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狗(2006)

UP:2022-03-21

《狗咬狗》(英语:Dog Bite Dog)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香港犯罪惊悚电影,由郑保瑞执导,黄伟亮任动作设计,邹凯光、司徒锦源和李春晖共同编剧,陈冠希、李璨琛、裴唯莹、林嘉华、张兆辉及林雪主演。

狗咬狗

评分:8.1 导演:郑保瑞 编剧:邹凯光 / 李春晖 / 司徒锦源
主演:陈冠希 / 李灿森 / 裴唯莹 / 张兆辉 / 黎耀祥 / 林雪 / 林嘉华
类型:剧情 / 动作 / 惊悚 / 犯罪
片长:103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 泰语
影片别名:猎鹰出击 / Dog Bite Dog
上映:2006-08-17(中国香港)
IMDb:tt0819765

狗咬狗简介

暗黑、摇晃的船舱,来自柬埔寨的杀手鹏(陈冠希 饰),狗一般在抢食已经洒在地上的残羹冷炙。甚至,在杀人前,还不忘点了满满一桌的食物,风卷残云之后再冷静杀人施然离去。
  因身为警察的父亲涉毒而大受的打击的重案组探员伟(李灿森 饰),冷漠,行事不按指令,孤僻暴躁。在追捕鹏的过程中屡屡失败而令他愈来愈走向极端,以暴制暴的手段充满了血腥。
  鹏在逃亡途中遇上了轻微智障女子(裴唯莹 饰),互生情愫,最终二人一起逃回柬埔寨。
  伟死心不惜,追到了柬埔寨。二人狗咬狗般的追捕和互相角力又开始了!

第43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李灿森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裴唯莹 第1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郑保瑞

简评

有一类小成本电影给人感觉很神奇,演员熟悉,故事也在观影中慢慢熟悉,但就是有一种疏离感、边缘感、无序感,似乎无法同角色建立“亲密”认知。《狗咬狗》就给我这么一种感觉。细细想来是跟观者自身生活状态有关,好像生活中没有见过这款如此没代表性的角色,他独一无二却也离人老远。陈冠希有这么一次表演实在太好了,太舒服的路像一种排练多次的派对,照本宣科循规蹈矩,过在其中总归会疲。而李灿森似乎更无需多言,长这样的演员还有戏拍,莫不是最大的认可了。

残酷影像。片子最大的问题是在于全部是人,但没有一个人有真正的冲动,跟表演有很大关系,狠劲太足不一定是好事儿。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片子硬生生地驶向“恨”的建立,观看者一下子就开始俯视,虽然俯视并非坏事,但最后新生命诞生在一般意义上是上升,俯视的姿态一下子改换不过来,只能横生难受。如果郑保瑞最后一个镜头是想消弭他在片子里所建立的罪恶,明显地失败了,因为无论事件都无法弯道超车属于“世界”的影像。新生命并非新窗口。如果郑保瑞最后一个镜头反其道而行之……但我觉得不是。

在一曲"you are my sunshine"的悲怆中还是忍不住流泪。视人命如草芥的柬埔寨杀手有了对智障女的情感之后从无情的“狗”成了有人性的“狗”,只是生活的洪流已经让他无法进化成人。香港警察阿伟是另一种极端,是在亲人同事离去后深陷无尽绝望的“狗”。几次自带圣光的背景音都仿佛听到了极乐的召唤,而最后的一声婴儿啼哭也让两条弥留之际的“狗”的悲情达到最大值。喜欢陈老师的演绎多过李灿森,真是很优秀的一个演员。如果没有那场闹剧,现在Edison也该在香港影坛发光发热着吧。

《狗咬狗》是一部精神濒临崩溃的香港男人戏,在“生存”压力下透不过气来,为了“生存”,片中的男人们每一个都是濒临精神崩溃。念对白不是力竭声嘶,便是喃喃自语。影片主题对是非黑白失去判断能力。导演为了让陈冠希示范男人在这方面的“最高成就”,安排了一个弱智女孩给他的逃亡生涯带来大量负担。但编导可能没有想到,过多巧合不合理的情节反而突显了电影背后的反智。片长一百二十分钟,当中没有多少时候让两位男演员斗智,因为导演认为“为了生存,人有足够理由变成最低等动物”(新京报评)

很有风格的镜头语言,警匪片里过于端正和稳定的镜头会透露出精致和正气,这种定调反而消解情感的复杂和张力,这种有运动感的镜头更妙。相比陈冠希,我感觉李灿森的角色塑造更饱满,更有代入感。放在以前我会认为爱情羁绊即为正确,狄伟为什么不能放过他们。现在看我更能理解狄伟,这么多重要的人在他面前被摧残,心理防线的崩塌,那股横冲直撞不顾一切要抓住陈的劲儿一点不难理解。到最后他把女孩挟持,位置对换,却没有像陈冠希曾经对待他那样直接刺穿。他疯却又没那么疯,其实更具悲剧色彩。同为感情线,狄伟父子亲情线也不逊色于拥有专属温情BGM的凭陈冠希只对女主心软来勉强立住的爱情线。

