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枪(2002)

The Missing GunUP:2021-06-05

《寻枪》(英语:The Missing Gun)是2002年上映的一部中国电影。本片是陆川导演和编剧的处女作,主要演员有姜文、宁静、石凉、伍宇娟等。

寻枪

评分:7.7 导演:陆川 编剧:陆川
主演:姜文 / 宁静 / 伍宇娟 / 刘小宁 / 魏小平 / 石凉
类型:剧情 / 悬疑 / 犯罪
片长:90分钟 / 120分钟(美国)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贵州话
影片别名:The Missing Gun
上映:2002-05-09(中国大陆)
IMDb:tt0342778

剧情大纲

马山(姜文饰)是贵州山区小镇的一名普通警察,从来都是枪不离身。一晚在参加完妹妹婚宴后,他喝得酩酊大醉被人送回家中,次日早上醒来时竟发现配枪不翼而飞,而更要命的是枪中还有三枚子弹。于是当晚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成了马山的怀疑对象。

马山在小镇到处寻访枪的下落。卖羊肉粉的结巴刘(魏晓平饰)看见他就不再结巴,这令马山心生疑虑。马山决定对重点嫌疑人一一排查,开始寻找那天送他回家的小商人周小刚(石凉饰)。令人意外的是,在周家前来开门的竟是马山的初恋情人李小萌(宁静饰)。案情变得越发扑朔迷离,而此时马山对李小萌的感情和丢枪的怀疑纠结在一起,又引发了马山妻子韩晓芸(伍宇娟饰)对丈夫移情别恋的担忧。随后一天深夜,李小萌被人用马山的枪杀死在周小刚的家中,马山作为犯罪嫌疑人被逮捕,马家平静的生活终于被打破,马山的妻儿都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尽管精神高度紧张,马山在牢房中经过细致分析得出杀人凶手的目标是周小刚却误杀了李小萌的结论。此后的弹道分析证实了他的判断,马山重获自由继续他的寻枪之路。他顺藤摸瓜,查出周小刚原来是制造假酒的贩子,于是决定假扮周小刚外出,引诱凶手再次现身。果不其然,凶手浮出水面,正是马山最初怀疑的结巴刘,马山此时却不幸中弹。事情至此才算真相大白:周小刚制贩假酒害死了结巴刘的亲人,愚昧无知的他决定偷枪杀人复仇。

面对乌黑的枪口,马山突然明白过来,要想终结这场悲剧,不再让结巴刘继续杀人,只有让最后这枚子弹射入自己的身体,这是他补救过错的唯一办法。他用一把假枪作威胁迫使结巴又向他开了一枪,挣扎中,马山用手铐将结巴刘和自己铐在一起。在影片的结尾,马山拿着寻到的手枪从血泊中站起,迎着阳光,含着泪水,却是微笑着走向远方。这里有两种理解,一种说法是马山以身殉职,片尾出现的是他临终的幻觉或者是灵魂,另一种理解则说马山并没有死。

演员阵容

  • 姜文马山,小镇警察,枪的失主。
  • 伍宇娟韩晓芸 ,马山妻子,小学教师。
  • 宁静李小萌,马山初恋情人。
  • 石凉周小刚,小商人,假酒贩子。
  • 魏晓平结巴刘,卖羊肉粉的,杀人凶手。
  • 韩三平 客串 公安局长一角。

拍摄与制作

电影剧本的蓝本小说《寻枪记》由作家凡一平创作,发表于1999年《十月》第4期,导演陆川以一万元的低价买下小说的电影改编权。经过两年时间剧本几易其稿,在获得投资方华谊兄弟的认可和监制兼主演姜文的加盟之后,于2001年5月10日开机拍摄。电影最初选择在广西昭平县黄姚镇取景,但后来因贵州省大力邀请,影片最终定在贵州省贵阳市青岩镇拍摄。《寻枪》是中国首部运用GDC(环球数码)旗下的DSR数码影院服务系统的胶片数码版电影。

