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尽(1960)

À bout de souffleUP:2021-03-10

《断了气》(法语:À bout de souffle)是一部1960年尚卢·高达执导的法国电影,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也是戈达尔的代表作之一。该片以多重非常规性跳接打破了好莱坞的连贯性剪辑传统而著名。1959年夏天在巴黎和马赛拍摄。

精疲力尽

评分:8.4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编剧:弗朗索瓦·特吕弗 / 让-吕克·戈达尔 / 克洛德·夏布洛尔
主演:珍·茜宝 / 让-保罗·贝尔蒙多 / 达尼埃尔·布朗热 / 亨利-雅克·于埃 / 罗杰·哈宁 / 范都德 / 克洛德·芒萨尔 / 莉莲·德莱弗斯 / Michel Fabre /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 让-吕克·戈达尔 / 里夏尔·巴尔杜奇 / 安德烈·S·拉巴尔特 / 弗朗索瓦·莫瑞尔 / Jacques Lourcelles / 热拉尔·布拉什 / 菲利普·德·布罗卡 / José Bénazéraf / 让·杜歇 / 雷蒙德·亨特利 / Louiguy / Guido Orlando / 让-路
类型:剧情 / 爱情 / 犯罪
片长:90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 英语
影片别名:断了气(港/台) / 欲海惊魂(港) / 筋疲力尽 / 精疲力竭 / 穷途末路 / Breathless
上映:1960-03-16(法国)
IMDb:tt0053472

剧情简介

本片是法国新浪潮主将高达的成名作,由让-保罗·贝尔蒙多和美国女星珍·西宝主演。剧情描述放荡不羁的青年米谢(Michel)偷了一辆汽车,在公路上飞驰时遇到巡警,他因枪杀警员而变成通缉犯。米谢重遇之前邂逅的美国女学生巴蒂西雅(Patricia)——一名在巴黎街上售卖《纽约先驱论坛报》并梦想成为记者的年轻女子。为了逃避警察他在巴蒂西雅的寓所暂住,承诺收到债务后带她去意大利度假。巴蒂西雅一向生活规矩,对米谢闯进她的生命感到新鲜,但也有点无所适从。最后她为了使米谢离开自己,惊慌下报了警,引来警方围捕,米谢在大街上被警察打死,断了气。

影响

此片是法国新浪潮标志性作品,本片和楚浮的《四百击》同被誉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

在电影的开头,杨波贝蒙所饰演的主角Michel在车里,打破第四面墙向观众说话。

导演高达每天早晨,在咖啡馆讨论过后,开始编写下一场戏的内容。这种革命性的方法,赋予这部片风格和自由度,以及对白的不连贯、奇特、不合逻辑,就像日常的闲聊。它也让演员杨波贝蒙的生活细节入镜:他对于帽子、拳击的热爱… 这部电影也使得杨波贝蒙取代詹姆斯迪恩、马龙白兰度,成为战后法国青少年模倣的偶像。

获奖

  • 柏林影展银熊奖

这部电影有着非常简单的剧情,用无比轻松自由的剪接与拍摄方式,记录人物的日常与琐碎的细节,将美国与法国文化的碰撞、理性与感性的爱情,自然地融入电影之中,不再依赖电影的剧情,而是营造一个氛围,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显现。
高达受到当时时代氛围的影响,选择抛弃道德的限制,拍摄一部轻松而无包袱的电影---《断了气》,女主角Patricia在感情中相对理性,不断的衡量感情的利弊,而男主角Michel却是相对感性,在这段感情中,他们的相遇是轻飘飘的偶然,他们的相处只围绕在自己身上,而他们的分离,化为一个不朽的手势。

简评

与其说是拍给观众的电影,更像是拍给电影人的“论文”。本片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手法,加入了大量的琐碎的生活情节,弱化处理矛盾,采用跳接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剪辑方式。在赏析时应当着眼于影片整体感觉,而非细究例如意识流电影的单个镜头意象,分析事物内涵。男主角是一个行事十分随性的一个人,在许多时候以直觉或感性主导行为,而女主的纠结,心里斗争,心里深处爱着男主,却又认为不应该爱上他,对待爱情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模式。男主中枪后的长镜头仿佛就是他的爱情之路,挣扎着向前,最终精疲力尽倒下了,爱情的破灭使他从存在主义变成了虚无主义,生无意义,且追求的爱情不复存在,不愿徒劳,便选择了死亡。与精神分析电影不同,这部影片侧重点不在于内心的直觉,而是对于具体事件的追求是否有意义,另辟蹊径对于存在主义进行诠释

