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情史(1998)
《莎翁情史》(英语:Shakespeare in Love,香港译《写我深情》)是一部1998年首映的电影,由英国导演约翰·麦登执导。剧本则来自于1990年因威廉·莎士比亚的影响而创作了一出成功戏剧──《君臣人子小命呜呼》(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的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与兼任制片人的马克·诺曼。
制作
电影的情节大部分都是虚构出来,而角色方面只有少部分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人物,例如:莎士比亚、英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剧作家克利斯多弗·马罗(Christopher Marlowe)等。还有,电影内很多角色、情节以及对白的设计都是参考莎士比亚的戏剧。
剧情
《莎翁情史》讲述的是莎士比亚的爱情故事。
1593年,一座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边的玫瑰剧院(The Rose)因为瘟疫被关闭了约十二个星期后才重开,它的老板汉斯乐为此失去演出的收入,并欠下菲尼曼一笔债项。为了还债不再受酷刑,汉斯乐提议菲尼曼投资一出由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名为《罗密欧与海盗之女阿丝》,收益作还债之用。
这剧的制作很快就已经预备妥当,只差莎士比亚那未完成的剧本,然而,莎士比亚却在这个时候失去了创作灵感。他为此到占卜师那里求助,而那占卜师告诉他,只有爱情才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
莎士比亚因此去找与他一直有关系的洛斯琳,她是汉乐斯的竞争对手──波贝的情妇。向她示爱后,莎士比亚就回去完成他的那部喜剧作品,并希望得到波贝对剧本的投资,怎料,他却在波贝的居所发现洛斯琳正与其他人偷情。在路上,莎士比亚一怒之下把剧本扔在火堆中,并瞒着汉斯乐说剧本已完成,可以招募演员。
在招募演员的过程中,其中一位应征者──肯特的才华被莎士比亚发现,当莎士比亚要他脱下帽子时,肯特便吓得逃走了。莎士比亚追到河的对岸,一间爵士的大宅时便失去了他的踪影,屋里的奶娘说肯特是她的侄子。他没有放弃,在门外等候。
到了晚上,莎士比亚碰到了在乐队的朋友,并混入了爵士举办的舞会。在舞会里,他遇上了薇奥拉──爵士的女儿,两人一见钟情,但莎士比亚被看中她的魏瑟爵士赶走。虽然如此,薇奥拉却带给莎士比亚灵感的泉源,再加上同样是剧作家的好友马罗给他的创作方向,令他在一个晚上便完成了新剧第一场景的剧本。
第二日,莎士比亚在剧场排戏时,肯特突然出现,并答应当罗密欧的角色。排练完毕后,莎士比亚希望肯特能够将他对薇奥拉示爱的信带回给她。薇奥拉虽知道莎士比亚爱意,但她要面对嫁给魏瑟爵士的现实。
肯特将薇奥拉的回信给莎士比亚看后,他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结果,并向肯特表示为求薇奥拉的爱,他将不惜一切,当肯特听到他这番说话后,便突然吻向他。此时,莎士比亚才知道肯特原来是薇奥拉扮成的。薇奥拉这样做是因为她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但当时法例禁止女子担任演员。
其后,莎士比亚与薇奥拉陷入热恋当中,而他所写的剧本亦不再是一出喜剧,是一部讲述两大仇家儿女的爱情悲剧,听取演员好友尼德的意见,将此剧改名为《罗密欧与茱丽叶》。可是,好景不常,薇奥拉的婚期将近,而她女扮男装的身分也被地方官员发现,玫瑰剧院因此被勒令关闭……
金句
- 「我不知道,这是一个谜。」(I don't know. It's a mystery.)──每当情况变得愈来愈坏时,汉斯乐都会说情况会改善,而当他被问及原因的时候,便会这样回答。另外,薇奥拉最后跟莎士比亚道别并启发他创作《第十二夜》的时候,也曾这样说过。
- 「为了一个吻,我会违抗千个魏瑟。」(For one kiss, I would defy a thousand Wessexes.)──当莎士比亚读了薇奥拉拒绝他的信时,莎士比亚对女扮男装的肯特说,爱情无分特级,即使魏瑟爵士是她的未婚夫,他也会继续爱下去。当肯特问他如果魏瑟从中阻挠时,莎士比亚便这样说。
演员表
主要角色
- 格温妮丝·帕特罗(Gwyneth Paltrow) 饰演 薇奥拉·德·勒沙/汤玛士·肯特
- 约瑟夫·费因斯(Joseph Fiennes) 饰演 威廉·莎士比亚
- 乔弗瑞·拉什(Geoffrey Rush) 饰演 菲立·汉斯乐
- 科林·费尔斯(Colin Firth) 饰演 魏瑟爵士
- 宾·艾佛力(Ben Affleck) 饰演 尼德·阿连
- 朱迪·丹奇(Judi Dench) 饰演 伊莉莎白一世
其他角色
- 汤姆·威尔金森(Tom Wilkinson) 饰演 晓·菲尼曼
