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之城(2013)

La grande bellezzaUP:2021-08-24

《绝美之城》(义大利语:La grande bellezza)是一部保罗·索伦蒂诺执导的2013年意大利电影,由意大利与法国公司合制而成。2012年8月9日在罗马开拍,在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亮相,后来又参加2013年多伦多影展 与Reykjavik欧洲电影节。赢得第26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导演、男演员和剪辑四个大奖,以及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和第8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绝美之城

评分:8.2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编剧:保罗·索伦蒂诺 / 翁贝托·康塔罗
主演:托尼·塞尔维洛 / 卡洛·维尔多内 / 萨布丽娜·费里利 / 卡洛·布奇罗索 / 雅雅·芙尔特 / 帕梅拉·韋路列斯 / 加拉泰亚·兰齐 / 佛朗哥格拉齐奥西 / 乔治·帕索蒂 / 马西莫·波波利齐奥 / Sonia Gessner / Anna Della Rosa / 卢卡·马里内利 / 塞伦娜·格兰蒂 / 伊凡·弗拉内克 / 弗农·多布切夫 / 达里奥·坎塔雷利 / Luciano Virgilio / Aldo Ralli / 安妮塔·克拉沃斯 / Maria Laura Rondanini /
类型:剧情
片长:141分钟地区:意大利 / 法国
语言:意大利语 / 日语 / 西班牙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罗马浮世绘(港) / 伟大之美 / 堕毁之国 / The Great Beauty
上映:2013-05-21(戛纳电影节/意大利)
IMDb:tt2358891

剧情

时年65岁的捷普是生长于罗马的作家,他经历过万众瞩目也经历过玩世不恭,经历过尔虞我诈,人生让他拥有一双冷静而透彻的眼睛,他直视罗马这座表面荣华但背后却遍布罪恶与堕落的“绝美之城”。

角色

  • 托尼·瑟维洛: Jep Gambardella
  • 卡洛·维尔多内: Romano
  • 萨布瑞娜·费瑞利: Ramona
  • Carlo Buccirosso: Lello Cava
  • Iaia Forte: Trumeau
  • Pamela Villoresi: Viola
  • Galatea Ranzi: Stefania

评价

烂番茄新鲜度91%,平均分7.6; Metacritic上9家媒体综评85分,获得普遍赞誉。被《时代周刊》选为年度十佳影片第二名。 本片也被一些影评人视为是对已故的意大利艺术电影大师费里尼的致敬之作。

奖项

提名与得奖列表
奖项/影展类别提名者结果
第6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保罗·索伦蒂诺提名
第53届意大利金球奖
最佳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提名
最佳男演员托尼·瑟维洛提名
最佳摄影Luca Bigazzi获奖
最佳音乐Lele Marchintelli提名
第67届银缎带奖最佳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提名
最佳制片人Nicola Giuliano、Francesca Cima提名
最佳剧本保罗·索伦蒂诺、Umberto Contarello提名
最佳男配角卡洛·维尔多内获奖
最佳女配角萨布瑞娜·费瑞利获奖
最佳摄影Luca Bigazzi获奖
最佳服装Daniela Ciancio提名
最佳音效Emanuele Cecere获奖
最佳配乐Lele Marchintelli提名
巴里国际影展(义大利语:Bar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费里尼杰出电影奖保罗·索伦蒂诺、托尼·瑟维洛获奖
第26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保罗·索伦蒂诺获奖
最佳导演保罗·索伦蒂诺获奖
最佳男演员托尼·瑟维洛获奖
最佳编剧保罗·索伦蒂诺、Umberto Contarello提名
最佳剪辑Cristiano Travaglioli获奖
第18届卫星奖最佳外语片保罗·索伦蒂诺提名
第29届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保罗·索伦蒂诺提名
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外语片保罗·索伦蒂诺获奖
第17届好莱坞电影奖最佳国际电影保罗·索伦蒂诺获奖
最佳独立电影保罗·索伦蒂诺获奖
最佳改编剧本保罗·索伦蒂诺、Umberto Contarello获奖
最佳男演员托尼·瑟维洛提名
突破性演出托尼·瑟维洛提名
第71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保罗·索伦蒂诺获奖
第39届恺撒奖最佳外语片保罗·索伦蒂诺提名
第6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保罗·索伦蒂诺获奖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保罗·索伦蒂诺获奖

简评

| 福楼拜想写一本什么都没写的书,索伦蒂诺拍了一部无情节的电影,Jep在经历了40年无意义的漂流之后,决定开始写作自己的第二部作品,意义似乎正要展现,故事却在此结束。一切只是技法罢了。罗马是舞台,人物是其中的角色。在古典油画般的视觉美感中,死亡被作为节拍器,反复出现。但一旦有一种强烈的情绪出现后,就会有完全相反调性的镜头来抹除该等情绪。罗马每天都有事情在发生,因此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黎明时分火烈鸟的迁移是今年在银幕上见到的神性时刻。@百讲

