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13小时(2016)

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UP:2021-08-02

《危机13小时》(英语: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香港译《13小时:班加西无名英雄》,台湾译《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是一部于2016年上映的美国传记动作战争电影,由麦可·贝执导,查克·霍根(英语:Chuck Hogan)编剧,剧情改编自米切尔·察考夫(英语:Mitchell Zuckoff)于2014年出版的书籍《13小时(英语:13 Hours (book))》。该片由詹姆斯·贝吉·戴尔、约翰·卡拉辛斯基、马克斯·马丁尼、托比·史蒂芬、帕布罗·施莱伯、大卫·丹曼、多米尼克·福穆萨和佛瑞迪·史卓玛等人主演,叙述911袭击事件过后的11周年纪念日,伊斯兰恐怖组织在2012年9月11日袭击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由六名中央情报局约聘私人军事服务公司组成的安全小组驻扎于班加西捍卫美国公民的故事。

危机13小时

评分:7.8 导演:迈克尔·贝 编剧:查克·霍根 / 米切尔·朱可夫
主演:詹姆斯·戴尔 / 约翰·卡拉辛斯基 / 马克斯·马蒂尼 / 多米尼克·福穆萨 / 巴勃罗·施瑞博尔 / 大卫·丹曼 / 马特·莱斯切尔 / 托比·斯蒂芬斯 / 艾莉克西娅·芭利尔 / 弗雷迪·史卓玛 / 大卫·科斯塔贝尔 / 莉莎·伊娃斯蒂娜 / 安德烈·克劳德 / 大卫·君图力
类型:剧情 / 动作 / 惊悚 / 战争
片长:144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13小时:班加西无名英雄(港) / 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台) / 13小时 / 13 Hours
上映:2016-01-15(美国)
IMDb:tt4172430

剧情

参见:班加西事件

2012年,利比亚的班加西被列为世上最危险的地区之一,各国因担忧遭受攻击而将外交部门撤出班加西。尽管如此,美国仍在班加西设立外交驻点(非正式领事馆)。外交驻点外一英里处有个秘密的中情局(CIA)工作站,由全球应对人员(GRS)保卫。一天,杰克·席维亚(Jack Silva)前往班加西,加入GRS小队。GRS小队的主要成员包含泰罗恩·S·「罗恩」·伍兹(英语:Tyrone S. Woods)、马克·「奥兹」·盖斯特(Mark "Oz" Geist)、约翰·「提格」·提根(John "Tig" Tiegen)、克里斯·「坦托」·帕伦多(英语:Kris Paronto)及戴夫·「布恩」·班顿(Dave "Boon" Benton)。随后,美国大使约翰·史蒂文斯抵达班加西,在政乱与社会动乱中维持外交关系。尽管受到警告,史蒂文斯依旧决定留下。他的人身安全由美国外交安全局(DSS)特务史考特·威克兰与大卫·厄宾及来自当地的民兵「2月17日烈士旅(英语:February 17th Martyrs Brigade)」负责。

在911袭击事件11周年的早晨,史蒂文斯发现有可疑男子在拍摄工作站。席维亚得知他的妻子怀孕了。当晚,利比亚伊斯兰教法团安萨尔旅(英语:Ansar al-Sharia (Libya))的一群武装份子袭击了外交驻点,2月17日烈士旅很快就弃械投降,武装份子大举攻占驻点。威克兰带着史蒂文斯与西恩·史密斯(英语:Sean Smith (diplomat))躲进安全房。武装份子无法攻进房间,便放火打算熏死三人,威克兰成功逃脱,但史蒂文斯与史密斯则未能逃出火海。工作站的GRS小队试图支援驻点,但被站长拒绝。站长担心此举会使该秘密工作站曝光。

