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1964)

My Fair LadyUP:2022-03-20

《窈窕淑女》(英语:My Fair Lady)是一部1964年出品,取材自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舞台剧《卖花女》(Pygmalion),由奥黛丽·赫本、历士·夏里逊主演,乔治·库克执导的电影。

窈窕淑女

评分:8.2 导演:乔治·库克 编剧:艾伦·杰伊·勒纳 / 萧伯纳
主演:奥黛丽·赫本 / 雷克斯·哈里森 / 斯坦利·霍洛威 / 维尔弗雷德·海德-怀特 / 格拉黛丝·库珀 / 杰瑞米·布雷特 / 西奥多·比凯尔 / 莫娜·沃什伯恩 / 伊索贝尔·埃尔索姆 / 约翰·霍兰 / Elizabeth Aimers / Helen Albrecht / 约翰·安德逊 / Mary Alexander / LaWana Backer / 沃尔特·培根 / 弗兰克·贝克 / 威廉姆·巴克利 / 玛乔丽·本尼特 / Oscar Beregi Jr. / 贝蒂·布莱丝 / Diana Bo
类型:剧情 / 爱情 / 歌舞
片长:172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1964-12-25
IMDb:tt0058385

剧情

《窈窕淑女》是描述一名上校与一名自大学的教授-亨利希金斯(Professor Henry Higgins)打赌他是否有能力将一名来自社会低层、浑身脏兮兮的卖花女-伊莱莎(Eliza Doolittle),训练成一名气质高雅、仪态万千的窈窕淑女,并且足以让每个人都相信她真的是一名来自上流社会的大家闺秀。虽然希金斯教授的态度恶劣,但他专心教导伊莱莎正确的英语发音,以及淑女绅士礼仪等等。经过长期艰苦教导,伊莱莎「总算」学会了。

希金斯教授之后带伊莱莎到雅士谷马场与贵族会面,过程总算顺利,除了赛马时,她因鼓励马只Dover而说了一句"C'mon Dover, move your bloomin' arse!" ,因而大失仪态。

再经过多番努力,希金斯教授最后真的成功地将伊莱莎从一名丑小鸭转变成天鹅。上流社会公子哥佛莱迪也因此疯狂爱上伊莱莎。但是当希金斯教授骄傲的接受各方赞赏,而忽略了伊莱莎的努力时,伊莱莎愤而离开他转而投入佛莱迪的怀抱。这时希金斯教授才恍然惊觉自己已经离不开伊莱莎可爱的脸庞,伊莱莎最后也回来见教授,两人互相爱上了对方............

歌曲

  1. "Overture"
  2. "Why Can't the English?" - Higgins
  3. "Wouldn't It Be Lovely" - Eliza, Workers
  4. "An Ordinary Man" - Higgins
  5. "With a Little Bit of Luck" - Alfred Doolittle, Harry & Jamie, Ensemble
  6. "Just You Wait" - Eliza
  7. "Servants Chorus" - Mrs. Pearce, Servants
  8. "The Rain in Spain(英语:The Rain in Spain)" - Eliza, Higgins, Pickering(此歌为「窈窕淑女」的经典,而且句子 "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 还被译为多种语言)
  9. "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 - Eliza, Mrs. Pearce, Maids
  10. "Ascot Gavotte" - Ensemble
  11. "Ascot Gavotte (重演)" - Ensemble
  12. "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 - Freddy
  13. "Intermission"
  14. "Transylvanian March" - Band
  15. "Embassy Waltz" - Band
  16. "You Did It" - Higgins, Pickering, Mrs. Pearce, Servants
  17. "Just You Wait (Reprise)" - Eliza
  18. "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 (reprise) - Freddy
  19. "Show Me" - Eliza & Freddy
  20. "Wouldn't It Be Lovely" (重演) - Eliza, Workers
  21. "Get Me to the Church on Time" - Alfred Doolittle w/ Harry,Jamie & Ensemble
  22. "A Hymn to Him (Why Can't A Woman Be More Like a Man?)" - Higgins, Pickering
  23. "Without You" - Eliza, Higgins
  24. "I've Grown Accustomed to Her Face" - Higgins
  25. "Finale" - Ensemble

饰演伊莱莎的奥黛丽·赫本在片中的歌声是由玛妮‧尼克森(Marni Nixon)配音。而饰演弗莱迪的杰瑞米·布雷特的歌声是由比尔·谢利(Bill Shirley)配音。

特别收录

特别收录:影片整修高手罗伯哈里斯与詹姆斯凯兹之讲评、纪录片拍摄「窈窕淑女」过程、好莱坞首映与颁奖典礼之短片与资料库画面、雷哈哈里斯、安德鲁洛伊韦伯及名导演马丁史柯西斯讲评、剧照馆、内容包括拍片剧照、草图、文件及海报等精彩预告片。

