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1(2011)

Eleven FlowersUP:2021-06-15

《我11》(11 Flowers)是一部中法合拍、由王小帅执导的剧情片。本片是继《青红》之后导演「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二部。2012年5月9日在法国上映,5月18日在中国上映。

我11

评分:7.4 导演:王小帅 编剧:王小帅
主演:闫妮 / 刘文卿 / 莫诗旎 / 王景春 / 王紫逸 / 乔任梁 / 于越 / 张珂源 / 钟国流星 / 楼逸昊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11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 法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 上海话
影片别名:十一朵鲜花 / 我十一 / 11 flowers / Eleven Flowers
上映:2012-05-18(中国大陆)
IMDb:tt2042432

剧情

1975年到1976年间的文革末期,在中国西南一个偏远山区的小镇上,一个11岁男孩亲历了一件杀人事件。故事背景反映了文革后期的民众生活状态,其中包括当时被卷入三线建设的知识分子在落后地区的家庭生活、文革武斗的余波、毛时代等级社会的权力结构及年轻人对于未来的茫然。影片充满“懵懂的性、无法释怀的情感以及死亡”。

王憨是个11岁的学生,他与八拉头、小老鼠和卫军四人是经常一起玩的亲密伙伴。有一天,他被老师选为领操员,为了能自信地站在所有同学前面做好领操工作,他恳求妈妈为他买一件白衬衫。刚开始妈妈不舍得花钱没同意,王憨就和她赌气,后来妈妈终于花了一年布票买来衣料亲手做成一件白衬衫给他,他也因此对这件白衬衫爱如珍宝。

在一次与伙伴在河边嬉闹时,王憨的衬衫意外掉下水漂在了水中,王憨因此怪罪于三个伙伴,惹得三人气愤离去。王憨将衬衫捞起后,就在他将它晾在树枝上快速风干时,腹部中弹的杀人犯谢觉强逃命路过,为了止血将衬衫抢去逃进山林。王憨为了取回心爱的衬衣竟到山林中找逃犯,两人相遇后谢觉强一方面要王憨为他找来止血草,另一方面威胁王憨不要将自己的藏身地泄露给别人,并保证他以后一定归还一件新衬衫。王憨回家后对母亲撒谎说衬衫顺着河水漂走了,母亲对此也很生气。后来王憨为了与三个闹翻的伙伴和好,竟然告诉了他们逃犯藏身之处的秘密,而爱说话的小老鼠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许多武警包围那片山林搜捕谢觉强,但没有结果。

最后,在一个夜晚纵火的谢觉强被抓住了,以杀人纵火的罪名被判处死刑。后来从监狱邮寄来一件给王憨的白衬衫,原来是谢觉强托付父亲为他买来,并请监狱方面代为寄送归还他的。

故事的结尾,四个孩子一边听着将要公开枪决一批死刑犯的广播声,一边在跑向刑场的路上,当王憨听到谢觉强的名字时就突然止步了。

演员表

演员角色备注
刘文卿王憨影片第一主角“我”,喜爱绘画,被老师选为学校的领操队员。他在一次与伙伴在河边嬉闹时,因意外丢失了母亲花了一年布票才凑齐的白衬衫,而认识了杀人逃犯谢觉强。
闫妮邓美玉王憨的母亲,女职工,育有一子和一女
王景春王伯驹王憨的父亲,小演员,爱教儿子绘画知识
王紫逸谢觉强觉红的哥哥,为了给遭强奸的妹妹觉红报仇而杀人纵火,最后被抓后判死刑
莫诗旎谢觉红少女学生,被革委会陈主任强奸
曹世平谢福来谢觉强和谢觉红的父亲,10年前从上海上山下乡到贵州的知识分子,渴望能回到上海。妻子早逝,因家庭崩溃而无限悲痛
张珂源八拉头学生,王憨的好伙伴
钟国流星小老鼠学生,王憨的好伙伴
楼逸昊卫军学生,王憨的好伙伴
于越周老师王憨的老师
乔任梁卫军哥卫军的哥哥,文革武斗参与者

创作

本片是2010年中法签订合拍片框架协议之后的首部作品。法国某电视台和南方基金都有投资,本片的录音师、调光师、后期制作都有法国电影人的参与。2010年10月3日开拍。

