已被调包,克莉丝汀坚持当局要继续追查儿子下落,以一个普通妇人之势孤力弱,挺身挑战贪污恶警及面对保守群众的压力,更被指有妄想症被关进精神病院。后来幸得布列格利牧师协助,力抗各方的阻挠,揭发失踪案背后的惊天骇人真相……
演员
演员 | 角色 |
---|---|
安吉丽娜·朱莉 | 克莉丝汀·柯林斯(Christine Collins) |
杰佛瑞·唐纳文 | 洛城警局少年队队长琼斯(J.J. Jones) |
约翰·马克维奇 | 古斯托夫·布列格利牧师(Gustav Briegleb) |
杰森·巴特勒·哈诺 | 戈顿·诺考特(Gordon Northcott) |
艾美·莱恩 | 卡洛·戴斯特(Carol Dexter) |
奖项
颁奖典礼 | 奖项 | 得奖人 | 结果 |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女主角 | Angelina Jolie | 提名 |
最佳艺术指导 | James Murakami, Gary Fettis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Tom Stern | 提名 |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导演 | Eastwood | 提名 |
最佳编剧 | J. Michael Straczynski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Angelina Jolie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Tom Stern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Joel Cox, Gary D. Roach | 提名 | |
最佳服装设计 | Deborah Hopper | 提名 | |
最佳艺术指导 | James Murakami, Gary Fettis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Walt Martin, Alan Robert Murray, John Reitz, Gregg Rudloff | 提名 | |
第66届金球奖 | 最佳剧情类女主角 | Angelina Jolie | 提名 |
最佳原创配乐 | Eastwood | 提名 |
电影改编自1928年洛杉矶的怀恩威尔鸡舍凶杀案,由安洁莉娜·裘莉主演一名与失踪儿子重聚的单亲妈妈——却意识到他是个冒名顶替者。她与城市当局对峙,当局为了化解以往的种种丑闻,指控并丑化她为不称职的母亲、诋毁指她患有妄想症。将她关进疗养院后,进行残酷的刑罚。而另一方面儿子的失踪与冒名者的身份渐渐解开迷雾。她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孩子?《陌生的孩子》探讨了女性无权、政治腐败、孩童危险及暴行的负面影响等议题。朗·霍华原欲执导此片,但因档期冲突而以伊斯威特替代。霍华后与想像娱乐搭档布莱恩·葛瑟、马尔帕索制片公司的劳勃·洛伦兹及伊斯威特一同监制。环球影业提供资金,并发行了此片。
获得奖项
- 第11届青少年选择奖
提名:最佳剧情片女演员 - 第3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35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 最佳配乐 / 最佳编剧 / 最佳导演 / 最佳服装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6届金球奖
提名: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Leading Actress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David Lean Award for Direction —— Best Director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服装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简评
