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之家(2015)
An Inspector CallsUP:2022-04-26
罪恶之家简介
亚瑟(肯·斯托特 Ken Stott 饰)是一位成功的资本家,在不久之后即将加官进爵。希拉(克洛伊·皮里 Chloe Pirrie 饰)是亚瑟的女儿,这位单纯善良的千金小姐在家宴中接受了男友杰拉德(凯尔·索列尔 Kyle Soller 饰)的求婚,两人喜结连理,亚瑟和妻子对这门亲事显然十分满意,而希拉的弟弟艾瑞克(芬恩·科尔 Finn Cole 饰)却显然并不怎么高兴。
就在一家人欢聚一堂之时,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让五人倍感警惕。来人自称警局的探长(大卫·休里斯 David Thewlis 饰),前来为一起女工自杀的案件调查取证,而这位名为伊娃(苏菲·兰道尔 Sophie Rundle 饰)的可怜姑娘曾经在亚瑟手下的工厂里干过活,并且因为领导罢工而被亚瑟开除。亚瑟并不认为自己应该为伊娃的死负什么责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渐渐发现,在这间狭小的房间里,无论是有意或无心,每一个人都是罪人。
第2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外语电影(提名) 第2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欧洲电影(提名) 第6届豆瓣电影鑫像奖鑫豆单元 最佳影片(外语)(提名)
- 艾斯林·沃什 Aisling Walsh导演
- 大卫·休里斯 David Thewlis饰 The Inspector
- 米兰达·理查森 Miranda Richardson饰 Sybil Birling
- 苏菲·兰朵 Sophie Rundle饰 Eva
- 肯·斯托特 Ken Stott饰 Arthur Birling
- 芬恩·科尔 Finn Cole饰 Eric Birling
简评
原来是话剧改编的,难怪角色冲突如此剧烈,家里五口人,两个让她失业,一个让她未婚先孕,一个利用了她的情感,一个拒绝了她绝望的请求,而Eva Smoth沦落到如此田地,正是因为她自始至终都在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谋求私利、不愿接受权色交易、不伤害别人、不破坏别人的家庭。资本主义的罪恶、虚伪的上层阶级、政商勾结,结尾好精彩,在那家人自认为逃脱了法律审判、连带内心道德谴责一同丧失时,真相却真的发生了。就好像没有一个damage done,这帮人就没有罪恶一样,然而事实是除了Eva,还有千千万万处境遭遇都和她相似的女孩子。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在人性之恶主导下的世界,犯错者通常是抱着罪恶不至暴露,自身逃脱惩罚的侥幸心理,即便明知自己做了坏事,即便心晓上帝在注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可他们的贪婪,可悲,脆弱,还是让他们把酒言欢,铤而走险,妄想个人的丑恶嘴脸并没有被识破,这便是人。也应了那一句对白,你相信上帝嘛?我相信上帝,我不相信人,我需要心灵的依靠,否则我会堕落的。这便是信仰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让丑恶的人性不至于如脱缰野马,才会让你时刻谨记人在做天在看,而不至于毫不掩饰内心之欲。
从它身上,看到了《十二怒汉》、《看不见的客人》、《蝴蝶效应》等片的影子,尤其是和《看不见的客人》无论是在场景布置,还是故事情节的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家五口人,竟然都和同一女子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最终合力导致了女子的自杀,这又有点像《东方列车谋杀案》,同时,上帝化身的探长人设,又给剧情峰回路转的更多的反转,如同《控方证人》一样,不到最后一刻,不知故事的结局。精彩,十分精彩,另外,电影里的几位美女也很养眼,就是女仆也很出众。
这种硬编的剧情,我实在觉得不怎么样,一个女的和一家人有接触,有关系,有故事,实在无法有逻辑跟合理可言,死去的人就一定值得被同情嘛,她的所作所为没有问题吗,人就一定要帮助那些遇见困难的人嘛,否则就是失误,就是不善良,就是罪恶?就算要表现人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对他人造成影响,以及上层社会对人就是会想要隐藏罪恶,可是生而为人谁没有阴暗面呢,谁没有想要隐藏的过去呢,这种反应了现实又没有深刻反映鲜为人知的现实的片子,我真心觉得不怎么样