评价

媒体综评72分,烂番茄新鲜度91%,收获不少好评。“由于这是根据导演自身经历改编,所以呈现出极致的精致自传感”,“尽管影片有浓厚的历史背景,但由于主体性的完美把握,政治诉求并没有影响故事的开展”,“影片与《十七岁的单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来自于年轻人的共鸣”,“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但它并不是《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步调,虽然蕴含着惊悚和凶杀,但情节依然如蜜糖般香甜并螺旋式起伏”。

简评

一个十一岁孩子所经历的七零年代的某个片段,一切似乎都那么熟悉,狭小家属大院楼,陈旧的家具,拮据的生活,热情的邻居,还有顽皮天真、情窦初开的少年们,每一个不一样的人似乎都过着同样的生活,经历着同样的闹剧,这一切也都为那个凶杀案奠定了基调,所有的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一切存在的合理。少年的演员们毫无雕琢气,闫妮和王景春的表演恰到好处,随时能把观众带入那个年代。

原本想打3星,但还是给了一分鼓励分。最直观的感受是,导演后面有点敷衍,大场面几乎没有,一个作品最大的诚意莫过哪怕剧本不行,场面给够了,最好是剧本场面都有。导演在工厂失火和批斗,追拿逃犯等画面上偷懒了,全靠口述和一点小打小闹讲高潮的故事,尤其作为结尾的枪毙,也只有三个小孩的奔跑画面,如果是为了照顾儿童向,至少拍一点刑场的样子,或者囚车以及围观群众吧,结果只有通报的喇叭声作为交代。又想靠大场面制造高潮部分,又只能拍点边边角角来敷衍,奉劝导演,功夫要下足,才算诚意。另外,小演员的演技没太大问题,就是亮点少了些。

小演员们的表演都很到位,但片子还是存在问题,除了王小帅一如既往的隔靴搔痒之外,对背景也缺乏基本的交代,只能靠观众自己去脑补。从设定上看,故事是发生在一个西南地区的厂区,厂区生活的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上海的知青,所以大部分配角的沪语表达都是非常精准的;而唯独王憨父母带有很浓重的北方口音,并且导演对他们的出身也没有交代,只在后面提到一句“好朋友老夏回东北”,语焉不详。再者就是小演员普遍讲标准普通话的问题,特定的年代,厂区间人和人的关系异常紧密,在绝大部分居民都是沪语使用者的情况下,第二代的“移民”就能够完全不使用沪语而掌握一口不带西南口音的流利的普通话,这是非常让人难以置信的事,也是片子里一个极大的漏洞。

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看时代、看社会、看父母、看伙伴、看世间人生百态,孩子会因为一件新衣服而开心激动,父母会对票与钱的节俭,邻里街坊的互助,还有小人物在大环境下的无奈。整部片子色调、人设、服化、道具、氛围都贴合以前,每个演员都演绎出了过去的味道,小演员与老演员的演技都在线,乔任梁稍微有点出戏,闫妮王景春王憨还有妹妹这一家四口真实再现。电影元素较多但不凌乱,文革,孩提时代的心理变化,青春期,性启蒙等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是部不怎么火的好电影。

童年童趣的情节观赏趣味挺高,要是纯拍这个其实也可以(比如《八月》),但是又不时加入很多隔靴搔痒的历史议题,如果说导演是想拍西南版的《牯岭街杀人事件》,那我只能说他本末倒置了。王憨说白了只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他并不是主角,聚焦于小演员,主事件有没有发生在他身上,也没有让人物完成成长的弧光,通篇都是被动反应以及道听途说的隔岸观火。王景春这个人物完全成为了导演私货的传声筒,讲的那些台词其实挺尴尬的。

一开始觉得不错,好像很真实,但越看越觉得没意思。王小帅的电影序列在情节模式、叙事方式、情感结构等方面都很雷同,基调依旧是伤痕加自我成长叙事,并且充满知识分子的自恋和自怜。由王景春饰演的父亲是工人,王景春确实很像工人,但王小帅硬要在他身上加入很多知识分子的小资情调,显得很奇怪和突兀,而王景春本身并不适合演那种小知识分子。影片缺乏深度,也缺少创新。

