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2017)
UP:2022-04-22《明月几时有》(英语:Our Time Will Come)是博纳影业出品、许鞍华执导的一部香港历史剧情片,周迅、彭于晏、霍建华、叶德娴、郭涛、蒋雯丽主演,2017年7月1日在中国大陆、2017年7月6日在香港、2017年7月7日在台湾上映。获得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五个奖。
评分:6.9
导演:许鞍华
编剧:何冀平
主演:周迅 / 彭于晏 / 霍建华 / 叶德娴 / 郭涛 / 春夏 / 黄志忠 / 蒋雯丽 / 梁家辉 / 王菀之 / 吕良伟 / 鲍起静 / 李灿森 / 梁文道 / 张兆辉 / 冯淬帆 / 苑琼丹 / 唐宁 / 卢巧音 / 许鞍华 / 永濑正敏 / 森田凉花 / 骏雄 / 何华超 / 蔡瀚亿 / 欧锦棠 / 熊欣欣 / 吴岱融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13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 /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影片别名:Our Time Will Come
上映:2017-07-01(中国大陆)
IMDb:tt7075594
剧情
以“东江纵队生死大营救”事件为叙事线索,讲述以香港传奇女性“方姑”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1940年乱世中的香港展开生死救援的故事。影片由一系列黑白片段串联而成。以一位年迈的抗战老兵郑家彬(梁家辉饰)的回忆贯穿全片。
日军占领香港后,为了让身在英属香港的茅盾(郭涛 饰)、邹韬奋(黄志忠 饰)、夏衍等多位中国文化名人乘船逃回中国内地,以刘黑仔(彭于晏 饰)为主要代表的抗日短枪队成员积极担负起这些名人的安全转移任务。茅盾夫妇由于租住在教师方兰(周迅饰)家里,方兰也为逃离行动出了一份力。任务结束后,刘黑仔邀请方兰加入到抗日的队伍,在港区中队里担任情报员,她因此与阿四成为患难的战友,方兰母亲(叶德娴 饰)则十分担心女儿的安危。而方兰的情人李锦荣(霍建华 饰)则是一个在日军领导的宪兵队工作的特工,他和其他同事秘密为抗日队员提供日军的情报信息,同时尽量避免身份暴露。
演员
演员 | 角色 | 简介 |
周迅 | 方兰/方姑 | 小学教师,后成抗日游击队市区中队队长 |
彭于晏 | 刘黑仔 | 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短枪队队长,传奇神枪手 |
霍建华 | 李锦荣 | 在宪兵队工作的特工,方姑的情人 |
叶德娴 | 方兰的母亲 | 茅盾夫妇的房东 |
郭涛 | 茅盾 | |
蒋雯丽 | 茅盾夫人 | |
王菀之 | 阿四 | 在港区中队工作的通信员 |
春夏 | 张咏贤 | 香港名媛 |
冯淬帆 | 村长 | |
吕良伟 | 曾生 | 游击队成员 |
吴岱融 | 萧队长 | |
卢巧音 | 在宪兵队工作的特工 | |
苑琼丹 | 大妗姐 | |
蔡瀚亿 | 游击队成员 | |
梁家辉 | 老年郑家彬 | 故事的口述者 |
黄志忠 | 邹韬奋 | |
鲍起静 | 方姑的表姨 | |
梁文道 | 梁漱冥 | 战争中流亡的学者、政治家 |
永濑正敏 | 山口大佐 | 日本军官,宪兵队头目 |
森田凉花 | 松子 | |
唐宁 | 方兰表姐 | |
黄修平 | 夏衍 | |
熊欣欣 | 汉奸 | |
李璨琛 | 宪兵队队员 | |
何华超 | 宪兵队队员 | |
张兆辉 | 仇队长 | 宪兵队领导 |
潘芳芳 | 伍姐 | |
蒋祖曼 | 游击队成员 | |
欧锦棠 | 游击队成员 |
制作
影片取材自真实的香港历史事件、人物,何冀平负责编剧。2016年2月下旬在广东开机取景拍摄,同年5月18日杀青。这是周迅与许鞍华首次合作,周迅对许导演仰慕已久,对于此次合作非常开心。
摄影指导余力为,武术指导董玮,监制李恩霖,日本音乐家久石让配乐。负责剪接的是法国著名华人剪接师雪莲(Mary Stephen),接受访问时提到把她拉回香港的,正是许鞍华邀请她为《明月几时有》作剪接师。
拍摄场地有(部分):前大澳石仔埗旧码头、早禾坑码头及香港医学博物馆。
发行
2017年2月10日,片方发布了首款预告及概念海报,并宣布影片将于7月1日上映,以作为对香港回归中国二十周年的献礼。本片于2017年第20届上海电影节入围角逐主竞赛单元“金爵奖”。
2017年5月31日,主创出席在北京举办的“拨云见月”发布会。
反响
中国大陆首日票房接近2000万元,创造了许鞍华作品首日票房记录(《桃姐》首日票房1200万元)。中国大陆累计获得6300万人民币的票房。
烂番茄上9篇专业影评新鲜度为89%,Metacritic上获得82分的高分,其中《纽约时报》给90分,《好莱坞报道者》给80分。
分级
国家/地区 | 分级 |
台湾 | 辅12+ |
香港 | |
新加坡 | PG13 |
奬项及提名
年度 | 颁奖典礼 | 奖项 | 姓名 | 结果 |
---|---|---|---|---|
2017年 |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 金爵奖 | 《明月几时有》 | 提名 |
第54届金马奖 | 最佳导演 | 许鞍华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梁家辉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叶德娴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 | 久石让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雪莲(Mary Stephen)、邝志良 | 提名 | ||
2018年 | 第7届澳洲影视艺术学院颁奖礼 | 最佳亚洲电影 | 《明月几时有》 | 提名 |
