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1995)
《攻壳机动队》(日语: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机动队,英语:Ghost in the Shell)是一部于1995年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由押井守执导,伊藤和典编剧,剧情改编自士郎正宗创作的日本漫画《攻壳机动队》。本片由Production I.G公司担纲动画制作,也是《攻壳机动队》系列动画首作。
剧情
2029年,电脑科技高度发展,造成电脑犯罪和国际恐怖行动的出现。公安九课在市容很像香港的日本城市「新港市」中执行各种秘密任务。九课因为不顾正当程序的自作主张,强硬行事,往往与政府其他部门起冲突,例如负责外交的公安六课就与公安九课不合。另一方面,公安九课之中的重要人物、全身是义体的机械生化人草薙素子,对于自己的现状一直隐隐感到不满。
有一天,公安九课因为一件外国政要的刺杀未遂案而开始追查神秘的骇客「傀儡师」。傀儡师能透过网路入侵人脑,植入虚拟记忆,再利用记忆被窜改的对象来达成目的,此次骇入的是日本外务大臣的口译生化人。公安九课没有成功追查到傀儡师,仅有捕获遭到其控制的人,但此时藏有傀儡师的「灵魂」的机械生化人却逃脱制造公司的控制,并因此来到九课。公安六课得知消息后,赶来绑走傀儡师。
因为草薙在事前就推测出公安六课的绑架行动,促使公安九课成功拦截傀儡师,并发现傀儡师并不是人类,而是公安六课设计来操纵人类的电脑程式「2501计画」。2501计画在意外中产生自觉意识,决定逃出公安六课以求生存,并且要求和草薙的灵魂「融合」以求进一步发展。草薙最后在搭档巴特的协助与掩护下,打倒6脚型思考战车T08A2「Arachnida」,与傀儡师完成融合并且脱离政府掌握,下落不明,其意识与整个网络融合。
配音员
按照配音员名单排序,粗体为主要角色:
日语配音员 | 角色 | 角色简介 | |
---|---|---|---|
1995年版 | 2.0 | ||
田中敦子 | 草薙素子 | 隶属公安九课,全身都是义体的机械生化人,人称「少校」。 | |
大冢明夫 | 巴特 | 隶属公安九课,全身几乎完全义体化,草薙的搭档。 | |
山寺宏一 | 德古沙 | 隶属公安九课,肉身,仅大脑有做些微改造。 | |
仲野裕 | 石川 | 隶属公安九课,常负责搜查。 | |
大木民夫 | 荒卷大辅 | 公安九课课长,常担任与其他单位斡旋的角色,并在执行任务时在幕后指挥部下。 | |
玄田哲章 | 中村部长 | 公安六课课长。 | |
生木政寿 | 小林胜也(日语:小林胜也) | 威利斯博士 | 美国人,某公司的战略研究部部长,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和中村部长一起至公安九课,想取回傀儡师所在的生化人。 |
山内雅人(日语:山内雅人) | 胜部演之 | 外务大臣 | 日本的外务大臣,在与盖佛共和国的秘密会议中,他的口译被傀儡师骇入。 |
小川真司(日语:小川真司) | 外交官 | 盖佛共和国的外交官,企图将程序员台田引渡出日本,结果被草薙刺杀。 | |
宫本充 | 保村真 | 台田瑞穂 | 帮公安六课设计「2501计画」的机密程序员,后申请盖佛共和国的政治庇护企图逃到国外,因而遭到公安追捕。 |
山路和弘 | 目黑光祐(日语:目黒光祐) | 清洁队员 | 开垃圾车,其中一人被傀儡师骇入,藉以入侵公共电子设备。 |
千叶繁 | 中博史 | 清洁队员 | |
家中宏 | 斧笃志 | 法医 | — |
松尾银三 | 立木文彦 | 大叔 | 在街上等垃圾车。 |
松山鹰志(日语:松山鹰志) | 罪犯 | 被傀儡师操控来破坏盖佛共和国的秘密会议,事迹败露后与草薙交手。 | |
小高三良(日语:小高三良) | 技师 | 公安的技术人员。 | |
东地宏树 | 技师A | ||
杉山大 | 技师B | ||
佐藤政道(日语:佐藤政道) | 司机 | — | |
林田笃子 | 大野エリ(日语:大野エリ) | 操作员 | — |
上田祐司 | 通讯者 | — | |