参展与票房

作为2002年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参展影片,本片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此外,本片获选参与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逆流而上非竞赛单元奖的角逐,虽在媒体中反应不错,但并未获得任何奖项。

影片自2002年5月9日在北京首映以来,一周内即取得超过一百万票房,超过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影片《指环王:护戒使者》,而中国总票房约700万元。

反响与评价

肯定

本片作为陆川导演和编剧的处女作,获得不少好评。有评论认为其为中国电影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南方周末》甚至评论说,它“结束了电影在中国被神秘化的历史”,开创了“平民电影的新时代”。此外,本片亦是中国首部以数字方式放映的电影。

批评

也有评论指出影片过分运用电影技巧,却忽视了剧本平庸的先天不足,同时借助媒体炒作票房、明星以及海外销售成绩,引起观众反感。还有声音指责本片有抄袭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名作《野良犬》的嫌疑。因本片对白采用贵州方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批评称此举有负面的示范效应,将影响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开展。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方言。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获得奖项

  • 2001年 2001年度台湾优良剧本大奖
  • 2002年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 2002年 新周刊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最佳电影
  • 2002年 卫视周刊年度全球十大电影 年度最佳导演
  • 2002年 上海影评人协会 年度十大国产片
  • 2003年 第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内地最佳处女作奖、内地最佳影片奖
  • 2003年 中国全国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金剑奖” 电影二等奖
  • 2003年 预告片金像奖(英语:Golden Trailer Awards) 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电影改编自中国作家凡一平的小说《寻枪记》,情节围绕中国贵州山区的小镇警察马山在遗失配枪后寻枪的历程展开。电影表达了现代人迷失自我与拯救自我的主题。本片被认为模仿与借鉴了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名作《野良犬》,该片也围绕着寻枪这一主线展开。
2002年4月21日,电影在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首映。4月28日,电影在上海试映,成为中国首部采用数字技术放映的电影。同年5月9日电影在中国各地正式公映。

简评

设计感太明显啦,人物的特写、镜头的切换、姜文第一人称的视角、录音室里清晰的脚步声,以及存在感极强的现代主义风格,都使得影片显得不太自然。而另一方面,在以“枪”、“生死”这样的宏大主题视野下,使得一切琐碎的事情都变得荒诞可笑无意义,由此引导向对于一切的解构,这个逻辑同样十分清晰,所以当这条逻辑忽然被跳出时候,观众就有了一个情绪上的高潮,那就是姜文抓小偷的情节,对比其他部分,这段情节表现的并不是荒谬,而是更加天然的快乐与兴奋,只有在这段情节中,姜文是真正感到开心的,于是在这时候,“枪”第一次被找到了,虽然因为故事走向的问题,这把枪被设定成了假的,但是“找到”这个动作的意义却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在姜文跳出“荒谬”和“无意义”的瞬间,“枪”的意义也就浮现了。

这确定不是姜文的片子?犀利无比的剪辑,快切,降格,圈式移镜头,抽帧,倒放,心理蒙太奇,色彩冷色极度压抑,绝对的黑夜放大了一切的杂乱的色彩丰富人物内心,以形式主义来渲染人物内心复杂,梦境,潜意识,结尾超现实,又起死回生《鬼子来了》 《寻枪》首先是这个寻字,有追溯的意思,枪代表着强烈的欲望,“不是找不到了,是不见了”片中多处强调,也就意味着欲望消失了,不见了,马山是个对生活麻木的人,身份警察,性生活失败,对儿子不够关心。然后简单复述一下我看到的东西,马山在喝酒的酒会上,看到了很久没见到的初恋和另一个男人搞来搞去,喝酒泄愤,最后意外杀死了初恋,把枪丢了。醒酒后不愿意接受这个真相,反复的问人,最后知道了真相回去关心了一下自己的家庭,开枪自杀。

