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2009)

UP:2022-04-25

《南京!南京!》(英语:City of Life and Death,意为“生与死的城市”)是中国大陆导演陆川指导的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于2007年10月27日开始拍摄,并于2009年4月2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09年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获得金贝壳奖。

南京!南京!

评分:7.5 导演:陆川 编剧:陆川
主演:刘烨 / 高圆圆 / 中泉英雄 / 范伟 / 裴中中 / 江一燕 / 木幡龙 / 秦岚 / 姚笛 / Beverly Peckous / 刘斌 / 宫本裕子 / 大冢匡将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132 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日语 / 英语 / 德语
影片别名:City of Life and Death / Nanking Nanking
上映:2009-04-22(中国大陆)
IMDb:tt1124052

剧情

电影的故事发生于1937年,时值抗日战争发生不满半年,南京保卫战刚结束,日军攻陷了中国首都南京,随后便发生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内,至少三十万中国士兵和平民遭到日军屠杀。

电影描绘了发生在几名主角身上的故事。电影的主角包括一名中国士兵、一名日本士兵、一名教师、纳粹德国商人约翰·拉贝及其中国秘书。

主要演员

演员角色
刘烨陆剑雄
高圆圆姜淑云
范伟唐天祥
中泉英雄角川正雄
秦岚唐周氏
江一燕江香君
姚笛周晓梅
宫本裕子百合子
木幡龙伊田修
刘斌小豆子
John Paisley约翰·拉贝

片名含义

该片导演陆川表示“‘南京!南京!’实际上是一句军事口令,其类似于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奇袭珍珠港的‘虎!虎!虎!’”。 “南京,南京!”是侵华日军作战指挥部下达进攻南京的指令。“以其作为片名,可以使观众感受到影片的力度”。

制作

在《南京!南京!》中有许多上万人的大场面,如南京保卫战的场景,反映4万人被屠杀的场面等。导演陆川说,“我希望能够拍出一部真正像样的中国战争灾难片,而且所有的服装道具都要求逼真,每样东西必须有出处”。影片在南京、天津、四川、长春几地拍摄,为了真实再现1937年在南京所发生的悲惨场景,剧组在四川重新建造一个当年的南京城,占地达到1500亩,包括当年南京城的城墙、护城河、总统府、街道等所有影片所要拍摄的景点。

评价及争议

导演陆川认为,要让世界认真反思南京大屠杀,就必须把日本人作为“人”描述,而不能采用一贯的妖魔化、符号化的做法。这部影片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明确认可,陆川认为反映了中国已经能够以被世界认同的、宽容的姿态审视历史。

因为最后虚构的祭祀场面壮观,并且特地从东京邀请了两名日本专业鼓手击鼓,陆川甚至被指责为“汉奸”。对此,他解释自己反映出了日本文化中能够让个人变得疯狂去“做出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的元素。

在影片叙事和时间逻辑、以及内容上,也引来批评和质疑之声。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认为,《南京!南京!》前言不搭后语、叙事逻辑混乱,对于入侵者和汉奸的处理上也只不过是“给罪恶华丽转身,给为人不齿者披上人性外衣”。同一时期的大陆部分严肃媒体编辑,如《南方周末》编辑长平和《凤凰周刊》主笔黄章晋也对该影片抱有负面评价。

凯特·缪尔在《泰晤士报》的影评给本片满分五颗星,将本片描述为“悲惨,令人震惊和灼热的情绪”,并指出“画面有经典作品的宏伟”。《华盛顿邮报》的影评在四颗星中给本片三颗星,描述本片是“充满张力、令人不舒服的电影,由抓住眼球的影像和大大小小的暗示姿态交织而成”。本片在英文网站烂番茄47条点评中获得91%的支持率,平均评分8.4/10。

奖项

2009年第46届金马奖
奖项名字结果
最佳摄影曹郁获奖
最佳视觉效果马永安提名
2010年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
奖项结果
最佳导演获奖
最佳摄影获奖
2011年度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奖项结果
最佳外语片获奖

简评

观影前提就是有一定的历史知识,陆川导演没有选择一般的电影叙事套路,而是一个日本兵视角再现这个历史事件。由于国内观众接受不了这个反汉族反中国的道德层面。所以评分固然很低,想要看懂你必须站在日本角度去看,才有点意味!至于这点滋味是啥,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人类无法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从而导致没有是非对错,有的只是人性对比自然界,而衍生的同情悲悯与杀戮欲望之间的矛盾。日本至今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影射可悲的国人只能幻想出一个虚构的日本军人自我受到良心谴责而自杀!由此安慰自己的内心。应了那句话,若谈命运,休论公道!

