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曲(2006)

練習曲UP:2021-01-06

《练习曲》(英语:Island Etude)是一出由陈怀恩编剧、导演的台湾电影。剧情描述一位学生骑单车环台湾岛一周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故事,并借此纪录台湾的地方风俗、旅游观光、历史故事与社会问题。

练习曲

评分:8 导演:陈怀恩 编剧:陈怀恩
主演:东明相 / 杨丽音 / 吴念真 Nien-Jen Wu / 许效舜 / 黄健和 / 张惠春 / 洪流 / 胡德夫
类型:剧情
片长:109 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 立陶宛语
影片别名:单车环岛日志 / Island Etude
上映:2007-04-27(中国台湾)
IMDb:tt1006908

剧情

为了避免日后后悔,或是再没有机会旅行,即将大学毕业的听障学生明相向学校请假,骑上单车,开始以高雄为起点的单车旅行。明相的旅行线路正好是逆风向,一路上借宿、骑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旅行的过程中,明相遇到了一群追梦的电影拍摄者;来自立陶宛的年轻女模特儿;即将退休的小学女教师;海边游玩的一家四口;一群讨生活的失业女工……在沿途陌生人的帮助下,明相最终完成了环岛的旅行,回到了家。

此片加入了许多真实的故事。如台大讲师施舜晟救学生惨遭灭顶、太麻里的商店等。

电影原声带

练习曲于2007年10月发行原声带。收录了电影中的插曲、背景音乐。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风》和光景消逝乐团的《eyes contact》均被收录在内。

2007年4月上映后,片中对话“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感动许多观众,同年暑假兴起单车环岛热潮。
该片于2007年创下台湾电影最多播放戏院、最长放映期等多项纪录。

简评

7/10 本片是导演陈怀恩为了纪念故去友人而拍摄的电影,自编自导自摄。用伪纪录片的方式串联一个人的环岛骑行,路上人路上事,依山傍海,风光自然无限好,但影片结构略显松散,人物仿似走马灯。旁白、文字、对话,着实鸡汤感,缺乏真正的情感共鸣。电影客串倒是熟脸频现,吴念真、许效舜、张惠春,熟悉台湾影视的一定不会陌生。影片结尾《太平洋的风》的作者演唱者胡德夫先生亲身演绎此曲,歌声与海浪同袭,余音袅袅。歌里这样唱,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吹开我最爱的窗,当太平洋的风徐徐吹来,吹过真正的太平。

《练习曲》是陈怀恩于2006年所执导的电影,又名《单车环岛日志》,这是一部充满青春气息的文艺片,更是一部不错的公路电影。陈怀恩并不是什么大牌导演,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这一部成名作,亦是处女作。不过陈怀恩在影视行业工作多年,更跟随侯孝贤,杨德昌等台湾顶级导演身边学习,所以他的这部作品颇有一番风味。本片采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手法和日志的叙述方式来呈现故事,讲述了患有听力障碍的年轻人明相在大学毕业之前,用7天时间环岛旅行的所见所闻。影片展示了台湾岛的美丽风光,画面构图精美,配乐舒心动听,影片主要讲述了人世间的美好,及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这也是一部看过后会深思自己的人生,又会对影片内容非常舒心的优秀作品。影片中有一句话说的话,“有些事现在不去做,一辈子也不会做了。”所以说,不要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遗憾。。

恰好两个月前完成海南岛环岛骑行,再来看本片,虽然不是同一个海岛,但环岛骑行过程的感受是大抵相同的。最后的民谣让我差点热泪盈眶,歌词里重复着“太平洋的风”,这五个字最早我是在韩寒写的一篇博客上看到的,大概就是韩寒在台湾丢了东西但湾湾很好很快找到,他感受到来自太平洋的风的温暖吧。那时候我就很想去台湾,去感受太平洋的风。如果可以,我会选择环台湾岛。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没有见识到台湾滨海公路骑行的美景,色调节奏很台湾,迥异于欧美,特别是法国西班牙那种整洁舒服。虽然很暖,遇到不同的人和事儿,比我在海南岛环岛时遇到的故事多,但离一个电影来讲还是弱了点。以我观看吴宗宪综艺无数个小时的经历,没去过的台湾片中出现每一个地名都知道,还发现了杨秀慧和许效舜。结尾那首《太平洋的风》给力!