GRS小队与DSS特务会合。席维亚与伍兹冲进建筑物中,试图救出约翰·史蒂文斯,但最终只找到了史密斯的尸体。DSS特务与GRS小队先后撤回工作站。在得知武装份子即将大举攻来后,工作站的CIA成员向各个单位求援。唯一能伸出援手仅剩来自的黎波里的GRS官员葛兰·「布伯」·杜赫提。杜赫提组织了一个小组,在被一再拖延后搭上飞机前往班加西。同时,武装份子开始向工作站进攻,GRS小队展开反击,击退了第一波的武装份子后。随后,的黎波里的援军抵达,准备将人员送往机场。武装份子发动了一波迫击砲攻势;盖斯特的左手部分被炸断。打算去救盖斯特的伍兹被另一发迫击砲炸死。杜赫提被一发直接落在他面前的迫击炮炸死。

因GRS小队失去许多成员,工作站变得岌岌可危。这时,有一组火力强大的车队往工作站逼近。工作站内的人员以为这组车队是武装份子的,打算做出最后反击;但众人随后发现,该车队其实是利比亚防卫部队(英语:Libya Shield Force)的,目的是要营救工作站的人员。他们亦得知,约翰·史蒂文斯被利比亚人发现并送医,但最终仍死在医院,死因为被浓烟呛死。在机场,工作站的人员与负伤的盖斯特登上了飞往的黎波里的飞机,而幸存的GRS小队成员则与史蒂文斯、史密斯、伍兹及杜赫提的尸体一同等待下一班飞机。片尾播出了一些真实照片,并叙述了一些后续的事情。幸存的GRS小队成员在事后皆获得授勋,并辞去GRS小队的工作,返乡与家人一同生活。

角色

  • 詹姆斯·贝吉·戴尔饰演泰罗恩·S·「罗恩」·伍兹(英语:Tyrone S. Woods),全球应对人员(GRS)指挥官,前海豹特种部队队员。
  • 约翰·卡拉辛斯基饰演杰克·席维亚,全球应对人员(GRS)队员,前海豹特种部队队员。
  • 马克斯·马丁尼饰演马克·「奥兹」·盖斯特,全球应对人员(GRS)队员,前海军陆战队员。
  • 多米尼克·福穆萨饰演约翰·「提格」·提根,全球应对人员(GRS)队员,前海军陆战队员。
  • 帕布·罗薛伯饰演克里斯·「坦托」·帕伦多(英语:Kris Paronto),全球应对人员(GRS)队员,前美国陆军游骑兵。
  • 大卫·丹曼饰演戴夫·「布恩」·班顿(英语:Dave Benton),全球应对人员(GRS)队员,前海军陆战队狙击手。
  • 托比·史蒂芬饰演葛兰·「布伯」·杜赫提,全球应对人员(GRS)和和维安团队军官。
  • 马特·莱斯切尔饰演约翰·史蒂文斯,美国大使。
  • 佛瑞迪·史卓玛饰演卧底于利比亚的CIA特工
  • 大卫·科斯塔比莱(英语:David Costabile)饰演行政主管
  • 亚历克西娅·巴尔利耶(英语:Alexia Barlier)饰演索娜·吉拉尼
  • 安德烈·克劳德饰演子弹带,民兵组织的领导人,发起对在班加西美国大使馆和美国CIA驻扎处的袭击。

制作

发展

2014年2月10日,宣布,派拉蒙影业正在与3 Arts Entertainment(英语:3 Arts Entertainment)会谈取得米切尔·察考夫(英语:Mitchell Zuckoff)的书籍《13小时(英语:13 Hours (book))》的电影改编权,并由尔文·史托夫(英语:Erwin Stoff)监制。查克·霍根(英语:Chuck Hogan)担任编剧,是根据2012年9月11日晚间发生的2012年班加西袭击的真实事件小说作改编,而电影主要叙述由六名士兵组成的护卫队驻扎于班加西对抗敌人的故事。2014年10月29日,麦可·贝被选作本片的导演。

