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杀了我妈妈(2009)

J'ai tué ma mèreUP:2021-03-02

《杀死我阿妈》(法语:J'ai tué ma mère)是一部2009年的加拿大半自传体剧情片,是魁北克电影人萨维·杜兰的编剧和导演处女作。影片在2009年第62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展映并在该届影展斩获三项大奖 ,而且在现场放映后得到了现场观众长达八分钟的起立鼓掌。影片于2009年6月5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上映,7月19日在法国上映。

我杀了我妈妈

评分:8.3 导演:泽维尔·多兰 编剧:泽维尔·多兰
主演:泽维尔·多兰 / 安娜·多尔瓦尔 / 弗朗索瓦·阿诺德 / 苏珊娜·克莱蒙 / 帕翠西卡·图拉斯内 / 尼尔斯·施内德 / Monique Spaziani / 皮埃尔·查侬 / Benoît Gouin / 雨果林·什维特·兰黛斯科 / 弗朗西斯·达查梅 / Émile Mailhiot / 曼努尔·泰德罗斯 / Bianca Gervais
类型:剧情 / 同性 / 家庭 / 传记
片长:96分钟地区:加拿大
语言:法语 / 英语 / 拉丁语
影片别名:杀死我阿妈(港) / 听妈妈的话(台) / 弑母 / 我杀了我母亲 / I Killed My Mother
上映:2009-09-15
IMDb:tt1424797

剧情

16岁少年Hubert(萨维·杜兰)幼年时父母离异,一直与母亲(安妮·杜尔瓦勒(英语:Anne Dorval))一起生活。进入青春期的Hubert渐渐发现,这个朝夕相处的女人身上糟糕的品味、不雅的仪态与无休止的唠叨和指责让他产生了日渐强烈的憎恶,甚至耻于向老师(苏珊娜·克莱蒙(英语:Suzanne Clément))承认母亲的存在。随着Hubert渐渐不再掩饰对母亲的反感,这对互相难以忍受的母子之间的争吵也变得稀松平常。亲情的力量终于占了上风,几近成年的儿子开始尝试理解母亲并分担她的负担;然而,Hubert与同性男友(弗朗索瓦·阿诺德(英语:François Arnaud (actor)))关系的曝光以及父母将他转去寄宿学校的决定让和谐的母子关系再次变得遥不可及。重要的情感纽带先后变得岌岌可危,孤立无援的Hubert要怎样找回家庭最初的美好?

演员

  • 萨维·杜兰 饰演 Hubert Minel
  • 安妮·杜尔瓦勒 饰演 Chantale Lemming,Hubert的母亲
  • 苏珊娜·克莱蒙 饰演 Julie Cloutier,Hubert的老师
  • 弗朗索瓦·阿诺德 饰演 Antonin Rimbaud,Hubert的男友
  • 尼尔斯·施内德(英语:Niels Schneider) 饰演 Éric,寄宿学校学生
  • 帕翠西卡·图拉斯内(法语:Patricia Tulane) 饰演 Hélène Rimbaud,Antonin的母亲

制作

本片的剧本由杜兰在16岁时写成,改编自其中学时写作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

影片的拍摄成本为80万加元,其中有17.5万加元来自杜兰自己的积蓄。他曾向加拿大影视管理局(英语:Telefilm Canada)和魁北克文化总署(英语:Société de développement des entreprises culturelles)寻求进一步投资,但起初均被拒绝,直到后来才从后者处成功申请到补充投资。

发行

《杀死我阿妈》2009年夏天在魁北克的12家影院和法国的60家影院上映,最终在魁北克收获了39.5万加元票房,法国的观影人次是18082人。影片晚些时候又在俄罗斯、比利时、希腊等国上映。

在华语地区,影片曾在2009年金马国际影展和2010年第3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展映。2010年,影片在台湾公映。

评价

影片得到了影评人的广泛好评。影片在电影评分网站烂番茄上的好评率为81%,平均得分7.1分;在专业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得到了83分。

奖项

2009年,《杀死我阿妈》代表加拿大参加了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不过最终没有获得提名。

奖项类别获奖人结果
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札维耶·多蓝提名
法国作家和作曲家协会奖(导演双周)札维耶·多蓝获奖
国际艺术院线协会奖札维耶·多蓝获奖
年轻视线大奖札维耶·多蓝获奖
凯撒电影奖最佳外国电影札维耶·多蓝提名
卫星奖最佳外语片《杀死我阿妈》提名
基尼奖Claude Jutra奖(英语:Claude Jutra Award)(最佳导演处女作)札维耶·多蓝获奖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铜马奖札维耶·多蓝提名
温哥华影展(英语: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加拿大影片札维耶·多蓝获奖
棕榈泉电影节最佳女主角Anne Dorval获奖
魁北克影视奖(英语:Jutra Award)最佳电影萨维·杜兰、Carole Mondello、Daniel Morin(法语:Daniel Morin)获奖
最佳女主角安妮·杜尔瓦勒获奖
最佳剧本萨维·杜兰获奖
最佳导演萨维·杜兰提名
最佳男主角萨维·杜兰提名
卢米埃尔奖最佳法语片(英语:Lumières Award for Best French-Language Film)《杀死我阿妈》获奖
最佳导演萨维·杜兰获奖

