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女(2000)
父与女(英语:Father and Daughter)是一部荷兰动画短片,短片的导演和编剧是迈克尔·度德威特。该片的获得包括安锡、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等20项奖项,被认为迈克尔·度德威特最成功的作品。
剧情
父亲与年幼的女儿相伴,骑着脚踏车来到湖边,父亲亲吻了女儿,不舍地上了一艘小船,独自往无边际湖心划去。女儿在湖边守候,至日落都等不到父亲回来,只好回家。之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刮风、下雨、积雪,日渐长大的女儿,每当经过湖边都会停下查看。女儿有了同侪朋友,人生伴侣,生儿育女,都会来到湖边停留,年纪渐长,湖水渐渐干涸。直到有一天,年迈的她重回干涸长满草的湖边,放下了老旧的脚踏车,穿过跟她一般过的草丛,走到搁在沙土上的小船躺下。时间过去,女儿在夕阳中惊醒,四周的草不再茂密高大,她仿佛发现了件很重要的事,往前奔去,随着步伐她变回年青的模样,投入她思念的父亲怀里。
可以不难看出故事中的各种隐喻,小船是离开人世的载具,脚踏车是人的健康与身体,无边际的湖是思忆。壮年父亲放下了好的脚踏车在湖边划船离去,女儿在长大前脚踏车一直留在湖边,陪伴时常到湖边的她,年迈时的女儿,放下自己老旧的脚踏车,穿越草丛躺在小船上,故事中的人物除了到湖边,都是骑着或牵着脚踏车,皆是死别、躯体与回忆的描写。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安排,父亲离开后,女儿每次经过湖堤,都会遇到另一位女性骑车或牵车通过,彼此都会按铃呼应,年幼的她遇到年迈途人,年纪日长的她相遇的途人却一个比一个年青,这有如她与另一个时期的她相遇,又同时诉说着人生虽有偶然,但也有不变的规律。
音乐
片中使用的背景音乐改编自罗马尼亚音乐家伊凡诺维奇(英语:Ion Ivanovici)的圆舞曲「多瑙河的涟漪(英语:Waves of the Danube)」。
动画以简洁的画风,讲述了女儿对父亲的怀念。
获得奖项
- 第5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动画短片 - 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动画短片
- 迈克尔·度德威特 Michael Dudok de Wit导演
- 克莱尔·詹宁斯 Claire Jennings制片人
- 威廉·蒂森 Willem Thijssen制片人
简评
英语老师打开这个充满颗粒感的短片我真的没想到会这么震撼分别的那一刻女孩或许没想到她会守望一辈子,她再也等不到那个至亲至爱的人了,她躺在小船上,梦境中与父亲的重逢是她最大的念想,她或许会想父亲遭遇了什么苦难,不过那也不重要了,她最后躺在父亲的小船上,嘴角或许有心满意足的弧度,这种be结局我哭爆
影片一开始是一对父女骑自行车去了海边。父亲看到了海边的小舟就乘坐着小舟出了海。从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有回来过。女儿也一直在海边等待父亲归来,女儿天天来看,生怕父亲回来找不到自已。后来,女儿长大了,和同学们出去玩遇到去海边也会在那里等待一会。长大成人了也会来看,直到了嫁了人生了子女也会来看。有时女儿也会带着丈夫和儿女们一起看。日子一天天过去,海干了父亲还是没有回来,女儿就去海床上找。突然,女儿发现了当年父亲乘坐的小舟,女儿以为父亲已经遇难了就躺在小舟上,可谁想父亲出现了,两人看了看对方拥抱了起来他们相见了。这里面的情节是多么的生动精彩,又让人感动。父亲和女儿的亲情可真伟大啊!