本片首先是关于精神与外部世界的:“枪”在弗洛伊德处的象征义,丢枪-寻枪与拉康式的缺失-满足欲望逻辑之比照,很明显会让本片落入精神分析话语,马山的性压抑,以及隐含的个人与社会-政治权力矛盾的隐喻,也不断被特写、慢镜头、重复剪辑等超现实手段强调;其次是关于谜团和解谜、真实与虚幻的:一再复现和突然冒出的人物,以及幻想-回忆的具象化场景给故事增添了更多不可信的因子,背后跟拍和变成空镜的正反打似乎在暗示一种他人的旁观视角,死后复生的设计又隐约有打破第四面墙的冲动;并且它是关于情-动的:真实的地点与虚构的地点经由大量平面构图式的场面调度制成寻枪世界的幕布;影片开头的行进长镜头、马山中枪后探视妻儿的幽灵视角,以及“寻”的过程本身则是明显的运动。这种运动中自然混合着马山的苦闷、惶恐、愤怒以及其他参与者更复杂的情

《寻枪》,陆川导演处女作就找来姜文这么强势的演员,明显可以看出很多作为导演的姜文印记在里面,包括快速剪辑的摇晃镜头和红布桌的三人谈话,片名很直白,就是警察丢枪之后找抢的过程,全程马山都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给他参谋的两个人物也是若隐若现的感觉,以及卖羊肉粉的一两下突然出现和略显牵强的杀人动机,都不免让人怀疑一切都是马山所幻想或分裂出来的人格,自编自导的寻枪戏码,实则重遇旧爱与新欢在一起的刺激导致失魂落魄一怒报复,枪丢了可以找,魂没了就很难回。★★★★

蓝光重刷。勉强及格。姜文丢枪后去寻访做礼薄的朋友,镜头给他俩的都是中景(实际两人不可能中间隔着这么大的距离对话),而且他们的背景一直在变,切的生硬突兀,那个修车战友的台词也如梦呓,两人后来控制住了不法商人嫌犯,场地是在个斗鸡场里(旁边还有一对斗鸡),这些设计似乎有先锋话剧的影响,在刻意营造一种奇怪又好玩的味道,这种话剧倾向可能为姜文和陆川所共享,延续在他们其后的作品里(《王的盛宴》明显玩脱了)。视听语言很张扬、躁动,晃动的手持摄影,藏在角色后脖颈的特写视角,姜文的幻听,阴郁又没什么路人的边陲小镇,姜文丢枪被领导知晓后(公权力介入),叙事重点由心理转向事件,从姜文的心理折磨转向抓杀宁静的凶手,但这段并没什么推理,更多靠突兀出现的自行车贼与真凶,来维持住影片的刺激感,这个设计未免简单、单薄

刘结巴杀的人?为什么会选一个如此普通的人,如果是刘结巴那就不是姜文所要呈现的电影,陆川确实很有创新精神,拍摄手法上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够自然,很多镜头像是在故意炫技,太多刻意的镜头抖动,刻意的蒙太奇手法都是扣分项,整部剧情却设计的精妙绝伦,宁静第一次出场是幻想,马山应该没敲门,离开周小刚家的时候有一个回头的动作,宁静的声音像幽灵幻象门是关上的,而后面马山其实在婚礼上就已经知道宁静和周小刚的事情了,或者在那辆车子上就已经看见了两人的奸情,真正杀死宁静的其实是马山,马山指认周小刚的时候似乎自己就在现场,而周小刚在案发现场并没有看清马山的脸,看到指认他的是马山自然下意识认为不可能是警察犯案,如果导演要把刘结巴设成杀人犯,那么实在是有点普通了,中间那么多臆想和故意误导观众的导向镜头又怎么说的通呢?

