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浩克(2003)

HulkUP:2022-02-15

《绿巨人》(英语:Hulk)是一部于2003年上映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由李安执导,詹姆士·夏姆斯、麦可·法兰斯(英语:Michael France)与约翰·特曼(英语:John Turman)编剧,剧情围绕着漫威漫画旗下的超级英雄浩克展开。该片的主演包含艾瑞克·巴纳、珍妮佛·康纳莉、山姆·艾略特、乔许·卢卡斯与尼克·诺特等人,剧情讲述科学家布鲁斯·班纳(巴纳饰演)在一次伽马射线外泄意外后,每当他感到愤怒时就会变身成拥有无穷力量的绿巨人「浩克」。

绿巨人浩克

评分:6.8 导演:李安 编剧:詹姆斯·夏慕斯 / 约翰·特曼 / 迈克尔·弗朗斯 / 杰克·科比 / 斯坦·李
主演:艾瑞克·巴纳 / 詹妮弗·康纳利 / 山姆·艾里奥特 / 乔什·卢卡斯 / 尼克·诺特 / 保罗·克塞 / 卡拉·布欧诺 / 托德·特森 / 凯文·兰金 / 西利亚·维斯顿 / 迈克·埃尔文 / 卢·弗里基诺 / 斯坦·李 / 雷吉·戴维斯 / 克雷格·达蒙 / 杰弗里·斯科特 / 雷吉娜·麦基·雷德翁 / 金大贤 / 达尼爱拉·库恩
类型:剧情 / 动作 / 科幻
片长:138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变形侠医(港) / 绿巨人 / The Hulk
上映:2003-10-10(中国大陆)
IMDb:tt0286716

剧情

科学家大卫·班纳(David Banner)从各种生物中提取基因,计划将之注入人体内,制造超级士兵。然而撒迪厄斯·罗斯将军拒绝他做人体实验,大卫只好拿自己当实验品,将基因注入了体内。在儿子布鲁斯出生后,大卫发现布鲁斯可能遗传到了那些改造基因,便开始找寻解药,但他做人体实验的事情曝光,实验被迫中止。布鲁斯在受到创伤后忘记了这些事。多年后,布鲁斯成为遗传学家,与前女友贝蒂·罗斯(英语:Betty Ross)一起在「柏克莱核能生化科技研究所」做研究。两人用少量的伽马射线刺激生物细胞,使之快速生长以迅速愈合伤口,但反而害实验用的青蛙惨死。一次,两人的同事在维护仪器时不小心启动了仪器,眼见仪器停不下来,布鲁斯舍身用身体护住同事,因此暴露在大量的伽马射线下昏迷。

事后,贝蒂到医院探望苏醒的布鲁斯,并告诉他常人暴露在如此大量的伽马射线下应该会死亡,但布鲁斯反而感到浑身舒爽。布鲁斯出院后继续研究,这时实验室的新工友自称是布鲁斯的父亲,但布鲁斯对此毫无记忆。饱受压力的布鲁斯崩溃,变身成力大无穷的绿巨人浩克,一下就摧毁了实验室。隔天,布鲁斯醒来,完全不记得变身成浩克的事。罗斯将军怀疑布鲁斯与大卫合作,但推断布鲁斯的记忆遭到压抑。罗斯将军将布鲁斯软禁在家。当天晚上,在与大卫通过电话后,布鲁斯得知伽马射线触发了他体内的基因,他才会变成浩克。布鲁斯也从电话中得知大卫派了三只被他用伽马射线注射过、凶残强壮的狗去杀贝蒂。心急如焚的布鲁斯想去救贝蒂,这时葛伦·陶柏(英语:Glenn Talbot)少校打了他,布鲁斯在愤怒之下变身成浩克,还以重击,将他打成重伤,接着马上跑去救贝蒂。经过一番苦战后,布鲁斯击败了三只狗,接着变回原本的布鲁斯。翌日早上,布鲁斯被军方逮捕。

布鲁斯被关在沙漠地下的秘密基地,陶柏打算取得浩克的力量并应用在军事上。另一方面,大卫试图重现布鲁斯的伽马射线实验,但实验后他并没有变成浩克,反而获得能吸收周遭能量的能力(英语:Absorbing Man)。大卫告诉贝蒂他在年幼的布鲁斯面前杀害妻子,接着自愿被军队关押。布鲁斯做了一个有关父亲杀害母亲的恶梦,他终于发现原来当年父亲认为他是个怪物而试图杀害他,母亲则为了保护他而被父亲杀死。这使布鲁斯狂怒不已,成为更强大的浩克。布鲁斯大闹基地,陶柏在试图取得布鲁斯基因时被杀。布鲁斯逃出沙漠基地,直闯洛杉矶,并与追赶他的军队作战。见到了贝蒂后,受到安抚的布鲁斯恢复原状。

布鲁斯与大卫被关在一起,大卫试图激怒布鲁斯让他变身但徒劳无功。大卫决定自己先出手,咬了电缆以吸收全旧金山的电力。布鲁斯被电击,因而变身成浩克。布鲁斯与大卫大打出手,布鲁斯逐渐处于下风。大卫吸收了布鲁斯的浩克能量,但因承受不住强大的浩克能量,变成一个畸形的庞然大物,最后被军方的一枚导弹击毙。一年后,军方推定布鲁斯已死,但罗斯将军提到有人目击浩克出没。同时,贝蒂也坦承了自己对布鲁斯的爱意。实际上,布鲁斯在南美洲的丛林里为穷人治病。这时,一群叛乱分子前来打算劫走药物。布鲁斯对着叛乱分子的首领说:「别惹我生气,你不会喜欢我生气时的样子的」。布鲁斯的眼睛变成绿色,接着镜头带远,丛林里传来一声浩克的巨吼。

角色

 
 