棒!不愧是伊斯特伍德。西部牛仔的风格。从里面看见了一个母亲的坚韧。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从里面看出了那个时代社会人性的阴暗,为了维护权力的威严不惜去让社会的无辜受害者坠入深渊,还有镜头语言的运用太好了,不同场景相同物件的切换,开门关门,都抓住了视觉眼球。这部片子好几种类型融在一块,但都讲的明明白白,关于杀人狂魔的这一块,最后小孩不断奔跑的镜头,拍的让人心惊胆战,每一步都牵动着内心,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没有梦想的结局,那个母亲找了一辈子的孩子,希望是最残忍的也是最美好的,里面一切的荒诞喜剧效果让人倍感深切,这就是荒诞的年代和荒诞的人们。人是天使和魔鬼的化身。
是九月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看得我好多次想要骂人。社会的荒谬竟然会到达此种地步,电影中的夫人真的很好脾气了,尤其是当得知找回来的孩子并非自己儿子去警察局的时候,她愤怒之后强忍住请求警察局:please的时候,真的很理性又很自省。但是警察局的荒谬、腐败以及各种惨无人道的对策真的让人难以忍受。一个社会的警局腐败到了什么地步,这个社会又腐败到了何种程度,每每想起来很多情节都让人难以抑制地厌恶。事件虽然过去接近百年,社会确实在变好,可是变好了多少呢?只要你有事也去找police,你就知道了。
失踪案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划开了20'S洛杉矶的社会切面:滥用公权,女性权益,人权维护,不可控的犯罪……身处其中即愤懑又无望,东木却以极为冷静克制的手法细细道来这场令人痛心的悲剧与抗争,又立一位坚韧的母亲形象将这种深入骨髓的伤痛缓释,附以人们更具怀揣信念去相信“hope”的气力。整个事件由一条脉络牵起多处,有条不紊的递进着女主在这场抗争不公&苦苦寻子的漩涡中撕开屏障的过程,一出易被流水账纪实化的社会事件却始终能以最终悬念迟迟吊着观众们对寻求真相的迫切,东木这强悍的功底……顶礼膜拜
“洛杉矶从来都不是一个善良的城市,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也不会是。”洛城将近一个世纪的治安乱象,LAPD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死有余辜。斗胆用批评话语分析对本片中的性别结构进行解读:片中所呈现出的社会政治二元对立,即普通公民对抗当局的故事可以被转换成命运坎坷的母亲与掌权白人男性间的较量,然而,在庞大的腐败机器面前,这位母亲更多地表现出深深的无力感,不仅因为她是手无寸铁的个体,更因为她是一个女性。这部片子也再次印证了男性充当加害者和拯救者、妇女和儿童作为受害者和被保护者的结构逻辑。表面上看,无论是被警长害还是被牧师和律师救似乎都是命运的偶然安排,然而事实上这里面隐藏着深层的明确的性别遵循,似乎母性是女人最大的美德,其最擅长做的也只是求救与等待被救。
朱莉的表演真的很细腻富有感染力,把女性的抗争体现得非常坚固和不可撼动,从脸颊划过的泪也体现了女性的细腻与柔弱,她把两者结合的非常好,特别是听她质问:“Did you kill my son?”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歇斯底里,屏幕外真真切切感受到那种希望、绝望与不安的融合。还有就是希望把一些政治、权利、制度、人性说得更加深入一点,但是后半段还是围绕沃特的丢失及更多细节展开剧情,结局有点强行he的感觉。不过我的结论是可能已经被害了,因为他说了一句他真是一位天使。很大程度后面逃跑被抓并且被知晓他回头帮了那个男孩,所以才得出这个结论。不过还是希望是he。
沉重,朱莉演技真好。竟然没有遇到我觉得赞同的高赞有水准的评论,都是发表自己力不能及但惯性的挑刺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装B。你看世界都是由偏见构成的,爱好也是偏见的一种不是吗?到结尾竟然还有一丝希望男孩能回来。母亲的抗争,面对权利和腐朽,还好正义迟到了但没有缺席。她越有希望越让观众心疼。可怕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从此为我的警惕又添了比划。变态和琼斯队长的演技到位,坏蛋有了嘴脸。很多次失控真想有把枪,崩了杀人犯,警署和爪牙败类们。评论区稀烂。
