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已不再变老(2018)

They Shall Not Grow OldUP:2022-02-16

《他们已不再变老》(英语:They Shall Not Grow Old,新加坡译《他们不会变老》,香港译《不老的战迹》,台湾译《他们不再老去》)是一部2018年纽西兰与英国合拍的纪录片,由彼得·杰克逊执导和制作。影片中大部分一战片段和史料为首次公开,由帝国战争博物馆提供。电影中的音频则取用自BBC和战争博物馆对英国老兵的采访记录。电影片段并非原片,而是经过了着色、补帧、增添音效等现代电影技术,使得更加让观众唤起沉睡的记忆,以及更加符合真实的战时经历。

剧照演员表影评
他们已不再变老

评分:8.8 导演:彼得·杰克逊 编剧:
主演:
类型:纪录片 / 历史 / 战争
片长:99分钟 / 96分钟(中国大陆)地区:英国 / 新西兰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不老的战迹(港) / 他们不再老去(台) / 他们不会变老
上映:2019-11-11(中国大陆)
IMDb:tt7905466

在此之前杰克逊曾拍摄了伪纪录片《被遗忘的影片》(Forgotten Silver)并参与了纪录片《孟菲斯以西》(West of Memphis)的制作,本片从而成为他的首部执导纪录片。因念及曾祖父曾参与于了一战,杰克逊由此追求的是拍出“当兵是一种什么体验”的沉浸式体验,而不是讲一个故事,回忆一段事件。电影制作组为此调出并重新组织排布了采访自200名退役英军的600小时长的采访纪录和100多个小时的战争纪录片,电影片名则来自劳伦斯·比尼恩(Laurence Binyon)1914年著名的《追念诗》(Ode of Remembrance)中的那句“他们已不再变老,不像我们留下来的日渐衰老”(“They shall grow not old, as we that are left grow old”)
影片于2018年10月16日在伦敦电影和部分英国影院同时首映。随后在康边停战协定百年纪念日的11月11日,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播放了本片。2018年12月17日电影在美国小规模上映,并因为票房的成功,影片在2019年2月走向世界,在4月6日登上北京国际电影节。《他们已不再变老》的历史重建工作、沉浸式氛围和战争的反思博得了评论家们的好评,影片也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纪录片的提名。

简评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就像片子一开头都觉得没什么,甚至觉得好玩,争先恐后的去参战,当经历过战争的蹂躏,就像片子中说的,他们已经不在乎谁赢得战争,因为双方的士兵都受够了。利益集团之争,受伤的是小老百姓,当战争结束的那一刻,士兵甚至突然空虚了 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经历过战争后大家都不再希望有战争,可一段时间后,再利益集团的驱使下又会重回战争,可怜的底层民众,命如草芥。除非有一天,每一个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力,爱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拒绝战争。可惜,这不太可能

看完《1917》后把这部也看了,一部没有一句传统意义上的“解说”,由一战老兵录音旁白构成的纪录片。我想,战争就是判决无数人的死刑,只是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单。他们不再变老,但他们年轻的生命逝去得也并没有多少意义。反对北约东扩就发动侵略战争?领袖的一个决定就让两国多少生灵涂炭,不知道俄罗斯的青年们是否觉得这样死在乌克兰是有意义的。至于本国的热血青年,算了,还是不说了。借用b站马督工的一个说法,感觉除了“保卫现代生活”的这个理由,现在的战争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热血上头之前,还是好好算算,到底是为了什么,要把自己放在俄罗斯轮盘赌(而且枪里放了3颗子弹)的境地里。

从标题到影片本身都让我心碎。为什么人类需要影像,因为它比任何文字都要深刻,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地狱,有别于你刻板印象的地狱:那些战火比你想象中还要猛烈血腥,伤口比电影里还要触目惊心;可那些年轻的士兵脸上又挂着笑容,心中满是在战壕里种花的浪漫。我们需要影像,因为它让人明白,我们没有权利再享受这种无知的天真。死去的人不会再变老,活着的人或是早已死去。没人真正理解那段惨痛的历史,没人真正体会切入骨髓的恐惧,那段最热烈最绝望的青春,被永远埋葬在那泥泞的横尸遍野的战壕里。

兼顾创意和技术的奇葩(原意),或可空前绝后。趁着新版《西线无战事》盛传,补上三年前就该看的本片,目睹了甚多惊喜。空前绝后者,在于本片匠心独运的修复和细致入微的比对,使之短期内难以被超越和复制,注定成为纪录片中的异类。PJ团队处心积虑地扫除原片固有的刻板、模糊、灰暗、急促,誓要以自然、清晰、明亮、流畅示人,历史与今人的距离由此拉近。本片的“他们”不同于今人,总是面带欣喜地看向镜头,若无战事。与之对应的口述里也显不出后怕和悲悯,既有一股饱经风霜的淡然,又重申了一战的毫无意义。转念一想,所有战争于世间凡人而言或许都毫无意义,即使有意义也是勉强赋予。不仅战时毫无意义,战后亦无路可走、无人问津,一如日常遇到麻木不仁的面孔,旁人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谓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往往出自亲历者,或者他们从不提起