- 鲁伯特·埃弗里特 饰演 克利斯多弗·马罗
- 桑德拉·韦恩顿(英语:Sandra Reinton)(Sandra Reinton) 饰演 洛斯琳
- 马丁·肯尼斯(Martin Clunes) 饰演 理察·波贝
- 西蒙·卡洛 饰演 埃德蒙·蒂尔尼(英语:Edmund Tylney)
- Jim Carter 饰演 Ralph Bashford
- Antony Sher 饰演 Dr. Moth
- 伊美黛·史道顿 饰演 Nurse
- Mark Williams 饰演 Wabash
- Daniel Brocklebank 饰演 Sam Gosse
- Jill Baker 饰演 Lady de Lesseps
- Patrick Barlow 饰演 Will Kempe
- Joe Roberts 饰演 John Webster
- John Inman 饰演 Lady Capulet
轶事
- 电影初段给女皇伊莉莎白一世表演的戏剧是《维洛那两绅士》(Two Gentlemen of Verona),这也是莎士比亚其中的一部喜剧作品。
- 电影开场的其中一幕,莎士比亚的桌子上放了一只写上「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杯子,而这个地方是莎士比亚的出生地。
- 在电影最终决定制作的6年前,薇奥拉的角色原本是由茱莉亚·罗拔丝担任,但她游说丹尼尔·戴-路易斯演出莎士比亚的时候,丹尼尔以演出《以父之名》为由而拒绝。当时,环球电影以未找到合适的人选而将计划搁置,直至约瑟夫·费因斯担任男主角。
- 1998年度的奥斯卡金像奖是唯一一届出现两位饰演同一角色(伊莉莎白一世)的入围者,分别是本片入围女配角的朱迪·丹奇,以及入围女主角的《伊莉莎白》(Elizabeth)姬蒂·白兰芝。
- 朱迪·丹奇虽然在电影中只有约8分钟的演出,但她仍然夺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这是该奖项历来第二最短的演出时间,仅次于比阿特丽斯·斯特雷(英语:Beatrice Straigh)1976年在《电视台风云》(Network)中5分40秒的演出。
- 为莎士比亚划船渡河的船家对他说:「克利斯多弗·马罗(当时的名剧作家)曾经有一次乘坐过我的船。」(I had that Christopher Marlowe in my boat once.),这是参考伦敦计程车司机对客人谈及他们的有名乘客时所说的话。
奖项
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
- 最佳电影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配乐
提名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化妆
- 最佳混音
第56届金球奖
获奖
- 最佳音乐及喜剧电影
- 最佳女主角:音乐及喜剧电影
- 最佳剧本
提名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第5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 最佳女配角:Judi Dench
- 最佳剪辑:David Gamble
提名
- 最佳导演:John Madden
- 最佳原创剧本:Marc Norman and Tom Stoppard
- 最佳男主角:Joseph Fiennes
- 最佳女主角:Gwyneth Paltrow
- 最佳男配角:Geoffrey Rush
- 最佳男配角:Tom Wilkinson
- 最佳摄影:Richard Greatrex
- 最佳音乐:Stephen Warbeck
- 最佳服装设计:Sandy Powell
- 最佳艺术指导:Martin Childs
- 最佳化妆与发型:Lisa Westcott
- 最佳音效:Robin O'Donoghue, Dominic Lester, Peter Glossop, and John Downer
参见
- 威廉·莎士比亚
- 罗密欧与茱丽叶
- 第十二夜
- 玫瑰剧院
本电影荣获1998年度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7项奖项,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及最佳原创剧本这4项大奖。这亦是自1977年,喜剧电影《安妮霍尔》(Annie Hall)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后,第一部喜剧电影夺得这项荣誉。
获得奖项
- 第1届青少年选择奖
提名:Film - Choice Comedy / Film - Sexiest Love Scene - 第8届MTV电影奖
获奖:最佳吻戏
提名:Best Breakthrough Male Performance / 最佳女演员 / Best Movie - 第44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5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Cast / 电影最佳女主角