龟山俊树 | 狙撃手 | 片尾被派去狙杀傀儡师和草薙的狙击手,乘坐直升机。 | |
后藤敦(日语:后藤敦) | 三宅健太 | 指挥官 | — |
坂本真绫 | 少女(草薙) | 片尾草薙与傀儡师融合后,因原义体损坏而换成了少女型义体。 | |
家弓家正 | 榊原良子 | 傀儡师 | 公安六课设计的电脑程式「2501计画」,吸收网路资讯后产生自主意识,开始以骇客的身分活动。 |
制作团队
按照片尾工作人员名单排序,部分进行微调:
- 原作:士郎正宗
- 剧本:伊藤和典
- 演出:西久保利彦
- 人物设定:冲浦启之
- 作画监督:冲浦启之、黄濑和哉
- 机械设定:河森正治、竹内敦志(日语:竹内敦志)
- 枪械设定:矶光雄
- 布局:渡部隆、黄瀬和哉、冲浦啓之、竹内敦志、末武康光
- 美术设定:渡部隆(日语:渡部隆)
- 美术监督:小仓宏昌
- 色彩设定:游佐久美子
- 摄影:白井久男(日语:白井久男)
- 剪辑:挂须秀一(日语:挂须秀一)
- 概念摄影:樋上晴彦(日语:樋上晴彦)
- 音乐:川井宪次
- 音响监督:若林和弘
- 混音监督:井上秀司
- 制作:讲谈社
- 制作协力:万代影视、日漫娱乐(英语:Manga Entertainment)
- 动画制作:Production I.G
- 制片人:水尾芳正、松本健、弥富健一、石川光久(Production I.G)
- 执行制片人:宫原照夫(日语:宫原照夫)、渡边繁(英语:渡辺繁)、安迪·法兰(英语:Andy Frain)
- 导演:押井守
制作过程
构思
本片是押井守导演的第10部电影。本片改编自士郎正宗创作的同名日本科幻漫画《攻壳机动队》,相关剧情出现在原作第一部第一章〈PROLOGUE〉、第三章〈JUNK JUNGLE 2029.7.27〉、第九章〈BYE BYE CLAY 2030.7.15〉、第11章〈GHOST COAST 2030.9.18〉和第12章〈EPILOGUE〉。在企划阶段,士郎正宗就有向押井表示不必在意原作的故事。
押井谈到本片的起点时表示:「我的直觉告诉我,(《攻壳机动队》)这则有关未来世界的故事中,蕴含了一则给现今世界的启示;而且我自己也对电脑有兴趣。我对《机动警察》也有类似的感觉,于是我觉得拍一部以不远的未来为背景的电影应该会很有趣。即使是好莱坞出品的电影,也没几部能明确地描绘出电脑的影响力和威力。我认为用动画更能有效地传达此一主题。」在日后的采访中,押井进一步指出,科技改变了人们,并且已经成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他也表示,他在片中对哲学元素的运用让制片人很失望,因为此举会使动作场面减少。押井承认有更多动作场面的电影会更卖座,但他无视制片人的意见,还是选择拍这种电影。
2019年初,押井上节目时表示,有5部电影对他制作本片起到了重大的影响:美国电影《飞碟征空(英语:This Island Earth)》(1955年)、日本电影《白马城的新娘》(暂译,白马城の花嫁,1961年)、美国电影《2001太空漫游》(1968年)、法国电影《日以作夜》(1973年)和美国电影《银翼杀手》(1982年)。当中的《银翼杀手》之风格和故事与《攻壳机动队》系列具有关连性,也因此常被放在一起讨论。
对于本片的结局,2017年押井受访时表示:「如同动画中的最后一幕,草薙素子形容网路世界的辽阔,现代人几乎24小时都在透过网路与某些东西连结,《攻壳机动队》的概念只是将智慧型手机从口袋拿出来放入脑袋中,这种概念的延伸我想每个人都能了解。」而就人类借着科技自我进化这点,他则说:「人类其实不算进化,只能算『特殊化』」,因为进化是让肉体或精神都迈向更高层次,但从现代人的压力来看世界其实是恶化的,而电影的结尾真实反映了现代的世界。被问到如果要重拍本片是否会改变原有结局时,押井表示不会,因为结局就如片名「Ghost in the Shell」,不会有人知道最后在那个「壳」(Shell)当中的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而这也能反映出现代人内心的复杂。
设计