1. 挺喜欢的。尤其喜欢里面的咏叹调配乐,纸醉金迷浮华虚伪的上流社会与宗教神学元素交织,美,死亡,令人着迷的话题。不过修女的部分没怎么看懂。2. 男主二十多岁就成名辗转上流社交场合,从此再也没有进行过文学创作。我很好奇,如果身边的人都如此肤浅虚伪,他是如何忍受了四十年的?也许他同时也很享受这种名利?3. 关于创作,是不是创作环境因人而异?有些人即使生活丰裕还是可以继续从身边获得灵感进行创作,但本片的主人公显然不是这种类型。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创作需要痛苦吗?

诗意的,意识流的 “气质型” 电影,剧情在绝美的镜头和诗性的叙事方式下已经完全不重要了,电影也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讲状态、意识、甚至情怀。疯癫的青年、貌合神离的夫妇、空虚的老人、落魄的贵族、异教似的狂热集会、消失的长颈鹿、占满露台的火烈鸟,电影揉杂了各种元素、想讲青春、衰老、恐惧、遗憾、追忆,想讲很多事情。男主人公65岁的Jep作为主观叙事者,就是要告诉观众,我们所感知到的周围一切都是主观的,吸收多少、如何理解,每人都不尽相同。本片像是写给罗马的情诗。

伍迪艾伦拍情场失意的知识分子,这部片子拍情场得意的知识分子:他人永远势利虚伪,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身边红玫瑰无数(连修女都拜倒在他的《人体装置》之下),但最爱的还是十八岁那年的白月光。当然,最好的白月光还是死了的白月光,死前留下赤裸的胴体和凄美的不告而别,三十年后再说:原来我爱你。简直是对白月光的最好刻画,所有男青年的究极理想。不过此片优点确实明显,画面和配乐太美太美,呈现一个西式的欧洲,非常欧洲的欧洲。虽然很讨厌这种为了衬托男主把别人都塑造成傻子的设定,但在手法上比伍迪艾伦高明而有深度太多,还有半星扣给特效太差,鸟和鹿假得仿佛迪士尼片场,太出戏。

艺术感和哲思感很强的一部电影。画面和镜头都绝美,是那种不夸张、不造作的美。台词也绝美,是那种不经意的深刻和幽默;服装和色彩也绝美,是那种不论年老和年轻、不论好和坏都很美的样子;音乐也很美,不论歌声乐声,都在恰到好处的时隐时现。也许这就是生活,像变一个戏法,说没有就没有了;又像那几面人脸墙,是一位母亲记录的孩子每天的成长和变化,说有就有了:又像那张看似面无表情的雕塑般的圣女脸,说睡就睡了……“靡颓华丽外表下复活了费里尼的灵魂,凝聚了意大利电影中才有的丰沛情感和宏大气势,忧伤动人伴随温和善意的嘲讽口吻。看着看着才感觉隐隐触到顶峰时代意大利电影无可比拟的辉煌精神。瑟维洛演的太好,马叔附体的动情潇洒。创造者的视野和情感高度决定影片本质的好坏,此片为证。”

前1/3确实很枯燥,那些夜生活浮华的场面,是另一种形态的醉生梦死,酒池肉林。一个早年就跻身上流阶层的成功人士,由于过早的进入烟花绽放期,而在熄灭后不幸看到它的黑暗,从此再也寻不到美丽。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心中的美一旦枯竭,那么灵感就离他远去。他用这种夜生活麻痹自己,感叹虚空,又屈从于虚空,在每一个白天入睡,在夜晚醒来。最后,他回忆起在心中最初的绝美来自初恋的人,在她死后依然对她当初的离去耿耿于怀。而当时伤心欲绝的初恋的丈夫如今却重新找到伴侣,过着那种最普通的有人陪伴的生活。在罗马那座城,无论年少老幼,都避不开寻不到生命意义的虚无,除了绝望,唯有顿悟。很高兴,作家终于顿悟,也写成了这部关于虚无的小说。

典型的欧洲文艺片。重着对罗马美景的怀念看这部影片。罗马可以说是在博物馆里建了个城市,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影片从一个自感江郎才尽、徘徊苦闷的作家的视觉,展现了光怪陆离的罗马文艺圈和形形色色的人等。影片是碎片化的,没有集中的主线,连贯的故事,更像是一首印象派诗歌,或者一部舞台剧、行为艺术,基调是颓废的,每个观影者可以从这种开放的结构中激发自己的体会。人类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后,所面临的困惑是类似的,但真没几个人能解脱出这种困惑。影片配乐很美。这种文艺片,没有足够耐性者,看不下去。