提名:电影最佳男主角 / 电影最佳男配角 / 电影最佳女配角 - 第24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海外作品奖 - 第4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银熊奖-杰出成就 - 第2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6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3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 第5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最佳影片 / 最佳剪辑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Make Up/Hair / Anthony Asquith Award for Film Music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73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Kinema Junpo Award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Readers` Choice Award —— Best Foreign Langauge Film - 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音乐或喜剧片最佳原创配乐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响 / 最佳剪辑 / 最佳化妆 - 第56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 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女配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导演
简评
。暖色调明亮的打光烘托着欢快甜蜜的气氛,戏剧化的演绎契合着莎翁剧作的形式,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与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形成对照,在戏里戏外双线并进中上演爱情的纠缠,只是结尾并非走向死亡的悲剧而是重获新生的希望。作为一部爱情片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极具戏剧色彩,虽显老套但却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为爱牺牲一切的执着引领着主人公之间的发展,现实中的种种挫折丝毫不能污染纯洁的爱情,因为爱情是超脱物质直抵灵魂的羁绊,比海洋更加深沉,比海水更加纯净,即使身体各执一地但那灵魂却永远在梦中雪白的沙滩上沐浴着阳光,虽是背影般模糊,却永远不会淡去。缺点在于台词的平实无华,作为莎翁改编应在台词上精心设计,绝不能口语化而失去那华丽词藻的魅力。
颜值相当匹配的一对俊男美女,没谈恋爱纯聊天的时候,眼神有水波粼粼,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有性张力的眼神、动作戏,作为观众确确实实感觉到了!cp的味道,气场相合啊。比日常看到的宿舍楼下的痴男怨女们有张力而且不庸俗、不是黏黏糊糊的爱,很棒!至于情节么,至少具有戏剧性,冲突频发,虽然Queen的出现我有点意外hhhh,挺有趣的,我想我会去详细查查那个时代的资料。
早就想看了,电影拍得相当不错。男主角好像莎士比亚的感觉,演技也很好,小辣椒也不错但拿奥斯卡影后太夸张了,真是背后大师级的操作。戏中戏的结构,生活场景和戏剧场景穿插非常好看,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要就是莎翁和贵族女孩爱而不得的爱情激发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旷世经典,和启发了第十二夜。其实被刺死的作家也非常厉害,甚至被认为是莎翁作品的真正作家。科林费斯太面善了,根本不想破坏别人爱情的刻薄坏人。整部戏的服化道非常复古还原,演技也偏莎氏戏剧风格,还是相当不错和令观众感到舒适的。