郑保瑞在拍完《古宅心慌慌》、《爱作战》等商业气息明显的类型片后“越走越邪”,《怪物》、《狗咬狗》、《军鸡》依次面世,尤其是20天拍就的《狗咬狗》营造出郑保瑞独有的昏黄粗粝、暗黑血红的视觉奇观。“这是一部非常忠于我自己的片子,我尝试用陈冠希那个角色的角度来看香港,造型是脏脏的,他在香港走动的时候一定也是在脏脏的地方,我们一起寻找这些景,我们用灯光、色彩把那个脏脏的感觉带出来。日本的投资商对我非常放心,也不用想国内市场,我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我的想法和观众总有一点距离,有变态,有暴力,我一直在平衡。如果让我拍一个纯商业电影,我也会压力很大。”(魏君子《香港电影史记》)

全片在一种异常诡异的氛围中进行着,当警察不再遵循基本的道德和职责素养的时候也就脱变成了狗,全片升华的地方是阿伟脱变成了饿狗,而饿狗也转变成了人。我们会同情人,不会同情饿狗。最后到底是狗咬人,还是人咬狗,亦或是狗咬狗?每个人心底都有自己的看法。阿伟最后看到小孩出生的眼神是恢复了人的眼神吗?不得不说的是,这部电影的配乐真是惊艳,陈冠希的演技也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充分表明了,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远远胜于一切言语,陈冠希真是一个好演员。纵观浮浮沉沉的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是一条狗,每天为了生活奔跑追逐,凶神恶煞般地撕咬争抢,也就是为了那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所有人都悄无声息地死去,艳阳中一条新的饿狗又降临在世,他的明天会怎样?谁知道?究其未来,应该还是为了一口食,而像一条恶狗一样继续撕咬!世界如此,外表再凶恶的人,也有柔软的一面,世人本性,你真心对我好,我就会倾其一切为你安好……何偿不是和狗一样呢?

毫不疑问,这是香港影片一部有灵魂有态度的佳作。镜头即便充满暴力血腥与残忍,观众仍被这样一部港片所深深地打动了。虽然影片在某些情节处理略有不足,但整部电影片子整体拍得还算不错,影片主题将把家狗与恶犬两个形象抛出,从大法官买凶杀妻,垃圾场父亲发泄兽欲,警察父亲逐渐黑化,与杀手的纠缠搏杀到母体被剖迎接新生,展现了家狗和恶犬在不同的杀戮视野中的种种行为,用暴力血腥的画面来渲染人内心的兽性,用污秽肮脏的情景来隐喻世界的可耻之处,最终将影片的故事收拢于爱和未来。整部电影用昏黄暗淡的影调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宿命意识,用这样的观感充分表达了崩溃的人性,将好与坏的界限模糊化,双方都拥有让观众在某个时刻动了恻隐之心既有可爱感人之处也有可恨狰狞一面,但不可控的偏执情感注定最终会走向灭亡。

【5】 不喜欢。很粗糙的电影,两个男主角是两根筋,但没有一个能弹出声音。生猛生猛,只猛而不生,结构和戏剧张力非常简单,就是一种追杀的结构。在本片充分的展示了郑保瑞的调度能力,更证明了《智齿》是集大成的作品。《智齿》的即使在黑白下,也能通过嗅觉,视觉看到一座完整的地狱之城。而本片只有人,不见城。最致命的问题在于,陈冠希已经拿出了最好的表演了,为什么金马只提名了李灿森,问题就已经说明了。

一个既悲伤,又黑暗的故事,整体风格介于传统香港电影和cult片之间,应该说导演有些剑走偏风,一个将人性逼到绝境的故事,不入主流却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正面人物伟,为复仇沦为黑市杀手变身于鹏,看着伟从拥有人性转为“兽性”还是挺震撼的,不过对于鹏这个角色来说,靠着路边的某个不知名的少女来获得救赎的剧情还是有些匠气太重了,但不可否认陈冠希在电影里无声的演技,而电影中的反转仿佛就是陈冠希命运的一次预演,这部电影之后本应该是他的巅峰的,纵使表演如何精彩却只能从影坛消失。

我想把它称为暴力文艺片,值得4星多些,给五星实在是非常久没有看过这样的港片了。你以为会收的地方,很惊喜地没有收,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不遮遮掩掩。狗咬狗,多好的名字呀,没有牵挂才能无敌,有了情感,坏的也都不纯粹了!阶级的对立、不同世界的生存之道、无法理解的彼此阵营,跳出来看,都不重要了。再说陈冠希,他本身的糟糕经历,再到此片中的惊艳演出,不也是诠释着这一个道理嘛!

获得奖项

  • 第1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第1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麒麟奖
  • 第26届香港金像奖
    第26届香港金像奖
    提名:最佳新演员
  • 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剪辑
  • 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