上图:男主角艾瑞克·巴纳(饰演布鲁斯·班纳 / 浩克);下图:女主角珍妮佛·康纳莉(饰演贝蒂·罗斯英语Betty Ross
  • 艾瑞克·巴纳饰演布鲁斯·班纳 / 浩克,研究伽马射线的科学家,体内拥有遗传自父亲的改造基因。他在一次意外中照射到大量伽玛射线而使身体产生异变,每当愤怒时就会变身成具有无穷力量的绿巨人浩克。导演李安在看完巴纳演的电影《神鬼剁手》(2000年)后选上巴纳,并于2001年7月首次与他接触。巴纳于同年10月签约饰演布鲁斯,同时也签下两部续集的片约。巴纳表示,「我很迷浩克的电视剧英语The Incredible Hulk (1978 TV series)。我小时候并不算是个漫画迷,不过相当喜欢浩克的电视剧」。为了演出,李安让巴纳看了一场赤拳格斗英语Bare-knuckle boxing赛。在巴纳获选前,也有许多演员是该角的人选。强尼·戴普与史蒂夫·布希密曾是该角的头号演员人选。比利·库达普与汤姆·克鲁斯也是人选之一,但两人拒绝出演。史蒂夫·布希密、大卫·杜考夫尼与杰夫·高布伦曾为该角试镜。后来在《无敌浩克》(2008年)饰演浩克的艾德华·诺顿当年曾表示自己有兴趣饰演这一角色,但因对剧本感到失望而放弃。
    • 麦克·厄文英语Mike Erwin(16岁)、戴蒙·詹姆斯(Damon James,9岁)、贝利·詹姆斯(Bailey James,5岁)、麦可·克伦柏格(Michael Kronenberg,4岁)与大卫·克伦柏格(David Kronenberg,2岁)饰演各年龄层的布鲁斯·班纳。
  • 珍妮佛·康纳莉饰演贝蒂·罗斯英语Betty Ross,布鲁斯的前女友兼研究伙伴,与父亲罗斯将军关系疏离。康纳莉于2002年2月中旬与李安签约。康纳莉从小就爱看浩克的漫画,长大后也看过浩克的电视剧。她受到李安的手法吸引而决定饰演贝蒂,她说「他(李安)拍的不是一部讲述绿皮肤男人故事的欢乐儿童电影。他讲述的是一出悲剧兼心理剧英语Psychodrama。我觉得这很有意思:象征愤怒与贪婪、嫉妒与恐惧的绿色怪物就存在于我们所有人心中」。在接受《浮华世界》采访时表示,李安为了帮助她准备演出,曾要她去加州的海边去看岩石,观察天地变化,并学习沉默,改用眼神传递情感。莱安诺·李·莱恩英语Rhiannon Leigh Wryn饰演年幼时的贝蒂。
  • 山姆·艾略特饰演撒迪厄斯·罗斯将军,四星上将,与女儿贝蒂关系疏离。此外,他也是当年命令大卫停止做人体实验的人。艾略特觉得饰演罗斯将军的感觉与他在另一部电影《勇士们》(2002年)中饰演巴兹尔·L·普洛姆利英语Basil L. Plumley很像。艾略特在还未读过剧本的情况下接演该角色,并对与李安合作感到兴奋。为了饰演罗斯将军,艾略特还研读了原著漫画。艾略特本来对蓄起军中并不鼓励的山羊胡有点质疑,但为了符合漫画设定而同意。陶德·提森(Todd Tesen)饰演年轻时的罗斯将军。
  • 乔许·卢卡斯饰演葛伦·陶柏英语Glenn Talbot少校,前军人,曾企图买下布鲁斯和贝蒂的研究成果,并将之用于开发超级士兵上。李安在面试过一百多名演员后挑出包含卢卡斯在内的3、4名演员,最后选上卢卡斯,前前后后花了4个星期的时间。卢卡斯在试镜时坦承自己没看过浩克的漫画和电视剧,李安回答说「这样正好能用全新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对于这个角色,卢卡斯表示,「陶柏是个很坏的角色,他充满愤怒,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把别人杀光光」。
  • 尼克·诺特饰演大卫·班纳,科学家,布鲁斯的父亲,拿自己作基因实验,后因杀害妻子而被监禁30年。出狱后大卫从布鲁斯的异变中找到方法,使体内细胞突变,进而拥有吸收周遭能量的能力英语Absorbing Man。诺特原本拒绝出演《浩克》,告诉李安他不想拍「卡通片」,直到李安回答他这部片其实是「古希腊悲剧」后,诺特才同意参演电影。诺特非常专注于《绿巨人浩克》的哲学层面,还会与李安讨论上数个小时。另外,该片拍摄时,与李安合作过「父亲三部曲」的演员郎雄去世,向来欣赏他的诺特得知后,表示要将自己在片中的演出献给他。保罗·克塞饰演年轻时的大卫。
  • 卡拉·波诺英语Cara Buono饰演伊迪丝·班纳(Edith Banner),布鲁斯之母,大卫之妻,为了保护布鲁斯而被大卫杀死。
  • 希莉亚·威斯顿英语Celia Weston饰演柯兹勒太太(Mrs. Krenzler),布鲁斯的养母。
  • 凯文·兰金饰演哈普(Harper),布鲁斯的同事,一次在维修仪器时造成伽马射线外泄,布鲁斯为了救他而暴露在伽马射线下。

原著漫画的作者之一史丹·李与电视剧版的浩克演员卢·弗里基诺客串饰演保全。在片中,李饰演的保全向弗里基诺饰演的保全说「我觉得保全应该要……」接着停下来向布鲁斯打招呼「早安,柯兹勒博士」,之后继续说「我觉得应该要加强保全」。李在片中的台词是他即兴创作的。演员强尼·卡索(英语:Johnny Kastl)与金大贤在片中客串饰演士兵。

主题与解析

对于该片的主旨,导演李安在受访时说道,「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浩克,都有一块黑色地带,但我们却用现实生活来遮掩,害怕暴露出丑陋的真面目。相反的,这反而显现出真实的自己」。李安在片中也呈现了强烈的父子冲突关系,他表示,「部分的剧情,的确来自我真实的经验,但真正的父子关系,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外界认为,《浩克》的叙事架构在角色的心理分析上。美国《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指出,片中布鲁斯与父亲大卫两场「伊底帕斯情结的打斗」是全片的核心。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墨娃和付会敏在书籍《阅读李安》中评论道,李安将浩克塑造成一名「悲剧英雄」,且讲述了一段希腊悲剧——伊底帕斯弑父的故事,深入探索父子关系。台湾影评人闻天祥也认为该片是一个「带有伊底帕斯情节的寓言」。也有影评人认为,该片带有佛洛伊德心理学的元素。

世新大学美籍教授柯玮妮(Whitney Crothers Dilley)在她的书《看懂李安:第一本从西方观点剖析李安专书》中写道,如果去除掉夸大的漫画滑稽内容,该片就成了「李安擅长的小家庭戏剧」。她也形容,布鲁斯在聚光灯下和父亲大卫对峙的桥段就像一出「莎士比亚悲剧」一般。加拿大救世主大学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亚当·巴克曼(Adam Barkman)则以基督教的角度来剖析该片,认为该片以「唯物论和犹太/基督教传统的人性伦理观点的抗衡」为主轴,并指出其涉及许多有关人性和伦理的议题。台湾影评人詹正德在书籍《看电影的人》中写道,该片的重点在「布鲁斯变身前后在人性和动物性间拉扯」的部分。

