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树(2011)

The Tree of LifeUP:2021-06-08

《生命之树》(英语:The Tree of Life,香港译《生命树》,台湾译《永生树》)是泰伦斯·马利克自编自导的2011年美国剧情片,布拉德·皮特、西恩·潘、杰西卡·查斯坦主演,彼特是本片制片人。潘扮演中年建筑师杰克回首童年往事,以此探究生命的起源和意义。他质疑自身信仰,想要找到存在的目标,同时尝试理解和接受霸道的父亲(皮特饰),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温不火。亚历山大·德斯普拉为本片作曲,艾曼纽尔·卢贝兹基任摄影指导。

生命之树

评分:7.1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编剧:泰伦斯·马力克
主演:布拉德·皮特 / 西恩·潘 / 杰西卡·查斯坦 / 亨特·麦奎肯 / 拉勒米·艾普勒 / 泰伊·谢里丹 / 费奥纳·肖 / 威尔·华莱士 / Jessica Fuselier / Nicolas Gonda / Kelly Koonce / Bryce Boudoin / Jimmy Donaldson / Kameron Vaughn / 科尔·科伯恩
类型:剧情 / 家庭 / 奇幻
片长:139分钟 / 189分钟(蓝光版)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生命树(港) / 永生树(台) / 家谱 / Tree of Life
上映:2011-05-16(戛纳电影节)
IMDb:tt0478304

故事

一道神秘的光在闪烁,又像黑暗中的一团摇曳着的火焰。

奥布赖恩太太(杰西卡·查斯坦饰)内心有些许彷徨,人生究竟是该选择恩典之路,还是遵循本性之途。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她收到了一封电报,通知她19岁的从军幼子突然死去。 随后,奥布莱恩先生(布拉德·皮特饰)也通过电话得知这一消息。整个家庭也陷入了一片混乱,奥布莱恩先生对未能实现幼子弹钢琴的愿望而感到万分遗憾。镜头随后切换到现在,长子杰克·奥布莱恩(西恩·潘饰)已成为一名建筑师。当他看到摩天营救前的一棵树时,他开始回想起自己在20世纪50年代的童年生活。

宇宙正在进化,银河系扩张,行星逐渐成型。这时传来一个声音,询问各种存在主义的问题。早期的地球上,火山爆发,微生物开始形成。一只蛇颈龙身上有一个大伤口,痛苦地凝视着大海。在森林中,一只年轻的鸭嘴恐龙警惕地瞭望四周。后来,这只鸭嘴恐龙受伤倒在河边浅滩。不久,一只似鸟龙出现,看着受伤倒地的鸭嘴恐龙,随后一脚踩踏鸭嘴恐龙的脖子,准备杀死猎物,但鸭嘴恐龙有所挣扎,似鸟龙犹豫之间放弃了鸭嘴恐龙而离去。镜头切换到太空,一颗小行星猛烈地撞击地球,造成巨大的冲击波。

奥布莱恩夫妇就定居在德克萨斯州韦科镇。这对年轻夫妇正欣喜地接受长子杰克的诞生。不久,他们又有了两个儿子。在长子杰克成长过程中,他面临着人生道路关于恩典(Grace)和本性(Nature)的抉择,这正是他的父母所各自所代表的冲突。奥布赖恩太太是恩典的代表,温柔、呵护,又不失权威,向孩子们展现外面的世界充满神奇。 奥布莱恩先生则是本性的代表,严厉、专制,时常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和爱之间的内心冲突而性情大怒,他告诫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充满腐败和剥削。他感叹,宁愿成为一名工程师而放弃他成为音乐家的热情,而当下他更希望通过各种发明申请专利来追求致富之梦。

某年夏天,奥布莱恩先生为兜售其各项发明而环球旅行。在他离家的这段时间,孩子们和奥布莱恩太太感受到无拘无束的自由天地,而杰克则体验着叛逆的快感。受他同龄伙伴的蛊惑,杰克内心的破坏欲望开始作乱,他甚至溜进邻居的家,窃取女主人的内衣。杰克试图藏匿这件内衣,最后他将内衣掷入河中,看着这件内衣渐渐沉入水中漂走。奥布莱恩先生随后失落地回到家中,他的发明一件也没有卖出去。此后不久,他的工厂关闭,他要么选择保留公司搬迁异地,要么选择破产。 奥布莱恩先生同意转让工厂,举家迁走。 奥布莱恩先生感叹自己的人生之路,并怀疑自己是否是个好人。他妥协了,请求杰克宽恕以前的粗暴行径。

