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塔(2006)

BabelUP:2022-04-25

《通天塔》(英语:Babel,香港译《巴别塔》,台湾译《火线交错》)是一部于2006年上映的剧情电影,由墨西哥导演阿利安卓·岗札雷·伊纳利图执导,吉勒莫·亚瑞格编剧,以多线剧情完成导演阿利安卓包括《爱情像母狗》和《灵魂的重量》在内三部电影的「死亡三部曲」。

演员表影评剧照
通天塔

评分:8 导演: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编剧:吉列尔莫·阿里亚加
主演:布拉德·皮特 / 凯特·布兰切特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艾德里安娜·巴拉扎 / 菊地凛子 / 役所广司 / 迈克尔·佩纳
类型:剧情
片长:143 分钟地区:法国 / 美国 / 墨西哥
语言:英语 / 阿拉伯语 / 西班牙语 / 日语 / 柏柏尔语 / 法语 / 俄语 / 日本手语
影片别名:巴别塔(港) / 火线交错(台)
上映:2007-03-13(中国大陆)
IMDb:tt0449467

剧情概要

摩洛哥篇一对摩洛哥少年从父亲手上接过步枪,父亲让他们牧羊时用来吓阻胡狼,他们却为了好玩对着游览车试枪,子弹直直破窗而入,射中一名观光的美国少妇。少妇与丈夫的婚姻正陷入低潮,想借着出国旅游为两人的感情回温,没想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凉山路上受了重伤,游览车紧急开往最近的村落,心急如焚的丈夫苦等不著救护车的来到,他总算知道妻子对自己有多么的重要。另一方面,摩洛哥兄弟闯下弥天大祸,哥哥还揭穿弟弟偷看姊姊更衣的丑事,失望的父亲只好带着两个儿子离开家园躲避警察的追捕。导演阿利安卓表示:「从外表看,他们就像一对在沙漠中迷失的夫妻,而实际上,他们是一对在孤寂中找到彼此的迷失夫妻。摩洛哥小孩的故事不只是警察追捕男孩的悲剧,更意味着在一个高度讲究精神层面的穆斯林家庭里的道德瓦解。」加州/墨西哥篇一位在加州打工的墨西哥籍褓姆在儿子婚礼前夕,接到远在摩洛哥旅游的老板电话,要求她无论如何明天不可请假,褓姆只好带着老板的两个小孩一起到墨西哥参加婚礼,回程途中,酒后开车的姪子不耐国界警察盘查,加速闯关,并把褓姆跟两个小孩丢在夜半的沙漠中自己逃命,天亮后褓姆不分东南西北,在千钧一发之际警察终于找到小孩。日本篇一名母亲自杀身亡的听障少女,在同侪间寻找认同,她痛恨自己的残疾被别人嘲笑,她用大胆的行径进行反击,她向暗恋的帅哥警员献身,意图用身体交换关怀,最后哭倒在吓傻了的警员怀里。导演阿利安卓表示:「沟通不只是说说而已,同时也是肉体上的反应,以千惠子这个日本少女的例子来说,除了缺乏母爱,还受苦于无法言语,当声音无法作为表达时,身体成为工具,用来当作武器或是邀请。」

角色介绍

摩洛哥篇

  • 理查·琼斯(Richard Jones),布莱德·彼特饰演,美国观光客,试图借由这趟旅行挽救婚姻。
  • 苏珊·琼斯(Susan Jones),凯特·布兰琪饰演,美国观光客,理查的妻子,坐在游览车上不幸遭到枪击。
  • 尤瑟夫(Yussef),伯卜克·艾尔·卡德(Boubker Ait El Caid)饰演,摩洛哥牧羊兄弟档中的弟弟,枪法神准,偷看姊姊更衣,试枪打中苏珊,闯下一连串弥天大祸。
  • 阿默德(Ahmed),萨伊德·塔帢尼(Saïd Tarchani)饰演,摩洛哥牧羊兄弟档中的哥哥。

加州/墨西哥篇

  • 亚美妮雅(Amelia),安芝安娜·芭拉莎(英语:Adriana Barraza)饰演,墨西哥籍褓姆,远行摩洛哥的小孩父母要求她在儿子结婚这天仍要照顾小孩,她只好带着两个小孩到墨西哥参加婚礼。
  • 圣地牙哥(Santiago),盖尔·嘉西亚·贝纳(Gael García Bernal)饰演,亚美妮雅的姪子,婚宴结束后载着姑妈小孩一行人,酒醉驾车,擅闯边界。