2015年1月14日,约翰·卡拉辛斯基加入剧组担任主演并饰演一名美国海豹部队队员。2月3日,帕布·罗薛伯签约参演,饰演六人维安团队中的一人。2月6日,詹姆斯·贝吉·戴尔被选为团队中的领导者。马克斯·马丁尼于2015年2月17日加入片中饰演团队成员之一。3月3日,大卫·丹曼签约饰演一名狙击手。2015年3月5日,据《好莱坞报导》,多米尼克·福穆萨也参演了电影,在当中诠释一位前海军武器专家和六人小队成员之一。3月17日,佛瑞迪·史卓玛将饰演于利比亚卧底的CIA特工。托比·史蒂芬于5月7日加入剧组,饰演全球应对人员(GRS)和团队成员之一。

拍摄

摄制于2015年4月27日在马尔他和摩洛哥进行。在此之前的3月,剧组曾于马尔他的塔奇利(英语:Ta' Qali)搭景。

发行

2015年6月30日,派拉蒙宣布,电影正式标题为《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并定于2016年1月15日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释出。2016年1月12日,影片在德克萨斯州阿灵顿AT&T体育场首映。

评价

《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烂番茄根据195篇专业影评持有50%的评级,平均得分5.5/10;该网站共识:「《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对麦可·贝来说是成熟内敛的努力,尽管它的故事没有完全拥有根据事实的效用」。Metacritic得分48,IMDB得7.3,评价两极。《西雅图时报》的索伦·安德烈森从满分四星中给了电影三星的评价,他批评电影缺乏鲜明的角色,但《13小时》整体来说是「引人入胜」。

利比亚人民强烈谴责影片。许多人认为他们拯救美国大使的贡献受到忽视。利比亚外交部发言人萨拉赫·贝尔纳巴(Salah Belnaba)批评影片对利比亚人民的描绘“狂热、无知”。利比亚文化和信息部长奥马尔·加瓦里里(Omar Gawaari)同样批评电影:“影片将没能拯救大使的美国探员当成英雄”,并补充道,“迈克尔·贝将美国保护动荡地区公民的失败转化成完全描绘美国英雄主义的典型动作片。”

票房

据初步预测,电影将在四天内的首周末获得2000万美元的票房。而电影也会和新片《一路前行2》与先前上映的《神鬼猎人》、《STAR WARS:原力觉醒》共同竞争。美国首周末票房为592万美元位于当周第四。

上一届:《第五毁灭》 2016年台湾周末票房冠军第5周下一届:《大尾鲈鳗2》
上一届:《第五毁灭》 2016年台北周末票房冠军第5周下一届:《大尾鲈鳗2》

历史谬误

影片最备受争议的一幕是中情局班加西主管“鲍勃”告诉当地等待保卫大使馆许可的军方探员“休整”,从而否认他们的许可。真正的中情局主管表示没有休整命令。两党共建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调查发现“没有基地主管或其它方没有故意拖延或干扰的证据”,支持了他的说法。不过,《国家评论》时事评论员大卫·F·芬奇(英语:David F. French)批评参议院委员会引用大量个人证词形式的“休整”命令证据,只不过选择采用相反的证词推翻影片说法。

参与行动的中情局约聘人员克里斯·“坦托”·帕伦多表示:“我们被告知‘休整’。这些词100%准确。如果事实上有可能影响到某人的仕途?好吧,我很抱歉,的确是。”影片刻画的中情局基地主管直接批驳帕伦多的说法,声称“从未有过休整命令......我从未事后猜测队伍将离开。”

此外,对空中支援的描绘也颇具争议。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报告显示空中支援无法使用,或者说来得太晚无法发挥作用。芬奇则为影片空中支援的描写辩解称,尽管那时不能投放资源,但空中支援本来就动荡不安的利比亚,本身很“荒谬”。2016年7月,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班加西特别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囊括的多份证词,暗示美军可以派出援手,但没收到指示。报告表明国防部没有提供当晚可用军备的许可清单。

