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样女王(2017)
《我,花样女王》(英语:I, Tonya,香港译《冰之骄女》,台湾译《老娘叫谭雅》)是一部于2017年上映的美国传记运动片,由克雷格·格里斯佩执导、史蒂芬·罗杰斯(英语:Steven Rogers (screenwriter))编剧。电影改编自1994年袭击克里根事件,由玛歌·罗比、赛巴斯汀·斯坦、茱莉安娜·妮克逊、鲍比·坎纳瓦尔和艾莉森·珍妮主演。电影于2017年12月8日于美国上映。
评分:7.9
导演:克雷格·吉勒斯佩
编剧:斯蒂芬·罗杰斯
主演:玛格特·罗比 / 塞巴斯蒂安·斯坦 / 艾莉森·珍妮 / 凯特琳·卡弗 / 麦肯娜·格瑞丝 / 鲍比·坎纳瓦尔 / 博亚娜·诺瓦科维奇 / 朱丽安妮·尼科尔森 / 凯萨琳·戴尔 / 保罗·沃尔特·豪泽 / 约书亚·米克尔 / 埃文·乔治·沃拉泽里斯 / 卡拉·曼泰拉 / 杰森·戴维斯 / 凯莉·弗雷泽 / 安东尼·雷诺兹 / 杰森·麦克唐纳 / 迈尔斯·穆森登
类型:剧情 / 喜剧 / 传记 / 运动
片长:120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 卡塔尔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冰之骄女(港) / 老娘叫谭雅(台) / 我,冰上女王 / 我,塔尼娅 / 我,托尼亚 / 我是坦雅 / 我是托尼娅
上映:2017-09-08(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5580036
剧情
1970年代,俄勒冈州波特兰,四岁的坦雅·哈定在暴虐的母亲拉沃娜的迫使下,踏上溜冰场。随着坦雅不断长大,拉沃娜带她离开学校,让她专心致志学溜冰。在教练黛安·罗林森的悉心教导下,坦雅成了美国数一数二的花样滑冰选手,但是“白色垃圾”的坏名声妨碍了她,比赛的服装都是自制,表演曲目都不按常规。
15岁时,坦雅不顾母亲的反对,结识了大她三岁的杰夫·葛路里,两人不久后同居,还结了婚。然而,杰夫肉体摧残坦雅,拉沃娜在旁嘲笑坦雅的选择,坦雅则责备拉沃娜的执念,说自己被击败也是活该的。坦雅和杰夫分手没多久,又重新点燃了关系。
坦雅成为首位在比赛中完成两个三周半跳的美国花样滑冰女选手。一次和戴安娜争执后,坦雅开除了她,雇多迪·蒂奇曼作为她的教练,备战199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然而,坦雅着地时摔倒,跌至第四名,她觉得是冰鞋刀片太松的问题,实际上,她经常和杰夫一醉方休,体重不知不觉间增加,身体失去了平衡性。落败的她当上了女侍应,之后在戴安娜的鼓舞下,她重新投入训练,征战199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坦雅探望了许久没见面的母亲,母亲告诉她,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她的溜冰课,为的就是让她有朝一日成为冠军。
在波特兰受训时,坦雅突然收到了死亡威胁。为了报仇,杰夫派他的朋友和坦雅自行任命的保镖肖恩·埃克哈特,给坦雅的死对头南茜·克里根回寄一封死亡威胁信。不过,埃克哈特怕丢了颜面,便雇了两个混混去底特律,在克里根训练完后发动袭击。克里根的膝盖被谢恩·斯坦特打伤,两个混混不久后被逮捕。
埃克哈特在城里吹嘘自己的功劳时,很快被联邦调查局盯上。埃克哈特供出杰夫,杰夫知道埃克哈特不仅下令寄出死亡威胁信时,不禁捏了一把汗。在涉嫌袭击克里根的指控下,坦雅入选了国家队。意识到有朝一日组织会定她有罪,她联系了联邦调查局,供出杰夫和肖恩的罪行,肖恩在她探监时,给她出示了她手写给杰夫的供词,并跑到她家中偷袭。坦雅饶了他,但他表示会告诉当局她也了解袭击。
奥运会上,坦雅拿了第八名,克里根收获银牌。赛后,拉沃娜探望坦雅,捎了几句客气话。母亲最终表示以女儿为荣,会坚定站在女儿一边。但是母亲问女儿是不是真的对袭击事件一无所知时,女儿发现母亲身上藏着一台录音机,便把她赶出家。杰夫、埃克哈特和斯坦特全部被定罪,坦雅的审判推迟到奥运会之后。坦雅逃过牢狱之灾,被判三年缓刑,但要进行500个小时的社会服务,并缴纳10万美元罚金。坦雅被迫退出1994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永生不能踏足花样滑冰赛场。心如刀绞的她恳求法官判她坐牢,不要拿走她最心爱的东西,法官拒绝了。