荣誉

第37届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这出歌舞片刻划二十世纪初期,英国社会中各阶级间的鸿沟,也在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华丽的服装、舞蹈设计下,获得了当年奥斯卡八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男主角、导演、彩色片摄影、彩色片艺术指导、彩色片服装设计、录音、改编配乐等,以及英国影艺学院最佳影片。

在美国电影协会的最佳美国电影排行榜上,窈窕淑女排行第91位。在2006年,它荣列这个协会的最佳音乐剧榜的第8位。

参见

  • 卖花女
  • 窈窕淑女 (音乐剧)
  • 奥黛丽·赫本

简评

说蹩脚还是posh的英语没那么重要,长得像奥黛丽赫本非常重要!后半部分有意思多了,在各种twisted权力关系扭曲下这个爱情竟然还是可信的。难得的是本片始终带着一股淡淡的嘲讽,而不是过多的道德判断。自恋富二代巨婴老白男x傲娇天真洒泼卖花女。其实傲娇教授x绅士上校也很行。事实上几乎嘲讽了整个伦敦与道德,近乎轻快戏虐的针对了每个人。后面我甚至觉得嘲讽男人的自以为是和大男子主义更多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人物都能塑造的可爱而颇招人喜欢,虚假童话中意外透露着一些真实。

这居然是一部歌舞片,功课没做足,才会点开了一部我最讨厌类型的电影……当然我是有看演员表的,所以赫本是吸引我来的最大缘由。前面一直没认出来卖花女是赫本,因为看起来就是个40岁左右的婶子嘛!很难以置信!我在观影前就已经想好了用什么样的词语在短评里对她的容颜去极尽赞美,但即使剧情过半以后,赫本换上了片中人物都为之惊叹的华美服装,而我还是觉得此时已经35岁的赫本,确实给不了我惊艳四座的感觉了……可她演的还是一位21岁的小姑娘……最恶心的是结局,小姑娘爱上了一个60岁还从来没尊重过她的糟老头??讨厌的歌舞片,无法让人眼前一亮的的35岁赫本,违和的角色与演员的年龄差距,充满恶臭的爱情故事……5/10

高中英语老师放过,大概过了六七年了,最近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找出来看完了。高中时只对女主怎么变身感兴趣,但现在我最喜欢的人物居然是女主爸,我就喜欢这种逻辑自洽的混蛋。我是流氓我骄傲!他的两个唱段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演员演的特别传神。已经很久不看三个小时的电影了。赫本确实很美,但也太瘦了。她公主形象太深入人心,加上无辜的大眼睛,聒噪起来只会让人讨厌觉得做作,还是端着最适合她。萧伯纳的剧本不用说,每个角色的台词都绝佳。教授和女主之间的感情,爱情吗?可能太狭隘了,终究这两人是无法理解对方的,只是产生了依赖。从派对回来的晚上,女主心灰意冷和绝望的心情以前的我肯定是体会不到的,但现在我却非常感同身受,心里明知道固执的教授不会改变对你的看法,对待你的方式,但却希望他可以对你好一点,对比起愿望,现实如此残酷

为什么最后Eliza要回来呢?太不喜欢这个结局了!Audrey Hepburn还是太漂亮了,而且每次开口唱歌就知道是在对口型,好出戏,我看的过程中频频在想如果Julie Andrews来演会怎么样,好想看当年的音乐剧版。Rex Harrison演得相当之好,怪不得可以拿小金人,从头到尾散发着一种大男子主义式的谜之自信,刻薄无理,演得很到位!舞台布景非常华丽好看,但一眼就知道是棚拍,想到我19年看的林肯中心复排版,整个布景都是从电影里复刻出来的,放到舞台上就觉得更适合也更好看。

服装道具场景都非常精美的歌舞片。前半段非常好看,Audrey Hepburn的表演非常有灵气,变身前不发h的乡土口音也模仿得很像,几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城市里时间跟着音乐节奏定格、女主幻想国王斩首男主、赛马场舞会面无表情的歌舞、以及大使舞会女主变身后的游刃有余。接下来剧情有点走向失控,想将主题升华至男女关系与阶级关系,但是节奏控制得不好,结局太过仓促草率。 // AFI在1998年评选的第一版影史百年百佳电影刷完。

突然会发音融会贯通的那一刻,整个人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兴奋的感觉很能get了。上流社会的公开赛马会的女士服饰那么奇葩的嘛?疯传谣言跟随舞蹈的镜头的异常的好玩儿。由奢入俭难啊,完成任务后就无所适从了。底层人士变成了绅士,反倒不适应了。说放手很容易,可我没那个勇气。富人阶级的高高在上,把穷人当做商品玩弄在鼓掌中,发现赫本跑了就想养了半年的养跳出圈栏跑了。总结:富人阶级对贫穷人口的改造过程,也很深刻,不过相对于富人的一厢情愿,穷人的确没有什么有力的反击武器。赫本距离罗马假日后11年的作品,演起少女来略微有点力不从心了。

