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流(1934)

It Happened One NightUP:2021-09-07

《一夜风流》(英语:It Happened One Night)是1934年上映的一部美国脱线喜剧电影,带有神经喜剧的元素,由克拉克·盖博与克劳黛·考尔白主演。本片是意大利裔美国导演法兰克·卡普拉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相当重要的一部电影。这部爱情喜剧电影也几乎成为了一种模板,后世有许多电影都参考了本片中的情节。

一夜风流

评分:8.8 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编剧:罗伯特·里斯金 / 塞缪尔·霍普金斯·亚当斯
主演:克拉克·盖博 / 克劳黛·考尔白 / 沃尔特·康诺利 / 罗斯科·卡恩茨 / 詹姆森·托马斯 / 艾伦·海尔 / 亚瑟·霍伊特 / 布朗什·弗雷德里克 / 查尔斯·C·威尔逊
类型:喜剧 / 爱情
片长:105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Night Bus / Es geschah in einer Nacht
上映:1934-02-22(美国)
IMDb:tt0025316

拍摄轶事

本片的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选择男女主角的时候,多名演员因为觉得本片剧情平淡,毫无特殊之处而拒绝了演出。实际上,本片导演法兰克·卡普拉最初希望米高梅的影星玛娜·洛伊以及罗伯特·蒙哥马利(英语:Robert Montgomery)出演本片的男女主角。而最终的男主演是克拉克·盖博,这是因为他不愿意同琼·克劳馥演对手戏而获得了惩罚。拍摄工作一共进行了4个星期,导演因此获得了5万美元的片酬。本片刚上映的时候票房成绩也不够理想,不过所幸的是口碑不错,最终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入。

剧情简介

一位富家千金小姐爱上了一名飞行员,因为父亲不同意,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结果在路上她因为争抢座位而遇到了一名丢掉了工作的记者,这名记者后来得知千金小姐的父亲雇佣私家侦探、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到处寻找他的女儿,于是他一路跟踪打算抢到这条新闻。结果两人在相处过程中逐渐萌发出爱意,最后终于摒弃前嫌走到了一起。

获奖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本片是第一部获得五座奥斯卡主要奖项的电影: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1934年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另两部有此殊荣的电影分别是飞越杜鹃窝及沉默的羔羊。

简评

电影诞生于好莱坞黄金时代,同样也是经济大萧条刚刚过去的美国,cheer them up的色彩很浓,永远乐观、无视阶级隔阂也是卡普拉一贯的做法。有人说他乐观,但我质疑这一点——卡普拉基本可算新移民的儿子,童年时期就到了美国,他的人生真的就像是“美国梦”的实现。但移民身份以及这一身份在当时带来的种种困难应该已经使他知道阶级之间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很好奇他本人到底是怎样的,他拍电影的时候是怀着对美国的认同吗?还是知道自己自外于这个国家的主流,只是把电影作为糊口工具呢?导演基本上是个天才。1934年,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年,中国著名导演蔡楚生的影片《渔光曲》问世;希特勒通过民主选举,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兼总理;《海斯法典》颁布第四年。

情节安排就是典型的开场,出逃、相遇、相爱、冲突、在一起。拍摄上面,是他们两个在大巴上时,有人开始唱歌,此时镜头从车尾拉到了车头,一直到司机,营造出了一种欢快的氛围,表现出艾丽此时已经开始享受出逃这一段旅程,并且开始心动。在叙事方面,都是层层递进的,最开始让们两个一起住的时候,彼得在中间拉了一个帘子,彼得说那就象一堵“耶利哥墙”,在影片最后,他们两个回到当初那个小旅馆,买了一个小号,伴随着小号的吹响,影片结束,这也暗示着彼得和艾丽最后终成眷属。我查了一下当时的背景,美国正处于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但是导演用一个喜剧的爱情故事把大众的目光转移到一个浪漫的世界。并且在影片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也发生了转换,在第一次的住宿中,是彼得在早上为艾丽做早饭,电影通过男女主的碰撞,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两性关系变化。

