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1992)

暗戀桃花源UP:2021-08-10

《暗恋桃花源》(英语:The Peach Blossom Land)即依据台湾编剧家赖声川所撰写的舞台剧《暗恋桃花源》为基础,再进行改编的电影作品。

暗恋桃花源

评分:8.5 导演:赖声川 编剧:赖声川
主演:林青霞 / 李立群 / 金士杰 / 丁乃筝 / 顾宝明 / 焦阳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片长:107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暗恋桃花源 电影版 / The Peach Blossom Land / Secret Love with the Peach Blossom Land
上映:1992
IMDb:tt0103699

暗恋桃花源简介

某剧场这晚迎来现代爱情悲剧《暗恋》和古装爱情喜剧《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因为都与之签定了当晚的彩排合约、又都是演出在即,双方发生争执只为独占唯一的舞台,结果谁都不愿相让只能间隔着排戏。
  现代悲剧里,江滨柳(金士杰)和云之凡(林青霞)在上海战乱时生出爱情,无奈一别竟是杳无音信大半生,江滨柳几十年来不间断的寻找云之凡从来无果,耄耋之年身患重病的他拿看似美满的家庭事业比对永藏在心间的对云之凡的单纯爱恋,只觉空落。古装喜剧中,武陵渔夫老陶(李立群)被妻子春花(丁乃筝)戴绿帽,每日受尽她及其情人袁老板(顾宝明)的欺辱,某日借口外出打鱼实为想自杀之时,误入桃花仙境,而春花与袁老板结为夫妻后,过的却是比原来更不堪的日子。
  一悲一喜两戏同台排练,摩擦和尴尬自是难免,却也意外成就了舞台奇观,这戏里出错或可有可无的幕布、道具,一场戏排练完毕留在台上的残迹,竟成那戏天然的一部分。而将两出戏连在一起的,尚有一个找寻某个男人的神情恍惚女子。

第29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第29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男配角顾宝明 第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竞赛 青年电影樱花银奖赖声川

简评

这一版本的《暗恋桃花源》,不像我之前看到的那一版极具舞台风格,因而笑料也就稍微少了一点。不过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一部很多时候突出了舞台之外,例如更衣室,化妆间以及走廊各处人物的交谈与行为。这也构成了两部戏剧,暗恋以及桃花源之间的润滑。也给整个故事留下了不少空白,供人去回味。两部戏的主创成员除了在舞台上曾经有过互动,并留下了很多笑料之外,这一版还突出了他们在台下作为观众对对方戏剧的一些关注。例如,特别是暗恋的剧组,导演及其助手以及女主的扮演者林青霞在舞台下对桃花源这种戏剧的默默关注。有时候还会以人物本身的视角来看待人物。特别是云之凡在探望过老年的江滨柳之后,通过门缝来观察落寞的江滨柳,这一点不仅令人心头一酸。

勉强及格。“那颗桃树为什么要逃出来?”类似《茶馆》之类,本片基本保持了话剧的形式,但赖声川在处理上更电影化,一些戏挪到了后台,给了几个观众席上编导席的镜头,注重特写镜头的调度,最重要的是,视听比话剧版要精致,上海老歌,缤纷飘落的花瓣,电影色调透着素雅,演员们的状态都是在的,个人感觉比话剧版更好(就话剧99版来说)。今天重看,还是感觉两场戏合并后台词重叠的一段是最有趣的,这两个故事都有明显问题,江滨柳那个只是离乱期间的一个有情人未成眷属的俗套,本身文本很单薄,没体现出具体时代的特殊性,老导演和主角身上都有股文人的酸腐劲儿;桃花源那个就很聒噪甚至疯癫,大致是一个性无能男人获得心理治愈的故事。两个故事的关联挺勉强,在酸腐和粗鄙之间摇摆,互相解构或者支撑,是当年对性和家庭尚懵懂的赖声川有趣的游戏笔墨