第十二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导演 | 许鞍华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彭于晏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雪莲(Mary Stephen)、邝志良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 | 久石让 | 获奖 | ||
第24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 最佳电影 | 《明月几时有》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许鞍华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何冀平 | 提名 | ||
最佳男演员 | 永濑正敏 | 提名 | ||
微博之星2017 | 微博给力女主角 | 周迅 | 提名 | |
第十二届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 | 最佳电影 | 《明月几时有》 | 获奖 | |
第23届华鼎奖 | 最佳男主角 | 彭于晏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周迅 | 提名 | ||
第一届MOVIE6全民票选电影大奖 | 最佳电影 | 《明月几时有》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许鞍华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周迅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叶德娴 | 获奖 | ||
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电影 | 《明月几时有》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许鞍华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何冀平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周迅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叶德娴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余力为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雪莲(Mary Stephen)、邝志良 | 提名 | ||
最佳美术指导 | 文念中、利国林 | 获奖 | ||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 文念中、陈宝欣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久石让 | 获奖 | ||
最佳音响效果 | 杜笃之、吴书瑶 | 提名 | ||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 最佳电影 | 《明月几时有》 | 获奖 |
获得奖项
- 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最佳剪辑 - 第9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
提名:年度女演员 - 第37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提名:最佳编剧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 最佳音响效果 - 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获奖:最佳女演员奖
提名:评委会大奖 - 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原创音乐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剪辑 - 第18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电影 - 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获奖:优秀故事影片 -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爵奖-最佳影片
- 许鞍华 Ann Hui导演
- 周迅 Xun Zhou饰 方兰 / 方姑
- 彭于晏 Eddie Peng饰 刘锦进 / 刘黑仔
- 霍建华 Wallace Huo饰 李锦荣
- 叶德娴 Deanie Ip饰 方母
- 郭涛 Tao Guo饰 茅盾
简评
根据真事改变,对当时日军占据的香港下,人们心态描述很恰当,有铁杆汉奸,有处处帮着国人的汉奸,还有坚定的抗日游击队,情报员,故事不夸张不离谱,演员表演出色,梁家辉讲述过去的事情,毫无表演痕迹,仿佛就在说自己的事;叶德娴的母亲形象简直神了,爱女心切,胆小啰嗦,温柔的老太太却有这么硬的骨头,致敬;周迅在明白救不出母亲之后的故作轻松,坚持不到几秒就崩溃,崩溃不到几秒,就再次站起来,设计得太好了;彭于晏的气势很足,给人很有安全感;霍建华的存在感倒不是很多,不过瘦削的样子倒是把文化人的风骨给展示出来了;春夏台词不多,主要是靠肢体,眼睛,跟这么大佬搭戏,已经做的很好了。
用一种冷静且凌厉的视角,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整部电影每一帧都是美景,没有过度的配乐,没有太大的场景变动,仿佛就是一个老人在诉说一段故事。但是每一个人物却又很鲜活,在整个电影中演员很多,老戏骨很多,每个人的演技都很到位,周迅还是一如既往的灵动活跃,而且很让人舒服。话说回来,彭于晏长得真帅,但是确实是很努力,却没有太大的演技,没有太大的长进。我记得当周迅要放弃他母亲的那一截子,整个的场景没有音乐,没有更多的场景变动,只是往前一直走,两个一直走,周迅突然站蹲下来哭了。安静且伶俐,安静且伶俐!