还是得按顺序看,看完狂人皮埃罗再看这个,除了反向感知导演个人手法的进步,难免会有一丝丝的乏味,也因为若是没有那些充满灵气的镜头处理(人物与图像来回切换配上旁白、皮埃罗里的手部特写、男女主默剧扮演亚洲人,都是在漫长的台词念叨中给观众的一剂强心剂,虽然精疲力尽最后一部分像是歌剧有点那个味道,但出现的时机把握得不如前者),电影内容与某国出轨自杀打胎的青春片也无大区别,当时看着新鲜的“虚无”,“痛苦”等等,在现在看来都早已跟萨特一同作古。很想打五星,但还是这样来膜拜下疙瘩(b站弹幕学来的),不朽的作品真的是天赋加努力磨砺出的。

参加观影活动看的,虽然是老片,完全不乏味,我个人是被两个角色的想法和整部影片的主题所触动,听了专业影评的解读,才知道在剪辑、拍摄以及革命性上,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新浪潮代表电影,给个五星其实是足够的,但我还是决定以第一观感来打分。剧情很简单,人物的塑造非常戏剧化,冷酷、没有道德底线的江洋大盗男主和有些傻白甜毫无贞洁观一心找寻真爱的女主,这一对荒唐的组合,一个在拼命证明自己的爱,一个在努力感受对方的爱,剧情很直白,以至于最后一幕才是高潮,女主不惜成为共犯,在有些意气用事的情况下,告发了男主,并当面前告知男主,而卑鄙的男主竟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放弃了逃跑,被打死在街头。双方理想主义的爱情观,和二人岌岌可危的道德观形成巨大反差,类似于江湖义气,颇有中国武侠片的道义风范,可太令人触动了。

感觉还是战后无政府主义思潮下的对社会传统与秩序的挑战,没有强调叙事的连续性,更多是在记录主人公随机发生的事,倒也很贴近那种亡命之徒不知道下一个时刻会发生什么的真实,但不同的是主人公毫不畏惧的继续大摇大摆的生活、犯罪。新闻上彪悍的杀警察的罪犯,在他一个人存在时是娴熟的伪装犯罪,而和女主在一起的时候则很多时候都裸身或者衣衫不整地表达对女主的身体与情感的渴望,迫切的想与女主逃离这一切去到意大利,这些时候感受到他对女主的爱和内心的脆弱、真实。但最后女主因为犹豫而对他的“背叛”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失去了逃离的意义。剪辑、镜头依然是喜欢,尤其是各种人物特写、凝视(女主真的太好看了)和最后那段男主的中枪奔跑的背影,配上音乐,像是在筋疲力尽前完成亡命之途最后一段舞蹈

牛逼!米谢尔简直就是尼采说的“超人”,浑身上下迸发出热烈的酒神精神!传统的价值在他眼里不过是“永垂不朽,然后死去”那么愚蠢可笑,说着弥天大谎,脸不红,心不跳,仿佛他真的拥有一切,没钱了就去偷,去抢;搞了一辆车,不喜欢就再换一辆,真是“以天为盖,地为席”,纵横其间,遨游畅阔,“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纵使一无所有,也无妨平地起飞尽逍遥!最后有人告诉他,“警察来了…你个笨蛋!”快醒醒!他说“我受够了,我累了”,嗨!老子这辈子还就他妈这么醉了,怎么着吧!其他:①跳切:跳切加快影片节奏,突出影片表现的生活的荒诞无理,难以预料和主人公迷离恍惚的“醉”的状态②声音:片子里充满了好莱坞类型片夸张滑稽的音乐,除了为了挑战,也是要表现这种极度同质化的精神商品给大众精神的浸淫,小武里的港片音乐是致敬的这儿

戈达尔的《筋疲力尽》是法国新浪潮中最有影响力的影片之一。影片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破坏了传统的结构。在电影主题上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战胜了某些禁锢,描写男女爱情之间的虚伪。在剪辑技巧上,否定了古典剪辑法,大量使用相似镜头硬切的剪辑手法,加快了叙述节奏。新浪潮中的很多导演都不是“专业”出身,他们有的是影评人,有的是小说家。在二战后经济恢复的背景下,他们拿起了轻便的摄像机走上街头,用全新的方式进行创作,在影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大部分影史人都以1964年作为法国新浪潮的终结,其实法国新浪潮的电影风格已经滲入到电影制作之中,并延续至今。