本片的设定相较于原作漫画,风格上更为严肃。本片的人物设定兼作画监督冲浦启之将草薙素子设计得比原作漫画还要老成且严肃,原作里草薙带有喜剧元素的表情和叛逆表现也不复存在。为了配合电影版草薙的心理年龄,冲浦也将她的身体年龄调整得更加成熟,有别于漫画中二十来岁的年轻身躯。此外,孩子气的「攻壳车」也被删去。对于本片的背景设定,押井表示,想到未来的场景,脑中第一个浮现的是一座亚洲城市,但现实中不可能真的找得到。他最后选择以香港的街道实景作为场景原型。他也指出,香港是绝佳的电影题材,因为香港有数不尽的招牌和标志,以及嘈杂的声响。本片的机械设定竹内敦志(日语:竹内敦志)表示,本片虽然没有点明背景是哪里,但很明显就是香港,因为香港切合本片的主题:在一个资讯泛滥的时代中,新事物和旧事物会在一种奇怪的关系下并存。在摄制影片之前,美术师们画了一些草图,这些草图强调了香港混乱、迷惘、不知所措的一面。
动画
本片采用了一种名为「数位生成动画」(digitally generated animation,DGA)的数位动画技术,将赛璐珞动画、计算机图形和音频以数位格式输入并加以结合。DGA在当时属于相当先进的技术,融合传统赛璐珞动画和新兴电脑技术之余,拥有的数位赛璐珞作图功能还附有视觉显示器。但押井在受访时澄清,本片虽然有使用数位科技,但「外界认为《攻壳机动队》是数位动画,这实在是夸大不实。因为《攻壳机动队》完全是部类比动画啊!制作上几乎都是采纯手绘,CG的部分只有五十至六十影格,其他部分则全为手绘。(……)我们只是巧妙地让它看起来像是数位动画。」
本片的剪辑工作则是以Avid科技(英语:Avid Technology)的AVID系统进行,选用的理由是其拥有多用途、低限制,还可以同时运用多种不同的媒材。产出的数位赛璐珞动画中也包含原始画稿、构图,剧组会以传统赛璐珞动画技术进行处理,目的在于营造出深度感及唤起人们的情感。在画面背景的制作上,剧组用上了效果类似摄影机镜头的滤光器,将近景扭曲,使远景失去焦点,从而呈现出画面深度和动感。《攻壳机动队》采用了独特的打光方式,剧组在对光源的把控下,将亮光与阴影合成在赛璐珞片上,不同于一般采用明暗对比的手法。美术监督小仓宏昌称其为「一种非常不寻常的打光技术」。
片中的部分特效是使用TIMA软体完成的,例如开头草薙使用「热光学迷彩」的桥段。制作该片段时,剧组使用单一张画稿,在不变更原画稿的前提下对画面进行处理,接着结合背景,产生画面扭曲的视觉效果,最后将成品重新录进镜头里就大功告成。另一方面,虽然本片中出现的视觉显示器在技术上不难打造,但剧组还是在外观上进行了多番修订,尽其所能地呈现出未来的感觉。CG在制作中还起到了创建图像和效果的功用,并让它们看起来「能被大脑所理解」。
本片片头的开场动画是人的全身义体的制作过程。穿插在开场动画的工作人员名单由CG监督田中雄一打造。这段名单的画面中先是闪过一连串的数字,最后留下一批工作人员的罗马字姓名,如此反复数次。田中先将工作人员的罗马字名单转换成数字,接着将其输入电脑,进而生成了观众所见的名单。担纲演出(即动画监督)的西久保利彦负责的部分是写实,力求精准呈现动作和效果。为了追求真实感,剧组人员甚至到关岛的一座设施研究枪械。西久保表示,片中的坦克桥段就是本片崇尚写实的一个例子:子弹击中金属时产生了火花,但击中石头时则没有。作家小黑祐一郎认为,结尾处草薙徒手去扳战车车顶盖时身上肌肉隆起的表现,是押井守延续曾任职之工作室龙之子制作公司风格的产物,押井守对此表示同意。
录音
制作《攻壳机动队》时,剧组采用高档次的录音室,以呈现卓越的音质为目标。录音过程中,剧组会使用当时新兴的录音技术「Spatializer」(空间感产生器)来修饰人声,尤其是制作剧中角色在电子脑中对话的片段时。
配乐
本片的配乐由川井宪次谱曲。本片的主题曲为〈傀儡谣〉,在片中共出现三次,依序为片头、中场和片尾。歌词采用古典日语,曲风上则结合保加利亚和声和传统的日本古风音乐。原声带于1995年11月22日发行。《2.0》重映后,新版原声带于2008年12月17日发行,翻新原有曲目。
上映
《攻壳机动队》于1995年9月底在东京国际影展的「奇幻影展」上举行全球首映礼,11月18日起在日本上映。
本片的全球总票房达到1000万美元,但未能回收成本。
审查
本片中出现了大量的裸体镜头,日本的电检单位映画伦理委员会曾对此表达意见。《联合晚报》的报导认为,片中出现的裸露画面目的在于表达剧情和意涵,并非淫秽煽情。本片在美国被分为R级,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BBFC)分为15级,后来在台重映时被分为保护级。