未来50亿年后,太阳变成红巨星,炙烤着大地,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被摧毁。地球变成一个荒凉、冰冷而死气沉沉的行星,依旧孤独地围绕太阳旋转。太阳随即转变成一个微弱的白矮星。镜头又切回到现在,杰克乘坐电梯离开办公室,似乎行走在一片荒岩上。他四处探寻,眼前的岩石上竖立一个木制门框。他穿越这道门,又来到一片沙洲上。杰克与他的家人、邻居、朋友在记忆中重逢了。他的父亲高兴地拥抱他,还有他死去的弟弟也复活了。他的母亲也喜出望外,她感谢杰克,亲吻他的手臂,一家人又团聚了。杰克的幻想随后结束了,他微笑着离开办公大楼。

而那道神秘的光线继续在黑暗中闪烁。

角色

  • 布拉德·皮特 - 欧布莱恩先生(Mr. O'Brien)
  • 西恩·潘 - 杰克(Jack)
  • 杰西卡·查斯坦 - 欧布莱恩夫人(Mrs. O'Brien)
  • 杭特·麦克拉肯 - 少年杰克(Young Jack)
  • 拉拉米·艾普勒 - R.L.
  • 泰伊·谢里丹 - 史蒂夫(Steve)
  • 凯莉·梅契特 - 杰克的前女友(Jack's Ex)
  • 乔安娜·高茵 - 杰克的妻子(Jack's Wife)
  • 金柏莉·惠伦 - 布朗夫人(Mrs. Brown)
  • 杰克森·赫斯特 - 罗伊叔叔(Uncle Roy)
  • 费欧娜·萧 - 奶奶(Grandmother)
  • 克莉丝塔儿·曼特康 - 爱丽莎(Elisa)
  • 塔玛拉·乔莱因 - 史东夫人(Mrs. Stone)
  • 达斯汀·艾伦 - 乔治·华尔许(George Walsh)

奖项

主条目:《生命之树》获奖名单

影片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是麦可·摩尔2004年的纪录片《华氏911》过后首部获得该奖的美国电影。《生命之树》获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导演、摄影三项提名但均未胜出,另获第16届卫星奖最佳女配角(查斯坦)、原创剧本、摄影、音效四项提名,拿下女配角和摄影奖。本片获非裔美国人影评人协会、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在线影评人协会、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授予本片最佳影片奖。美国电影学会、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IndieWire影评人奖、国际在线影评人协会、《乡村之声》电影民调都把本片选中入年十大佳片。

电影摄制预算约3200万美元,2011年5月16日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首映,影评人评论两极分化。《生命之树》2011年5月27日开始院线发行,全球票房5840万美元。评论汇总网站烂番茄共收集本片289篇评论,认可度达八成四。影评入围上百奖项,胜出六十余项,涉及领域全面开花,导演、编剧、摄影、剪辑、视觉效果、配乐、皮特与查斯坦的表演均有斩获。

简评

影片主题宏大,层次意向丰富,诗意化高于故事性,容易看得一知半解,评价自然两极分化。对我来说,看电影和读书一样,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导演编剧和作家的创作思路,很多困惑就淡了。影片核心探讨穿越生命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大自然,一种是通过慈悲。主线小男孩杰克的父亲,代表大自然中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母亲则代表慈悲为怀的爱与善。小杰克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下成长,长大后内心依然受两种价值观的冲击,无法自洽。「人在用一生治愈童年」,虽是爆款名句,但一点不假。为人父母后,要尽可能统一教育观念,为孩子创造更多正面原生家庭影响。ps:最后一幕的沙滩,像天亮了的《死亡搁浅》里的冥滩,或许有向死而生的隐喻?

天才作品,这不是为了我们这代寿命如朝露的人拍的,这是为了本次人类文明拍的电影,看似只是讲了普通生活在人类纪年地球二十世纪一家人一生的片段,其实在用这个最普通的例子来讲本次人类的缘起寂灭,讲述本次人类文明位于时空宇宙中的位置,讲述本次文明人类的感官、意识特点,这些特点会随着生理的成长衰老产生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文化特性。早晚有一天我们这次文明会归于寂灭,对于庞大宇宙,我们本次文明如同须弥山下一粒沙,产生和消失如大海蒸发一滴水。但这一滴水中生长死亡着无数有情众生,单细胞生物游荡在大海,自由又潇洒,尽管寿命只有几个月短暂,几亿年后大海沙滩一只食肉龙脚踏一只小食草龙,饥饿与死亡恐惧;弹指一挥间又几亿年,一家人出生欢笑哀伤衰老死亡。本次文明毁灭后,本片可当作我们的名片,在宇宙飘荡。

