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之作(2018)

Werk ohne AutorUP:2022-03-19

《无主之作》(德语:Werk ohne Autor)由弗洛里安·亨克尔·冯·杜能斯马克执导的2018年德国剧情长片,于第75届威尼斯影展主竞赛单元首映。并代表德国角逐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无主之作

评分:8.6 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编剧: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主演:汤姆·希林 / 塞巴斯蒂安·科赫 / 葆拉·贝尔 / 莎斯琪亚·罗森道尔 / 奥利弗·马苏奇 / 叶甫根尼·希迪金 / 马克·扎克 / 乌尔里克·C·扎勒 / 巴斯蒂安·特罗斯特 / 汉斯-尤韦·鲍尔 / 汉诺·科夫勒 / 辛纳克·勋纳曼 / 詹妮特·海因 / 乔切·舒托夫 / 约翰娜·加斯多夫 / 弗罗里安·巴西奥罗麦 / 本·贝克
类型:剧情
片长:189分钟地区:德国 / 意大利
语言:德语 / 俄语
影片别名:Never Look Away / Work Without Author
上映:2018-09-04(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5311542

剧情

《无主之作》(Never Look Away)是一出以上世纪德国为背景、糅合历史与艺术两大元素的大片,片长超过三小时。

角色

  • 汤姆·希林(英语:Tom Schilling) 饰演 Kurt Barnert
  • 塞巴斯蒂安·科赫(英语:Sebastian Koch) 饰演 Professor Carl Seeband
  • 葆拉·贝尔 饰演 Ellie Seeband
  • 莎斯琪亚·罗森达尔 饰演 Elisabeth May
  • 奥利弗·马苏奇(英语:Oliver Masucci) 饰演 Professor Antonius van Verten
  • 伊娜·韦斯(英语:Ina Weisse) 饰演 Martha Seeband
  • 赖纳·博克(英语:Rainer Bock) 饰演 Dr. Burghart Kroll
  • 汉诺·科夫勒(英语:Hanno Koffler) 饰演 Günther Preusser
  • 约翰娜·加斯多夫(英语:Johanna Gastdorf) 饰演 Malvine
  • 詹妮特·海因(英语:Jeanette Hain) 饰演 Waltraut Barnert
  • 辛纳克·勋纳曼(英语:Hinnerk Schönemann) 饰演 Werner Blaschke
  • 弗罗里安·巴西奥罗麦(德语:Florian Bartholomäi) 饰演 Günther May
  • 汉斯-尤韦·鲍尔(英语:Hans-Uwe Bauer) 饰演 Horst Grimma
  • 乔切·舒托夫(英语:Jörg Schüttauf) 饰演 Johann Barnert
  • 本·贝克(英语:Ben Becker) 饰演 foreman
  • 拉尔斯·艾丁格 饰演 exhibition manager
  • 卡伊·科尔斯(德语:Cai Cohrs) 饰演 young Kurt Barnert
  • 雅各布·马琛茨(英语:Jacob Matschenz) 饰演 Arendt Ivo
  • 乔纳斯·达斯勒(英语:Jonas Dassler) 饰演 Ehrenfried May

荣誉

类别颁奖日期奖项名字结果参考
金球奖2019年1月6日最佳外语片《无主之作》提名
奥斯卡金像奖2019年2月24日最佳外语片《无主之作》提名

简评

真不敢相信窃听风云和这部是出自同一导演之手的,简直天壤之别。个人觉得这部真的很差!严重怀疑是不是忘了剪辑?!首先完全是“文不对题”。其次内容杂乱,毫无重点!最后就是毫无逻辑。开篇铺垫了一个小时!!但之后的故事几乎抛弃了前面铺垫的故事线......看到火大!表现手法也是老得可笑且狗血,空袭被震倒然后立马被着火的房梁砸...我真的白眼翻到后脚跟了。太多没什么必要的情节,镜头,重复的床戏,裸体...真的后期剪辑了解一下!没必要拍这么长

当最后车鸣响起,你是否也找到了自己的真相?艺术家对着人群慷慨地阐释着自己的作品,面目里总带着些“可笑”。艺术真的需要解释吗,能够解释的又是否称得上艺术?Barnert面对媒体时,将画作中所有的人物隐姓埋名,宣称是随机的选择,“不认识,才能看到其中的真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真相,遇见或被遇见,揭晓亦或是被揭晓……我们自然不能断言谁的经历和体验更值得被上升为艺术,社会主义体制里的教授批判毕加索后期的作品是“投机”,是“哗众取宠”,那他就不艺术吗,最后的眼泪不这么认为。所以说不要选择任何一个政党,艺术里才有真正的自由,“我、我、我”不是追求艺术的独创性、开拓性,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油脂和毛毡,是时代性里塑造的自我,并非“无主之作”。