莎翁情史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一个简单甚至是老套的故事,但是被无数幽默聪明的细节填满之后,也会让你看的非常开心甚至是感动。能够将经典戏剧与作者本人的经历丝丝入扣的联系起来,并且将他本人的诗非常自然而生动的运用到电影的情节之中,再配以许多原创性的充满智慧的小点子,就产生了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故事的开头是结局,故事的结局是开头……《第十二夜》中男扮女装的薇奥拉正是莎翁的薇奥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走到结尾,薇奥拉随公爵远走新大陆,《第十二夜》的创作开始了……这是个绝妙的轮回,莎翁与薇奥拉的故事和感情在流芳千古的艺术作品中永存……薇奥拉是莎士比亚的缪斯,《莎翁情史》也使我们对文艺复兴的英国剧场艺术窥见一斑……
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和剧场的布景还原可圈可点。故事看个开头用膝盖都能猜出过程和结尾,因此难免有些无聊。从莎士比亚到简奥斯汀,作家们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获得灵感,并因此写出了伟大的作品。而描写他们的(伪)传记电影的方法论则是把这个过程反转过来,以我们读到的作品中的那些情节为灵感去戏说作家的真实生活,以达到可以把作家一生的业绩中的那些名场面都放在一部电影里乱炖的目的。观众观看影片就仿佛在期末考试前听了一遍总复习的串讲。本片能在当年击败美丽人生和拯救大兵瑞恩,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哈维温斯坦左手握着代表权力的宝剑,右手握着裤裆里的大宝剑,在名利场左右逢源杀出(睡出)一条血路时的“雄姿英发”。
说实话看得我非常不适。女人不能be a player就不说了,女人也不能出现在戏院观赏戏剧,甚至女王居然有句台词是“她已经没有处女身,你亏了”(??床戏的镜位也是大部分面向女主,男主的身体则是背对镜头。有一个高潮点设立在女主被发现是女儿身,致使剧场被关闭。错的不应该是那个流浪汉吗?剧情却是女主在道歉,典型“女祸论”在西方语境的体现…当然拿现在的观念来衡量并不应该,也许我只是为当时女性的不公平待遇而不适,片中不一定全是杜撰,很可能部分还原了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很多评论提及电影在种种细节上的考究,华丽的服饰和对白与原始剧本的结合,这方面我认为是很棒的。
莎翁创作过程融入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爱而不得的故事,今天看来,依旧是很大的世界观啊,我们总会对有些事情无能为力,爱而不得,但并不影响我们相爱,并且传下一段千古佳话,两人一见钟情的戏份,环绕着跳舞,莎追着扮相男装的女主,或者第一次上床,解开长长的裹胸布,镜头穿梭的魅力,让观众轻易感受到这种兴奋,电影到底是动作的艺术,有环绕,追,拉,才有戏,同时很喜欢那个搞笑的出资方的设计,以及在相爱时告别,比天长日久在一起,被生活琐事磨灭高级,真心拥有过,足够
《莎翁情史》,1999年第71届奥斯卡获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配乐诸多奖项。莎士比亚和奥薇拉两情相悦,却不能相守,也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诞生的引线。戏里有戏,戏里舞台表演和戏外现实有些混为一体,16世纪莎士比亚诗歌一样的语言也是特色。嗯,整体还算好吧。不过这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项和最佳女主奖项,一直有很多争议。当年《拯救大兵瑞恩》导演斯皮尔伯格还为此愤然离席。.,莎士比亚的演员太帅了,有点让我吃惊,和我印象中的形象差别好大。
昨天刚看完罗密欧与朱丽叶,今天基本无缝衔接看的这部,没想到有太多相似之处。 影片总展示给人美好的爱情,就是那些异常的浪漫让人心向神往。但那写美丽而浪漫的瞬间终究是作品中绽放的最缤纷绚丽的部分,又可以说,作品中最辉煌的片段是我们看到的作品的全部,也是作者呈现给观众的全部。而生活中剩下的那些肮脏,罪恶,难以启齿,甚至无聊透顶的成分才更加真实缺吸引不了眼球。 只因我们太过于疲惫需要美好的精神符号加以慰藉。
三星,给优秀的剧本,演员的杰出表演。但是,如果主角不是莎士比亚更好,毕竟那个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任何传记都显得太儿戏了。你会相信莎士比亚只不过是一个罗密欧,他风流倜傥,露着胸大肌为了爱情舞刀弄棒,要死要活?还有,马洛居然是他害死的?虽然编剧这样想无可厚非,但是也别用这种方式,好吗?
影片在细节上确实下足了功夫,讲述的故事也能够填补现代人认知Shakespeare人生经历的某些空白。然而全片的风格很有种戏说莎翁的味道,演员的表演也有种莫名的轻浮感。整个故事的节奏安排不是特别合理,只有最后半小时Romeo and Juliet剧上演的片段比较有吸引力,之前的铺垫较为冗长和松散,令人昏昏欲睡。这样的片子拿到Oscar最佳影片确实有些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