哲学方面,墨娃和付会敏表示,该片采用东方的「辩证哲学」,可能会让西方观众感到难以理解。李安也指出,他希望将东方元素注入这部西方漫画故事中,如阴阳调和的概念。李安进一步说明,该片含有的东方哲学色彩,其复杂意涵主要与「转变」有关,具体的呈现手法包含生长在岩缝的地衣和细胞及分子的突变等。另外,制片人盖儿·安·赫德(英语:Gale Anne Hurd)在DVD讲评中表示,「矛盾」也是《浩克》的主题之一。

筹备与编剧

强纳森·汉斯利

制片人艾维·亚拉(英语:Avi Arad)与盖儿·安·赫德(英语:Gale Anne Hurd)于1990年开始筹备《浩克》。两人于1992年决定与环球影业联手制作该片。1994年,麦可·法兰斯(英语:Michael France)与史丹·李受邀参与制片作业,其中法兰斯负责编写该片的剧本。环球影业打算让浩克对抗恐怖份子,但这个点子法兰斯不喜欢,因此出现分歧。浩克漫画迷约翰·特曼(英语:John Turman)于1995年又写了一份剧本,获得李的赞许。特曼写下的十份草稿都受到漫画《惊异故事(英语:Tales to Astonish)》的影响,所以在他的剧本中,浩克对抗的是罗斯将军和军方、首领(英语:Leader (comics))、瑞克·琼斯(英语:Rick Jones (comics))和布莱恩·班纳(英语:Brian Banner)(布鲁斯内心愤怒的源头)。环球影业对特曼的剧本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其中有不少元素后来也出现在正式剧本中。

1996年,赫德请丈夫强纳森·汉斯利(英语:Jonathan Hensleigh)担任该片的制片人,同时她也聘请光影魔幻工业来制作浩克的电脑特效。环球影业聘请法兰斯再写一次剧本,但在1997年4月乔·约翰斯顿签约担任导演后生变。因汉斯利与约翰斯顿合作的作品《野蛮游戏》(1995年)大受好评,环球影业希望汉斯利能重写《绿巨人浩克》的剧本,而法兰斯就在连一页剧本都还没写的情况下被解雇。1997年7月,约翰斯顿为了拍《十月的天空》(1999年)而放弃执导该片,汉斯利便说服环球影业由他来担纲导演。这也是汉斯利第一次担任导演。另外,特曼又被找回去写剧本草稿。塞克·潘接着重写特曼的剧本。潘的剧本围绕着浩克与「群鲨学院」的战斗。然而,汉斯利后来又把剧本从头到尾重写一便,在他的剧本中,布鲁斯在伽马射线外泄使他变成浩克前,将照射过伽马射线的昆虫之DNA注入三名罪犯体内做实验,导致这三人成了破坏力惊人的反派「昆虫人」。

为了能在1999年夏天上映,《浩克》定于1997年12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开拍,但后来开拍时间被延了4个月。汉斯利又与J·J·亚柏拉罕、史考特·亚历山大与赖瑞·卡拉辛斯基(英语:Scott Alexander and Larry Karaszewski)重写了剧本。汉斯利依旧担任导演。1997年10月,该片进入前期制作阶段,化妆和电脑动画等都已就位。格雷戈里·史派罗李德(英语:Gregory Sporleder)饰演布鲁斯的大敌「诺瓦克」(Novak),而林恩·「瑞德」·威廉斯(Lynn "Red" Williams)则在片中饰演一名变成人、蚂蚁和甲虫的混合体的罪犯。1998年3月,因原定1亿美元的预算不断上升(光是找人写剧本、制作电脑动画和化妆等已经花掉200万美元),加上对从未执导过电影的汉斯利感到忧心,环球影业决定搁置《浩克》。汉斯利得知立刻改写剧本以降低预算。

麦可·法兰斯

汉斯利觉得重写过程过于困难而辞退,并认为自己「浪费了9个月的光阴在前期制作上」。法兰斯花了8个月的时间说服环球影业和制片人们,让他再写一次剧本。法兰斯表示,「环球影业某阶层的某个人不确定这到底是一部科幻冒险片还是一部喜剧片,而我一直努力让该片具备两者的元素。我认为我人不在时,别人会计划把这部片搞成像金·凯瑞或亚当·山德勒的电影那样」。1999年7月至9月,法兰斯迅速地完成了剧本。《浩克》定于2000年4月开拍。

法兰斯表示他的剧本与其他版本的草稿不同,后者采用1960年代漫画中的浩克形象:「和蔼可亲、书呆子型的天才」,而他采用的则是1980年代浩克漫画的故事:布鲁斯具虐待倾向的父亲杀害母亲。在法兰斯的剧本中,布鲁斯试图研发具再生能力的细胞,以证明自己与父亲不同。然而,早在变身成浩克前布鲁斯就有严重的情绪管理问题,这点让一切糟上加糟。电视剧版本(英语:The Incredible Hulk (1978 TV series))中的台词「别惹我生气」(Don't make me angry...)在法兰斯的剧本中,是布鲁斯之父殴打布鲁斯前都会说的一句话。法兰斯也加入了如布鲁斯与贝蒂多舛的恋情等元素。他于1999年年底至2000年1月间完成最终剧本。

李安

 
 
该片的导演最后由李安(左)担任,而最终剧本的写手则是詹姆士·夏姆斯(右)

尽管制片人们对法兰斯的剧本赞赏有加,但麦可·托尔金(英语:Michael Tolkin)与大卫·海特最后还是先后重写了剧本。托尔金与海特分别于2000年1月和9月加入剧组。海特的剧本以首领、萨克斯(英语:Zzzax)和吸收人(英语:Absorbing Man)为反派,他们是布鲁斯的同事,且同样都受到伽马射线外泄意外的影响。2001年1月,导演李安婉拒了《魔鬼终结者3》的片约,接下《浩克》的导演职务。李安早在为作品《卧虎藏龙》(2000年)进行后制时,就下定决心要接受执导《浩克》的邀约,这也是他第一次尝试执导商业大片。与李安长期合作的制片人詹姆士·夏姆斯也跟着加入了剧组。