9/10 第一部泰伦斯·马力克,巧了今天也是老爷子77岁的生日,也算是一次有趣的相逢了吧。这部《生命之树》绝属私爱,且是无可比拟的喜爱。宏大主题、匠心之作,大自然的流动、人类情感的涌动、摄影机的灵动。以宏观与微观的视角,记录生命之流转,体悟爱与永恒的共振。电影起始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如纪录片般切换着宇宙、自然、生灵的广袤与真切,从恢宏到渺小,深度聚焦家庭线后,细腻的镜头语言伴随始终,童年、青春期,阳光、倒影、微风,奔跑、游泳、嬉戏,母爱与父爱,懵懂、顺从、反叛、踌躇,这些生动细节的描摹时刻产生着共鸣。生和死、悲与喜,回忆里的自由与束缚,最终的释怀和解脱,如梦似幻。诗意与隽永,宇宙、神明、苍生,这么近、那么远。一部无法让人不爱的电影。

#DVD 长评 - 一首不痛快的诗。太写意了,片中以男主不同时期的视角进行叙事,在不同时间线,现实,幻象进行剪辑,旁白做为最真实的想法从叙事的角度呈现非常有张力。影片的存在主义气息非常足,宗教信仰贯穿整部电影,结合地球的演变与个体的感受看整部电影还是很舒适的,不过还是过于刻意,碎片化的情绪弱化了不少张力。手持特写用于突出情绪,还有非常多的对于压抑情绪的视觉化呈现,手持特写环绕,低机位背部跟镜头,仰拍人物和环境,鱼眼POV,都很好的展现了那种压抑感,还有几次远景展现的孤寂。交叉剪辑在片中也被大量使用,把角色的记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故事整体链接性高了不少。绝美的自然奇观还有大量的超现实画面挺震撼的,影子的拍摄,跳切,长镜头,空镜,都帮助影片构建诗意。影片对于细小的声音地捕捉很到位,最喜欢的还是管风琴那段

实验性很强,常看常新,一口气从头看到尾观影体验有点憋闷,整体上显得散,因为照顾的命题过大显得有点浮夸和矫情,如果再空洞媚俗一点的话就会像是高级广告片或者电视节目片头,但是影片还是凭借超凡的才华绷住了,影像理念超级前卫,拍摄手法的追求和呈现的内容融合的非常好,总体上就是追求自然和呈现现货事物的原貌,这让画面有了更永恒的生命力,使得长久流传成为可能。65mm胶片、35mm胶片+master prime 、ultra prime,把这两款镜头的锐利还原和胶片的真实用到极致,不是俗手能做到的。虽然观影不算完全享受,但是绝对给人超大启发。最后超脱时间的段落很浪漫,母亲飞升的镜头也很美,这部电影里能看到不一样的叙事方式和时间体验,在自然和幻想里游走,解读的空间大,并且格调不俗,的确非常难得。

胡闹。希腊化时代,横贯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造就了繁荣的大都会,然而人潮汹涌之下,那个年代的思想者却越发孤独,心灵无处安放——天上,将目光投向宇宙与自然,地上,寻求苦修或避世的结社。伴随那个时代所盛行的思潮是怀疑论。本片的风格就是马力克前期电影中“逃离”主题发展的极端产物,然而在小镇,向自然的逃亡尚且可见人世生活的依托,在大都会时代,自然(作为极抽象的宇宙、阵风、远古时代)与文明(作为高楼大厦与高科技产房)的断裂已无法弥合,逃离只能实现于精神层面的玄想,呈现出的只有无尽的空虚,中产生活的麻木性已透入骨髓,使批判者自身都不自觉了。泛滥的抒情与特效制作显出对影像表达能力的怀疑,就差要传教了。

没想到这么喜欢这个片,琐碎的生活细节,拍的诗一般的浪漫与庄严。讲生命之树却以一场死亡开始,未知死焉知生?当知道一切必将走向死亡时,存在的圣洁与来之不易才尤为凸显,傍晚的每一次嬉戏打闹,父母的每一次争吵,母亲的每一次亲昵与抚摸,都是生命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记忆的闪回与细节感触让人想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亦或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可以展开成无数个历史的印刻,办公大楼的阳光唤起童年草坪上的嬉闹;清澈流动的溪流也曾是水管喷射的清凉……我愿沉溺母亲温柔臂膀,仿若永生。生命之树长青,是因为抚摸,是因为灌溉,也是因为创伤,每一次欢呼、哭泣、苏醒,都是生命的力量,一次次跳动的脉搏。宇宙诞生、婴儿啼哭、DNA复制,万物各就其位,生生不息。