刚看觉得男主笑起来好帅,像今年年初在网上很火的脑瘫外卖小哥,再看知道这部片子是在借小哥回望台湾这片土地曾经经历的沧桑以及人们当下的困境,最后字幕出来“仅以此片 献给我们的车友施舜晟老师”还是有被震撼到,片中男主是他的化身,每一个出场的淳朴善良的可爱的人都是他的化身。片尾曲《太平洋的风》也好好听 ,想起《明天会更好》原版。

一圈环岛路,半部台湾史。《练习曲》是剧情片,却也像纪录片,阿明在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是电影里的虚构,也是真实生活的映射,中年人的梦想、家庭苦恼与往昔,年轻人的迷茫与孤独,老年人云淡风轻的对故人与故土的怀念,已有和未有的生活的冲突,习以为常的生活遗憾变成现在难得的美好,童年走远的故人与生活,所有人的分离与相聚都描绘出爱,《练习曲》环了台湾岛一圈,却描绘出台湾人民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生,这些过客注定成为阿明生命里的重要组成,而阿明也注定在他们生命里留下印迹。

7/10。优点是选材有潜力,角色状态自然,部分小故事的着眼点很新奇。然而几个段落嵌合感太强(说明性台词占比明显过高,后半旁白滥用到直接变旅游VCR),也没看出来明相怎么就“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致命问题是直接由男子旅行开始、缺少对关键动机的描写,相比之下《蜂四》从头就开始铺垫竹本的迷茫直到他最后下定决心出游、感染力强太多。

背着吉他环岛,手绘旅途中遇到的人,三两句的日记。几乎集成所有的文艺因素,好像理想主义到不能再理想主义。但在看的时候我总是很恍惚,感觉,一切自然得仿佛没有脚本。上学期的电影通识课,老师在讲“台湾电影的青春叙事”时点到过《练习曲》,讲到结尾胡德夫《太平洋的风》,忍不住哼了起来。心有戚戚的人大概是永远也忘不了的。

颇为轻快而洒脱的公路电影,尽管东明相路上所遇的人和事都有些淡淡的哀愁,但台湾的海浪和海风似乎可以吹走所有的烦恼(就像载着罢工女工抗议半天旅游半天的吴念真说人有希望总是好的),让人有决心与勇气去把握现在,完成一段自我和解的旅程。本来觉得东明相演个有语言障碍or讲不好普通话的外籍人士还挺真实的,没想到他真的是个听障者,缺陷反而给了他一种自若的气场,和电影气质出奇地吻合。胡德夫和吴念真是惊喜客串(胡德夫还贡献了悠长的片尾曲《太平洋的风》),尤其是吴念真,他一开口仿佛就是扑面而来的海风,真真是台湾公路电影的icon。杜笃之的录音我也已经吹累了,没有对白的镜头里他的存在感甚至高于摄影和演员。我在台企工作了15个月,接触到了太多的台湾傻逼,有时会让我忘记台湾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地方,有着那么多可爱的人。

好喜欢!想马上去环岛。喜欢各种小细节,台湾电影特有的清新朴实,像一股夏天的风一次次吹拂在脸上很舒服。流畅自然,真实温暖。唯一的瑕疵大概是,遇到的每个人都太好太善良。但这应该也是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无论遇到亲人还是陌生人,好事还是坏事,都当做人生的旅行(修行)吧。喜欢主角带着酒窝的笑容。海边老爷爷唱歌太好听了,而我竟然不认识胡德夫。

.23,彼时和思维刚用十天时间环完海南岛,用剩下半天的时间在福山咖啡馆看完《练习曲》,没有人比我们更幸福了。男主的单车旅行,让我们产生了不少共鸣,同时也十分羡慕他能够发生很多对话,这种交流更深入更具体,这是我们旅途中缺少的。旅途中瞥见了别人生活的一隅,更加催化了对自身的认识,最终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这不就是人生吗。尾声是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风》,我的心头爱之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和大头维一起去湾湾骑行呢。

之前偶然听过山腰上的家这首歌,非常喜欢,一路找到这部电影。非常简单的故事,一个听障少年背着吉他环岛骑行,一路上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听到各种故事,看到不同的风俗,经历过日晒雨淋,幸运的是人们都很善良。偶然遇见的人以后也许不会再见了,但能够同路也是缘分。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骑友和木刻老大爷,短暂的相遇却带来深刻的记忆。摄影剪辑都挺不错的,好多我喜欢的空镜头,音乐增色不少,尤其是结尾太平洋的风,好舒服好浪漫,私心多加一颗星,也是怀念这过往的淳朴吧

获得奖项

  • 第8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8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新导演
  • 第9届台北电影节
    第9届台北电影节
    获奖:国际青年导演竞赛-特别推荐
    提名:Festival Prize —— Best Narrative Film / 国际青年导演竞赛-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