李安不满意海特的剧本,便请夏姆斯重写剧本。夏姆斯修改的地方包含将布鲁斯的父亲与吸收人合为一个角色。李安透过电影《金刚》(1933年)、小说《科学怪人》和《化身博士》、童话《美女与野兽》、歌剧《浮士德》和希腊神话来理解该片的剧情。夏姆斯也表示,他找到了介绍布鲁斯之父布莱恩的漫画,让李安能用上他常用的父子关系主题。到了2001年10月,夏姆斯仍在重写剧本,并表示希望能「呈现出史丹·李与杰克·科比画笔下的旧版浩克」。2002年初,法兰斯为美国编剧工会阅读了历代《浩克》剧本,以确认出现在片尾剧组人员名单的编剧。法兰斯评论道,「夏姆斯对该片的剧本贡献良多,他将漫画中的『浩克狗』加入片中,并决定将布鲁斯之父设定为一名实际角色。但他的剧本中也有许多元素来自特曼和我的剧本,因此夏姆斯、特曼和我应该出现在片尾剧组人员名单上」。

制作

拍摄

该片于2002年3月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好莱坞环球影城开拍。李安延续从拍处女作《推手》(1991年)时开始的习惯,在开拍当天举行开镜仪式,内容以中国传统习俗为主,包含敲锣和四果。仪式中用的锣是从《推手》时就有的,为了此次仪式而特地从纽约运到拍片地点。同年4月19日,剧组移师至旧金山湾区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出外景,并在旧金山湾区的其他几个地点取景,包含科学设施先进光源(英语:Advanced Light Source)和旧金山的金银岛军事基地,以及加州的奥克兰、波特维尔和维克多维尔等地。数周后,剧组移师至犹他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另外,布鲁斯与大卫改造的突变狗战斗的桥段于内华达州美洲杉国家公园取景,而布鲁斯与变异后的父亲战斗的桥段则以美洲杉国家公园的梨湖(Pear Lake)为背景。外景拍摄作业结束后,剧组回到好莱坞环球影城的片场拍内景。2002年10月18日,《浩克》正式杀青,整个拍摄过程中共动用了3,000名当地的工作人员,为当地创造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经济收入。

该片由曾与李安合作多次的佛雷德瑞克·艾姆斯(英语:Frederick Elmes)担任摄影指导,视觉效果总监丹尼斯·穆伦(英语:Dennis Muren)则每天都待在拍片现场协助作业。主演艾瑞克·巴纳表示,他们拍片时「非常严肃……拍片现场十分安静」。为了拍摄片中旧金山的山区空景,李安的特别助理李良山表示,剧组一连数天吊在直升机边缘拍片。片中浩克(布鲁斯)摧毁实验室和自己家的桥段是采用实景而非特效拍摄的。剧组在维克多维尔拍摄军方轰炸布鲁斯老家的桥段时实际炸掉了一间房子。另外,环球影业对该片的拍片作业和地点相当保密,开拍后所有试图探班的人士都会遭婉拒(除了李安的妻小以外),甚至有一名工作人员因乱发布消息而被开除。一次,有媒体得知剧组正在环球影城拍片,于是试图在搭游园车时跳车潜入,但在最后关头被拦下。自此之后,环球影业布下的防护更加严密。环球影业也给予常对媒体透露资讯的李安高规格的保护措施。

技术与特效

 
图为李安采用「分割画面」技术的一个画面,该技术呈现出一种漫画书的感觉

李安采用「分割画面」的技术,呈现出一种漫画书的感觉。此举考验了演员的演技,亦需要拍摄更多的镜头。片中的特效部分主要由光影魔幻工业的200多位员工负责,他们于2001年开工,最后在电影上映前一个月(2003年5月)完成,总共花了约一年半的时间。穆伦和光影魔幻工业使用先前用在《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2002年)的角色多比身上的电脑特效技术——动作捕捉打造了片中的浩克。他们找了一位私人教练,让他先在一个布满塑料物的空间大肆破坏,将捕捉到的动作用电脑加以修改,制作出片中浩克的动作。李安也有参与浩克的动作捕捉。他表示,浩克有80%的动作是由他演出和设计的。对于诠释浩克的怒容,李安说,「揣摩绿巨人生气的模样(时),我都会想起以前老爸生气时的样子」。

至于浩克的外观部分,光影魔幻工业共做了100层浩克的皮肤,好呈现出脉络、伤口、脏污、疤痕和毛发。而为了让片中的浩克能做出流畅的动作,光影魔幻工业制作了12,996张纹理图片和1,165块肌肉模型。李安对浩克的特效要求甚高,许多细节如脸部表情或肌肉扩张等都得经过他的监督和把关。光影魔幻工业的员工表示,「他常嫌我们做的浩克看起来不真实,了解这个行业的人看到我们的作品都会惊讶于其逼真程度,但李安不是,然后我们就一直、一直讨论。他的标准很高,但确实很棒」。受访时,李安表达了他对浩克的期望:「我不要大怪兽,我要他栩栩如生、深富感情且人性化,最好能是成龙和阿诺·史瓦辛格的结合体」。

片中的DNA镜头也是用特效做出来的,除了一些细胞照片以外,这些细胞照片是李安从担任生物学家的妻子林惠嘉那边取来的,而林惠嘉也提供了李安一些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据传,片中布鲁斯和珍妮佛的实验室就是参考林惠嘉在纽约的实验室打造的。片中大卫改造的突变狗也是特效技术的产物。突变狗桥段是光影魔幻工业当时处理过最庞大、最困难也最复杂的特效,考虑到预算问题,突变狗桥段的特效只有做了原定计划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已。李安的长子李涵协助了突变狗的绘制工作。另外,在该桥段中,剧组原先计画让浩克在全裸的情况下和突变狗搏斗,但考量到这么做可能无法以PG-13级过关,于是改为最后才出现赤裸镜头。该片使用的其他软体包含PowerAnimator(英语:PowerAnimator)、Softimage XSI和RenderMan Interface Specification(英语:RenderMan Interface Specification)。《浩克》的音效由天行者音效公司完成。该片最终花费的拍片预算超过1亿美元,已有超支情况,不过环球影业依旧给予李安各方面的援助。李安表示,该片的主要支出并非演员的片酬,而是大场面和特效的花费,「光一个特效镜头就可以花上10万至15万美元」。

