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2014)
TwentyTwoUP:2021-04-17
三十二简介
《三十二》试图走进一个“慰安妇”的内心世界,是一部纪录片。“慰安妇”这三个字,曾经在多少中国人心里被披上“中国耻辱”的外衣。曾几何时,又是多么敏感的一个词。多少人想揭,却不敢活生生揭开;多少人想拍,又怕打扰到她们的生活。这是一段疼痛的历史,每个中国人心知肚明。
尘埃无足 轻重,所以无人留意,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飘落的尘埃,足足三十二秒,隐喻着我们的视角和态度,讲述这一段真实却“随风飘落”的故事……
荣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永久馆藏
2013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蔡涛)
2014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短片
2014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4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5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 展-特别奖
2015美国里士满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展映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
马尼亚人权国际电影节
英国梅德韦视野电影节
美国纪录片电影节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 郭柯 Ke Guo导演
- 韦绍兰 Shaolan Wei 自己
- 罗善学 Shanxue Luo自己
- 陈伟雄 Richard Tan Wooi Heong制片人
- 陈妍希 Alison Tan Yan Shi制片人
- 蔡涛 Tao Cai摄影
简评
她们最懂和平的来之不易,她们最懂“这世界很好”,她们苦困却坚韧地活着。她唱起童年的歌谣,笑容终于绽放在脸上,那是她最美好的回忆,也本该是她的一生,可…。生在中国、心怀中国就是中国人,可他默默承受着战争遗留下来的,在我们都通过历史书、影片了解历史、想象历史时,他又是怎样的切身体会战争留下的痛苦?我无法想象他承受着怎样的恶意,他没有机会去诉苦,也没有一双善意的眼睛面对他,连小孩子都朝他辱笑,那那些成人呢?又是怎样的恶意呢?“我一辈子都在看牛”好沉重的一句话啊。勿忘历史…勿忘历史…
看得我鼻子好酸呀!韦绍兰奶奶和罗善学爷爷,他们都是日军侵华这段历史的牺牲品。罗爷爷的一辈子都在歧视下度过,到老孤苦无依,如果没有这个出身,他原本也可以很正常的结婚生子,幸福一生。韦奶奶也是经历了身体心理的双重伤害,一生苦难,一辈子也没等到一句道歉。“这世界红红火火”,但它却给了你们这么多苦难。看完这部纪录片也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了和平年代,可以享受教育,拥抱自由,见识世界。所以年轻人,珍惜在这个时代所拥有的一切吧。
为电影的意义和导演和这些被痛苦相伴一生的演员点五星。看到这些首先就是难过,因为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这样的苦难,一辈子的苦难而痛苦,再就是他们的下一代,或是下几代可能也会遭受别人的侮辱和异眼而难过。他们的苦难还好被记录了,即便是戳了他们伤疤,但至少有人会记得,相信他们也希望有人理解他们。电影的意义我相信我也是要人们关注他们,同情他们,理解他们。你要再说她的儿子是日本人,这是不能选择的,不要再嘲笑他们的身份,这也是被迫的,愿他们周围的人善良,多给他们一次帮助。愿政府多给他们救济,至少让新社会的利好来浅浅弥他们残酷的一生吧。
《三十二》试图走进一个“慰安妇”的内心世界,是一部纪录片。“慰安妇”这三个字,曾经在多少中国人心里被披上“中国耻辱”的外衣。曾几何时,又是多么敏感的一个词。多少人想揭,却不敢活生生揭开;多少人想拍,又怕打扰到她们的生活。这是一段疼痛的历史,每个中国人心知肚明。 尘埃无足 轻重,所以无人留意,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飘落的尘埃,足足三十二秒,隐喻着我们的视角和态度,讲述这一段真实却“随风飘落”的故事……
韦绍兰奶奶说的那句:眼泪是从心里流出来的,让我哭的不能自己。那段难忘的历史,那些痛心的经历,那些深陷其中的人……韦绍兰奶奶遭受的,罗善学爷爷经历的,无不让人难忘!在无尽的黑暗中一颗颗尘埃从空中缓缓落下,它们迷茫不知所向,这画面持续了32秒。在这压抑的32秒中传来韦绍兰奶奶的声音,这苦这难到这止了,自己忧愁自己解一点没错。九十二岁的韦绍兰奶奶三个月领九十元钱的政府补助,买五元的大白菜,割山上的草,这怎么会不让人动容?!