年幼时被姨母“不要躲避真实”启蒙,被妻子姨母父亲受到的迫害所压抑,被美术老师“不是真实的你”重新思考、实验、再创作之后,得出了在当时无法说却又一定要说所表达出的“无主之作”,画面很美,男女主和姨母很美,演技也很生动,很容易带入来看。对于艺术创作的过程能描绘的如此生动有趣实属难得,整体风格统一又带有每个阶段独有的色彩。能从画、人、背景、眼神等每个细小的环节传达各种信息、情绪、情感以及艺术与美,战争迫害与暗自斗争,很奇特。最后车鸣叫的情景我已经在三部电影中看到了,不知道是谁在致敬谁,还是这是一种巧合或是一种文化,别样的宣泄与抗争。

1,三个小时,收尾呼应,一气呵成,结尾反高潮。2,本片看完最好接着看《悬案密码4:64号病历》,可以疗愈。3,壁纸哥,土豆哥,钉子哥,照片哥四人组。4,导演前作《窃听风暴》更好看。5,本片对国人会有门槛,特定年代德国18年的跨度,背后的故事,不是我们所了解的。6,故事原型本人格哈德·里希特,反对本片,德国也有半数人不待见本片,柏林电影节拒绝本片。7,导演对艺术的见解,反应在本片,也是争议之一。8,前半段,年代快速跳跃,人物更替,会有明显割裂感。9,片中探讨了哲学。10,片中2个女人体太美了。11,片头出现了《波斯语课》男主。

三星半。Seeband這個角色可以反映出納粹德國當時大部分人的性格特點,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喪失了做人的良心、與納粹為伍,而當納粹德國變成了東德俄戰區以後又開始效力俄國人。而男主似乎一直在踐行姨母給她的教導,堅持自我,尋找自己真正想走的路,而最終他找到了自己的藝術表達方式。其實整個電影故事架構還挺好的,但總覺得女性角色在裏面就是一個襯托功能以及美麗的花瓶。盡管姨母給了Kurt很多影響,但她的性格並沒有被展開,而且姨母的扮演者演技略微誇張; 而Kurt的太太的形象也很單薄,電影裏展現的更多的是她美麗的身體以及想成為一個媽媽的願望。讓我覺得比較不錯的點是電影裏的一些臺詞吧,比如:真實的才是美好的。還有只有先解放自己才能解放社會。總之,我覺得這是一部關於堅持尋找自我的電影,價值觀算是不错,但是拍得中規中矩。

影片通过男主库特在不同时期的经历,刻画了西方艺术在特殊时期的命运;它是一部将时代的脉络,个体的成长,命运的涌动,情感的流淌混合起来让观众真实体验艺术之美的非商业电影,本片避开了所有本应冲突的点,(不叫座不叫好,如同让库特成功的画一样,我们心中都有清晰的点,却都选择了淡化——也如同我们发自内心的喜欢画像却不喜欢照片一样,害怕真实,害怕直面自我——而艺术,恰恰应该直面自我,源于自我;姑姑因为表达真实的自我,惨死于毒气,父亲因为无法面对真实的自我,自缢于阁楼,岳父掩饰真实的自我,选择逃避,教授审视真实的自我,选择艺术(两个候选人都不选并烧掉画像);男主离开东德被认为是叛逃,曾经为人民的画像却因为他的离开被消抹;还是那些熟悉的德国演员啊!

真实的就是美丽的。艺术是自由的,与政治党派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关二战反思的电影看过好几部,有的令人心痛,有的让人愤怒,但这一部看似淡如白水,一如男主的佛系与平静心态,却又发人深省。无主之作的强大在于,情感的真实远高于所谓的现实,经历的事情远比具体的个体重要。电影中很多次转折,本都以为男主会崩溃了,但他依旧内心强大,适应性很强,真的做到了“never look back—直面你的内心”。为男女主的爱情致敬,经历了长辈的阴谋、国家的分裂、工作的瓶颈、爱情的失意、经济的清贫,他们依旧相爱如初。这可真叫人羡慕!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令人荡气回肠的电影了,三个小时的时长不多反而并不希望电影终结。二战的体裁已经有太多作品,本片与大多数同体裁电影不同的是它聚焦于一个有艺术天分的主人公从小到长大后实现自己艺术追求的整个过程,正面描述战争的是前段主人公在小时候的战争经历,亲人在战争中惨遭杀害,此后便是中段,聚焦在战后东德的社会主义发展状态,到后段主人公勇敢地抛弃东德的所有来到西德去追逐真正的“我”。整部片看似没有过多地去撕开那道历史的伤疤,却从另一个角度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自己对历史批判的态度,男主人公的亲人被战争摧毁了,但是她给男主人公的艺术启蒙永远影响了男主人公,并通过男主人公的画笔让追逐真实和自我感受的艺术态度在作品中永恒。

