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爱博士(1964)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UP:2022-03-21

《奇爱博士》(英语: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是一部于1964年出品的英语黑色幽默电影,此电影为英国与美国合作出品,由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执导。该片还有一个较长的副题:「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奇爱博士

评分:8.8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 / 特里·索泽恩 / 彼得·乔治
主演:彼得·塞勒斯 / 乔治·C·斯科特 / 斯特林·海登 / 詹姆斯·厄尔·琼斯 / 格伦·贝克
类型:剧情 / 喜剧 / 战争
片长:95 分钟地区:美国 / 英国
语言:英语 / 俄语
影片别名:密码114(港) / 奇爱博士或者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 / 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
上映:1964-01-29(美国)
IMDb:tt0057012

剧情

标题主角是一位有异手症即屡有难以抑制的行纳粹礼冲动的前纳粹德国人「奇爱博士」。当时现实中美国军方不满上层因在和苏联的火箭竞赛中不利,而启用前德国SS军人,以奇爱博士暗喻冯·布劳恩本人。片中“末日机器”暗指苏美双方发动全面核打击的指挥与执行系统。在60年代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大众媒体的宣传使民间对核武器缺乏深入了解,多认为是只一个大炸弹,只要挺过爆炸冲击波即可重建并恢复日常生活,而忽视了核辐射等长期后效更具破坏力,会长期严重破坏地表农牧业和其它人类活动。“奇爱博士”是早期宣扬全面核战争没有胜利者概念的作品。

美国空军基地的指挥官杰克‧D‧里巴(Jack D. Ripper,取开膛手杰克英语发音的谐音)精神出现失常,杰克相信苏联人在美国人的饮用水里加氟化物,也对全美国造成威胁。因而没有上级许可就派遣一批B-52轰炸机,向苏联境内的军事重地投下核弹。最后这名指挥官被当做叛徒围攻,当附近的军队占领基地后他在浴室内自杀。

其间美国总统与苏联大使紧急通话告知事态发展,苏联大使知会美国总统,如果任何一枚核弹在苏联境内爆炸的话,「末日机器」会随之自动启动且无法关闭,地球上没有人能够生存。美国总统占领叛乱基地重获空军指挥权后立即电令所有飞机返航,但其中一架B52因为被苏联防空导弹击毁无线电,从而错失了总统的返航指令。同时美国总统告知了苏方这架B52的两个轰炸目标,要求苏联防空军全力防卫那两个轰炸目标并击落这架B52。但是这架B52因为受损而燃油不足导致机长决定放弃原本的轰炸目标,超低空飞行躲避了苏军的雷达。B52飞向最近的另一个轰炸目标区,苏军毫无防备。此前B52中弹使炸弹舱门卡死,于是来自得克萨斯州的机长戴着牛仔帽亲自跳上核弹修理控制线路,最后炸弹舱门开启,机长骑在核弹上,以单手持鞍单手挥舞牛仔帽的骑牛赛姿态与核弹一同下落。

奇爱博士是美国总统的幕僚之一,他认为核危机后应该躲入地下反核设施内,不过由于这些设施有限只有精英人士才能进入,同时考虑到男女的生理差异每个男性应该配备多名女性才能达到繁育上的平衡。而当他们在讨论的同时,苏联大使则仍在偷拍情报。

电影中对于美国作战指挥室的布置成为其后诸多作品追捧的目标。电影拍摄时,美国B52轰炸机刚刚服役,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向美国空军提出借用B52拍摄驾驶舱内场景遭拒(与之对比是1976年斯坦利在拍摄巴里·林登时向NASA借用星光镜头获准),后斯坦利借助一些内部泄露的资料加自己的想象力布置了一个B52的驾驶舱用于拍摄。

奖项

该片得到了四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以及七项 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提名,并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中的四个奖项。

奥斯卡奖的提名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彼得·塞勒斯
  •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斯坦利·库布里克,彼得·乔治,特里·索泽恩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
  • 最佳英国演员
  • 最佳剧本
  • 最佳外国演员
英国电影学院奖获奖
  • 最佳英国艺术指导
  • 最佳英国影片
  • 最佳影片
  • 联合国奖

此电影根据彼德·乔治(Peter George)的小说《红色警报》(Red Alert)为基础,改编成电影剧本,然后进行拍摄制作。
此作品是斯坦利·库布里克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亦是成功讽刺六十年代美俄冷战时期国际政局荒谬、不安氛围之喜剧经典。