简评

最喜欢多兰把一切都给予理想化的近乎癫狂的表达,不管是母子关系,还是青少年成长,他都把他们推到一种悬崖边上的对峙状态。它已经不是电影,而是一首长诗。多兰大声嘶吼着“可不可以听我说话!”然后把所有的颜料一下下泼在电影的画布上——这就是《我杀了我妈妈》。看多兰电影时总是在无数片段眼前一亮,因为在他的世界,空气是颤动的音符,话语是循环慢放的梦境。协调又绚丽的色彩、音乐、场景。一切都重要,但一切又好像可有可无。所以要理解多兰心里的诗,一定要先走进他的世界里去。16岁的剧本,20岁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甚至还包括服装设计——没有人,可以拒绝这样偏执又才华横溢的多兰。没有人。

哭得最撕心的电影了。多兰拍的每一个无论多么意识流的镜头我都能发自内心认同这种感受!,我简直不配是人.....我其实特别羞涩对于走心的事儿,从来不会表达最最真实的爱,只会向最亲近的人宣泄我的愤怒,一次次伤透他们的心。我好自私,好无能。看完无敌立刻就想给我妈打个电话,但一看手机12:20了。很多次想说出来,但又怕...都一起不开心的事,说出来我们一起哭真的也不太想这样子。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再对我妈表达我的忏悔之心。周日母亲节 买点啥 md要不是张伦的课 根本不用回来,还能在家呆三天....

别人的18岁自编自导自演拍的成熟克制暴力宣泄情感到位简直吊打一众导演,我的十八岁为了几块钱生活费,为了数学题太难,为了点外卖跟父母闹得不可开交。父母尊重性爱自由,却控制宇柏米奈的行为自由。你说的我可以听得进去,可是我一一做不到。亲情状态已经到了冰点,缓和也是渐渐延缓崩塌的时间。偶尔会羡慕其他人的母亲,但是还是无法遗忘自己的母亲,即使你再伤害我我也会道歉。那些来不出口的爱意只能用兴奋品调动,那些开口骂的脏话是精神的控诉。18岁的多兰用这样一部作品惊艳众人,惊艳自己,自由与性爱,无奈与痛苦就是我和我妈的关系。

终于开始看多兰,果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喜欢这部电影的太多太多,立意、表达、画面、表演...很难想象这是泽维尔多兰20岁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与母亲关系的探讨,强烈引起了我的共鸣,好几个场面直戳心窝,一句“那么明天我也会死”直接打开泪腺。从小时候的紧紧依偎变成长大后的恶语相向,过去的美好仿佛不复存在,真的好让人心碎。明明是一直最深爱的人,却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用那颗不成熟的心抹杀母亲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同样也折磨着现实中的母亲。如果有一天你明白了,就抹去母亲脸上的泪水吧,别总是想她做了什么,想想她为什么这样做。

像是照镜子,里面的大喊大叫歇斯底里抓狂崩溃争吵摔东西互相不理解彼此折磨以及不知道算不算爱的有毒关系,无法做到百分百的恨父母,在这段关系中,我不无辜但也没罪,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抽身而出,网络上总有人说你这样有病,但人的感情是复杂的。如果我今天死了怎么办,那么我明天就去死,于贝尔在录象中说她结婚只是因为大家希望她这么做,所以她就这么做,这一直以来都是我对父母的看法,你们之所以结婚无非就是大家都如此。如果有谁侮辱她,我会宰了那个家伙,但是我也能很轻易的在脑子里想出一百个更爱的人。影片中的音乐和镜头特写给我很深印象,导演天才年纪这么小却能清晰将自己脑内的想法拍出,于贝尔只有嗑药的时候才能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只有在药物的作用下,也许一些像我这种的家庭应该每天都靠嗑药来维系家庭和睦,清醒只会走上毁灭

这部作品,贵在真诚。可以看出很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是视听语言很成熟,画面很美,男生们的颜值都很高。剧情刻画真实,后劲比较足,导演有足够的自省。如今回过头来看,其实父母与孩子,亲子关系,是爱恨交加的居多。大多数的父母既爱自己的孩子,又控制自己的孩子,既心疼自己的孩子,又很有虚荣心。孩子则总在渴望一个无条件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则总是渴望一个完美的孩子。一个人恨自己的父母,但并妨碍ta依然爱自己的父母。同样,具有虚荣、控制欲的父母,也不妨碍他们真心爱着自己的孩子。纯粹的、纯净的爱很少,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是95%无法做到(以现在的水平来说)。而现代的教育,趋向于塑造完美父母,隐藏他们对孩子的恨意,之后,大概率会养出一个虚伪的孩子吧。