家用媒体
1996年4月26日,《攻壳机动队》日本版VHS于日本发售。日本版DVD于2004年2月25日发行,特别版于2004年12月发行,内容经过数位修复,提高画质和音质,并包含角色档案、导演自传、预告片与预览等特别收录。日本版蓝光光碟于2011年4月22日上市。4K Ultra HD蓝光光碟双片套装于2018年6月22日发售。
《攻壳机动队》北美版VHS于1996年6月18日由日漫娱乐(英语:Manga Entertainment)发行,北美版DVD则由锚湾娱乐(英语:Anchor Bay Entertainment)于1998年3月31日发售。北美版DVD经过全面修复和数位重制,并额外附有一段长30分钟的幕后制作花絮。
2017年,台湾的劲艺多媒体代理了本片的原版DVD。
1996年8月,《攻壳机动队》的VHS以20万份的销量登上美国《告示牌》杂志影音排行榜冠军,是日本电影和动画电影的首例,引发外界关注。截止至2002年,本片的家用媒体在全球已售出超过160万份,其中在日本卖出10万份,在美国则卖出了超过100万份。2006年1月,本片在Nielsen VideoScan(英语:Nielsen VideoScan)列出的北美地区日本动画电影DVD销量排行中排名第八。
相关媒体
- 《攻壳机动队》Photo CD(日语:フォトCD)(GHOST IN THE SHELL 攻殻机动队 PHOTO-CD)
卷数 | 秋田书店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全 | 1995年11月20日 | ISBN 4-06-208008-7 |
- 《攻殻机动队:灼热的都市》(攻殻机动队 灼热の都市)
- 番外小说,作者为远藤明范(日语:远藤明范)。
卷数 | 讲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
---|---|---|---|---|
发售日期 | ISBN | 发售日期 | ISBN | |
全 | 1995年11月 | ISBN 978-4-06-324309-3 | 2005年 | ISBN 9787537827171 |
- 《攻殻机动队2:Star Seed》(暂译)(攻殻机动队2 Star Seed)
- 《灼热的都市》的续集。
卷数 | 讲谈社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全 | 1998年1月 | ISBN 978-4-06-324327-7 |
- 《分析攻殻机动队》(暂译)(THE ANALYSIS OF攻殻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
- 设定资料集。
卷数 | 讲谈社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全 | 1995年11月1日 | ISBN 978-4-06-319640-5 |
重映
2008年7月12日,为了纪念押井的新作电影《空中杀手》上映,本片以新版《攻殻机动队2.0》(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机动队 2.0)的方式限定重映,放映地点包含日本东京都、大阪市、名古屋市、福冈市和札幌市的各一处电影院。押井守表示,本片和续集《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在整体视觉风格上有落差,让他想翻新本片。《2.0》版的一些片段经过续集《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采用的新技术「3D-CG」重新制作,并新增一个全新的片头,减少一些简短的画面,整题而言片长稍微延长,但剧情不变。《2.0》的整体画面色调由原版的蓝、绿色系,调整为与《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相同的偏橙色系,配乐也翻新成6.1声道。部分配音阵容与对白、配乐、音效,均在美国的天行者音效的协助下修改。