简评

这部电影着实配得上“黑色幽默”的标签,对战争的透彻讽刺无出其右,而且是在超前的1964年。电影巧用了冷战的时代背景,把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刻画得惟妙惟肖,很好地阐释了宏大的主题:战争乃不可救药、无法挽回的疯子的游戏。Dr. Strangelove是个配角却又是重要的幕后操盘手,通过他影射发动二战的纳粹疯子希特勒。电影只用一架飞机却拍出了惊天动地的世界大战、世界末日的既视感。这才是我们应该反复回味的经典好电影。PS:奇爱博士、副官、总统三角色由同一演员扮演;片名直译,博士这个头衔并不算核心信息,容易与“化身博士”之类相混淆,如果取个更贴切的名字,我情愿称之为“核战狂人”之类。

自母系社会过渡到男权社会之后,“性和暴力”就代替了人类以“繁衍”为终极目标的母题。疯狂老库再次展现出他天才般的洞悉,将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各自嘲弄一番后,最终两种主义都归流于希特勒“优等人种”的极端纳粹主义。影片里的政客,军官,飞行兵,无一例外都是将“世界和平”挂在嘴边但又将个人英雄主义放在首位的战争狂人,他们所喊的,正是他们所反的。这种谐谑讽刺,延续到了老库20年后的《全金属外壳》里再次升级。对于因在本片中被一人分饰三角而扬言再也不与老库合作的演员斯科特来说,库布里克真的是“所有演员一辈子最梦寐以求做一次的噩梦。”

库布里克关于男性失控社会的反思。很多剧情很荒诞,但看到当下的美国又让人觉得库布里克是大预言家。美国将军将自己的性功能障碍归结于苏联水中投毒(现在美国将病毒归结于中国实验室)。美国将军不顾上级命令发起攻击(2016年哈里斯下达攻击命令,幸亏副官向上级确定才得以避免)。另外奇爱博士极具象征意义,美国将很多纳粹精英免去战争罪,为美国服务,想到美国病毒实验室中很多人都是731战犯,这种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可惜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这部电影依旧能反映现在的美国,这究竟是人性的邪恶还是体制的问题?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片子看完了,我打5分。我觉得我自己没有看懂。貌似只看到了片子表层对战争和性的描述,内部意义深不可测。再来说电影本身,库神摄影师出身,片子的摄影构图之类的不用说,剧本小说改编,足够扎实。三条线推进,交叉缠绕。并没有用多少镜头描述核弹,也没有用多少台词诉说核战争的恐怖,但是核的压迫无时无刻不笼罩在作为一个观看者的我的心里。库神一向擅长黑色幽默,本片也不例外,结尾的乐曲和飞机上的小调都彰显了这一点。演员的演技也特别到位,一个演员分饰三倔,我是真没看出来。我没说的还有很多,本片我几乎挑不出缺点。Mein führer,I can walk!

首先,又是一部让我不断犯困的库布里克电影。和2001一样的毛病:喜欢充斥各种无关的细节。尤其是飞行的那些片段,十五分钟的戏用五分钟就可以表达好,不明白为什么要拍摄那么多细节。增加真实感?没有必要。只是让人大打呵欠。其次,隐喻用的过于明显,幽默感确实有,然而显得就没那么伟大了。性压抑的发泄、纳粹主义的抬头、男人对战争的狂热等等,都是明明白白的隐喻,并没有称得上神作。令人惊喜的倒是塞勒斯的表演,尤其是strangelove这个角色,做作的德国口音加上敬礼的右手再加上肥厚的下巴,确实让人感到一种有快感的厌恶。

《奇爱博士》只是电影名的很小一部分而已,全名是《奇爱博士:关于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这部片子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美苏之间核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候,两者之间脆弱的和平是靠两者皆有的核威胁和共同毁灭原则所维持的。正如奇爱博士在片中对恐惧的定义一样,通过共同毁灭的恐惧才维持住了力量的平衡。但是导演库布里克认为这样的基于恐惧的和平是虚假的,如果有人失去了对核战的恐惧,如果掌握核弹发射权的是个不在乎人类毁灭的疯子或者战争狂人会怎么样呢?因此“关于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是对共同毁灭原则的驳斥和讽刺,本应保证和平的核威慑装置却反而会成为毁灭人类的“末日装置”。奇爱博士是串联整部影片的核心角色形象,是他的理论和研究被苏联人借鉴后产生了末日装置,也正是奇爱博士在核战一触即发之际,做