日本篇

  • 绵矢千惠子,菊地凛子饰演,听障少女,自幼母亲自杀身亡,渴望旁人关爱。
  • 绵矢安二郎,役所广司饰演,千惠子的父亲,到摩洛哥打猎时把猎枪送给了当地导游。
  • 间宫谦治警官,二阶堂智饰演,受上司指示,调查摩洛哥枪击案的枪枝来源。

幕后花絮

《通天塔》的2500万美元预算来自各方投资,以派拉蒙优势(Paramount Vantage)作为统筹,派拉蒙优势电影公司是派拉蒙集团收购梦工厂后重组成立的新公司,《火线交错》是该公司的创业作,2005年5月开始拍摄,历时一年。导演阿利安卓·岗札雷·伊纳利图为本片命名时,准备过许多不同的片名,最终以《圣经》创世记第11章中的巴别塔定名,「让本片的隐喻更有意义」,阿利安卓认为拍摄《通天塔》的过程有如建筑一座巴别塔,四段剧情各有不同的语言,本质上是四部不同的电影,他试着不以旁观者的观点来穿透四种不同的文化。《通天塔》和《爱情像母狗》及《灵魂的重量》并列为阿利安卓的「死亡三部曲」,他自己则认为这三部电影除了同是运用多线剧情的重叠架构外,唯一的共同点「就在于最终它们都是亲子的故事」。《通天塔》拍摄初期,除了布莱德·彼特和凯特·布兰琪已经领衔确定外,其他演员都是后来才加入,剧组人员甚至到了摩洛哥才在开拍七天前,向村子里的回教寺院借用广播系统,临场征选摩洛哥篇的演员。而墨西哥篇则大多启用《爱情像母狗》合作过的演员。阿利安卓原本希望在日本篇能启用真正的听障少女作主角,征选九个月没有下文之后,他才决定找菊地凛子出演千惠子这个角色。为了让各段剧情都能独具风格,摄影师罗德里哥·皮亚哥(英语:Rodrigo Prieto)利用各种不同的电影胶卷和格式,将剧中角色的个人情感透过视觉化表现出来,以影像品质的细微差异,诸如颗粒质感、色彩饱和度和背景锐利度,「我们得以强调实质上和精神上处于不同位置时的感受」。艺术指导布里姬·布萝赫(Brigitte Broch)用各种不同的红色调为影片上色,摩洛哥是橘红色,墨西哥是鲜红色,最后用微微的紫红色来描绘日本。在剪接方面,《火线交错》使用超过2500个个别镜位,有大量影音可供剪辑,大约是4000段左右的影片量。以《断背山》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的古斯塔沃·桑塔欧拉拉(Gustavo Santaolalla)为本片找到一种既能连结各方文化,又能保持主体性的乐器乌德琴。乌德琴是阿拉伯无琴格乐器,佛朗明哥吉他与墨西哥吉他之母,还散发著日本古筝的音色,正好适合用来串连剧中来自美国、摩洛哥、墨西哥及日本等地的角色剧情,与其它乐器合在一起,交织出本片的音乐锦织。

得奖记录

  • 2007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
  • 2006年:美国电影剪辑协会奖
  • 2006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配乐
  • 2006年:丹麦影评人奖,最佳美国影片
  • 2006年:坎城影展,最佳导演奖
  • 2006年:法国坎城影展,人道精神奖
  • 2006年:法国坎城影展,优秀技术奖
  • 2006年: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菊地凛子)
  • 2006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剧情类影片
  • 2006年:美国哥谭奖,最佳整体演出
  • 2006年:美国国家评论奖,最佳突破性演出(菊地凛子)
  • 2006年:美国棕榈泉国际影展,年度导演奖
  • 2006年:美国棕榈泉国际影展,整体演出奖
  • 2006年:丹麦劳勃影展,最佳美国影片
  • 2006年:美国圣地牙哥影评协会奖,最佳整体演出
  • 2006年:美国圣地牙哥影评协会奖,最佳电影配乐
  • 2006年:美国旧金山影评协会奖,最佳女配角(亚德莉安·娜巴拉扎)
  • 2006年:美国卫星奖,最佳电影配乐

《通天塔》是以四段分别发生在摩洛哥、日本、墨西哥和美国的剧情交织而成,由法国、墨西哥和美国跨国联合制作,在2006年戛纳电影节首映,随后在多伦多国际影展与萨格勒布影展公开放映。2006年10月27日在美国部份城市上映。台湾于2006年12月22日上映,香港于2007年1月12日上映,中国大陆于2007年3月13日上映。本片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最终获得最佳配乐奖。
日本于2007年4月28日上映,由于至少有15名观众投诉其中一段夜总会场景的片段闪光不断,维时约一分钟,感到头晕,发行商在全国300间戏院,贴出警告告示。