好有趣的电影,《暗恋》《桃花源》交叉进行的两部话剧,在沉浸其中的时候就会被剧中的人物所打断,让观众一直游离于舞台之外。《暗恋》部分的男女主角在两种表演形式里切换,刚开始两个人演的不到位,女主说“我是我,她是她我怎么知道她怎么想”,到最后演到再见面时刻两个人进入了沉浸式的表演方式…男主角眼泪掉下来的时刻太美好了…然后两部剧的道具台词交叉在了一起,桃花源里有路灯有钟表,医院病房里有遍地的桃花…老师说这里面有映射陆台两地回归和期盼的意味,里面很多的台词也是很有意思的反映了这种想法。还有一直出现的疯癫癫的女人和导演…真的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第一次看话剧版暗恋桃花源还是在大一的时候,那个时候看暗恋哀伤,看桃花源嬉笑。现在再看暗恋桃花源,好像一切都变了,暗恋最后是喜剧,桃花源才是悲剧。暗恋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是对美好的追寻,但有些美好只能追求,追求到了便不美了,它便成了财米油盐的生活;桃花源是世间一切的美好,是刘子骥的寻找,也是我们的寻找,可我们最怕的还是寻找到的美好最后化为泡影,终不过黄粱一梦,梦醒最悲。暗恋桃花源的演员很清醒,而我们这些个看客依旧沉醉其中,不管是暗恋还是桃花源,原来我们都是刘子骥。

暗恋与桃花源,虽然桃花源情节更多但是个人并没有太多感触,结尾处暗恋的病房重逢让我泪目,物是人非事事休,缘分和天意就是不由人的,偌大的上海都会相遇相知,小小的台北却不闻不见,有缘千里来相会,那失去缘分的两个人近在咫尺也会擦肩而过。双主人公就是被命运安排的错过和遗憾,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心里终留一方天地,他们并没有一开始就屈服就放弃,挣扎过等待过只不过还是要屈服现实接受这注定的错过。最后的一见也并没有激动与热烈的情绪更多的是平静,几句言语讲述自己的生活,表示自己也曾努力过然后离开,就这样我们接受这份遗憾,不然又怎样呢...没有谁失去谁就不能活,带着遗憾也要走下去。

这部,真的是完成度很高的话剧。《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个故事呢?因为看了挺多台剧,《暗恋》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那一代在岛上的异乡人,对他们来说,乡愁就是一艘小船,一张邮票,也可能是一个人。“上海那么大,我们能在一起;台北那么小,却把我们难倒了”这句话让我心里发酸,要多好的缘分才能让两个人遇见,很好地在一起呢~《桃花源》更像是婚姻里的闹剧,开始都有美好的憧憬,是落英缤纷,芳草鲜美,是连绵不断的子孙,左手捧着葡萄,右手捧着美酒,嘴里含着梨;但婚姻生活是落地的,就有一摊鸡毛蒜皮的事了~这两个故事又因为剧组抢,又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剧组同台排演,互相串词,也真是剧情里最搞笑的部分。还有那个来剧组寻找刘子骥的女子,是不是也是我们处在情伤中的缩影呢?丢了自己太不值了,有些事情要努力忘记!

一部非常神奇的话剧之中,剧中剧,两个组同时在演戏。他们互相敌对,也互相牵制,甚至莫名给了对方一些鼓励和轻松。最终两个剧组都完成了,他们的剧也成功入戏。两个区域都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这也添加了他们互相适应的难度,会剧情设置了阻碍。一个是搞笑的古代戏剧重拍,另一部是悲剧的爱情故事,所以两部场景冲突也很大。但是在拍摄中,得到了互相的谅解。最终演员们也和解,最后一幕让女人的独舞不仅有暗恋,也有桃花源。因为是话剧,所以有很多夸张的成分,但是却非常夺人眼球。