库布里克有着过于强势的表达倾向与过度认知电影学的画面调度。这导致其语言和剧情中蕴含的信息彻底压过了画面,以至于看起来像是小说。同时,因为最终提交给读者的观点实在是很明确,这虽然不妨碍在电影进行过程中有很多细节,却使得读者不怎么会回看来重构观点,而是直接就最后的观点做出些评价。在我看来这就是思想和意见的区别。很可惜,我在得到对男权社会、冷战格局和纯洁性的讽刺之后,没有任何想要回溯的愿望,尤其不想再看一遍那些没品的黄色笑话。这种过于实在的批判性艺术电影很难给我一种享受让我觉得这时间花的值,或者让我忘记考虑时间。

影片将美式黑色幽默与严肃沉重的主题巧妙结合在一起,微小的细节处理的极其出色,演员的表现精彩绝伦,影片的节奏感极准极强。发射核弹前的一连串推进镜头带足了冲击力,这些一步步推进的镜头推进像工业齿轮一样有力、准确、无情。很好的契合了无情战争机器的主题。而操纵这个可怕机器的人,就是结尾那些被讽刺的荒诞官僚。可能因为讽刺实在是过强了,需要一定虚化升华,最后结尾各色核弹爆炸场面,配合欢快放松的音乐,影片魅力达到了一个高峰。这魅力已经不是一般故事语言能讲述的了,这是一种精彩的电影语言。

本片特别贴合几个关键词:“冷门”、“佳作”与“喜剧”,其实你很难想象由这几个词所组成的电影会成为一部非常独特的“神作”,但是《奇爱博士》真的就做到了,而且《奇爱博士》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作为主角,奇爱博士在本作中出场的次数少的可怜,但是我后来才明白过来,本作的全名叫做《奇爱博士:关于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也许看到这个标题会让你感觉一头雾水,但是相信我,本作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完美的诠释了这个标题,本作真的精彩纷呈,名场面一个接着一个,惊喜连连!我之前只看过库布里克的《闪灵》和《2001太空漫游》,我觉得库布里克是那种作品很难被归纳总结的导演,因为他的每一部电影不仅主题、拍摄手法相去甚远,而且都风格迥异,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一部还都很好看,我觉得,这是我能给一个电影导演最高的评价了

太有趣了!影片过大半才出现片名主人公奇爱博士,然而正如饰演博士的彼得实则通过扮演的三个角色贯穿全片,博士的精神也贯穿始终。象征着工具理性的右手时而“hail Hitler”,时而要掐死自己,而看似已经瘫痪的双腿,面对这人类一手造就的“神迹”,竟也恢复了活力。性暗示也极其有趣,围绕在总统圆桌的全部是男性,而唯一的女性只是一个花瓶;疯子将领由贤者时间思考的“体液哲学”引发到阴谋论;士兵骑在阳具般硕大的核弹上迎来高潮;领导在讨论地下城市一男十女时的浮想联翩……一群疯子、nazi残余、战争贩子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决定了人类的命运,全然是黑色幽默——“世界是草台班子”定理的完美阐释。

本片从商业角度来说都精彩至极,演技配乐场景节奏都无可挑剔,很难想象是64年的电影,在那个时代的人都能对一件事情进行如此深刻又不乏味的创意探讨,如今在安逸的时代,静下心来深度思考的能力却在人类中日渐匮乏,创造力不断衰弱,这也许是电影越来越不如以往的原因之一。本片对核战、命令、权利、性别、共产主义政治的质疑与挖掘,在人为灾难下具有阶层性人类的不同常规与反常规的反应,想到十二怒汉。荒诞不经又真实无比,遏制是使敌人产生一种意识的艺术。总理喜爱令人吃惊。立在枪林弹雨中的巨大广告牌写着“和平是我们的职守”上刑的乐趣。poe是世界和平缩写,也是精髓纯洁的缩写。开枪的作用不是拿来射击贩卖机拿零钱的吗?库布里克可能想用如此荒诞的故事来反战,思考核弹之意义,试图诉说战争对人类的荒谬性以及预言人类自焚的未来….

库布里克真的很擅长用音乐卡点来控制声画配合的节奏,在《发条橙》里男主角和两个女人做爱、脱衣、穿衣、再脱衣这一系列动作都是有节奏的进行,本片里在空中飞行的战舰里音乐与开关的按钮闪动也有几秒钟的节奏契合,以及最后几个爆炸的画面与音乐卡点一起形成一种美妙的韵律感,极度流畅。《2001漫游太空》就更不用说了。库布里克的电影里也经常有反战的思想,或是用荒诞的手法,就像本片里用一个麦高芬似的末日机器,或者像《全金属外壳》里战争的训练对一个人的完全扭曲。

获得奖项

  • 第17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17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1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1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British Art Direction (B/W)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British Film / UN Award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Foreign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British Screenplay
  •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第2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2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编剧
  • 第38届土星奖
    第38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DVD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