前几天梦到这片了。影史顶级的处女作,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影史最叛逆之作,革新了电影的镜头语言。影响了后世非常多的影片和导演,最为明显的就是昆汀。本片破坏性十足,打破了之前电影的一切常规,触犯了所有电影拍摄规则,打破影片连续性,将跳切发扬光大。打破第四面墙,故意越轴,先锋的剪辑风格,长镜头的调度,反好莱坞三段式叙事。反规则反常规拍摄,绝不被传统的剪辑逻辑叙事节奏所束缚,电影语言最重要的一次革命,虚无主义贯穿全片,讽刺和推翻了传统电影。影片开场,横空出世的戈达尔娴熟的运用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法震惊影坛。然后却放缓节奏,抛弃快速剪辑,反而拍出大量对白的长镜头,开始秀镜头调度。而且本片在女性意识觉醒方面也是先锋。《电影手册》作为小彩蛋出现了。本片上映后引起了当年年轻一代的观众的共鸣。9分。

新浪潮另一部开山之作,也是我看的第一部戈达尔作品。全篇弥漫着一股任性,随意,自由与独特怪异的色彩,跳脱了死板的规则,尽是反传统的个人风格的极致绽放,仿佛有着一种迷人的吸引力在推波助澜,这部电影开创了“跳切”手法的先河,在历史上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只是剧情稍显平淡无趣,太多枝节也显得杂乱而无序,不过某些段落以及台词都名垂青史,爱情迷离的纠缠,虚无悲伤的探讨,在无尽的逃离与寂寞中,终想拥得那一抹属于我的存在,我看透了世界的假象,在你的眼中寻得了最后的出口,或许人生就像这扯淡的结尾,如玩笑般戛然而止。“成为不朽,然后死去。”你终究还是没能实现……

新浪潮宣言。戈达尔电影作法大赏,跳剪与长镜头混合,音乐从头亮到尾,手持风格,俯拍角度,两人一首一尾分别直视镜头。真正的开创意义在于变 空间镜像 为 时间镜像 ,从一个逃犯的故事审视现代社会的主流道德的趋同性对自由的完全扼杀,通过摘掉每一个镜头的意义来赋予意义。米歇尔反复说到“我累了”,宁愿沉沦自在也不要痛苦妥协,哪怕最终失去生命。现代社会还需要男女之间的爱情吗,现代社会,尤其需要,因为这是在反叛中取胜并获得褒奖的最好途径。不是我疯得精疲力尽,是这里从不该有什么天经地义。难怪被伯格曼讨厌,我痛苦得死去活来,你却讨巧得毫无顾忌

第一部戈达尔,终于见识到标志法国新浪潮的“跳接”,拒绝传统,无视观众情绪和喜好,一切竟出奇的流畅,太酷了!精疲力尽,镜头中的角色精疲力尽,镜头外的观众也酣畅淋漓。房间中的絮絮叨叨,自说自话的旋转镜头,倒在血泊中的鬼脸,以及梅尔维尔的客串:“成为不朽,然后死去。” / 我紧紧闭上眼睛,这样一切都变成了黑色。/ 在痛苦和虚无之间,我选择痛苦。你呢,你选择什么?痛苦太愚蠢了,我选择虚无,没有哪个更好,但痛苦是一种妥协,我全都要或是全都不要。/ 在亲吻的边缘,时间是空虚的。很快很快很快,记忆就破碎了。

影片最具开创性的技术是采用跳切。这种剪辑方式让画面 组接显得有些突兀,引人注目的同时也让人迷惑。戈达尔以此来作为挑战好莱坞电影传统叙事手法的手段之一。他们在车内对话时,摄影机在帕特丽夏的左后方,但呈现出一连串跳接的镜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物帕特丽夏背景的不统一,所以故事时间也随之转换。而米歇尔枪杀警察的情节:镜头先是米歇尔在看到警察后 对他头部的特写,接着是一个短镜头,让观众瞥见米歇尔的手臂,然后是手枪的局部特写,接着枪声一响,警察就死了。这种处理方式,加快了情节的发展速度,使节奏更加活泼,让观众意识到要时刻保持警觉,才能跟上剧情的发展速度。影片虽然有点像警匪片,但通过戈达尔独特的拍摄以及剪辑手法,都使得电影变的独特。在整部影片中,都贯穿了爱情与死亡的主题,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存在主义的思考。

《精疲力尽》2021-293五十多年前的电影,当时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崛起,贝尔蒙多前不久刚刚去世,好在光影的世界还有他年轻的身影。这部片子还是黑白的,主人公游走在巴黎的街道,随便定格下来的画面都可以做怀旧的图片。故事就是男主游走在社会的边缘,靠偷鸡摸狗和穿梭在不同女人间度日,然后有一天他觉得这样的日子累了。不知道是内容有删减还是镜头切换的幅度过大,有些画面的衔接有点对不上。片子男女主角在屋子里的大段对话足足有二十分钟,但这段我还挺喜欢的,画面和人物都很质朴,没有打光、化妆一系列的修饰,透过画面好像都可以吹到1965年巴黎的风。7分

获得奖项

  • 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银熊奖-最佳导演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第1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1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Foreign Act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