《2.0》的DVD和蓝光光碟于2008年12月19日在日本发行。北美版蓝光光碟则于2009年11月24日由日漫娱乐(英语:Manga Entertainment)发行,包含原版和重制版。2014年9月23日,日漫娱乐与锚湾娱乐在美国推出了HD高画质版的蓝光光碟,获得超过481万美元的收益。
回响
评价
本片在东京国际影展首映会和洛杉矶试映会上获得不错的评价,原作作者士郎正宗也给予认可。影评汇总网站烂蕃茄上收集的57篇专业影评文章中,有55篇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96%,平均得分7.8分(满分10分),该网站对电影的共识性评价写道:「《攻壳机动队》是令人惊艳的现代动画壮举,剧情具有深沉与复杂的论述,带给初来乍到的观众完美的诠释」,而Metacritic则根据14篇评论文章,其中12篇予以好评,1篇差评,1篇褒贬不一,给出平均分76(满分100),综合结果为「普遍良好的评价」。
Twitch Film(英语:Screen Anarchy)的影评尼尔斯·马蒂尔斯(Niels Matthijs)称赞了本片,认为这部动画「不仅是日本动画的经典,还与史丹利·库柏力克执导的《2001太空漫游》及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执导的《飞向太空》一样,其电影成就都超过原著,赋予一个已经广受欢迎的作品品牌新的意义」,并将本片排在他最爱的电影名单的第48名。《帝国杂志》编辑克拉克·柯林斯(Clark Collis)给予本片4颗星的高分,称赞称赞《攻壳机动队》的制作品质,但认为本片的剧情走向没有出人意表的地方。
动画新闻网的乔纳森·梅斯(Johnathan Mays)称赞《攻壳机动队》将传统动画与电脑特效结合的成果,认为这部电影也许是动画史上的最佳综合体 。海伦·麦卡锡(英语:Helen McCarthy)在《500部不可忽视的动画电影》(500 Essential Anime Movies)一书中形容《攻壳机动队》是动画史上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赞扬本片的剧本、「气氛十足的配乐」,并表示:「片中的动作场面媲美当今好莱坞大片,虽然只是CGI,但成果仍让人惊讶。」。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给予《攻壳机动队》3颗星(满分4颗)的好评,称赞片中的视觉效果、配乐和主题,但觉得本片「太模糊且隐晦,无法吸引广大观众群。电影一直到第二个小时的剧情才开始揭露全片的主旨。」
2001年,《攻壳机动队》在《巫师(英语:Wizard (magazine))》杂志列出的50大日本动画排行榜中名列第4名。2004年2月,《Cinefantastique(英语:Cinefantastique)》杂志将本片列入「10大经典动画」之列。2010年,《攻壳机动队》在Total Film(英语:Total Film)50大动画电影排行榜中名列第35名。本片是继《阿基拉》(1988年)之后第二部成功打进美国市场的日本动画电影,在欧美被视为一部邪典电影。
荣誉
年份 | 奖项 | 类别 | 获奖或入围者 | 结果 | 来源 |
---|---|---|---|---|---|
1995年 | 第5届东京体育映画大赏(日语:东京スポーツ映画大赏) | 作品赏 | 《攻壳机动队》 | 获奖 | |
主演女优赏 | 草薙素子 | 获奖 | |||
1996年 | 第1届神户动画奖 | 最佳剧场映画作品 | 《攻壳机动队》 | 获奖 | |
2006年 | 日本媒体艺术100选(日语:日本のメディア芸术100选) | 动画部门 | 《攻壳机动队》 | 入选 |
主题解读