52/在意象上做的挺好,美术与摄像营造出来静态、沉默的炼狱氛围残忍又带着人道主义的怜悯,同时有些片段做的很好。电影由片段组成,叙事上破碎,夹杂着太多情绪,但又陷入无限的自我否定之中,使得这种情绪浮于表面且十分混乱,同时导演的价值取向十分模糊,我不反感怜悯的角川,但我反感自私、懦弱、胆怯的被屠杀者群像。对于战争的控诉以及对灭绝人性的屠杀缺少怜悯。对生命与道德的思考也十分矛盾,软弱的人活了,勇毅的人死了。用日本人角川的角度看待战争题材新颖,但却缺乏处理题材的能力。电影中多数人物前后性格的割裂造成了人物的突兀,以及情绪的混乱。总结:陆川想在一部电影里讲述太多,最后能力不及,导致呈现出的效果是破碎、混乱、矛盾且模糊不清的,最终沦于形式主义。PS:不如去看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一直觉得战争是悲惨而不是热血的。曾经看过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相关照片,黑白底确张张都透着鲜红的血,至今无法忘记在洋洋得意的日本士兵刀下的一张张无助绝望的脸。我们用镜头记录下战争,是为了让历史永存,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将会变成一根根利刺永远插在日本的历程中,我们借镜头讲述战争,是为了让历史永远被铭记,让这一桩桩的悲惨不再发生,让吾辈当知和平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吾辈更当自强,奋发图强,珍惜当下,将历史的故事传承下去!

看到十七分钟弃,想到接下来的两小时简直是浪费时间..............陆川是个三流导演的感觉进一步强化,群像叙事一开场主角还没建立起来就在不同主角之间跳来跳去,开头用手持,黑白好不容易建立的的一丁点儿氛围(就这丁点儿氛围竟然还插了一个一哟一哟的日本音乐),竟然切了个背景卡片补充叙事将这氛围完全打断,手持黑白也是鸡肋的不行,想做纪实感又不敢或者没本事做的极端点,在类型片语言和手持黑白间摇摆不定...........拍到一半拍孙中山的雕像的时候竟然出现个三百六十度环绕...........真的像是个完全没有基本功没有修养的垃圾网大导演,还不是网大里算好的那一批。所以影二代想出头真的很容易呀,你看陆川这么多年除了一部可可西里和一部不是他自己导演的寻枪,有能看的嘛?说来说去看国产10年代,00年代左右的院线片,真的需要勇气。

一段血腥的、悲凉的、窝囊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不管拍得怎样,能拍出来就是好的。视角很多,中国军人的,德国人拉贝的,金陵女子学院女老师的,普通市民拉贝秘书的,普通日本军人的,意图全面展现那段历史,看得出来是有《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的影响。日本人角川的镜头太多,最后两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放走,角川自杀这点很不满意。这不是事实,这是愚蠢的臆想。事实是,日本人不会道歉,中国应该强硬地要求日本战争赔偿。“南京大屠杀之所以不像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美国对广岛的原子弹轰炸那样举世皆知,是因为受害者自己一直保持沉默。”

看起来是很认真地在拍了,拍的也很不错,场面什么的挺宏大挺肃穆,事情什么的也应该比较符合历史,那份屈辱感扑面而来但我看完电影之后的感觉不太对,很怪,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哪里不对,可能就是在情节和主旨中添了导演太多个人东西了吧,虽然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我觉得有些历史可能原原本本地把它还原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导演往里添加什么感情啊人性啊这些的(哦…那导演做什么哦…拍摄?查资料?找还原角度?我也不知道了反正全民族统一感情的历史真的不需要别人再往里加感情之类的东西了)

实在是很难用原速,努力完整去看完的一部影片。知道这个电影,在电视上见过片段已有十年。 而真正去点开这篇影视作品也积攒了十年的勇气。影视作品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在人们幼时,青少年时,三观思想未完全形成时,是很难以文字将画面展现于脑海中的。南京大屠杀是从小就贯穿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历史性名词,但又是真实存在的惨痛经历。我们在努力的不把过错牵连于他人的同时真的没有权利和资格替别人去原谅什么,毕竟我们连看完一部影片都感到如此的艰难,而其展露的又仅仅是冰山一角。对于中国人来说,八年的历史真的太漫长太沉重了。