音乐

主条目:绿巨人浩克:电影原声带

该片的配乐原定由曾与导演李安合作过《冰风暴》(1997年)和《与魔鬼共骑》(1999年)的麦可·唐纳谱写,不过片商的高管并不赞赏唐纳非传统的配乐,如用日本太鼓和非洲鼓演奏的配乐及阿拉伯语歌曲。环球影业接着找上了丹尼·叶夫曼。叶夫曼花了37天完成超过2小时的配乐。在保留唐纳版配乐的特色的情况下,李安鼓励叶夫曼创作出「不同于他往常的配乐」。叶夫曼表示,该片有「富丽堂皇的雄伟配乐」,也有「经典恐怖片的夸大配乐」。另外,前石庙向导乐团(英语:Stone Temple Pilots)成员史考特·威兰德(英语:Scott Weiland)、前枪与玫瑰乐团成员史莱许、达夫·麦卡根与麦特·索姆(英语:Matt Sorum),以及前美国Wasted Youth(英语:Wasted Youth (American band))乐团成员戴夫·卡许纳(英语:Dave Kushner)演奏了该片的片尾曲《Set Me Free》。《浩克》的电影原声带于2003年6月17日由迪卡唱片公司推出。

设计细节与彩蛋

布鲁斯首次变身成浩克时,身上的颜色不是灰色就是带点绿灰,外界认为这是在向浩克在漫画初登场时的形象致意。剧组也对浩克的身形有所设计:布鲁斯越愤怒,浩克的体型就越大。片中的浩克有三个不同的体型,第一个(愤怒)浩克约9英尺(2.7米)高,第二个(更愤怒)有12英尺(3.7米)高,而第三个(最愤怒)则高达15英尺(4.6米)。片中的浩克每小时可移动300英里(480公里),一跃达3英里(4.8公里)至4英里(6.4公里)远。为该片打造特效的光影魔幻工业表示,浩克可以在每平方英吋施加14吨的力道,因此任何拦住他去路的东西都会被粉碎。在漫画原著中,布鲁斯变身成浩克时,身上最少都会穿着一件紫色裤子。导演李安在拍片时曾暗示过,片中的浩克可能不会穿漫画中仿佛浩克的注册商标的裤子,这个消息引起众漫画迷在网路上的强烈反弹声浪。剧组最后选择沿用漫画设计,不过他们表示,原因并不是漫画迷的施压。

剧中布鲁斯的父亲大卫打扮成工友的情节暗指的是漫画角色山谬·史登(Samuel Sterns),他原本的身分是名工友,后来成为浩克的大敌「首领(英语:Leader (comics))」。电影里,贝蒂与大卫初见面时,两人提到一名名为班尼(Benny)的士兵。该彩蛋指的是浩克漫画《战狗》(Dogs of War)中的一名同名士兵。罗斯将军乘坐的直升机之代号为「T-Bolt」,乃是向他在浩克漫画中因脾气火爆而得来的绰号「雷霆」(Thunderbolt)致敬。大卫用伽马射线照射自己后,获得吸收周遭能量的能力的情节参考自漫画反派吸收人(英语:Absorbing Man)致敬。片尾,大卫吸收电力变成的一个巨大电力生命体则是以漫画反派萨克斯(英语:Zzzax)为蓝本。

《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指出,片中浩克(布鲁斯)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的桥段是向经典电影《科学怪人的新娘》(1935年)致敬。他表示,《金刚》(1933年,浩克的动作)、《大国民》(1941年,浩克毁掉实验室的桥段)和《太空先锋》(1983年,军方喷射机飞到可以看见星星的高空中的桥段)也都是该片的参考对象。该片的最后一句台词「你不会喜欢我生气时的样子的」是电视剧版本(英语:The Incredible Hulk (1978 TV series))的开场旁白。

上映

2001年12月,据报导,《浩克》的北美上映日期定于2003年6月20日。2003年6月17日,该片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环球圆形剧场(英语:Universal Amphitheatre)(后又称吉布森圆形剧场)举行全球首映礼,主要班底都有出席,包含导演李安(妻子随行)、编剧詹姆士·夏姆斯、演员艾瑞克·巴纳、山姆·艾略特、乔许·卢卡斯和尼克·诺特等人,珍妮佛·康纳莉因为怀孕不适而未能出席。漫画作者史丹·李、浩克电视剧(英语:The Incredible Hulk (1978 TV series))的演员卢·弗里基诺和华裔女演员白灵等人士也现身首映礼。

2003年7月3日,该片的英国首映礼在伦敦举行,李安、演员巴纳、康纳莉和卢卡斯等人出席现场。由于当时亚洲SARS疫情爆发,环球影业和李安的父母都不允许李安至亚洲地区宣传,包含李安的出生地台湾也不被允许,直到7月中旬疫情缓和后,李安才能赴台湾、日本宣传。美国电影协会(MPAA)以片中有「打戏、令人不安的画面和短暂的裸露镜头」为由将电影评为PG-13级,意味着片中含有部分家长可能认为不适合13岁以下观众观看的内容,建议家长需特别注意。台湾方面,该片于2003年6月26日星期四在台北市和台南市分别举行首映礼,并于隔天开始在院线上映。

宣传

外部视频链接
  《选择》(英文)

该片的宣传活动从2001年开始。当时片商与汽车厂商宝马合作一部6分钟的宝马汽车广告《选择》(Chosen),由李安执导,片中讲述一名保镳(克莱夫·欧文饰演)驾车保护一名西藏小喇嘛免于歹徒追杀的故事。结尾时,该名保镳发现小喇嘛在片头送给他的小盒中,装着一个印有浩克图案的OK绷,便顺手贴在耳朵的伤口上。

2002年4月下旬,环球影业在旧金山的金银岛军事基地举办新闻发表会,同时首度公开该片的官方预告。接着,该片的一支10秒预告随着于2002年5月上映的《蜘蛛人》一同在电影院放映,获得广大回响。然而,至此浩克的外貌仍未公诸于世,因此美国《娱乐周刊》甚至在2003年初形容浩克的真面目「将是今年美国影坛头号谜团」。到了2003年1月26日,该片的一支45秒预告在第37届超级杯上播出,当中首度出现了浩克的完整画面,引起广大回响。此次为了播出预告,环球影业花费了200万美元。

上映当月,环球影业的宣传攻势更加密集,美国洛杉矶的大型看版、各大电视、报章杂志都被《浩克》的广告占据。环球影业也买下了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冠军赛的广告黄金时段,为该片造势,而宣传用的周边商品更不在话下,包含玩具和游戏(见#电子游戏)等。若加上宣传费用,该片的成本多达3亿多美元。