没有哪一处是不震撼的,每一处独白,每一个想象,每一个争吵,每一次反悔,每一次尝试修复,每一句我爱你和我恨你,既窒息又理解。有点王家卫风格,但又很流畅,看着很过瘾。又爱又恨的矛盾情感,不至于那么强烈,但多多少少总能让人感同身受。像这种影片,把日常和真实展现出来,到结尾并不一定要有个明确的故事结局,而是能稍微看到冰块融化的过程,换来一口松气,或许就是讲述这些故事的意义。最后放出妈妈儿子小时候的影片就好像在说如果一切可以回到最初的模样那该多好,那些回忆都是让大家愿意努力去做出改变的牵引线。

我觉得我此刻也在经历着我与妈妈之间的割离,我的飞速生长,妈妈的追赶,可是我长得太快了啊,妈妈追的好努力好努力,我也好想停下来跟妈妈一起走,可是我不会这么做,我对她们的脾气变得越来越燥,变得没那么有耐心,前两年我还是妈妈最可爱的孩子吧,我跟妈妈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向前看和向后看间我多少应接不暇,我好想一下子回到高中的时候,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想要,妈妈就是我的世界,或者我也好想去到以后,我可以证明给她看我可以很好,我可以照顾她给她最好的,可是,妈妈最想要的是我的关注与时间吧,我分了多少给妈妈呢?我能做到更好吗?妈妈能老的慢点吗?不能,还是我现在开始改变吧

当年仅20岁的Dolan拍出了如此富有情感和艺术性的影片,最后的演员表看到他不仅是导演,同时也是编剧、服装和主演。只有经历过电影拍摄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这种一人身兼多职是有多么难。影片探讨的东西很简单,原生家庭缺失父亲角色,母亲一人难以给到Hubert需要的所有关怀,所以才造成了Hubert心理的障碍,导致了一系列争吵、离家出走、胡思乱想等行为。但是难得可贵的是影片采用的声光电总是让人在关注现实、感受现实的过程中感受着另一个层面的东西,由此,影片也做到了来自现实且高于现实。

光看本子是一部普通青少年视角电影,甚至很乏味。但我已经被他的大光圈,虚焦,美术和光效搞得晕头转向。多兰的视觉审美太戳中我,夜车,油画性爱,房间内设计,让电影成为与我而言的一场视听盛宴。多兰是有私心的,同样作为观众,也是无法抗拒长在自己审美点上的电影。除去这点,这一部和Mommy异曲同工,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虽然情绪很满,但是人物并没有被全方位细腻地刻画,主角应有的人格魅力被削弱了,这也是整部电影略显浮躁空洞的原因。另外,近尾声部分处理得潦草,开局惊艳,越来越乏味。(我真的很喜欢MV美学)

叛逆少年版的王家卫,配乐一响立即《花样年华》了。格局比王家卫要更小,题材更现代,但是仍然能做到韵味十足,而且故事也非常有同感。既然两个人都觉得对方有问题,那就说明这两个人的确是各自有问题,相爱相杀,也只有离开了或者离开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想起对方的好来,真是距离产生美了。叛逆少年和更年期母亲之间的故事本身就戏剧张力十足,但能做到这样的流畅又脱俗非常佩服,画面配字幕,穿插幻想画面,自拍独白,文艺味儿很足。但是向大师看齐的意思太重了。

视觉美术做得好。有时候觉得镜头很冷,主打纪实与平述,但偶尔的闪回又掺杂着梦幻和浪漫。巨大的布景时常将人物推到右下角落,情绪便也自然地蜷缩。茱莉的存在竟然是我最爱的,不管她怀着怎样的情感,符合道德抑或违背,在给宇柏的信里她写:“十年沉寂,两秒声音,人生竟然如此荒谬”,万般无奈中有脆弱但极其动人的东西。她的出现诉说着这种父母子女间互不理解的宿命和轮回。宇柏说:“如果你不是我母亲,我会很爱你”。这是悖论,也是没法破掉的局。你以为坐在大石头上的他们和解了?黑屏后还有多少争吵,我们看不到罢了。只能等,等那“两秒声音”的降临。|母亲节,仙ll-111放映会。

获得奖项

  • 第8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8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SACD奖-导演双周单元 / 年轻视野大奖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SACD Prize (Directors` Fortnight) / 国际艺术院线协会奖 / Regards Jeunes Prize
    提名:金摄影机奖
  • 第35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35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