《攻壳机动队》探讨多重议题的性质引来了诸多评论家和分析家进行解读。普遍被大众所关注的是本片的「哲学」层面,郑立明在《中央日报》上刊登的影评评论道,本片以高度发展的机器人促使观众去思考人的本质和存在意义:在比人类优秀的机器人诞生后,人类是为何而存在?《动漫画设计》的著者王受之则指出,本片提出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人和机器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明治大学研究所特任教授冰川龙介也认为本片是对「人的本质的考问」。
另一个受到探讨的层面在于「性」、「性别认同」和「自我认同」。日本现代文学及流行文化研究教授莎拉琳·奥尔博(Sharalyn Orbaugh)表示:「整个故事围绕着性/性别认同的本质,以及在一个机械复制体已经取代有性生殖的未来世界中,找寻自我认同的课题。」。开头草薙提到,她因为月经来了导致大脑出现异常电波;但有着生化躯体的她其实不会有月经。奥尔博指出,草薙的女性性别认同和外表相呼应,但她的身体是一个由他人制造出来、没有生殖器官进而没有月经的生化躯体,除了「人格」(Ghost)外根本无从证明她真正的性别;她认为本片的主题在于「后世人类的繁衍方式之问题所在」。
《日本动画疯》(Anime Explosion!)的著者派屈克·德拉森(Patrick Drazen)也指出,草薙陷入了认同危机。《进化与科技期刊》(Journal of Evolution and Technology)的编者奥斯汀·柯贝特(Austin Corbett)表示,草薙的团队缺少性化情形这点,展现出草薙摆脱女性特质束缚的自由,并指出草薙「有着很明显的女人内在,但又不能说是女的。」期刊《科幻研究》(Science Fiction Studies)的编者卡尔·希尔维奥(Carl Silvio)认为本片是一部「带有反抗性质的电影」,原因包含片中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颠覆、对后人类(英语:Posthuman)和后性别(post-gendered)题材之探讨,以及将人体的性特征给模糊化。
也有评论从较现实的层面去探讨。《联合晚报》报导指出,本片在于强调人类与尖端科技的紧密性,王受之则认为本片也在探讨科技的发展和对人类的完善,究竟有没有底线和极限。郑立明指出,本片在科幻片的外表下隐含政治斗争的丑陋情节,认为本片是「一幅科幻图像的政治寓言」。
影响
《攻壳机动队》影响了许多知名的欧美电影制作者,在许多设定在未来的黑色电影也常看得见本片的影子。沃卓斯基姐妹受到本片启发而制作了《骇客任务》,部分内容也参考了本片,包含代码瀑布(取材自本片片头的工作人员名单)和透过后颈的接孔进入「母体」的设计。其他与本片有相似之处的好莱坞电影还包含彼得·豪伊特的《夺命连线(英语:Antitrust (film))》(2001年)、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2001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2009年)和乔纳森·莫斯托(英语:Jonathan Mostow)的《伪能叛变》(2009年)。卡梅隆曾表示《攻壳机动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只启发了他,同时也是《阿凡达》的灵感来源之一。此外,本片也出现在《夺命连线》(海报出现在墙上)和葛斯·范桑的1997年电影《心灵捕手》(剧中人物观看本片)中。
对于影响了《骇客任务》这点,押井守2005年接受《自由时报》采访时表示:「我对于好莱坞片,没啥好感啦!3个月前才看《骇客任务》,还不错!场景及人物是有点相似,但没有相关性。」
续集
续集《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是根据士郎正宗之原著漫画《攻壳机动队》第一部之第六章〈ROBOT RONDO 2029.10.1〉所改编,并且延续第一部电影中草薙素子与「傀儡师」融合后下落不明的剧情,于2004年3月6日在日本上映。