杰夫知道自己毁了坦雅的职业生涯,改了名字并再婚。坦雅忍辱负重,成了一名拳击手。后来,坦雅再也没有联系过母亲。她虽然住在离华盛顿的杰夫不远的地方,两人没有接触。如今坦雅再度拥有了美满的婚姻,还有了七岁的儿子高登,她希望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位好母亲。
演员
- 玛歌·罗比 饰 坦雅·哈定
- 麦肯娜·葛瑞丝 饰 年幼的坦雅·哈定
- 赛巴斯汀·斯坦 饰 杰夫·葛路里
- 艾莉森·珍妮 饰 拉沃娜·高登
- 茱莉安娜·妮克逊 饰 黛安·罗林森
- 凯特林·卡弗(英语:Caitlin Carver) 饰 南茜·克里根
- 宝珍娜·诺娃柯维克 饰 多迪·蒂奇曼
- 保罗·沃尔特·豪泽尔 饰 肖恩·埃克哈特
- 鲍比·坎纳瓦尔 饰 硬拷贝制片人
- 丹·特安迪夫卢 饰 鲍勃·罗林森
制作
拍摄
主体拍摄在2017年1月下旬于乔治亚州、梅肯和梅肯体育馆(英语:Macon Coliseum)进行。
发行
电影于2017年9月8日的多伦多国际影展进行首映,并定于2017年12月8日于美国上映。
反响
在烂番茄上,本作基于293个专业影评给出90%的新鲜度,观众亦给出平均89%高评价。
荣誉
奖项和提名 | |||||
---|---|---|---|---|---|
奖项 | 类别 | 提名或得奖者 | 结果 | ||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女主角 | 玛格·罗比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艾莉森·珍妮 | 获奖 | |||
最佳原创剧本 | 史蒂芬·罗杰斯(英语:Steven Rogers (screenwriter)) | 提名 | |||
最佳服装设计 | 詹妮弗·詹森 | 提名 | |||
最佳化妆发型 | 黛博拉·拉·米娅·德纳弗和阿德鲁伊塔·李(英语:Adruitha Lee) | 提名 | |||
第75届金球奖 | 最佳音乐及喜剧电影 | 《老娘叫谭雅》 | 提名 | ||
最佳音乐及喜剧类女主角 | 玛格·罗比 | 提名 | |||
最佳剧情类、音乐及喜剧类女配角 | 艾莉森·珍妮 | 获奖 | |||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女主角 | 玛格·罗比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艾莉森·珍妮 | 获奖 | |||
最佳剪辑 | 塔蒂亚娜·S·里格尔(英语:Tatiana S. Riegel) | 提名 |
获得奖项
- 第6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最佳剪辑喜剧/音乐长片 - 第22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剧情片 / 电影部门-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 电影部门-最佳女配角 - 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演员 - 第29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制片人 -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电影最佳女配角
提名:电影最佳女主角 - 第20届美国服装设计工会奖
获奖:现代电影最佳服装设计 - 第21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剪辑 -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最佳服装 -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剪辑 - 第70届美国编剧工会奖
提名:电影奖-最佳原创剧本 - 第23届评论家选择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 最佳喜剧女演员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喜剧 - 第30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第52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75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 第33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女主角 - 第21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 最佳群戏