从《黄金时代》到《明月几时有》,阿Ann不断尝试打破第四面墙,让角色直接与观众对话。前者的方式很明显,模拟访问的形式,让剧中角色直面镜头发表言说;后者则较间接,同样是采访,但对象却是剧中长大后的彬仔,并且“剧组”以及导演本人也出现在了镜头里。《明月几时有》的形式也让40年代与现代的香港连接起来,既有主旋律意味(因为先辈的奋斗,才有今日的繁华),又隐晦表达香港社会存在的问题(曾经东江游击队的英雄,竟然只是在“揸的士”),实在巧妙。不过,影片的质量就另说了,无论是剧作还是演员,都有不少问题。
欣赏《明月几时有》和阅读《巨流河》相似处在于年轻人如何品味沉重,如何进入历史。处于和平年代,于我而言是无法体会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的英雄真的很遥远,戚继光和刘胡兰不过是符号,我能信手拈来的不过是故事,始终无法真切看见他们亲朋的悲伤与幸存者的泪光,我一致认为这件事不怪我,而在于教育里头失去了一环叫作“聆听历史”而不是简单“聆听事迹”,历史这个词不只是故事的,还有时间,人物,甚至需要特定背景和特殊情节,我们无法脱离故事谈论历史事件,我们也无法仅凭故事进入历史的沉重。许鞍华和齐邦媛的心是细腻的,一个运用光影,另一个借助文字,他们把晦涩的历史世界建立,而不需要任何交待背景的情形下,说出一个人所处的历史,告诉看见的人,信念不是口号而情操不需要距离。
少有的香港抗战片,多线叙事没厘清显得过于凌乱,前段文人撤退和后段游击送情报缺少连接感,分开独立叙事好像也并不妨碍,暴露了很多陆港合拍的缺点,表演都不是一个体系的,尤其是周迅的表演让我很难信服她和叶德娴是一家人,和霍建华的CP戏感觉梦回如懿传的尴尬,彭于晏的刘黑仔过于阳光不够野蛮,唯一让我欣慰的竟然是作为旁白的梁家辉,磕磕绊绊略带羞涩的当事人回忆视角倒是加分项,文道可能是三人行里演技最好的媒体人,还有四五句台词给他讲,不知道为啥许鞍华这几年的选角都很奇怪
.8电影的角色、画面、镜头感、美术、音效、音乐都是美妙的。但我觉得觉得电影差了点什么,具体是什么总说不出来。这是一部让人看得感动的文艺电影,周迅、叶德娴和那个大佐都让人动容。电影里岭南风格在近代的服装、建筑、习俗、饮食都让人如此着迷。补:说着说着都忘了第一个救援的故事,郭涛真让人着迷,我是真的想穿一穿那个年代的服饰,切身感受感受。给许导“最佳导演”是没问题的,只是最佳影片嘛,个人就觉得差了那么点意思了。
许鞍华的电影里终于不再是“失母”状态,同样是拍战争片,打游击战,许鞍华把焦点放在了母女情上,这是个很动人的切入点。但无论是在表现母女情还是爱情、战友情,许鞍华保持着一贯地克制,从而让观众真正聚焦到东江纵队的真正历史上,而不是这种题材容易陷入的一味煽情。这部片子拍得很美,画面也好、音乐也罢,少了以往战争片的冷峻而带有了一点诗意,这大概也是影片名叫明月几时有想传达出来的其中一层意味吧
四年了,终于把这部电影看了。明月几时有,何时可归家。1940年代的香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我以为讲述的是茅盾等一批文化人如何被游击队保护转移的故事,突然变成了兰姑加入了游击队进行抗日,突然又冒出来一个彬仔。我整个人确实有点凌乱,后面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谱写的抗日史诗,可惜虽然那段历史很沉重,先辈们的奋斗和努力值得人尊敬,但是作为文艺片来说,确实对这部分折损了。周迅真的太漂亮了,后期加入游击队的造型比出场的造型好太多了吧!叶德娴演技真的太棒了,不愧是老戏骨!