本片设定在2029年的高科技未来,剧情围绕着女主角草薙素子展开。草薙是全身义体的机械生化人,隶属公安九课,在执行任务的同时也试着探索自己的存在意义。本片采用传统手绘动画,部分画面也结合了当时新兴的电脑动画技术。 《攻壳机动队》于1995年9月底在东京国际影展上举行全球首映礼,11月18日起在日本院线上映。其制作水准广受好评,深刻的哲学意涵和未来议题探讨也引起外界的讨论热潮;本片亦成功打进美国市场,被公认为日本动画史上的里程碑,许多好莱坞导演和作品也受到本片影响,包含詹姆斯·卡梅隆和《骇客任务》。 本片续集《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于2004年上映,剧情延续本作结局。2008年,本片仿照续集的规格进行重制,以《攻殻机动队2.0》的名义在日本重映。
简评
太震撼了。押井守的风格太独特了,95版没有想象中那么晦涩难懂,但却为攻壳机动队赋予了新的哲思内涵。比起有血有肉的tv版剧情和人物,95版则是将人体骨架剥离出来,将故事的核心聚焦于一切的根源——ghost in the shell。“自我”的构成远比想象中复杂,与他人不同的面容,过去的记忆,对未来的展望等,如果失去了其中一个,“自我”还会存在吗?或者说,这个“自我”还会具有同样的独一无二的属性吗?除此之外,随着技术发展,高度义体化的人体意味着人类可以做到精神和肉体相分离,不具有肉体特质的人类如何确认自己是具有ghost的个体而非一串记忆集合体,ghost究竟是因为什么才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属性呢?人和具有自我意识的machine又有什么区别呢?或许ghost并非人类专属,我们终会在网络中相遇。
最棒的一点是九课组员中那个有家室、尚未义体化的菜鸟,素子说他的存在是为了不让九课走向极端特殊化。这是一种“普遍”的平等,人的主体性在片中当然是消解的,但也不代表科技成为了主体性的对立面,体制才是。你以为是科学伦理问题,其实还是体制问题。这一方面我甚至觉得优于《银翼杀手》,前者更多还是黑色电影的基底,但有超越性的美学建造;《攻壳机动队》中,素子大量的特写都是以星港城市为背景,而且与菜鸟的互动远超剧情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环境/体制对于素子人格的再塑造。最烦的一点是非得靠对白或者独白交代信息,还有主题。
前些日子看的Cowboy Bebop,是真的我就欣赏不了动画吗?还是说我最深层次的直觉里就是没办法同日本创作者的潜在内核共鸣?别跟我说这部作品是关于科幻哲学宏大命题的,跟日本有啥关系,我会笑死的。没有那么伟大,在我看来,也不过AI试图证明自己是生命体,于是和人类一样走向了繁殖的道路。不也是自私吗?另一种方式的生存,另一种方式的传承,最后变得和人类一样肮脏,理性的肮脏。话术罢了,一边说着虚幻,一边要努力证明存在。很遗憾,唯一在这个表意平台上感受到震撼的是素子为了破坏装甲车撕烂了自己的肉体,那样的肌肉线条与随后毁灭性的破败,生命又或者说人类的肉体是那样令人着迷。
被海报吸引的,以为会有些色气福利什么的,结果是一部很严肃的片子,严肃到全片所有角色笑的次数加起来都没有十次(可能五次都没有)。画风很超前,设定也很超前,挺酷炫的,有点黑客帝国的感觉,当然又不一样,而且这片子早于黑客帝国。其实说实话没有很看懂,但还是心甘情愿给五星了。女主身材很好,配音也很好听,但是脸蛋太硬气了,像个男人,当然这样也和片子很贴切,只不过我个人更希望她的脸可以柔美一些,这样和她的好身材更搭。为什么这片子不在豆瓣top250,没懂。电影的名字,这个翻译很酷炫,直译应该是躯壳里的灵魂,果然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攻壳,攻的是外在的那个义体,我是这么理解的。
神山健治的TV版侧重现实,押井守的剧场版侧重内心,但相比TV版,剧场版在细节铺垫上难免单薄很多,因此少佐潜水后的一连串发问略显突兀,也没太引起我的共鸣。但这部剧场版很能体现攻壳的精神核心,它打穿了生命之树并叩问“何为人”、“何为生命”、“生命的前路在哪里”,还指出无垠的信息海洋是有可能孕育出新概念的生命的,这可能会促进人类的进化或毁灭。少佐和人偶师的融合就是人类向新生命形式迈出的第一步。很有意思的想象,如果一百年后人类还存活于世,不知他们会如何品评这个“预言”。最后,少佐从高楼上纵身一跃、以单手拂过面庞借助光学迷彩消失无形的那一段真堪称经典!一瞬间,人物的魅力诞生了!