美国保守派专栏作家德莫瑞·默多克(英语:Deroy Murdock)写道,影片证实其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最初在事发数周后谴责YouTube视频《穆斯林的无知》时撒了谎的个人看法。影片引发全球穆斯林的抗议,奥巴马等人于是公开宣称班加西袭击是示威导致的。默多克注意到,影片描绘的反而是“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的精英圣战分子”发动袭击。

荣誉

该片于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入围了最佳混音奖(格雷格·P·罗素、盖瑞·萨默斯、杰佛瑞·J·哈伯许和麦克·鲁夫),但四人中的格雷格·P·罗素则因违反规定而遭取消提名。

参见

  • 电影主题
  • 班加西事件
  • 军事职业资源公司(英语:Military Professional Resources Inc.)(MPRI)

电影于2015年4月27日在马尔他开拍。派拉蒙影业定于2016年1月15日在美国上映。

简评

好家伙,分不清敌人还是盟友可怎么打。连续看了摩加迪沙孟买酒店和13小时,再加上更早看的无处可逃,刺激程度也是逐部降低的,尤其到13小时,就等着身手不凡的美国特种兵大显神通了,套路模式更强,代入感更低。再黑政府和个人英雄主义这一套路上,韩美还真是挺一脉相承的,确实,政府都是坏的,人民都是好的

剧情偏弱但拍摄硬核的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军事题材的佳片!前三分之一的故事铺垫略显乏味、但恰恰对比出后面的战斗场面的紧张刺激惊险难忘~导演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语言运用得很到位,几个主演也都敬业投入~最后Jack打电话时泪奔的一瞬,让人为大兵的残酷战场搏命心酸唏嘘~没有说教和美国至上的摆架子,有的只是血肉之躯践行使命的真实力量~推荐!

“摇摆式”晃动镜头,雇佣来的利比亚“2月17”革命旅与民间恐怖组织武装力量分辨困难,迟迟未到的空中支援力量以及营救大使前一个小时的各种“拖沓”支线,在区别于英雄电影的各种“不合理”推进中,可以说是竭尽所能去还原整个事件的真实性。,“影片并不是以政治批判为目的,而是意图表现在当时的情形下,六位特工队员是如何做出抉择并英勇的完成了任务的”。(在利比亚内战期间,美国致力于帮助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但在这场13小时战争的尾声,正是一支亲卡扎菲政权的武装力量最终帮助基地的所有人员撤离,而非任何一个美国此前18月内建立了友好关系的组织。)

本片获第89届奥斯卡最佳音效提名。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拍摄得很激烈,突突突、嗒嗒嗒,血肉横飞……却没有解决一个问题:why?!CIA雇佣兵在班加西干什么?美国到底跟利比亚建立外交关系了没有?为什么是临时领事馆?袭击临时馆的到底是什么组织?为什么片尾利比亚人会悼念去世的大使?看得一头雾水。说真的,要不是看了评论,都不知道片头被人从下水道里拖出来的那个家伙是卡扎菲。

美国大兵的“危机”实质是美国少数统治阶级(犹太军事金融法西斯)掠夺世界和欺压世界,横行霸道的工作。看到利比亚推翻了卡扎菲,又一个国家像索马里伊拉克阿富汗一样稀烂,觉得太可悲,美国人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99%的战争和冲突都有美国!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派和分裂势力都得到了美国拨款和培训特工的支持,就连中俄都不例外!美国人培养了塔利班卡扎菲萨达姆本拉登奥马尔东突等,只要人家听话就是民主,不听话就是暴君或恐怖分子,美国就打着民主旗号(一般就是核问题或大规模杀伤武器)去赶尽杀绝。以前不懂,看了好莱坞的电影,觉得美国多么正义多么伟大,现在看起来才觉得太不要脸了,原来这些美国人口中的邪恶力量原来都是美国人培养和武装起来的!好莱坞也是价值输出工具!