理想与现实,暗恋也好桃花源也好最终都回到了现实。暗恋桃花源看了三遍,第一遍是高中的时候在网上了解赖声川导演看的话剧版,隔着电脑屏幕,人很小,声音通过舞台扩出来失去了沉浸感,也没看懂以为是喜剧。第二次看的学生演的话剧,演的很好,但我只记得大冬天晚上九点回去的时候冻的瑟瑟发抖但还是很兴奋地讨论话剧的场景了。这是第三遍,终于看懂了,也感叹于老演员的演技,林青霞真的好美,这部电影让我get到了演技,把年轻的云之凡的活泼灵动和年老时的云之凡的现实无奈表现地恰到好处,还有话剧散场时演员的五味杂陈。

这个摄影确实一般只是简单转场放大可能只有一开始林青霞的镜头可以看。我能理解这拍的是戏中戏(?),但是如果舞台摆设仅仅是摆设而无电影贴合感那还不如看固定镜头的话剧录播,整出戏我是没有看出来改编为“电影”的必要。可以当选为theater和film的区别的例子了(包括改编戏剧的film的反例)。ps我觉得暗恋桃花源的视觉应该更加fantasy一点,演员很棒但是这个film的诠释实在是太一般(目前看到最好的戏剧视觉诠释应该是《第十一回》运镜起码有感觉)…… 和乔怀特那种刻意仿舞台剧的效果不一样(而且本来就是舞台剧改编)。真的不行。我看剧脑补的视觉效果质感应该是《科学睡眠》那样的……再pps实在不喜欢原剧本感觉把撞期这个梗只是简单粗暴地说了一下而没有结合深度。这三条线杂糅放话剧是先锋,电影的话就不顺…

1991年林青霞第一次出演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电影版,江滨柳的一颦一笑惊为天人。时隔24年,再看年届60岁的林青霞本色出演暮年的最后一场戏,除了感叹岁月如梭,竟是唏嘘----最大的幸福不在于惊喜,在于失而复得。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非死别而是生离。汪涵的这一幕话剧处女秀一样惊为天人,不敢想如果客串云之凡的人如若此刻是秦汉,又会是怎样情愫。人生很短,有时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没有在一起的,终究是不对的。对的人,不会失去。如果真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那便是彼此的内心,只要想到彼此,总会回到那个地方。

终于看到了久仰大名的《暗恋·桃花源》,自看过《向往的生活》后就特别期待这出故事,虽然没看过完整版的话剧,但就以这电影来看,让我对话剧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不同于电影的表演形式,话剧需要强烈的情感冲突和面部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就两种艺术领域来看都能演绎各自的人生。编导赖声川和老戏骨金士杰、林青霞、李立群等人的精彩奉献让人为之动容、希望这部经典之作和不朽的话剧版都能在未来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和喜爱。

①还行,但并没有多喜欢,不觉得《暗恋》是暗恋,也没感到《暗恋》是悲剧,正如我也不认为《桃花源》是喜剧;②两部戏意外同台,是一个能生发很多可能性的创意由头,但整部戏看下来,没有看到两者有何有机碰撞,内在关联,暗潮互涌,相互撕裂,看了下赖声川访谈,更多是些大意义上的泛泛而论,甚至看维基词条,关键情节的设计和架构,并非原先就有,而是来自于中途一个未被署名的编剧,许多豆评都表述了各自的理解和感动,甚至是千差万别的理解,你可以解释说观众有多重解读这是艺术的魅力,但在我看来这是在说服自己“这部经典之作我看懂了”;③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这是吸引我能津津有味看完的因素,遗憾的是它无法左右内容本身,正如内地话剧版主要演员是风格迥异的何炅谢娜(我未看过),这无可厚非但旁证了演员不重要不过是棋子。

获得奖项

  • 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Caligari Film Award
  • 第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第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获奖:Silver Award / 青年电影竞赛-青年电影樱花银奖
  • 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音效 / 最佳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