弗兰克·卡普拉绝对是被低估的、能与比利·怀尔德和恩斯特·刘别谦并称的大师,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已经玩过如今仍在不厌其烦使用的诸多形式:公路片、爱情喜剧、上流社会&中产阶级、移情别恋、悔婚、落跑新娘……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制作很是粗糙,部分镜头的摄影棚痕迹、柔硬光的割裂感、剪辑失误等也算老电影的常见瑕疵,但其引人入胜的故事、妙语连珠的台词、轻快活泼的风格以及开创性的类型设计已足以让其名留影史。本片的幕后更有意思:男女主都不喜欢这部电影,上映前没几个人看好它,众多明星拒绝出演,结果票房大爆,还成为了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大满贯的影片……[ / 5 ]

好莱坞式影片的经典之作,无论从镜头语言还是戏剧冲突都无一例外地陷于模式化的桎梏——穷小子与富家女的爱情,这本身就有巨大的戏剧冲突的矛盾点,有些镜头有明显的摄影棚的痕迹。而且,卡普拉的喜剧一直有其独特的吸引人之处,银幕上的欧·亨利之称实至名归,在那个时代他就习惯于去追寻潮流,并努力在表现小人物的生活中顺应这种潮流,或者在影片里加上一些潮流的符号和元素。至于戏剧冲突的模式化,一旦习惯并接受这种设定,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就会陶醉于此,这也是“造梦工厂”的意义所在——爱情高于一切,至于现实种种,去他的吧。

一夜风流该剧讲述了富家少女爱莉为追爱未婚夫金而逃离父亲的束缚,在一路上的颠簸流离在大巴车长途上遇上了一个记者,由于富家少女爱莉的钱以及行李丢失不得不跟着记者一路行走,记者起初十分厌恶这个富家少女艾莉,但经过后面两人的相处随着感情的升温,两人互生情愫,在艾莉的攻击下,嘴硬的记者十分不耐烦,不承认自己对富家少女艾莉的爱,原因是因为自己对艾莉的爱过于懵懂和不确定,以及从艾莉口中可得知艾莉与未婚夫的相遇也与自己相同觉得艾莉并不是真正的喜欢自己同时也可能觉得自己配不上因为收入微博可从后面剧情记者半夜去报社用爆炸性新闻问老板要一千元美金可得知,记者以及接受与艾莉的爱,甚至决定为此付出努力,但是因为半夜的不辞而别让两人产生误会,以至于艾莉后面与记者误会加深但艾莉最后还是选择了逃婚与记者在一起,攻破了城墙。

神啊神,写世界电影史论文时意外发现的宝藏作品!都被片名给迷惑了hhh真的太优秀了,剧情的紧凑,人物的塑造都很有现代都市偶像剧的浪漫可爱与幽默感,难以想象是1934年的作品了!当时的好莱坞确实太优秀了,短短100分钟讲述了饱满而抓人的故事,逃婚过程与记者的阴差阳错,情感纠葛与爱情萌芽是多么单纯而又暧昧啊,女主作为千金大小姐的纯真懵懂,大大咧咧,倔强调皮的性格太可爱了,男主的爹系男友的装扮,机灵鬼怪的举止也很有趣,无微不至的贴心真的挺模范的,日常拌嘴和傲娇的桥段最终总是在欢笑中化解,可惜最后没能来得及化解,兜了个大圈子,好在还是happy ending!绝配的一对啊,富豪父亲最后的助攻是最妙的,是真的尊重女儿而且爱女儿的!中途的大巴歌唱,搭便车都好经典,男主最后换一千块的那种勇气与不易令人泪目!

看了卡普拉导演的中国之抗战后顺便看了这部由他导演也是克拉克盖博的代表作,本来光看名字以为这会是讲述一夜情的故事,不过整部剧除了女主和未婚夫的简略一吻外非常清新。比起乱世佳人,更喜欢克拉克盖博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观影过程轻松愉悦,笑点设置的恰到好处。男主抱女主过小河以及夜宿干草堆的片段拍得特别有意境美,拦车那段盖博吃胡萝卜以及后仰大拇指就是兔八哥的原型。最后一段剧情安排的很紧凑,导演也在岳父和男主这条线里设置了多处隐喻和留白,让本来很容易拍得烂俗狗血的剧情得以优雅结尾