简评

从Keith的课来的。一把Rifle作为全球化的象征连接了四个国家,下了很大一盘棋,十分ambitious的电影。做得很好的是,真实展现了不同国家的情况与生活环境,而不是为了catching只拍摄最繁华的那部分生活。Keith专门强调了一点就是"语言",用字幕方式而不是配音来呈现不同国家人们的对话,这点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并不很熟悉,虽然中国可以算是subtitling的国家所以无所谓,这也算是给各个国家的尊重。说到语言,东京部分聚焦到了聋哑女孩和她的无声世界,她的无助焦躁抗争绝望。其实不仅是不同国家语言不通的人会遇到交流障碍,就算说着同一门语言的人们,可能也无法相互理解吧。虽然最后的结局在残酷之后也带来了暖意,但总还是觉得差点什么,所以扣一星。

总共分为四个视角吧,彼此之间是互相衔接联系着的,不过时间线是岔开的。同一个世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悲欢是不同的。有的人贫困,环境恶劣,牧羊为生活,打枪为娱乐,酿成恶果。有的人都市生活,但身患隐疾,生活富足,心里困惑。影片里有着遍布各地的偏见,美国人对摩洛哥当地人,美国人对墨西哥人,普通人对聋哑人等等,民族,身体疾病,除此之外现实中还有很多。正应着片头的话,大概说人们齐心合力,可建通天塔,上帝发现人通天之欲,降下千种语言,不同的人相互猜忌,甚至歧视,通天塔塌。当然没有办法说一定能做到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公平和平视真的需要得到重视。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一起向好发展,真的是大道啊。

碎片化套层叙事+大量蒙太奇+出色的主观镜头(聋哑人在迪斯科厅的模拟相当精彩)+静默(聋哑人)和伪静默(音乐叙事)的处理+教授凄清深沉的配乐,合成了这一部在艺术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至于这部电影的主题,我从电影的题目中就在思考,导演将如何讲述一个当代圣经故事。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以及内部的巴别塔分别在现实中瓦解,傲慢强大的国度对弱国的猜忌与虚伪,文化冲突下难以调和的隔阂,繁荣的城市中无声和有声世界的分离,以及同一个屋檐下因为人的脆弱和差异而导致的分化,全球化的时代这一切都不用上帝安排,而现实显得不能更加真实。内部的纽带尚且可以恢复,但是外部的差别却不能克服。人们该寄希望于孩子,还是历史的发展呢?不,我们还是需要主动去沟通。哪怕再进行一次世界语运动也必须尝试互相理解,哪怕那只是一种空梦

一把猎枪连接起四个国家,在异国遭遇枪击迟迟等不来救护车,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来回转圈找不到救援,这两个场景看着真让人无奈又绝望啊,但是更绝望的是摩洛哥的小男孩砸烂抢后向警方自首说一切都是他做的救救他哥哥…短暂的温馨场景是美国男人和摩洛哥男人讨论自己的妻儿…涉及政治的事情很复杂,但是贫穷落后愚昧偏见歧视更加常见…最后好像就是美国人一家迎来较为圆满的解决,不得不让我怀疑有啥政治因素在里面。不能说去往贫穷动荡国家散心是矫情,但酒后不开车是人为是可以避免的,但当时那个场景下,墨西哥尽责的保姆还是坚持让喝酒的侄女送他们回雇主家,由此一系列事件形成了闭环,人还是不能总是心存侥幸啊。

114/560,终于把线捋顺了,很好看,依旧寓意很深刻(主要还是剧本好,《爱情是狗娘》,《21克》,《通天塔》三部的剧本都相当好),看看人家是怎么表现现实问题的!其实不需要交叉叙事,因为还是讲述几个家庭内部的问题,讲的蛮清楚,从《爱情是狗娘》到这一部,家庭总是最核心的元素,日本那一段有点……对不起,我暂时还不太能接受露阴癖(看来我思想是有先天的限制的)和不穿内裤假装纯情的少女,儿童元素和枪的使用,兽医给苏珊用烫红的针线缝脖子我代入感太强了,痛的在座位上打滚了。