“这世界真好”,这是结尾处老人给出的答案。经历了这么多不能想象的苦难,却依然能说出这句话,顿时让人感到生命顽强的力量。没有哭号、没有幽怨、没有控诉、没有对这段历史的怨恨,这使得这部纪录片不停留在对历史的拷问,亦没有停留在对慰安妇的同情和怜悯,它已经超越了对战争残酷的问责,上升到了生命的光辉。真正强大的人,在经历了磨难后,依然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从这一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无声的力量,再多的仇恨与困难,也抵不过对生活的渴望。看到了韦绍兰老人,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同情真是狭隘的。
一部好的纪录片,自有其撼动人心的力量。没有跌宕的剧情,只是娓娓道来。奶奶平静地陈述着她一生的痛苦,在她的讲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坚强与勇敢,也能看到她的委屈与不堪……尽管经受过如此多的苦难,可她仍能笑着说:“这世界多美好,吃野东西也要活下来看看。”《三十二》的简介里如是说道:“真正的勇者,是饱受磨难后还能笑看生命的人。”这位奶奶,她就是这样的人,肃然起敬。所以身处如此美好世界的我们,享受如此多生活便利的我们,还会觉得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吗?是否更应该拿出勇气,去面对这个世界呢?
拍摄这一短片时还有三十二位,后又进行了抢救性拍摄,拍了部长纪录片《二十二》。这个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出命来看。不知道是导演引导还是老人生活的体验和感知,人生愁短不愁穷,历经磨难和挫折后的特殊群体还要忍着非议负重生活,老人的顽强让人钦佩。片子零星呈现了老人的生活状态,集中展现人物内心剖析。人活得久了,什么事都能想通了,人生需要乐观豁达地去面对,只是最后总结性的民谣能够代表老人的心声么,至少我个人表示存疑,你懂的。
慰安妇纪录片,没有刻意安排的跌宕起伏,更多的是口述历史。其中,主要谈及了老人在日军侵略桂林期间如何抢夺民女、她又是如何逃跑的过程进行一个描述,时过境迁,老妇人再次谈及历史的时候仍旧留下了泪水,可能那是一个无法磨灭的记忆。他的儿子,一生成为日军侵华战争的牺牲品,一出生就带有悲剧色彩,即使他不曾经历那段残酷的时期,但是他的命运始终被那段记忆牵绊。就因为他是日本人的儿子,周围所有人对他都抱有敌意,经常用“日本人”的字眼来鄙视他、排挤他,也因为这个身份,没有人原因接受他为女婿。在这部片子之外,我想知道,他们恨么,后悔么?老妇人面对儿子受到的非议想到如何帮助其解决?提前结束其生命?可能导演需要挖得更深一些。
全程流着泪看完的。用淡淡的哀伤,轻柔叙述,达到了痛彻心扉的效果。老人是历史,将国家荣辱于一身。奉劝:如果拍摄不能帮助到当事人,请勿重复伤害,牺牲小部分人的伤痛给历史留根,但,当事人得到了什么?历史只歌颂有功者,著书荣耀,受害者作为耻辱,就不配得到善待吗?她们不亏欠国家,而我们不断重复重复采访,每次回忆都是巨大的伤痛啊,她们不是也不想成为耻辱历史的代表,也不是每年特定时间媒体的固定访客,她们曾经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她们可能成为女革命家、女科学家、女教育家,却因为一次经历人生全毁,只剩苟活,这是整个国家的悲哀。
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把这部纪录片看了,其实再看之前我不知道是个短片,我还以为也是正常的时间段。跟随镜头,慢慢的打开了一个大家都知道但又不愿意去碰触的世界。这段历史我是欠缺的,我都不知道日本当时已经打到广西了。在我的认知里面我一直以为是东北那边和南京受到的伤害最大,其实有很多历史没有被大众所知晓,所以和我有一样的困惑。战争是残酷的,那些被战争所牵连的老百姓就更加的可怜了。女性在战争中更是弱势群体,被强行掳走,身不由己。像主人公这样的逃出来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被残害。看着影片最后的数字骤减,那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那些犯了错的人什么时候才能正视这段历史,并对当时被迫害的人给予补偿和道歉?生活不易,但是他们还是热爱着现在的生活,也许支撑她们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期待那迟迟未到的道歉。历史需要记录,需要铭记
排除内容,仅仅从纪录片这个角度来说,内容很单薄。从内容来看,拍出来对她们的人生没有很大的改变,只是呼吁大家关注慰安妇,勿忘国耻。但是从慰安妇的角度来说,伤口都结痂了,你再去拍个片让她们再回忆无疑是扣伤疤。可以化名?找演员来拍?写书?你能救助她一天,你能救助她一辈子吗?能救助她后代一辈子吗?能不能有其他途径让她们多点国家的补助?搞个网站出来让大家可以持续关注,想捐钱的往里面捐钱?哪怕你发个网络签名出来让日本赔钱我也会毫无犹豫支持。另外,性确实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该歧视的依然会有人歧视,不愿意嫁她儿子的依旧不会有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