短片讲述了一对父女感人的亲情。开始的基调是温暖、欢快的,转眼间父亲乘船离开,女儿年年都会回来守望父亲,但每次都失望而归,观众随着女儿的视角,看到她一点点长大,结婚、生子、变老,会忍不住内心焦急,产生与女儿同样的疑惑,父亲到底去了哪里?同时会开始猜测他或许已经不在了。直到故事来到最后,年迈的女儿踏进干枯的河床,发现了沉船,她最终选择了与父亲和解。该片的叙事借助了时间线的发展,用一次次等待与失望将观众的好奇心吊起,在最后揭开答案,通篇是温暖与悲伤的画风与色调,令人忍不住叹息。
第7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来自荷兰人迈克尔·度德威特的一部无声动画电影《父与女》——短短8分钟,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沉默中的父女情深。影片中,女儿和父亲只同行过一次,之后父亲划船离去,女孩由此开始了自己一生的无言等待。当女孩拖着沉重的身躯最后一次来到湖边,这一次,她知道自己不用回去了,她即将步入天国,真正与父亲相见
她这一生,从孩童到少女,从人妻到人母,从短裙飘飘到白发苍苍,从青春活力到人生迟暮,都在为他守护,为他执着。她永远爱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着他,守望着他,期待着他,直到岁月淡去,时间静止,湖水枯竭,她依然渴求他的拥抱,渴求躺在他温暖的臂弯,渴求他的守护与关爱,而不是她终其一生的等待。他与她,在平行世界里渡过了漫长的时光。他与她,心中有爱坚守,即使生生不见。他与她,是父与女。
父爱在我童年将走的时候开始远去,长大成人后和他的隔阂越来越大,面对彼此徒留偏执愤恨和无言。身在异乡时只念着妈妈,几乎不会想起父亲。可是在向前走的某个时刻,也会不易察觉地发一瞬间怔,茫然回头,似乎有一个小小的影子,蹦蹦跳跳地,想要等爸爸回来。(女孩一边成长一边等父亲的时候我特怕后面出现父亲默默在某处守护的假煽情戏码,还好,终究没有。)
展现形式有些类似沙画,BGM是钢琴和手风琴交替的《多瑙河之波》,风格非常舒缓,契合影片的主题。不到10分钟的故事非常非常简单,简单到我一时间不能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能排在豆瓣短片的Top20。仔细想想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也许是过度解读),也许湖与岸就是生与死的界限,父亲划船离开,也许就意味着死亡,而女儿遥望的那片湖水,就是离世亲人的归宿。结尾女儿丢下自行车,走进干涸的湖,象征着她也已死去,并在死后的世界,以小女孩的身份又与父亲相逢。这并不是“等待”的故事,而且“怀念”的故事,对于相爱的人,苟活于世的那一个,远比离去的人更痛苦
车轮不息,生命不息,当自行车单线去往远方的时候,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一个细节感受颇深,开头父亲和女儿骑车到海边,父亲第一次走向码头,走到船边上,但回过头去,看了一会,又冲回去一把抱起女儿,人在离开(去世)的时候对于生命和爱的人的不舍的情绪便传达给了观众。然后当他第二次走向船,音乐才慢了下来。他坐上小船,划向大海,他真正离开了。而从今以后,他的小女孩就必须独自一人骑车回家,从此,她的生命里将不再有父亲的陪伴和保护。
《父与女》好像是高中时候老师给放过,当年感动了吗?我不记得啦。但是今天再看,心酸。父亲乘着小船远去,女儿几十年来常常到父亲消失的湖边往远处望啊望。后来,湖干涸了,女儿也老了,她下到湖底,往远处走啊走,看到当年的沉船,爸爸早就没啦。她仿佛一下子回到孩童时期,爸爸把她举得高高哒。父与女的爱,只能在我的记忆里了。
好喜欢这种简单的画风,看似简单,但是镜头都是精心设计的。小女孩一生都在等父亲回来,最后等到河水干枯变成草地,走向河中心才发现早已经沉没,堆满泥沙的船。原来父亲不是去了远方,而是自杀了。小女孩趴在船里,好像是在感受父亲。然后站起来向前跑,一路跑过老年跑回了青年,最终扑进了父亲的怀里。好像她终于等到父亲回来了。没有一句台词,但情感很强烈。
更愿意把后半段理解为心理意义上的。父亲走后,这里就成为女儿心中无法释怀的地方。她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回到这里,希望看到父亲的踪迹。直到时间过去,直至暮年,那些伤痛渐渐平和却没有消失。那片无法渡过的河最终变成了田野,她能够有勇气走向回忆,走向过去,最终寻找到父亲,实现治愈。泪目了。
其实父亲是已经去世了,并不只是单纯地离开,我一开始一直没懂为什么他不再回来,看到最后意识到原来是已经无法再回来了。到女儿临终之际,她再次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见到了同样正值壮年的父亲。真的让我幻视到Coco,就算年纪再大,见到了父母,还是回到了当初那个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