黄金时代好莱坞,剧本扎实,演技在线。不自觉的想到罗马假日,同样的穷小子意外碰到富家女,甚至穷小子的职业都是记者。时间线还是风流在前。男主给人却完全是两种感觉,派克有英伦绅士风,风度翩翩,一颦一笑都有股正派的感觉。盖博,却是风流君子,喜欢口是心非,歪嘴打趣,玩世不恭的感觉,衬托的派克就像一个乖乖男。但风流却不下流的反差让人欲罢不能,难怪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坏男人在爱情里面总是可以掌握主动。剧本设计也比假日扎实,翻转合理,确实上流之作。

这部影片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爱情故事,开启了“乖张喜剧”,后来被《罗马假日》所借鉴。讲述了穷小子和富家女在路途上的一系列故事。最有意思的一部分是,男女主同住一个屋檐下,中间隔了一张帘子,并称其“耶利哥之墙”。这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海斯法典》的原因,有着严格的审核机制,同时也有着暗示男女主关系的暧昧。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经典之处,女主在路边把裙子拉起来露出腿部,一辆汽车随即停下来。这也成为电影史上经典片段之一。

这部1934年的电影,在有声电影出现的初期,其完成度极高的内容表现,成就了美国神经喜剧类型的最高峰代表作品,还将神经喜剧的类型元素得到最精彩的发挥,繁琐有趣的对白、夸张大条的动作、欢畅淋漓的故事、感人至深的爱情,并且还夹杂了当时大萧条时期历史社会为背景,精彩地展现了一种喜剧类型的别样魅力。而这仅仅是在美国三十年代,那个还是摄影棚拍摄时期的电影工业化的作品,其经典放到近百年后的现在来看,也有一番风味。影片故事中富家女与穷困男的人物关系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后世同类型的经典爱情片《罗马假日》,不仅如此片中的很多桥段也能在后世电影中发现其影子,还有神经喜剧最为经典的“叫车”桥段。男主在性格上更偏向爱情片中“霸道总裁”的人设还有兔八哥吃萝卜形象,与结尾经典的逃婚桥段,让故事整体也体现出一种梦幻的现实童话

记者+在逃公主的组合,这不就是《罗马假日》么,仔细一看时间,《一夜风流》可早出将近二十年,前者或许从这得到了灵感。电影有很多处能看到海斯法典威慑下的“杰作”,比如用床单隔开床,以耶利哥之墙的典故来比喻这朦胧的爱。结尾双方脱衣行房,电影以号角吹响,耶利哥之墙倒塌来比喻,在这种严苛审查下催生的弦外之音的艺术也是蛮有趣。不过不太喜欢女主的设定和对爱情的选择,既然客观上女主是喜欢前男友金的,无论金与她结婚是否另有目的,女主爱前男友是肯定的,不然也就不会有一开头的戏剧冲突了。那么既然是存在爱情,不是家族联姻之类,那为何在中途会移情别恋男主呢。显然做这种选择是由于女主在家庭里缺爱,但这又和“爱情万岁”的主题冲突了,难道导演想表达爱情就是见一个爱一个的东西嘛。倒也没有批判电影道德,逻辑更合理点会更好!

全程无尿点,惊喜与亮点齐飞,使人会心一笑的细节俯拾即是。让人欲罢不能、意犹未尽!看完此片,只觉得《罗马假日》是并不成功的模仿。大腿拦车、吃胡萝卜、逃婚等经典的桥段被后世多次借鉴。诙谐有趣的对白,强大工整的剧本,自然洒脱的表演,都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了不朽的经典。克拉克盖博塑造的皮特实在是太完美的一个男人了,正直善良、勇敢智慧、帅气幽默、尊重体贴女性还讲原则,有哪个女人不会爱上他呢?克劳黛考尔白的表演也非常出色,把一个有点娇生惯养又可爱善良的富家女刻画得活灵活现!最后一幕巧妙运用圣经的典故,吹号使“耶利哥墙”(隔起的毛毯)“倒塌”,绝赞!优秀的电影就是这样,让人情不自禁跟着演员们同悲同喜,无比期待剧情的发展。尽管是比较俗套的大团圆结局却依然让人非常感动欣喜,弗兰克卡普拉太懂得观众想看什么了,膜拜!

获得奖项

  • 第2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2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墨索里尼杯-最佳国际电影
  • 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编剧 / 最佳改编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