- 克雷格·吉勒斯佩 Craig Gillespie导演
- 玛格特·罗比 Margot Robbie饰 塔尼娅·哈丁 Tonya Harding
- 塞巴斯蒂安·斯坦 Sebastian Stan饰 杰夫·吉卢利 Jeff Gillooly
- 艾莉森·珍妮 Allison Janney饰 拉沃娜·戈尔登 LaVona Golden
- 凯特琳·卡弗 Caitlin Carver饰 南茜·克里根 Nancy Kerrigan
- 麦肯娜·格瑞丝 Mckenna Grace饰 小塔尼娅·哈丁 Young Tonya Harding
简评
这哪里是个喜剧了,也不是所谓的励志故事,这简直就是个反励志的故事,啊,我又想到了《百万美元宝贝》,这个主人公似乎没有那部电影的主人公讨喜,她脏话不离口,动不动就骂人,有那样一位能雇人在比赛前骂自己的母亲(不得不的这位的演技太好了),过早的嫁给了一位动辄家暴的男人,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她把所有赌注全都押在花滑上,在终身禁赛后,又去打拳击,我只能想到野蛮生长这个词,我不知道这算宿命论还是洗白,不过我确实很难受。
状似类型片的反类型片,质地更贴近被高度浓缩的生活本身。Tanya在片尾说:人人都有真相,生活也不是事事如人愿。对应到片中,可以是不同叙事角度的各执一词,也可以是大众,媒体对“真相”扭曲式地追逐与狂欢。每个人都有动机,欲望,每个人又和谐而分裂的交集在一起,彼此爱着,彼此恨着,引出一个个事件,解决一个个事件,如此进行下去,就是什么都可见端倪,又什么都搪塞过去的生活——“这就是我的故事”。喜欢的台词“大众只是想要人恨,也想要人爱,更想让这一切都很容易。”
节奏太好了,目不转睛。这部传记电影覆盖了社会阶层、原生家庭、行业潜规则、对亲密关系的处理,和“美国梦”的精神探讨等各种问题。。如果真相如当事人所述,最后的审判是不是太重了,这个剧情转折太过于唐突。看了想起来《A Secret Love》里女子棒球诞生的时候,着装和仪态都需要取悦男子。突然发现花样滑冰不也是吗?按照目前的行业服饰和评判规则,这分明就是项厌女运动啊。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第一次放弃花样滑冰,那一年,泡面和梅德韦杰娃崛起,美日俄永远包揽三枚奖牌;第二次看,我已经中考完,拾起了花样滑冰,总觉得没有花滑就很难认真运动,但是结果不尽人意,那一年,特鲁索娃完成了三个四周跳的长节目,那一年,特鲁索娃、谢尔巴科娃、科斯特纳娅正式为俄罗斯开创了常年包揽的历史,但也是那一年,女单花样滑冰的观赏性从“一套舞蹈”变成了四周跳的对决,甚至让特鲁索娃几近完成羽生结弦都完成不了的难度;第三次看,是今年,这三个人已经在俄罗斯冰坛地位不保,随之而来的,是更疯狂的四周跳对决,泡面几乎完成了俄罗斯冰坛的统治,艺术分终于成了完全的笑话,连着任何的步法美、服装美、音乐美,就连让跳跃更美的举手都成了四周跳稳轴的工具,冰坛是不是像电影里那样腐烂呢?可能电影还是更美化了。
。一种充满讨好意味的人物传记片,摄影机一会对准人,一会又对准了事件。当年那场事件的前因后果真的很重要么?我可能更关注的是谭雅作为一个无辜受害者与满心抱负的竞技者之间的相互折磨,这一点恰恰被几个憨子的装疯卖傻掩盖住了。在花滑的世界里,用摇滚替代古典,这完全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男性凝视”的审美颠覆,却又被刻板化的呈现方式寥寥带过。再加上对家暴问题的浪漫化处理,以及欢快的叙事节奏,这似乎只是一个一味讨好观众而不敢挑战观众的娱乐大众的食之无味的人物传记电影。
优酷,周末佳片有约。翻译严重失准,这不是冰上女王的故事,这是个离经叛道者努力闯入旧势力的统治范围的社会预言。本质上这是一个红脖子要闯入上流社会的统治范围的故事,游戏规则是贵族定的,穿着是否华贵、家庭是否幸福、言行是否得体、音乐是否高级都是不可明说但是又不言而喻的。而小镇青年硬是要靠努力和三周半去挑战这一切,你让贵族们怎么办?遮遮掩掩、翻云覆雨都是旧势力的套路,所以《我只是塔尼亚》才是比较合理的翻译方法,哪里是冰上女王,仅仅是人家眼里的笑话罢了。影片后半段重点展现的“丑闻”,新旧势力正面交锋,一旦露出马脚,自然要被冰协抓住机会,彻底摁倒。一切的玩法、惯例都是为了维持旧秩序,按住挑战者是规则的初衷,所以你要格外努力、格外隐忍、格外聪慧,祝福你中国。