用压抑潜意识、监守自盗来解释这部影片是很合适的,能够将不合情理的剧情连缀起来。影片视听节奏很棒,音乐加分。倍速主观街景镜头、小萌开门处的软语加叠化、臀部局部打光坐上车、门框构图妻儿在上课、最后直冲着镜头的超现实镜头处理,很棒。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潜意识外化地不够明确,如果事先不带着正确的理论工具去观影,只是让人一头雾水,对观众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同时是非分的要求。

粗糙的、用力做风格的感觉很强,但个人来说不是缺点,选姜文来演也是神来之笔,那种土、直、略微憨憨和我行我素的气质太增色了,最后的场景让我想到《本命年》,这样的人就该找姜文来演。但我没想到宁静的名字那么靠前结果戏份就那么点…演员表能不能别谁有名谁往前写啊。除去情节推进方面有既视感之外,流畅度比较差,也有风格所累的问题,但陆川在暗示姜文、宁静角色的前史上非常到位,所以他为什么在剩下的部分那么掉链子就很奇怪,明明不是不具备保留风格的同时圆润剧情的能力…以及我更希望他能在这个风格一路走到黑,至少更有意思点

看完这部电影有3,4天了,脑子里不由闪想着宁静在影片呼唤“马山”的声音。朴真,柔美的女子,前面还是马山寻枪紧张的心理状态,转眼,温柔的呼唤,一强一弱的对比,留给我深刻的印象。我其实是不爱看老片的,因为我想老片影片拍摄技术不如现在的拍摄技术清晰,老片和现在的思想也可能存在代沟。是我冒失了。其实不然,以前的拍摄手法有限,更专注于把故事讲好,尤其是遇到难能可贵的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这部片子也可以认为是悬疑片,对比现在的大部分悬疑片,把故事讲清楚,也把人性的内心的阴暗面,若隐若现的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联想。比如,这部片子的寻枪,对于如何丢枪的那一晚,是从多人的嘴里说出,而没有演出来,让我们观众不由自主的联想各种可能。其中类似的场景很多。这大概就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有丢失某样东西的时候,这东西可能有形可能无形,东西丢了之后有时茫然不知所措,有时麻木毫不在意,抑或急火攻心上蹿下跳。我们从导演的拍摄手法上来看,寻找过程充斥着荒诞色彩,不断怀疑,不断否定,不断发毛,不断幻想,气氛诡异,开篇晃动的镜头和快速凌厉的剪辑手法把观众带入了一种恍惚而焦灼的情绪感受中,这就奠定了本片的基调。整部影片充斥着明显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色彩,第一人称视角的大量运用更使这种主观感觉愈加强烈。

其实是个很简单的小故事:偷枪者和受害者就在谜面之上,有所猜想那总有一种可能猜对。但是强烈的剪辑手法让我专注于剧情推进。一处越轴在马山首次寻枪时的夜戏,模糊前进的行向表现揣测不安的内心,加以妻儿妹妹妹夫的形象浮现更显事态紧迫;一处在结尾凶手二次行凶,一个镜头的越轴言简意赅又清晰强烈的提醒剧情绝无那么简单进行——目标被掉包了。此处我觉不一定是姜文的手笔,更可能是新人陆川的设计,因为略显“小气”;但是陈军老树精马山三人红桌环绕对话戏必然是与《子弹》的鸿门宴一脉相承。此外,长镜头沉浸,第三人称无缝切换到第一人称,跳切的大量使用保证整片水平。姜文敲门一见竟是宁静,是不是仍有童年留下的意难平呢?

其实一开始看是有点不放心的,看到美版时长竟然比国版整整多了三十分钟,不想把第一遍献给不完整的版本,b站的片源又很糊,压根没修复。可是美版压根找不到,只能看国版了。导演是陆川,但是能看出来片子有很多姜文的味道。秉承了姜文一贯节奏快的风格,落下一点就跟不上了。表面是一个普通的寻枪故事,实则隐晦的讲述了一个男人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精神分裂的过程。片子中大量的第一人称叙述,快速的镜头跳接,看得我头昏眼花。片子要素极多,每个不起眼的镜头都有极大作用。甚至一开始我自己都没完全看懂,值得反复、细细的品味。姜文的风格充斥着整个片子,姜导粉丝必看

获得奖项

  • 第7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第7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提名:新浪潮奖
  • 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获奖:最佳处女作奖
  • 第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男演员 / 最佳电影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处女作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演员
    提名:最佳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