传说中,人类由于语言不通而最终放弃了修建通天塔。电影里,沟通并非是一种语言问题。聋女无言,摩洛哥人无语,但是他们却似乎是对白最多的人。如果真有通天塔,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就在人心里。影片在最后的献辞写道:献给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影片用一种缓慢的时间刻度讲述这些暗夜和光亮,让每一种痛苦都细腻生动地呈现出来,看到生命如何在生活中被打磨。提醒我们那些可能被遗忘了的存在,诸如某种生活状态,某种内心需求,某些人和某些事。(巴别塔是《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故事中人们建造的塔。根据篇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此事件,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看的时候好气!巴别塔甚至不是那杆枪。其实从那些人与人的无法理解里,我更能见到的是那些可贵的共情,本片从沟通方式层面共有六种语言,或孤独或恐惧,一次投降一个拥抱一杆烟枪一场婚礼,人的情感真的无法互相理解吗。更大的巴别塔其实是无辜的人们与从来学不会以人为本的上层建筑之间的障碍,强压和所谓大局利益怎么会给你这些机会,他们只会错过做对事的时机。而人类至少还能情感共鸣,却无法与上层建筑共鸣,各国的上层建筑又惊人而可怕地共鸣,人们对上层建筑的看法可能又是新一轮的高度共鸣,看来最大的巴别塔显而易见。如果人的距离起码可以通过共情试图化解,那人与制度和权力的巴别塔又该怎么去化解呢。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有两个最深的感受:1. 影片剧情展开基于两个小孩之间的玩闹,从最不经意的童年嬉闹这个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出发,继而引发了摩洛哥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就像是荒诞派戏剧,一个很容易理解的行为即两个小孩嬉闹误打伤了一个美国游客,但上层对话时,这个误会就会被理解为恐怖主义,极端分子。这个像极了现在美国和阿富汗 塔利班之间的关系映射。在巨大的权力之之网中,每个人都无法逃脱,,但包含的主题十分丰富,有涉及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与陌生人之间的情感关怀,也涉及了墨西哥与美国的出入境移民问题,美国与摩洛哥的政治关系问题,同样也涉及了文化差异,即当两个小孩去参加墨西哥婚礼所见所闻。影片涉及较多的边缘人,即失声者,小孩,女性,贫民窟,老年人等生活状态

看了评论得知是沟通的电影。但我怎么感觉就是一个蝴蝶效应的电影,然后美国夫妇悲催的人生,娃娃死了,自己莫名其妙种抢了,因为信息偏差或等等因素恐惧(这点我理解),然后扯出神之日本来,真的日本是美国狗,你小酒馆吃个饭,放着国际新闻,日本民众真厉害。两个小朋友偷窥狂枪法了得,老实差劲哥哥躺枪,讽刺呀。日本线真的变态,你渴望爱情还是渴望性?他爹回来,坦然自若的拥抱,霸气呀!我想不明白,妈妈死不说,就这样女儿就骚了?保姆那也是槽点,你晚上逃,你想自救了,就是走不到公路旁边?这拍摄绝。三星以上的大神,果然厉害,无聊至极。拍摄形式不错,毁于内容架构

。感觉有点像《蝴蝶效应》,剧情是一个大写的C,串连起日本、摩洛哥、美国、墨西哥的四个家庭的10多个人,日本猎人送枪给摩洛哥向岛,向岛卖给牧羊人,牧羊人的孩子放羊时试枪,击中旅游大巴上的美国女游客,其夫竭力相救,其子女因此无人照顾而被墨西哥保姆带回老家参加婚礼,因此导致误会而被遣返。役所广司饰演的日本商人(也是猎手)家里一地鸡毛,妻子饮弹,女儿(菊地凛子饰演)残疾失语而自卑,疯狂引诱异性皆未遂。菊地凛子多次正面裸露,也因此片得到当年奥斯卡女配角提名。也许世间存在无数条看不见的细线(普遍联系)把人们相连,也许是语言不通而导致沟通受限,也许这就是人类的宿命。偏见无处不在,信任的成本太高。

每个人都很无助,但通过沟通,黑暗中还有光明。电影里,沟通并非是一种语言问题。聋女无言,摩洛哥人无语,但是他们却似乎是对白最多的人。如果真有通天塔,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就在人心里。影片在最后的献辞写道:献给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影片用一种缓慢的时间刻度讲述这些暗夜和光亮,让每一种痛苦都细腻生动地呈现出来,看到生命如何在生活中被打磨。提醒我们那些可能被遗忘了的存在,诸如某种生活状态,某种内心需求,某些人和某些事。

伊纳里图第三部长篇,教科书式优等生。走出墨西哥,走向全世界。器质性的失声到语言的失效再到文化的隔阂,个人维度的孤独再到全球化的失败,工整清爽眉清目秀。没有了前两部好玩剪辑,多线但是顺序叙事。不过剪辑切点还是很有意思,毛茸茸的怪兽剪切到奔跑的山羊,拍大腿叫绝。其实可以说是蛮标准(无聊)的好莱坞大片。但是伊纳里图优秀之处在于,无论他的镜头攀到哪块土地,立刻拥有了本土电影的一点气质。尤其日本,调色镜头调性居然还挺日本(反例参考:《迷失东京》)。最美的当然是墨西哥啦,那么飞扬,那么温柔,感觉到了一些私人的情感,看完想要有机会去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