刘烨饰演的角色被枪杀之前没有细看(边玩手机边看的),中间部分看着压抑,后半部分范伟和妻子分离的场景气个半死,和老公吐槽了半天。能逃命就赶紧逃命不好吗,磨磨唧唧。影片运用了黑白色彩,阐述了南京大屠杀事件,以不同人的视角,讲述立场不同,没有绝对的好坏。可这是南京大屠杀啊,事件中无疑日本人是泯灭人性的,丧心病狂的。影片中把战争美化了太多,还从一个日本人的立场讲述了日本人的善良,这个善良真的是大可不必的。

手法很残忍,对日本还是太仁慈的表达了,对我来说剧情和历史总是分开的,电影还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以个别的视角,诠释整体的悲伤,总是差点意思。角川很好,但是在这里他很没必要,人有善恶之分,战争中,往往不需要这样的人物去评价这个事件,虽然这个时候的中国人还是太麻木了,但是骨子里的硬气总是差点表达意思,我可以永远缅怀,但永远不可能原谅,艺术表现是梦幻的,但永远不能超越现实故事。镜头表现也有点差咯,日本人祭祀别来中国电影犯贱好嘛这个祭祀时长真的很犯贱。

【】还是有被震动到,很压抑,不知道当年院线放映有没有删减。日军暴行真的是反人类,惨绝人寰,有心理准备也看得瞠目结舌,对生命的践踏,扔小孩,100个女人从慰安所出来只活下那么几个,更讽刺的是挂着的标语皇军保护中国人民。这注定不是一部让人轻松愉悦的电影,也不会像战狼那样激起民族自豪感获得高票房,陆川导演还是很有追求的。电影的镜头语言运用得很好,看了一下摄影是曹郁。原以为刘烨是主角,其实早早就死了,小士兵选角不错。日本军官选角欠妥,不应该选帅气的男明星,削弱了仇恨,角川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尤其是完成法事的那场戏特写画面拍得很好。拍日本军人唱歌跳舞减弱仇恨个人觉得不妥,拍角川和日本女人的感情开始也觉得不妥,但后面演到扭曲的感情也可以接受。群演表情呆滞木然,像动物一样减弱了被屠戮的残酷感。

本片需要结合宣传访谈(陆川,刘烨),以及《鬼子来了》才能评价。从导演表达的内容,姜文的《鬼子来了》绝对是空前的高度,连小子日过的不错的日本人都喜欢。……陆川是一个懂得取舍的人,他不会在一个作品中放太多东西,包括私货,这点太值得称赞了。……关于片中的祭典,陆川解释的很好,“这个祭典,侵华时期就有,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还有。”陆川后面的意思是,我们中国又留下了什么文化和精神信仰呢?……拍摄了刘烨和高圆圆的爱情线,觉得不符合真实,都删了。……唯一的败笔,就是这个日本男主,崩溃自杀了。那么问题来了,一部电影,男主从开始,到最后,精神思想没有变化,就是剧本的失败。他应该从一个有人性的教师,到最后变成一个恶魔,才会更加震撼,而不是什么小豆子还活着。再对比《鬼子来了》结局,高下立判。

这分有点名不副实。看的完整2h15min(看删减会错过一些较震撼画面),前45分钟跟后面感觉完全隔开的一样,后面不停交接切换到两个矛盾体人物的角度,然而不影响后面剧情的发展,不知道该说变化多端还是杂乱无章。况且我觉得用拉贝的名字却拍得与所拥有史实差异过大,对于不超过一百年的感恩里,未免太过自大了吧。剧情发展偏向了慰安跟压抑中的亲情,明显战争不是这部片的主题,但是反抗也不是。除了拍摄很好,前半小时会让国人共情到历史惨痛教训,其他部分剧情发展过于缓慢且多余的感情停顿,还有一些令人不解的突袭抽象。不过那一句“您结束了吗”,因为角川内心表达的铺垫以及事件背景环境衬托下倒是震撼到我了。真正直到最后,导演他自己是敞开了主要想表达什么,但是我觉得比“活得比死亡更艰难”更适合结尾的还有一句,“都是自作自受”

获得奖项

  • 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原创音乐
  • 第29届香港金像奖
    第29届香港金像奖
    提名:最佳亚洲电影
  • 第3届亚太电影大奖
    第3届亚太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影片
  • 第28届香港金像奖
    第28届香港金像奖
    提名:最佳亚洲电影
  • 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5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第5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金贝壳奖 / 金贝壳奖 / Best Cinematography / 最佳摄影
  • 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