一部华丽磅礴的艺术片,摄影是大师水平,艺术性极强,每一帧构图都是摄影作品。作为不熟悉西方文化的观众,不要企图去看懂,只能是去感受,电影画面的高频次、碎片化剪切,更多是情绪、氛围、意识流十足。以一个久已停笔的著名作家的视觉,通过他的派对、生活、与朋友的交流对话、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思等,原本有着深厚艺术气息和丰富精神文化遗产的罗马,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已变成一个到处充斥着游客,无时无刻不在狂欢派对的城市,艺术沦为派对的陪衬,宗教的世俗化失去了庄严神圣。看似热烈刺激的生活,却充满了寂寞和虚无,电影思想寓意丰富深邃,文学、艺术、爱情、婚姻、哲学、宗教等等,不容易理解。配乐大气抒情,咏叹调的歌唱,让艺术氛围感十足。

.13第三次看,也终于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前面几十分钟甚至觉得有些做作了,但纷繁华丽的影像,一唱三叹的音乐,依然是本世纪最能让我沉浸在美这一概念中的电影。神奇的是,有些诗意电影是美但空洞无法感受,有些诗意是振聋发聩但艰深晦涩。这一部并不能被分类,是真正的浮光掠影,像是用手在清凉的水上浅浅划过,或是感受树叶间隙之间若隐若现的光线,没有情节,没有演员,只有独立的情景,只提供跳动的视角。如此来说,甚至有些像是纪录片,看完了也记不住什么,只能保留一段轻轻略过的美和颓废的感受。索伦蒂诺对信仰的态度从费里尼一脉相承,即使是老生常谈的虚无,即使是割裂的文化体系和阶层,在这一脉的表达方式下也依然让我感动

《甜蜜的生活》二十一世纪变体,同样的情节架构,篇章式展示纸醉金迷荒淫无度极度空虚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罗马风情,执蜡烛夜游古建筑、片尾女孩脸部特写、马斯楚安尼同款眼镜等等致敬不胜枚举,只是从中年马塞洛心灵的异化变为讲述老年捷普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摄影、灯光和配乐的配合完全是超神发挥,平移镜头、黑暗中重点打光迎合音乐节奏,尤其是雇佣贵族返回老宅观看自己出生时用的摇篮的那个长镜头,美得让人窒息,只恨不能在大荧幕上观赏。索伦蒂诺在模仿费里尼的道路上已经登峰造极,但还是要走出自己的路才行。

第三次重看,看着自己修改评分的历史真有意思。清晰记得第一次16岁高一用书房电脑趁爸妈不在家用腾讯视频看的,还为此充了会员,因为镜头和对话里给当时懵懂的自己懵懂的感觉而疯狂喜欢,成了“高中时的all times favorite”;18岁因为不懵懂了或者是更加懵懂了而没那么喜欢了;21岁现在看,又一次疯狂喜欢,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念头想突然现在重看,总有种莫名被召唤的魔力。似乎是因为接受了当时那种懵懂奇怪的疯狂喜欢,且发现自己早成为了当时喜欢的懵懂,里面的无数种懵懂,各种各样的懵懂,所以感到一些时间中的难过和喜悦。

这是这么多年常在脑子里打转的几部电影之一,每次翻看都能坠入其中。整部电影创造了一个欲望获得满足,有大把闲暇的哲学发问空间,影片里杰普所经历的正是哲学需要回应的:绝美壮丽的现实永远处于死亡和虚无的威胁之下。面对注定消亡这个归宿,杰普绕开了形而上的回答,他选择了懈怠、懒散,选择了停滞不前。故事里杰普变成了一个固定不动的坐标,参照着周围的人事物向前移动,走向消亡。而这些消亡的发生,也提醒着他的徒劳无功,是的,他试图超越自己的界限停滞在存在之中,他用一个夏天熬过人生漫长的抵达,用一眼瞬间定格永生的活力。这是他的戏法,他的把戏。也是电影的把戏。(个人十佳)

获得奖项

  • 第16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16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国际独立电影
  • 第28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28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66届戛纳电影节
    第66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9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19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外语电影
  • 第48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第48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6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第39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第39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7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6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第16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获奖:最佳影片 / 评审团奖-最佳摄影
  • 第18届金卫星奖
    第18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外语片
  •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最佳国际影片
  • 第26届欧洲电影奖
    第26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演员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编剧
  • 第29届独立精神奖
    第29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世界电影
  • 第65届戛纳电影节
    第65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4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第34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年度电影 / 年度外语片 / 年度导演
  • 第39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39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 第17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17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59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9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视觉效果 / 最佳制片人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化妆 / 最佳发型设计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剧本 / 最佳音效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乐 / 青年大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