许多厂商与环球影业合作,在片中进行置入性行销。据报导,《浩克》中出现了百事可乐旗下三个碳酸饮料品牌——激浪、Code Red和Sierra Mist(英语:Sierra Mist)——的产品、好时(又译贺喜)的巧克力、卡夫的麦片粥、丽滋饼干和Jell-O果冻。在台湾,片商与林凤营鲜乳、绿巨人玉米(英语:Green Giant)和摩托罗拉手机联手行销。

相关

电影上映前几周,许多盗版拷贝流出到网路上。这些拷贝并非该片的最终完成版,其特效和画质都十分差劲。环球影业担心,观众看了盗版后会认定该片品质粗糙,而在网路上散布负评,因此呼吁观众莫支持盗版。环球影业的高层亦表示,他们一直都有设下严密的防护,不清楚盗版是如何流出。美国当局逮捕了一名25岁的嫌犯,以违反智慧财产权起诉,法官最后裁定以25,000美元交保。

2003年6月19日,杜莎夫人蜡像馆伦敦分馆展出了一尊浩克的蜡像,其宽2公尺,高5公尺,重1.5吨。6月20日,即电影在北美上映当天,纽约证券交易所由扮装成绿巨人浩克的人员与时任主席理察·葛拉索(英语:Richard Grasso)共同按下收盘铃。该片上映后,台湾民主进步党中曾有人提出意见,希望将片中主角绿巨人浩克当做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的竞选吉祥物。

电影小说

2003年4月29日,在电影上映前,Del Rey Books(英语:Del Rey Books)出版了《浩克》的同名电影小说,该书由漫画、小说兼影视编剧彼得·大卫(英语:Peter David)执笔。以下为书籍资料:

  • 原文版:Peter David. Hulk. United States: Del Rey Books. 2003-04-29. ISBN 978-0345459671 (英语). 
  • 中译版:Peter David; 刘永毅译. 《绿巨人浩克》. 台湾: 圆神出版社. 2003-06-27. ISBN 9576079381 (中文(台湾)).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回响

评价

《浩克》所获评价整体而言褒贬不一。影评汇总网站烂蕃茄上收集的232篇专业影评文章中,有143篇给予该片「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62%,平均得分6.3分(满分10分),该网站对电影的共识性评价写道「虽然李安这部雄心勃勃的电影风格独特,且剧情有深度,但说话的部分太多,打戏太少」,而Metacritic则基于40篇评论文章,其中19篇予以好评,5篇差评,16篇褒贬不一,给予平均分54(满分100),代表「正负评平均参杂」。据CinemaScore进行的调查,观众的平均评价于A+至F间落于「B-」。

《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给予《浩克》3颗星(满分4颗)的好评,评论道「李安试图实际地去解决浩克故事中的问题,而不是让全片充斥着无脑的特效」。伊伯特也很喜欢片中浩克类似金刚的移动方式、视觉效果和山姆·艾略特的演技。《滚石》杂志的彼得·崔维斯也给出了3颗星(满分4颗)的评价,并称赞了片中的打戏,但认为该片的片长「应该要短一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保罗·柯林顿(英语:Paul Clinton)对众演员的演技予以赞赏,但大力批评该片的电脑特效,称片中的浩克为「愤怒版的史瑞克(英语:Shrek (character))」。

也有影评人给予该片负评。《板岩(英语:Slate (magazine))》杂志的大卫·艾德尔史丹(英语:David Edelstein)评论道,「不像一般的漫画书改编大片,《浩克》不是一部糟糕的卡通,而是一出糟糕的现代希腊悲剧」。《纽约时报》的A·O·史考特(英语:A.O. Scott)批评该片的剧本、浩克的电脑动画和李安采取的「分割画面」,最后总结该片「不可思议的冗长、不可思议的乏味、不可思议的枯燥」。《纽约邮报》的卢·路米尼克(英语:Lou Lumenick)批评《浩克》「混乱、令人失望、自负且毫无幽默可言」。

近年,有影评人鉴于《浩克》与其他漫威、DC电影的差异,回头重新审视该片,并予以较为正面的评价。2012年,麦特·佐勒·赛兹(英语:Matt Zoller Seitz)表示,该片在众多高预算超级英雄电影中,是少数「主题和风格完全跳脱公式」的作品,并评论道,「这部片中的老派佛洛伊德心理学元素真的很少见,不过十分有意思」。2018年,RogerEbert.com的影评人彼得·索茨斯基(Peter Sobczynski)在文章中写道,「该片是大众电影艺术中真正的伟大典范,值得重新评价」。

票房

2002年6月,《帝国杂志》将该片列入2003年北美暑期档的票房强片,预估其票房可达3.2亿美元。外界指出,该片是暑期档的第一波大片,其档期将与《X战警2》、《骇客任务:重装上阵》和《古墓奇兵:风起云涌》等大片交集,可能会影响其票房表现。2003年6月20日星期五,首映当天,《浩克》透过3,660家电影院进帐2,380万美元,加上该周末的票房,三天总票房达累积6,264万美元,排名当周第一。该片超越同年《海底总动员》的2,020万美元,成为当时6月单日票房最高的电影,并刷新《王牌大贱谍二部曲:时空贱谍007》(1999年)的6月首映周末票房纪录5,490万美元,直到隔年才被《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9,370万美元)超越。然而,因口碑褒贬不一,该片的票房急速下滑。隔周末,该片的票房较首周票房下跌了69.7%,进帐1,884万美元,败给新片《霹雳娇娃2:全速进攻》排名亚军,创下当时次周票房下跌最多的纪录。第三个周末,该片收获822万美元,排名第五。第四周之后,该片就被挤出了周末票房排名的前十位。2003年8月25日,该片从北美院线下档。

最终,《浩克》在北美地区共累积了1.32亿美元的票房,加上来自全球其他地区的1.13亿美元,全球票房共计2.45亿美元,而其制片预算则是1.27亿至1.37亿美元,不算理想,较预期也有颇大差距。

对于该片在口碑方面的失利,外界将原因归咎为片商错误的宣传方向。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所电影学博士叶基固认为,片商将这部走文艺路线的电影定位成暑期大片,导致了宣传策略陷入困境,评价和票房皆因此受到影响。尽管在电影上映前,李安曾表示,他「坚持不能走一般漫画改编电影的宣传路线」,可能「会结合艺术电影与周边商业产品的行销模式」,但结果已成定局。2012年,李安坦承,《浩克》的确是一部「失败之作」。虽然如此,因片商大规模的宣传行动,电影以外的玩具、周边商品、授权和主题乐园等额外收入相当可观,整题而言弥补了该片票房带来的损失。