导演试图以躁动的成长记忆招引出历史的幽灵,透过初中生视角窥见自身以及父辈所唯一拥有的东西——无能力为。所以这不单单是一部穿插着杀人与纵火的犯罪片、广义上的儿童片,更是一部震慑人心的惊悚片:末尾谢家父女站在监狱门口与王家三口视线交错,他们伫立的躯体笔直、僵硬,面无表情,而王家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逃避,这同时也是人们面对历史真相时给出的答案。

王小帅的个人回忆,同时带出文革后期的时代感。画面很美,风景绝佳,小时候的细节动人。有《阳光灿烂》+《西西里传说》的影子,堪称西双版纳的美丽传说。不关于成长的记忆。没想到能如此入戏。孩提时那种追求体面、互相攀比的虚荣心,直抵心坎。闫妮的角色让我恍惚有那么一瞬,以为她就是我的亲妈。小孩们性格和脾气的刻画不差于《伴我同行》,还有片子所带的70年代怀旧感和革命气息,甚至非主线的悬疑氛围都营造的神秘朦胧、异常撩人。唯一遗憾就是童年性事着笔太轻。

本片和《青紅》相同,都是王小帥選擇走回個人成長回憶路線下的作品,區別在於《青紅》是聚焦改革開放後的背景(1983年),而此片卻是文革末期的時間軸(1975年)。王小帥選此背景,自然有意展現壓抑年代更多恍如隔世的事物(比如物質的匱乏)。該片精彩之處是便過小男孩的視角去對敏感的時代背景營造一種亦真亦幻的朦朧感,他對成人世界一知半解的曖昧理解更好交代語焉不詳的案件罪犯動機,有利於通過審查,但案件卻通過其他人的蛛絲馬跡拼出真相(女孩的父親為了重返上海巴結幹部,卻不幸葬送女兒的貞操,女孩的哥哥殺幹部復仇並試圖炸燬兵工廠泄憤)。此外,本片還有一段紅衛兵互相毆鬥的場景,可見王小帥是有意迴歸田壯壯的《藍風箏》時代的文革題材禁區。

零散童年回忆的记叙和描述,(有评论说跟《阳光灿烂的日子》相似)个人认为不是很相似,只不过都是描写童年往事。而姜文的阳关灿烂,不确定,假想,似有非有的凌乱的回忆色彩更浓重。这个我更觉得,他可以确信他的回忆里有这些画面、事件、人、甚至确定时间线的顺序的判断。而阳光灿烂,我甚至“过度解读”的认为他的时间线都是乱的。OK个人见解(阳光灿烂看的有点久了,有点忘了)

王小帅自传三部曲(《青红》《我11》《闯入者》;尴尬的是这是我第一次看王小帅的电影);故事背景放在75年-76年,由一件衬衫,一次遭遇入手,不动声色地交代了时代背景,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现另一个家庭的悲剧。同时也是王憨个人的青春成长(同类型对标《阳光灿烂的日子》《黑处有什么》),故事并没有着眼历史因素大谈特谈,而是借父亲王伯驹口中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反省时代;一次遗精代表了王憨生理上的成熟开始,止步在谢觉强刑场前更像是心理上的成熟开始,如何定义一个人好与坏呢?王憨似乎陷入了迷惘。

【】光是看剧本和导演技法,这几乎是一部挑不出太大毛病的电影,围绕男孩成长的所有该有的内容都拍进来了。甚至应当说自此片起,王小帅已经熟练掌握了这套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叙事的全部要领,随后《闯入者》与《地久天长》俘获更多观众的呼应即是佐证。但也正是从此片开始,王小帅的创作变得异常的工业匠气。被这种匠气伤害最严重的是角色:本片不仅闫妮和王景春预设性过强的夫妇扮演是败笔,连看起来质感细腻的男孩主人公也存在问题,即动作太多而情绪太空。

获得奖项

  • 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59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第59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金贝壳奖
  •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最佳剪辑
  • 第5届亚太电影大奖
    第5届亚太电影大奖
    提名:Best Children`s Feature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