真假虚实缭绕纠葛,幽灵探长撬开伪善,前一个小时进展平滑,离世女性遭遇的剥削和漠视来源集中,让人心生警觉,照片对观众持续保密,果然内藏玄机。联系首尾呼应的道白,我猜测这位时隐时现的黑衣审判官是上帝的人间化身,预言了她的命定死路,在摇曳的浮华温馨中撕扯出罪恶的腥臭。勤奋进取的女工、无辜失业的售货员、用后即抛的情妇、初涉欢场的妓女是否是同一人的侧面,答案无关紧要,只要她生于微贱,无论路径为何,都难逃被侮辱损害,饥寒和绝望压在鬓角,期限为摇篮到坟墓。结局处停留在轮回式电话通知上,迅速痊愈的富贵之家神色错愕地迎来了又一位警局访客,这次,披甲的良心将以更坚定的姿态对抗事实,或许神色激愤的小儿子除外,可他是否已积聚了足够的勇气和资本?在革命者和炮灰两种身份间,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一家四口人,加上刚订婚的女婿,五个人都与一个女孩的自杀有关,正是他们的作为,把女孩逼上绝路。父亲把带头罢工的女孩开除;女儿因为与母亲生气,把怒火发泄在女孩身上,逼着公司开除她;女婿为了娶富家女儿,对女孩始乱终弃;儿子强暴女孩,后来又爱上她,但发现女孩怀孕后又懦弱地逃离;母亲在女孩走头无路求助时,听到她自称伯灵夫人,对她不满意,拒绝帮助她。最终,女孩无路可走,自杀身亡。古尔德探长应该是死神的化身,他能预先知道女孩之死,女孩和护士都看不见他,女孩死亡时他守在她身边。
这一分不是因为我认为女主活该,抑或我认为这家人有情可原,而是因为我认为这远远不够。电影里的恶到了如今这个年代已经可以被人接受了,我甚至能看到有人为他们辩解,这就表明:电影中的罪恶比之现实中的罪恶尚且九牛一毛!它还能让人有产生误解的余地。我渴望的看到的那些所谓皇亲国戚和戴礼帽的,是应当茹毛饮血杀人如麻的,在面对铁的指控下,也会面不改色,这才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电影里刻画的是什么?是在为他们开脱吗?让观众认为这子女会知错就改吗?很快他们就会加入到父母的阵营,为他们的阶级说话,享受过剥削他人的快乐,哪里能因为这点小事就说戒就戒呢
这是一出左派控诉资产阶级的直白讽刺剧。上帝/警探的功能类似于忏悔室,他并非故事的参与者,所行使的是审判的职责,本片的内容即一个大资本家庭被迫面对上帝、进行告解。这是全片的底层逻辑。故此,在我看来,问出“为什么上帝不救伊娃”的观众,完全没有看“懂”这部电影。除了作为电影主体的“上帝问众人”可以佐证我的这个观点,还有另一论据:上帝离开后,因忧虑此事登报影响切身利益,父亲电话警察局长,得知未接到报案,几人想到可能并不存在一个具体的被迫害致死的伊娃,进而心安理得为自己脱罪。——但即便上帝不曾来过,即便没有自杀的伊娃,即便这个家庭不遭到审判,他们犯下的罪行就不存在吗?为什么上帝不救伊娃?因为伊娃的一生如同娜拉,无论出走与否,都是周而复始的悲剧。为什么上帝不救伊娃?因为上帝拯救不了人类的良知。
近年看过最好的悬疑剧……或者说是人性题材的电影?没有之一,难得一口气看完没有走神没有停顿,起承转合也如此的吸引人,一步步讲述一家人是如何毁掉一个女孩的一生,其实仔细算来并没有一个人做了十分伤天害理不可饶恕的事:一个厂长因为员工闹事和潜规则不成开除了一个女工,一个大小姐因为一言不合逼走了一个服装店的员工,大少爷的一次偷腥,妇女互助会的主席因为觉着可疑没有帮助一个孕妇……这些事情可能每天都在发生,但正是这些平庸之恶,讲一个鲜活年轻的生命推入了绝望的深渊。电影的最后也没有明说一家人口中的究竟是不是一个女孩,以及侦探究竟是不是“上帝”,反而十分的耐人寻味。
最后的20分钟救了这部电影,不管是地狱使者/上帝的全能视角,让时间的顺序重新被组合,整部电影“终于”像是一部电影,而不是让人难耐的古板说教片。前面的一个小时就是场折磨,充满道德教条,以一种严苛的不合理的要求,究责、检视每个人,不论左右派之争,导演完全以接近圣母的全视者角度去理解当中角色的行为,但是剥去资本的背景,其实很多的决策是可被辩驳的、甚至有其合理性的。因为这种近乎不人道的论理,反而让许多值得被关注的议题被一概包装,我想绝不是电影本身想要达成的目标把。
本片作为一部悬疑片,结构很精巧,叙事也算是不蔓不枝,甚至有点《雷雨》的特点。一家人,一个餐厅,却道出了每个人与女主之间的关系,他们都不是直接造成女主死亡的凶手,却与女主的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巧合正在于此,他们每个人的恶都不同程度地把女主推向绝望的边缘,而女主的善良正义没有让她看到未来和光明,而是在迷茫和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人吃人的社会有点鲁迅先生《祝福》的味道,着实令人唏嘘!与人为善,济人度世,才是主旨!而神来之笔,绝对是古尔侦探的身份…
影片由话剧改编而成,依然是发生在狭小客厅的故事,故事由紧密的语言推动,原作中的旁白和描述则由镜头的天然优势来替代,角色们的一个表情就能迅速表达很多内容。它也保留了舞台表演应有的美感,画面中每位演员的位置和表情都经过精心设计,不会有人出戏,还原了舞台所有的韵律感和真实的观感。也因为要还原舞台感,所以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比一般影视剧中的人要戏剧化一点。也因为这一点夸张,资本家太太的滑稽冷酷、年轻资本家的明哲保身和圆滑顺从,姐弟俩的悔恨和愤怒,才能够像古典小说一样耐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