在台湾,该片于2003年6月27日星期五上映,大台北地区的首映日票房为468万新台币,而首周末票房则是2,100万新台币,低于片商预期的2,600万至2,700万。《联合晚报》认为该成绩不算抢眼,但鉴于暑假开始,后续票房有成长机会。隔周末,《浩克》在台北进帐了1,030万新台币。截至下档日,该片的台北总票房为5,700万新台币,名列该年度第10位。

上一届:《海底总动员》 2003年美国周末票房冠军第25周下一届:《霹雳娇娃2:全速进攻》

荣誉

类别颁奖日期奖项获奖或入围者结果来源
广播音乐公司奖英语BMI Awards2004年最佳配乐丹尼·叶夫曼获奖
视觉效果学会英语Visual Effects Society2004年2月18日(英语:2nd Visual Effects Society Awards)年度最佳视觉效果(所有类别)丹尼斯·穆伦(英语:Dennis Muren)、史考特·班札(Scott Benza)、麦可·迪柯莫(Michael Di Como)与威尔森·唐(Wilson Tang)提名
最佳电脑动画角色(真人电影)史考特·班札、杰米·威尔斯(Jamy Wheless)、凯文·马特尔(Kevin Martel)与亚伦·佛格森(Aaron Ferguson)
最佳虚拟场景(电影)布雷特·诺切特(Brett Northcutt)与约书亚·王(Joshua Ong)
土星奖2004年5月5日(英语:30th Saturn Awards)最佳科幻电影《浩克》
最佳女主角珍妮佛·康纳莉
最佳配乐(英语:Saturn Award for Best Music)丹尼·叶夫曼
最佳特效(英语:Saturn Award for Best Special Effects)丹尼斯·穆伦、爱德华·赫许(英语:Ed Hirsh)、柯林·布瑞迪(Colin Brady)与麦可·罗兰提瑞(英语:Michael Lantieri)

另外,该片也在2003年底入围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的首轮名单,但最后并未晋级最终名单。

电子游戏

主条目:绿巨人浩克 (游戏)英语Hulk (video game)

根据该片改编的同名电子游戏由Radical Entertainment开发,于2003年5月27日由威望迪游戏在北美首度发布,在片中饰演布鲁斯的艾瑞克·巴纳回归担任配音员。该游戏有Game Boy Advance、任天堂GameCube、PlayStation 2、Xbox和Microsoft Windows等版本,其背景设定在电影剧情之后。评论家给予该游戏的评价多为正面。

家庭媒体

《浩克》的VHS和DVD(包含双碟装特别版)于2003年10月28日发布,而台湾地区的上市日期则定于同年11月底。其中,DVD收录有多则特别收录,如剧组讲评、幕后花絮、删减片段、预告片、剧照集锦、改编游戏的Xbox试玩版(demo)等。2003年,该片在DVD方面共进帐6,120万美元。2004年,该片与《侏罗纪公园3》(2001年)一起发行了双碟DVD套装。此外,该片的HD DVD与蓝光光碟分别于2006年12月12日和2008年9月16日上市。

取消续集与重启

主条目:无敌浩克

在《浩克》上映之时,编剧詹姆士·夏姆斯正在筹画一部以灰浩克为主角的续集剧本,反派考虑由首领(英语:Leader (comics))和恶煞担任。2003年6月,据报导,男主角艾瑞克·巴纳已经签约继续饰演布鲁斯(浩克),而饰演女主角贝蒂的珍妮佛·康纳莉是否回归则是未知数。

2006年,因续集推出时间超过合约所订定,漫威工作室取回了浩克的电影版权,且环球影业得继续负责担任发行商。该片以编剧塞克·潘在1996年撰写的一份剧本为基底,片名订为《无敌浩克》,由艾德华·诺顿饰演布鲁斯,莉芙·泰莱饰演贝蒂。诺顿后来重写了潘的剧本,将之改成一部重启电影。该片的导演路易斯·赖托瑞赞成这个想法。《无敌浩克》中布鲁斯会变成浩克的原因参考自漫画《终极漫威(英语:Ultimate Marvel)》系列,从《浩克》中父亲的科学研究,变成开发超级士兵血清时的辐射意外。赖托瑞也表示,两部电影间唯一的相似处是布鲁斯在南美躲藏。片中的反派由艾米尔·布朗恩斯基 / 恶煞担任。《无敌浩克》于2007年7月至11月间在加拿大的多伦多进行拍摄,2008年6月13日在美国院线上映,同时也是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二部电影。

该片的筹拍作业从1990年开始。筹拍过程中,该片换了许多位导演和编剧。《浩克》于2002年3月开拍,10月杀青,取景地点包含美国加州的奥克兰、波特维尔、维克多维尔和旧金山,以及犹他州和内华达州,而内景部分则在加州洛杉矶的好莱坞环球影城拍摄。该片的配乐由丹尼·叶夫曼创作。
《绿巨人》于2003年6月20日上映,所获评价整体而言褒贬不一,该片具深度的故事和演员的演技获得好评,但过少的打戏和过于枯燥乏味的剧情等问题则备受诟病。该片的全球票房为2.45亿美元,不算理想,外界将原因归咎为片商错误的宣传方向,将这部较为严肃、走文艺路线的电影定位成暑期娱乐大片。在该片之后,漫威工作室重新获得了浩克的电影版权,推出了一部重启电影《无敌浩克》,片中的布鲁斯改由艾德华·诺顿饰演,则《无敌浩克》于2008年上映,同时也是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二部电影。

简评

李安用尽各种视觉冲击手法,增加了“绿巨人”这位超级英雄的视觉感染力,并融入了浪漫和悲剧色彩。根据原作者斯坦·李和杰克·柯比的意图,影片突出了“绿巨人”的强大破坏力,又映射出现实社会存在的危机。导演李安刻画了一个与自身和世界相抗争的人物形象,他既是一位超级英雄,又是一个巨型怪兽,描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恶梦般的境遇。(《羊城晚报》评)