重看一遍,还是觉得女主爸爸的剧情比较无聊。但是发现开头还有男女主相处的情节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开头的时候,男主对语言学现象的分析精彩极了!而且唱段、节奏、动作、语气都表达的刚刚好!对白极其流畅自然,把每个人的人物形象都刻画出来了。以前觉得女主角很粗鲁,但是现在再看,她不仅聪明而且自强自立。能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做出付费学习以提升英语口音,将来换个更好工作的决策,这种决心很多现代人也未必有。强烈建议大家细品男女主开始爱上对方时各种闹别扭的情节。台词值得细品,比现在多少晋江文都甜!傲娇毒嘴直男×坚强细腻猫系少女。女主跟男主:一个人是卖花女还是公爵夫人不在于她是谁,而在于别人对她的态度。结果男主怼回去说:这也要看他对是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言下之意:你看虽然我对你嘴巴毒,但我对别人也一样啊!哈哈。

歌舞给五星。卖花女吸引教授的一点大概是她很有性格和自尊,这点和他很像。她从未想过寄人篱下,留下也只是为了促成教授与上校的赌局,最后不堪忍受教授的无视坚持离开。教授一开始只把她当作证明自己能力的工具,用完后就不管不顾。只有当她通过激烈的言辞表达内心的时候,教授才明白,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的人格、强烈的性格色彩,这才真心诚意地“看到”她,并且爱上她。其实卖花女缺的仅仅只是所谓上流社会的举止培训,她内心早已具备完整的人格。许多贵族小姐熟知礼仪,举手投足也优雅非常,但缺乏自制与坚强的人格,结婚后往往变得庸俗,这就是为什么教授讨厌结婚,因为他对已婚女子的想象力仅限于此。卖花女丰富饱满的存在拓宽了他对人性的认知,削弱了他自满虚荣的风头,他们俩棋逢对手,如此便很好。

赫本真的好美好有气质!故事非常有嘲讽性,个人觉得最具嘲讽亮点的还是爸爸,向从未抚养过的女儿要钱说辞还那么“清新脱俗”;得知女儿住到有钱人家里马不停蹄的跑去“卖女儿”;心满意足离开时“忠告”教授可以拿鞭子教育不听话的女儿;有固定收入以后放言不会救济女儿一丝一毫...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也颇有讽刺意味,他凭着巧舌如簧的本领和教授带有嘲讽的“推荐”一举拿下美国富豪;在他有钱以后,酒馆人人都亲爱他;他的亲戚从一两个突增至五十人;多年未娶的女友也要求嫁给他来获取身份...很有意思的片子!

看语言学的时候突然想起来高中英语老师给我们放的这部电影,现在回想起来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同样讲的都是英语,但是已然形成了一种社会方言之分,一个卖花女在学会了“体面的上流语言”之后仿佛就能伪装成这个上流群体的一员。语言不仅在国家民族这样的宏观认同上建构这我们的认同感,其实在其内部也同样制造着一个个的小共同体。中世纪的拉丁语,近代的法语不也就是这样的“上流语言”吗。再拓展一下,现代的文科黑话一定程度上不也是一种用于身份建构的社会方言吗(乐)?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创作于1913年的《皮格马利翁》,脱胎于古希腊神话,塞浦路斯国王爱上一座亲手制作的女子雕像的故事。1938年,萧伯纳亲自改编的电影剧本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后来该剧又被改编成音乐剧,男主角也是Rex Harrison. 直到后来华纳兄弟买下版权,拍成了大场面豪华制作的电影,横扫奥斯卡奖。影片上映三十年后,发布了高清修复版的影碟。不管影片光环如何炫目,这一对的爱情戏并不能打动我。女主角和21岁的卖花女相去甚远,演技实在平庸。男主角傲慢有余,深情不足。只能说华纳太懂得营销,明星魅力盖过了一切,所以音乐剧的原主演Julia Andrews无缘此片,而华纳又不满赫本的歌声找了幕后代唱,导致整部片情感虚浮得厉害。

之前还是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放的,后来自己看了一遍又忘了,这两天又翻出来重温。赫本真漂亮啊气质真好啊,剧中的服装和配角也都很花心思,视觉感受极佳。抛开这些,对影版结局还是持怀疑态度,有种强行为了大团圆结局而让二人和好的感觉,以男主的性格不大可能一下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他还是那个傲慢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日后他能不能平等对待伊莱莎、尊重伊莱莎?我觉得并不能。这个结局让爱情元素的占比一下提高了,并削弱了本作的讽刺和思考力度。砍掉这个结局想打九分,

获得奖项

  • 第4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4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音响 / 彩色片最佳摄影 / 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 / 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改编配乐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剪辑
  • 第17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17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获奖: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第1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1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British Actor
  • 第2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2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男演员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女演员
  • 第22届金球奖
    第22届金球奖
    获奖:Best Actor - Comedy or Musical / Best Director / 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提名:Best Actress - Comedy or Musical / Best Supporting Actor
  • 第10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10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Actor (Migliore Attore Straniero) / Best Foreign Actress (Migliore Attrice Straniera) / Best Foreign Production (Migliore Produzione Strani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