片名太误导人了。对花样滑冰的喜爱而看的电影,看完之后却发现了花滑比赛世界充斥的歧视、不平等。不知是否暗中讽刺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女主多次控诉:难道不可以就看滑冰技术本身吗?难道这就是体育精神吗?糟糕的原生家庭,暴力又操控的妈妈和男友,自始至终缺爱的女主也不懂得如何爱自己和尊重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把女主拖向深渊。最后花滑和拳击剪辑出讽刺的精英与平民阶层的对比。片尾女主原型那行云流水的比赛表现实在让人感慨万千,这个世界不缺天才,但这个世界并没有给许多天才生存的土壤。
三星半。里面的反社会肥宅这个形象很有意思,实在是太符合某种人群的刻板印象了,美国中西部working class妈宝肥宅,现实生活中毫无魅力,立场是极右翼,内心深处有暴力幻想,渴望通过反社会行为获得关注,以至于我看的时候真的不太舒服,而我不舒服的原因,在东木那部“理查德朱维尔哀歌”里得到了解释,同一个肥宅演员,在这部片子里演了刻板印象的反面,大家以为他是暴力的发起者,谁知道他竟然真的是救人的英雄。这两部电影结合在一起看,再加上百万美元宝贝与佛罗里达乐园,哦可能还有海边的曼彻斯特,深度了解所谓white trash的生活与命运。
又逢一年冬奥会,在花样滑冰的赛场上看到了特鲁索娃在摘银后痛哭道:“我恨这项运动,每个人都有金牌,我没有”。自然的回忆起几年前看到的这部电影,塔尼娅·哈丁是美国滑冰史上第一个完成高难度冰上三圈半跳跃的花样滑冰选手,但却得不到评委的“青睐”。而评委真的不公正吗?反观花样滑冰的比赛规则,自由滑节目主要突出音乐的表达和艺术表演,滑行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艺术印象分也是评分的另一个重要标准。花滑是一项将艺术的柔美和运动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的体育项目,但现在赛场上的主流运动员却过分的追求技术难度,男子花滑赛场都是面无表情的“卷”谁转的圈多,而忽略了艺术表达。塔妮娅对花滑运动是热爱和执著的,但是对这项运动的内核的理解和享受运动本身也许还不够。(一个外行观众的有感而发)
开头McKenna小妮子后半段Margot都演的好,但是故事是有点困,毕竟传记片,虽然极力想要加点interview来平滑还是没办法,而且原型有点悲剧色彩的,就有点平庸感觉。说起来这个打分项目还是太黑了,商业化成功的体育才吸引大众,那些精英运动本来就不是普通人玩的。然后就是这个,我中间看我一直迷惑为什么不懂Tonya受到偏见对待,结尾那个真人一对比就看明白了,确实不符合主流审美。这个还是挺悲剧的,她从来都是toxic family,小时候是,长大也没逃过,离婚后又复婚,emmmm,真的没救。尽管如此,那些说出生的,美国梦的,笑死,真要能决定的话,谁会不想出生在精英阶层的家里,而且Tonya嫁Jeff是错误,没有他,人家那节点就是实现了美国梦,house fame fortune,妥妥的美国梦
虽然玛格丽特演得很棒了,但电影中的所有花滑片段合起来都不如最后谭雅本人出镜的录像带来得精彩、来得漂亮。不太像是个传记片,有点像是流水账纪录片,情节平铺直叙,没什么特别精彩的。电影中的一个片段是她被杰夫打伤之后,满脸是血,男警察却对她不闻不问,只听杰夫一面之词,让谭雅对警方心灰意冷。可是这个情节并没有在之后有任何驱动情节作用,仅仅是塑造角色的一块碎片,挺可惜的。类似的片段还有不少,片段之间的联系很弱,故事性不强。高情商:角色驱动型故事。那个“事故”的真相竟然如此荒诞,无论是杰夫还是谭雅虽然事先都不知情,但都被扯了进来,杰夫只是包庇却被认为是袭击,谭雅毫不知情却被认为是包庇。可怜的谭雅,如果不和杰夫复合就好了,摆脱后又复合,实在是。
突破了传统传记片的严肃风格,喜剧效果很显著,冰上芭蕾与家暴镜头相互穿插,如冰与火相互交接,满屏污言秽语夹杂着美式黑色幽默,不经意间打破第四面墙自我调侃,用欢快戏谑的气氛来讲述这个沉重的悲剧,丝毫也不觉得压抑。这也是一个反励志的故事,有时候无论你怎么努力,最终也不会成功,比起家庭、个人因素,还有个更深层的“美国梦”,远远望去是一个标杆,努力追逐到眼前后才发现是一个虚幻、讽刺、破碎的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