押井守绝对是最爱在其作品里讨论哲学问题的动画导演之一:如果说分别在《人狼》里讨论的是“政治对人的异化”、在《空中杀手》讨论的是“宿命论”的话,本片算是导演把高度进一步拔高到了哲学中对于“意识”、“存在”以及“生命本质”等形而上议题的讨论了。剧情也许对多数人来说显得就更是晦涩无比了,不过个人感觉这个勉强80分钟的故事已经是把这些个晦涩的哲思问题以比较好懂的方式拍出来了,而且分镜、动作场面以及配乐(川井宪次的配乐是真的神了)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叙事上的晦涩。最后20分钟印象深刻,戛然而止的结尾也是。算是上接《银翼杀手》、下启《黑客帝国》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画电影作品。四星半。
看得美版,没看明白,前期还行,后面就感觉挺奇奇怪怪乱七八糟的了。美术确实下了功夫,但那个时候的二次元都是比较严肃型的,然后想通过人工智能来讲人工智能对自我的认识,从而上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但挺架空实际的,想法是很超前,但是这种人工智能对自我的理解太虚。人工智能意识到自己到底是谁,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等等...我们人类也不明白呢,里面的人工智能能知道自己是电子脑(非人类)所以作者通篇想告诉我什么?是很惊讶人工智能开始思考着哲学问题了么?挺浮于表面的。但我挺喜欢里面的画风,以及一些武器设计。以及作者对身材的那种张力,对未来国际形势的想法。可惜前期是关于犯罪题材,后期直接上升哲学高度,大面积留白。
#2020深圳动画影展#终于补了传说中的攻壳!!哲学意味显然是很强的,但令我意外的是,竟然是以大段大段台词独白支撑起来的所有思辨,像呓语、像哲学探讨,但就是不太像一部动画片,过于直白了,这一点低于预期,我更喜欢以情节、以人物的行动和真实情绪而非言语来展现人物困境和痛苦的作品,这样的念白配上静止的特写镜头堪比配乐朗诵,时不时有一些就足够了,全篇如此就失掉了动画电影的最重要的魅力呀(想想银翼杀手!也没有这么多直白论述,但深度并不会减弱)。可能也是因为我没有在更年轻的时候看它吧。优秀的部分还是极优秀的,傀儡谣、东方色彩、香港元素、赛博朋克的审美,从主题到内核都是银翼杀手很好的继承吧,强壮的女性形象我也非常get。四星有点苛刻,只不过到不了我心目中的满分。
“我是谁?”如果这具肉体就是我,那么从出生到现在,细胞已经更新了好几遍,我还是我吗?如果记忆是我,那琐碎的日记,幻想和忘却的情境是我吗?哲学三问的第一问,就让人无言以对!押井守导演试图用这部动画片探讨这个深刻的话题,特工草薙素子为了更好地执行任务选择将自己义体化,她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活着。直到AI傀儡师告诉她:“再高级的AI如果不能生育下一代,不能遗传和变异,那么一个小小的病毒就会把他逼入绝境。原来,我们享受着世界最高级的演化规则。“透过虚无之境,你我终将彼此相视!”到底,AI是更高阶段的我们,还是我们是更高阶段的AI……
有点像银翼杀手。故事本身挺无聊的。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个傀儡在被击杀之前,望着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高楼大厦,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就像人类望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到关于女主追问自我的情节,就有神明/宗教性的配乐相和。所谓的科学理性有感性(概念的拟制),“宗教”感性中也有理性(预设的因果关联)。对自我的本体论追问,可以从这两个层面入手。信息之子也得找电子脑交配、繁殖后代、创造并传播多样性,“生命体”的特征很明显了哈。故事框架顺带暗讽govt的肮脏把戏。画风不是我的偏好,但是女主木然空洞的眼神很符合人物形象了。
个人认为这部片的最内核其实是很尼采的,最明显体现在片头女主诞生的长镜头以及片中瞄准城市的空镜头所配的bgm:若吾起舞时,丽人亦沉醉,若吾起舞时,皓月亦鸣响,神降合婚夜,破晓虎鸫啼。前四句代表超人的意愿,后两句代表了结局:发展出自身意识的ai和素子结合,在子弹射入之前素子看到的天使。无论是人还是给人带来对于自身困惑的ai,自此他们都成为了超越自己本身以外的新的存在。以及本片真的很多镜头都非常值得深究,比较印象深刻的几个:拓印在都市背景的女主剪影;消失在俯看交织的快速路之中的女主的面容(女主第一次隐身);第一次打斗双方正处于旧的城市slum和规划完整的新城中间的浅水域;女主浮上水面,身体和倒影接触时倒影破碎的瞬间…有空想拉片仔细写(又立flag)
和朋友刚重温完环太平洋,又看到了攻壳真人版的推荐,索性把老早就想看的95年版攻壳看了,看完已经是凌晨三点。这部片子是神作众所周知,好多镜头直接拍着大腿直呼过瘾。很庆幸我的大部分科幻片观影都是从赛博朋克2077后开始的,正因为有了68小时的游戏通关,对赛博科技有了深度体验,此后看的每一部赛博电影都能看到2077的致敬。而GHOST IN THE SHELL 在哲学层面有更多的探讨,在赛博科技的背景引发观众对“人”的存在定义的探讨,当记忆、知识、意志都可以上传到网络,躯体则成了囚禁灵魂的牢笼。当在信息网络我和他人的灵魂进行结合,我还是我吗?都说血肉苦弱,机械飞升,那么机械飞升之后,就可以从自我怀疑中解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