港人抗日片,许鞍华好像在说港人也抗过日,也是有骨气的,一想到她还有一半日本人血统,就觉得很微妙的感觉!周迅别装嫩了,27岁?后来演地下工作就自然多了,演决定不救妈妈是演技高光时刻!当然是叶德娴演得最好啊,小人物的谨小慎微,替女儿做工作时的胆大心细!最后跟春夏那个角色死得静悄悄太真实了,想到许鞍华曾经去过谢晋的片场,应该看过他的高山下的花环,战场上死人就是这样突然的!霍建华居然演得不错,很彬彬有礼,一看就是能深入潜伏的。彭于晏演个江湖色彩的抗日者太合适了,发挥他有力量的外形特点,要是武侠不没落,他或许会有更大的发展,他不适合太细腻文戏多的角色!王菀之演得简直是噩梦,太出戏了!开头保护茅盾夫妇是引子,郭涛演茅盾不太合适!春夏真的很末世感,戏份不多。懂中国文化的日本军官演得也很好!梁家辉是讲述者!
前小半救文人那段特别好,氛围很足。后面失控的感觉就非常明显了。从选角上可以看出,许导应该是对起码5个角色有下重墨。可到了最后,除了周迅母子之间的感情,其他人都无比空泛。前半段出尽风头的刘黑仔,你盼着看后面也大显身手,结果他就基本消失了。霍建华的戏份特别莫名其妙,以为他作为卧底会有特别刺激的戏份,也盼着他跟周迅的感情戏会精彩起来,结果除了耍帅装深沉,啥都没出来就死了?!还有,你找春夏来,原剧本不会就真的是这么点吧?我相信许鞍华的能力,也因此,我能想象电影制作到尾声时,她的无力感甚至绝望吧?我猜,这部电影的完美状态,是3小时时长以上的,导演也是真的规划的,但是,市场不让。很可惜了,如此诚意之作
很强烈的导演风格作品,加上久石让的配乐硬生生拔高了一个档次。但是周迅如同如懿传前几集的疲惫神态很难说服观众这是个20多岁的女青年,还有一口京腔。彭于晏和霍建华除了台湾腔其他都好,不明白发生在香港本土的普通人抗日故事,为什么不能演员学港普/用配音,非常出戏。群像戏的拍法节奏非常松散,流水账一样的故事跟题材和作品类型都格格不入。春夏和叶德娴是为数不多的亮点。表演: 剧情:2 视效:2 总体:
这种用大量的环境氛围音取代背景音乐的人文类的拍摄方式来讲一个日据时期小人物的故事,虽没有肾上腺或者撒狗血爆米花或者悲情剧来的猛烈,却也有自己的力量,几个题外话:1,,甚至觉得主创是不是文艺过了头,甚至对日本宪兵对敌对情报人员的残酷缺乏想象?还能放人走?3·叶德娴啊可惜了,这里方妈演的可真好啊,开头劝沈别搬走无效又把饼端走,几次马上关灯又气愤又害怕的样子,给周迅送雨伞又赌气不多嘱托马上回头的细节……这剧里的三观和表现对比下现实中跟着gaza混,人老了,那些口号一下就上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