不可多得的一部意义重大的战争纪录片。彩色的魅力就在于能瞬间把黑白片制造出的生疏感拉近,这样的沉浸式战场体验绝对秒杀同题材的剧情片。本片最让人心碎的地方有三处,一处是第一次进攻,之前还谈笑风生生龙活虎的战友顷刻间在德军机枪的嘶吼中了无生息,二处是结尾战士们结束了地狱般的四年,回到家乡,不仅没有得到同族们的尊重,甚至没得到一丝一毫的理解,三处是即使如此荒诞戏谑的战争过去了,字幕歌曲却是欢快的小调。我想,欧洲人最后古典美的荣耀和浪漫,就是被不义的一战所剥夺的。本片采用黑白彩色并用的画面,和不露脸的老兵的画外音进行讲述,其表达出的反战情绪和呈现出的叙事效果,都是一般纪录片所达不到的。对纪录片或者一战感兴趣的观众,绝对不能错过本片。

色彩取消了安全距离,恐怖谷的诡异感让每个脸孔都像鬼魂,所以当人们对战争片的狂轰滥炸感到疲惫时,这种技术某种程度上恢复了注意力和恐惧感。在战争终于平息时,“鬼魂”的假定得以暂时取消,这刻感到离他们从未如此近过,战争带来的疲惫和虚无也如此真切。最后画面又退回到原有的黑白和画幅,退回到刚开始的城市空间,旁白里的“不了解事实”的局外人,这也指观众最开始的状态,用曾经那种眼光审视的真实不是他们经历的真实

当画面从黑白转为彩色时,太震撼了,亲历战场的老兵们的采访配上相匹的画面,仿佛亲身体验战场,冲上战场的未成年的年轻人、野兽般的厮杀,“投降也没差,反正都要被杀死。”“人人尖叫,倒平,呻吟至毫无声息。”只有枪火炮弹的人间炼狱、谈笑风间就有人被射杀,刚认识一天的战友便是至交,因为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战争结束。对着镜头喊“Hello,Mom!”埋葬着正青春生命的坟墓,蝼蚁般易碎的生命。最后曾经的老兵们德军的评价,瞬间拉高格局:“他们很害怕,却也很温和。”“那些德国士兵通常是个很好的人,我想他真的是个理发师或商店老板什么的,只是和我们一样,被困在军装里。”“有事我们会聊,战争毫无意义,为何会发生?”战争胜利了“我们好像失业了。”“我们是脱离平民的团体。”历史理应被铭记,他们已离去,但他们不再变老。

没有欢呼没有亢奋,平淡且无聊反而是和平的本色,挺感慨的,有一种宿命感,因为人群就是不安于平淡的,所以和平难以永存。旁白文雅的词句和内容对比强烈,效果震撼,而且真实感很强,感受深刻。不过这片子估计不需要多少成本,应该可以做的更自由一些,现在众声诉说同一个故事,虽然说服力强,只谈共识也更精练,但是缺少多样性,少了一些韵味。画面就不挑刺了,不是重点。. 能够铭记、能够表达是很重要的能力,字幕可以看到采编进电影的录音来源还是军官偏多,共勉。

虽然是纪录片,却远没有同题材的商业电影血腥震撼,微观的故事性被平稳的宏大叙事所取代,观众只是跟随记录浏览历史,而绝非身临其境体验生死,如果说后者是主题公园,前者就是历史博物馆,那些与跌宕起伏情节无关的元素,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叙那段时光,对战争给人除了生死一线之外的视角与体验,却也无不体现历史洪流的无情与个体生命的脆弱。历史昭示未来,但现实不会改变,谁又敢说有生之年,一定能摆脱历史的轮回呢?如果终有一日,希望是一雪前耻,重新制定世界的规则。

很感激有亲历者的声音,让后人不用去想象,不用去推测的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心情。600多个人剩下不到一百个,踏着队友尸体往上冲,最终杀掉的是那些对他们也没什么敌意的,和他们差不多的,正派的,德国人。他们不知道为何而战,他们也不知道战争的意义,但他们已不再变老。远离战线的人做出决定,远离战线的人书写新闻报道,而在战场上的人遭受战争苦难,他们回到家乡时,那破碎的四年就被扔进了垃圾桶,退伍军人的头冠只有自己带着,国家和同乡,没有人在乎其他们经历了什么。

最动人的一战片之一,另一部是《漫长的婚约》。真实的影像中,这些战场上十几岁的小伙子们看向镜头努力展露笑容,非常非常专注,看得非常堵心。然后一个个生命消失在泥泞的壕沟边。然后他们变得像野兽。然后他们因为嫌累赘赶走战俘,杀掉无力再去救治的同胞。然后他们无论活着死去,都永远留在了那场战争中,战争之外的一切对他们困惑,令他们困惑——所以,他们不再变老。旁白用了非常柔和轻松的语气,就像爷爷再跟你讲故事,BGM还是俏皮的口哨声,但真实朴素的影像,抵得上千百遍对战争的厉声控诉。

突然发现居然没有标记这部…对我影响最大的纪录片之一,那段时间搭配了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黑色方尖碑》,纪录片的声音、色彩、动态让我真的感到时间回溯,非常震撼;第一次了解战争对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一开始以为国内不会上映,先看了网盘,后来上映了就去补票了,结果全市只有一家电影院在放映,和朋友包了整个场…总感到有些悲凉。大家好像已经不在意上世纪的两处疤痕了,战争这个词越来越轻巧。

获得奖项

  •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获奖:金卷轴奖-最佳纪录片音效剪辑
  •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电影奖-最佳纪录片
  • 第48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第48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提名:观众奖
  • 第39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第39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年度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