首先,要先说明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文学的叙事艺术、绘画的色彩艺术、音乐的旋律艺术、舞蹈的动作艺术,还有自身的拍摄剪辑艺术。所以作为一部有明确故事情节的电影,这部电影在叙事上严重不及格。电影采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方法,但叙事严重不连贯,将一堆生活琐屑东拼西凑在一起。旁白晦涩难懂,让剧情更加不知所云。剪辑随意混乱,让剧情更加支离破碎。摄影镜头很晃,让人有些头晕。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是讲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精神控制,母亲对孩子溺爱放纵的家庭,大儿子死了以后,母亲和二儿子对他悲伤和思念的无聊故事。但是本片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自然风景,还是宇宙幸运,都拍摄的美轮美奂,具有油画质感,在所有看过的导演中首屈一指。所以如果导演拍一部完整的风景片,我觉得绝对是一部满分电影。

很难讲。像是马利克拼了一副拼图,而最后一块需要观众自己补上。每一场戏都在写论文,而论文的主题是生命是___。这部电影用影像和音乐提供给了观众一个思考的空间,至于你想到了什么是你的事。你可以把这部电影解读成导演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家庭的反思,也可以解读成一团混乱的不知所云。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主题太过宏大,而由此则导致混乱和语嫣不明。那一段往生和生命源头美则美矣,但唐突且仓促。讲的更好的地方是皮特的家庭,以及成年后肖恩潘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和解。三个小孩子演的太好!一次不算成功但值得敬佩的尝试。

可能是我修行不够,这2小时44分钟看得我云里雾里,没懂影片想表达的什么,更看不懂这拍摄手法。一开始以为是布拉德皮特视角,剧情过到葬礼后变成了国家地理大片?虽然莫名其妙不得不说这几分钟画面很美,看到恐龙之后结合片名猜测可能这几分钟是想表达地球上的生命由来么?结果画面一转又变成了一个陌生男子在房间的大床上醒来,通过看剧情简介我才知道原来这是本片的主视角,布拉德皮特的三个孩子之一。后面就是以他的视角来展示他的童年,这个童年描述也是没理解,开始三兄弟一起玩耍,之后其中一个兄弟溺亡,变成两兄弟相依为命。但是画面中时不时是三兄弟时不时是两兄弟,完全把我看懵掉了。最后随着安魂曲响起,一大堆演员在海滩上的大杂烩……属实看不懂。可能是我的问题,所以保守打个3星。

当你回忆往事时会记起那些生命的片段?电影以母亲的去世为引子,在大城市打拼,迷茫失落的成年大哥西恩潘回忆起已死去很久的弟弟一起渡过的童年。当年不能理解父母对他们的教育,重新理解自己那些不羁的点滴在他生命中留下的教训和印记、性格的养成。逝去的弟弟去了哪里?余下的人该如何面对和继续生活?他痛苦愤怒而迷茫的追问着?最终弟弟定格在大哥脑海中最纯真的童年时期,在大哥的幻想中,全家人以最亲密时期的样貌在未知的生命之海边送着逝去的人,带着全家人的爱弟弟最终引导着母亲走向新的未来。也许只有这样的幻想能让痛苦的心得到慰藉和平静吧。一片向日葵地里,生命继续绽放,生命的消逝和重生是不断循环进行的,向前走勇敢面对,宇宙的发展一直如此,唯有积极的去面对才是唯一出路。而生命,被记得被怀念,他的存在才有一些价值。

没看完之前只觉得这类体验片的归宿应该是VR、AR等视觉设备主机附带的测验片源,不应该当成正规的欣赏电影。看完后觉得这喃喃的旁白、琐碎的剪辑、梦幻的镜头、去戏剧性的自然片段何尝不是生活,是中老年甚至濒死的人生回望,残影的旧忆中一切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是沧海一粟,终究构成了人生的全部体验,事中的纠结痛苦、事后的淡然回首就是生命的过程。人生和宇宙相比只剩下微小的体验的闪光,就够了。音乐确实太重要了,是对生活的浪漫化提纯,一段段出色的音乐更加组成回忆的超然滤镜。最后所有有亲缘的无亲缘的人都站在海滩,正是人类无言的面对宇宙和生命的姿态,是一种完全的无言。

获得奖项

  •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7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第45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第45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第20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
    第20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 十大佳片
  • 第63届戛纳电影节
    第63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第10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10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艺术指导
  • 第11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第11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十佳影片
    提名:最佳剪辑
  •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第24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24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具潜力演员
  • 第59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第59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获奖:FIPRESCI Film of the Year
  • 第15届好莱坞电影奖
    第15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年度摄影奖 / Hollywood Breakthrough Award —— Breakthrough Actress
  • 第12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12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64届戛纳电影节
    第64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第32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32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 第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国外展映单元
  • 第16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16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 年度劳模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剪辑 / 最佳配乐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20届悉尼电影节
    第20届悉尼电影节
    提名:Sydney Film Prize —— Best Film
  • 第7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7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17届评论家选择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