①李安导演接拍此片,不知有多少动因来自父子情结这一元素,毕竟他与父亲的关系,是他在自己的人生中一直放不下的部分。但本片前半部长时间男主人公小时候与父母关系的铺垫,几乎没有在我心中泛起涟漪,成年后,早已落魄但始终执念不灭的父亲,依然左右着他的命运——整片过于依赖这一准俄狄浦斯情结了;②詹妮弗·康纳利(《美国往事》里那个一眼惊艳的小姑娘)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存在,和绿巨人是恋人已满,友达溢出?但一会儿暗地给军方的父亲通风报信,一会儿又在飞机大炮与众目睽睽下和绿巨人悲情抱抱?总之几位主角的行为动机经不起揣摩,故事发展的走向也是奇奇怪怪;③形式上李导似乎想从漫画绘本上找到灵感,讨好漫迷,包括多处极其夸张的面部大特、大大小小的分屏画面等;④前半部打斗场面偏少;⑤作为李安影迷,对本片整体观感一言难尽。

一个悲剧人物在莫之能御的命运逆流中沉浮挣扎的故事。环境、家庭甚至自己的身体,都没有让灵魂安稳着落的地方。于是和环境对抗、和家人对抗、和自己对抗,直到能够承受甚至利用那股力量。李安将他的细腻和层次注入了这部影片,对于童年和家庭的回溯,父女之间、恋人之间冷静而克制的爱,让这部影片在同类题材中有了不同的色彩。

不是最好的李安,也不是最好的浩克,但是这俩风牛马不相及的组合碰撞到一起,还挺让人喜欢的。浩克孔武壮硕的身躯,居然能像侠客一样飞行,更讨喜的是李安说的,那不是轻功,是他跳的高。粗糙大汉的背后是一缕淡淡的忧伤,李安用他一直秉持的东方视角来审视超级英雄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依旧是对个人和家庭的思考,在商业片上难说合适,但这就是李安,不为人称道也要呆呆矗立在原地的李安。

看完了李安导演的所有片子,这部最不符合李安风格的电影不经意之间排在了最后,但看完之后,果然带有李安特有的气质,围绕着爱与家庭,一个人生长的根源,去影响主角经历。片尾的父子对决挺震撼的,父亲对儿子的强权控制以及科学偏执最终毁了他自己。影片剪辑极具风格化,不免有些“复古”,但仍然够酷,看有些评论说是想复刻漫画的感觉,我觉得没啥问题啊,基本符合电影题材的调性,毕竟形式还是得走一走嘛。最后还是想感慨一句:英雄难过美人关呐!

呃,影片资源放错导致我也看错了,本意想看无敌浩克,谁知道……机缘巧合看了这部,说它好吧应该挺深刻的,有个父子关系在里头,至于探索这关系之间的感情,却不是我打开漫威电影的初衷,有一说一可能也是我先入为主,总觉得这题材还是比较适合爽感系列,爆米花电影还是让它有爆米花电影的样子吧,不然总感觉怪怪的……我还一直找它的彩蛋(才知道是另一部),没有彩蛋确实是缺了点什么,熟人面孔有时对于一系列而言好像还挺重要的

终于看了这部,看评论说最无聊的前40分钟反而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泡泡糖质感绿巨人是时代技术的限制,但是整个电影都太黑了,根本看不清楚细节。漫画分镜本来就是为了弥补静态画面的局限才设计的,这部电影本身的叙事完全不需要这个。过多的分屏设计确实增加了视觉风格,但是叙事上没有意义。但是我觉得最大问题是角色的发展过于平淡。这可能也是所有超级英雄电影的最大症结,如果人物孤光完全在预期内,就真的不能按照一般电影的思路去设计了。起源的电影本来应该是最有意思的,两位演员也很好看,靠两张脸支撑全场。

李安的超级英雄电影确实与众不同,故事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为核心,使得影片具有艺术片的严肃主题,哥特式的风格加重了电影的古典主义气质。然而这种用艺术片的手法来拍商业题材的做法会让导演看起来里外不是人,作品显得不伦不类。作品的槽点很多,故事里人物之间的感情关系处理都很糟糕,逻辑混乱,让人难以理解,人物的性格表达同样糟糕,那种复杂的人性与故事的基调很难统一,这感觉就像是你在茅草屋里进行豪华装修。

,浩克和班纳两种意识共存。浩克的悲情在于他充满力量,却无法驾驭这种力量。他无意识地四处破坏,闯了祸后无法收尾。班纳的悲情在于正常的生活被破坏,一切都回不到最初的样子,他必须承担浩克犯下的错误。这种身份转换带来的困扰才是绿巨人的真实困境,而不是父子关系的疏离和缺失。编剧不用把绿巨人写的这么惨,他就已经很惨了。李安在一个超级英雄的身上投射自身困境,强塞私货,算不上高明。。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老土,多看几遍反而喜欢导演的耿直。要有漫画感就配上漫画切屏,简单粗暴。。不过绿巨人会轻功这点还是挺有想象力的。。,能缩能伸。

影片压抑悲伤但不至于虐心的气质还挺带感的,大概是因为浩克虽然经历着磨难,但他不拧巴。他没有因为变成“怪物”而伤心自责,只是放逐着感受那释放的快感;面对要置他死地的军队,他也从不下杀手,甚至还救了即将撞上大桥的飞机,看见了星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绿巨人在荒原,石阵和山丘上奔跑跳跃的时候,像神话一样壮阔像梦境一样自由像大地一样忧伤。3~4星

我的老天强撑着看完了。前十几分钟节奏很好,也有悬疑。后面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剧情拖沓、反复,女主沦为工具人。老爸本来要救儿子,搞着搞着就变成要力量了,有点奇奇怪怪。打斗也是挺,感觉忽然就打起来了。。。。。比较喜欢转场分镜,有些画面偏文艺风。比较惊艳的是浩克从高空坠落的时候,梦境里打破镜子那一幕,算是将内心视觉外化了。。。。。整体来说,票房大扑不是没有理由的。。。。。

非常规超英电影,李安给了绿巨人一双忧郁的眼睛,让绿巨人这样一个如同怪兽般的大块头英雄拥有了些悲情色彩;但是剧情冲突性太弱了,超英电影作为爆米花电影,还是应该更注重一些惊险刺激的对抗环节,大篇幅的人物背景描述有些无趣;女主很美,但是这种为了大义动不动就出卖爱人的人设有点不讨喜,父亲的后期能力设定那么牛但是下线的有点仓促,少有的几场对抗大场面戏其实拍得还挺不错的。

获得奖项

  • 第29届土星奖
    第29届土星奖
    提名:男性面孔
  • 第30届土星奖
    第30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科幻电影 / 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配乐
绿巨人浩克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