.26 【剧透】真实故事改编。惊讶于30-40年代的洛杉矶警界如此昏庸无能,社会如此黑暗没有人权。当然也有神父和好警察。故事讲述一个母亲为了证明警察找回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多次寻找警察未果,被关进精神病院成为了特殊的12类病人,这里还关了同样被警察陷害的12类女病人们,只有被迫同意签署合约才能出去。她儿子大概率是死了因为帮凶儿童指正了照片。电影最后因为凶手说自己没杀女主儿子而让女主一直抱有一丝希望,字幕也提示真实情况是女主一生都在寻找自己儿子,其实我却觉得人生最后还是要翻篇,与其说认为儿子活着还不如接受这件事,继续向前。
看之前以为是悬疑,以为离奇事件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惊天大秘密,但实际上可怕的并不是悬念,事实本身是清楚的,消失的孩子没有被找到,只是警方在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错误,否认事实,企图通过处理提出问题的人来解决问题。从局长、队长到精神病院医生,一个个咄咄逼人、强词夺理、颠倒黑白的话,让人气得血压飙升,而那些帮助他们只手遮天的人冷漠麻木助纣为虐的样子,同样令人鄙夷。当然,还是有让人暖心的人们,无论是正义使者牧师还是提出免费服务的律师,还有精神病院里那位主动鼓励女主的“病友”姐妹,都让人感受到善良的人团结在一起的力量。
,不管是他作为演员还是导演都是让观众很享受的事情,本片又是真实故事改编有点人物传记题材的剧情片,很容易把人们带到上个世纪二十年的环境中,生活在当时洛杉矶小镇上的人们对当地警察的不作为和胡作非为的行为反感又无奈,再一次失踪儿童的案件中过程中受到舆论的压力警察用了一个别的孩子来冒充真实的案件,从而错过了最终的调查也让凶手杀了更多无辜的孩子,在安吉丽娜朱莉饰演的母亲永不放弃的精神下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最终迫使警察局长辞职案件也终于水落石出,孩子却再也没有回来但她一生都没有放弃等待自己孩子的回来,影片反映了社会黑暗面也给了生活的新希望!
安吉丽娜朱莉扮演的母亲瘦瘦小小的,仿佛一阵风都能刮倒,影片中大部分时候都是优雅、有教养的形象,但瘦骨嶙峋的肩膀依旧能撼动一座大山。说来惭愧,我最喜欢的女性主义电影几乎都是男导演拍得……独立女性不需要像男人一样三大五粗,毫无女性特质,甚至连对方阵营的劣根性都要抢着一手揽过。独立女性可以身着裙装、烫头发、涂红唇、弱柳扶风,也当然可以是一个爱孩子胜过一切的母亲。东木镜头下二十年代的众生群像中,作恶与愚昧者不分男女老少,女性可以是斗士也可以是帮凶,男性可以是尸位素餐的蛀虫也可以是尽职尽责的螺丝钉,小孩可以是说谎者也可以是拯救者,这种丰富与复杂性值得赞叹。缺点就是后面三分之一的节奏稍微有点混乱与拖沓,死刑犯那场戏其实可有可无,删掉似乎也不影响。
换子的一段故事,其实还挺短暂的,但是也是矛盾最尖锐的部分,那就是恶警只手遮天为所欲为的专权猖狂,片子其实包含的故事,比这个片名多的多——包括了母亲的坚韧和执着、精神病院的一段故事、宗教制衡司法制衡、一大一小两个案犯归案、审判乃至执行绞刑的全部过程。这么一个20-30年代的长篇展现时代,确实扎实的很东木,但是片子温吞水的节奏和溢出的情感,还是过于客观,整个剧情缺少一部分燃点或者说浅显激烈抓住人心的闪点,悬而未决的失踪谜案又差了一口气。好奇韩国会把这类题材拍成生么样,估计更会合我的口味
时隔多年的重看。当年感动的力量依然不减,自从学了剧作之后,更觉得东木是处理,编排新闻素材的高手了。人物塑造来看,不论是精神病院的妓女,儿童案的罪犯,牧师都是特别立体化的一些角色,包括说警察角色,如果没有追击儿童案罪犯,就会让影片掉一个等级,还好是有。而且女主角柯林斯也不是单纯的与人物对抗这么简单,她是对扛着一个秩序。三场审讯戏,法庭戏也都值得一拉再拉。安吉丽娜朱莉也演得很好,那些看似夸张的表演也都是有效的情绪。柯林斯太太最后的那句“hope”,走在洛杉矶的大街上,继续踏上寻子之路,镜头被慢慢拉远,这个镜头也就在一个年代级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