画模糊的照片,听公交车一块鸣喇叭,艺不艺术的我确实没看懂但是这不重要哈艺术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你看目前对我来说是艺术的就是漂亮姑娘的身体和性爱。拍的太拼了,小演员看小姨拿玻璃敲脑袋的时候切了好多次镜头,所以我觉得正面裸体的镜头应该是单独拍的,背面裸体的小男孩正面的应该是女演员全裸但是挡住了性器官。苏联军官老婆生孩子的时候就是直接拍了小婴儿的嘛没所谓毕竟还得吃一年多饭呢都是老熟人了。男主有个翘屁股大胸脯的小姨,长大娶了个翘屁股大胸脯的姑娘,人生赢家。大胸脯姑娘妈妈我一开始还觉得善解人意可是她爸要给堕胎的时候竟然默许了,她爸是个什么魔鬼亲女儿也一视同仁真就大义灭亲。男主和老婆一个全裸从楼梯下来一个画出来然后展览给大家看,就是这种精神棒极了。小姨对医生说求你了爸爸心都化了天啊多可爱的姑娘

剧情,演员(face到body)及演技都满星,三小时时长一点也不乏味,开始以为要讲政治,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导演并不借男主视角去批判任何事情,男主只是在凭借艺术天分在寻找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从东德的保守到西德的自由奔放,再碰上一位睿智的教授是多么难得。他终于找到了方向,是不去探究,只是客观表达完全的真实。影片中的两次高潮我认为当男主岳父看到光影给男主灵感画出的重合的四张人像的时候,高大的形象顿时溃败(这时候岳父连背影都跌跌撞撞了起来,演得极好),及最后汽车鸣笛的首尾呼应,不要低估生命中每一个人造成的影响,三岁时候你经历但不懂的事,总会在冥冥之中影响你,并指引你找到想要的答案。哪怕你并没有刻意去寻找。

精彩过瘾,情节起伏,节奏如列车隆隆,一路下来都没感觉到已过三小时,不觉得前后两段剧情和主题割裂,相反看似旁支的部分共同构成了一整套艺术理念的阐释,真相没有向剧中人物揭示,但向观众的揭示过程构思非常巧妙极具匠心,更迷人的处理:男主客观上应该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真相,但是从他进入岳父办公室墙角莫名惊恐一瞥,画作里小男孩指着重叠的人影,无不隐隐流露出真相早已深埋于男主的潜意识中;命运齿轮转动,早早离世的美丽的小姨,其实一直陪伴一直回响在你的人生,冥冥之中几人交叠于画作之中正如纠缠于命运之中;片中传达了很多情绪的、感觉的东西,那种很难描述的本质混沌、概率又宿命的人生和命运的形态,加上对时长的考虑,大银幕看可以更好地捕捉到电影意图展现的抽象文本层面

从进入到呼应的汽笛到和鸣与大小提琴,历史插入,不同视角的描画、音乐与绘画的交接及人体画像很赞,前2h的台词写的不好(也许是我注意力不集中的缘故。45年的多场画面配亨德尔真切的写明了战争的哀伤与“壮丽”。喜欢党员拥有资源战后被剥夺资源、擦地等等轮回循环变革的表述的残酷无情的反讽。但关于拯救生命的告白也亦是深情。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很有张力,也侧面映射了战争。人物温柔。电影温柔。并缅怀深情。公共的深情。是告诫,是认罪。但3h的叙事其实有些过长松散了。但总体说导演功力深厚,编剧差些火候。少有的对优生主义的反思。极致。,意识形态的表达也有趣。仅是这两点可以给五星。(plus,我开始有点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那样快速的原因了。有时候那样的快也不一定是“正义”是吗?

获得奖项

  •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提名:金卷轴奖-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最佳摄影 / 最佳国际影片
  • 第76届金球奖
    第76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