毕竟真实事件改编,但多少还是有bug,或者说剧情没有交代清楚的地方,美国国防部为什么这么拖延,军方为什么不肯派人前往救援(如果原因只是因为对外这是不存在的机构),派了为何拖延那么久,后期的围剿,迫击炮轰了好几轮,地面部队怎么没了影子。黎明前的感慨非常的美式,当战争片看还算不错吧。

算是看过的比较不错的美式主旋律了,卖拷贝拍这种片子比《变形金刚》系列精彩啊。事件起因比较艮儿,但感觉似乎近几年美式主旋律开始了更多对战争的反思。而且官僚主义之毒萦绕着每一种政体和不同的国度,叙利亚和美帝都不能幸免,看他们吐槽真有股子黑色幽默。有机会叫一两个天天叫嚣“这是制度的问题”的反思狗欣赏一下他们美爹受困于官僚主义的窘态。惊现《黑帆》的“Flint船长”,大哥排除万难前来救援,不幸一轮罹难。冤枉吗?只能说,这真是一笔烂账...

本片有一些黑鹰坠落的既视感,主题也是反战,但是明显还是有一种美利坚高于一切的感觉,虽然提出了反战的口号,但是在没有弄清楚这场战争的根源的语境下,反而显得格局小了。一群雇佣兵却做履行着正式军人该履行的义务,打着一场不知为何而战的战争,在经历惨烈的战斗后满脑子只想回家,反战固然是反战了,但是经不起细品,冷静下来反思一下就觉得显得既简单又幼稚,这就是对这场战争没有深入思考却又以这场战争为背景拍摄作品的结果,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屁股的问题。

本来就想看个不动脑筋的片子,结果这片除了开头车堵在路上的部分之后,马上陷入了起码半小时的冗长铺垫;选角导演问题太大,每个演员都长得一样,分得清楚谁跟谁啊?里面的反派设定还特别脸谱化,虽然文本里有角色说出了“这是个跟自己没关系、也莫名其妙来的地方”,但我认为终究这是个美国的爱国主义宣传片。后来的两场重头枪战戏时,我一直在想,即便是还原历史事实,为什么电影并不深刻反思干嘛要介入别的国家的内政?CIA那么多全球的站点,把别的国家搞得四分五裂,自己国家的人有家庭要幸福,别人的土地稀巴烂、平民妻离子散也没关系,深井冰啊?

用战争对抗战争,得来的依然是战争。政治博弈,大国战争,牺牲的向来不是权贵,只是卑微的挣扎在生活中的可怜虫罢了。用子弹换不来和平,用炮火也换不来安宁。电影前期的铺垫很长,导演给到的镜头都在营造一种感觉,风雨欲来的恐慌。那些枪战的镜头如此真实,可或许现实比之更加残酷,更加不堪。战争的片段,温情的片段,电影都给了,就很完整。飞机来的时候,他只想回家。

业余的战术刻画,业余的人物塑造,充满男性沙文主义的肮脏,老白男强行上价值的又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迈克尔贝将是我导演黑名单上的第一个人。(此片也完美展现出了数码摄影的各种弊病,极低的动态范围,绿油油的鬼影,半个屏幕的眩光,以及糟糕的白平衡。)(看到结尾发现执行音乐总监是汉斯季默,我就说开头旋律就很像星际穿越开头的旋律…..)

觉得比较一般,枪战场面还不错,但感觉电影非常的啰嗦,刚开始将近半小时说一件无关的事情然后才切入正题,之后就是混乱,好多的面孔,切来切去的镜头,到处乱跑的人,复杂而又一致的建筑,让人很长时间看不懂影片的情节细节,不明白很多台词的意思,为什么会突然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很好的题材,很一般的编剧和拍摄。

获得奖项

  • 第21届金卫星奖
    第21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音效
  •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音响 / 最佳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