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2019)
《灯塔》(英语:The Lighthouse)是一部2019年美国和加拿大合拍的黑白奇幻恐怖片,由罗柏·艾格斯执导并与弟弟麦斯·艾格斯(Max Eggers)共同撰写剧本。该片由威廉·达佛和罗伯·派汀森主演,故事讲述两名灯塔看守者在处于孤独的同时,开始逐渐失去理智,并受到噩梦的威胁。
剧情
两名灯塔看守者因对孤独的恐惧和紧张而逐渐失去理智,加上来自噩梦的威胁而开始做出怪异的举动。
演员
- 威廉·达佛 饰 汤玛士·华克(Thomas Wake)
- 罗伯·派汀森 饰 艾夫瑞姆·温斯洛(Ephraim Winslow)
- 瓦莱里亚·卡拉曼(Valeriia Karaman) 饰 美人鱼(The Mermaid)
制作
2018年2月,宣布威廉·达佛将出演由罗柏·艾格斯执导的电影《灯塔》,艾格斯也与弟弟弟麦斯(Max)共同撰写剧本,而尤里·亨利(Youree Henley)、劳伦索·圣安纳(Lourenço Sant' Anna)、罗德里戈·塔克薛拉(Rodrigo Teixeira)和杰·冯·霍伊(Jay Van Hoy)将分别透过旗下的RT Features、摄政影业(英语:Regency Enterprises)与Parts & Labor来制作该片,且他们也都将电影的担任制片人。其美国发行权由A24取得,而环球影业和焦点影业则将负责国际市场的发行。同月,罗伯·派汀森加入了演出阵容。
主要拍摄于2018年4月9日开始进行。摄制地点包括加拿大新斯科细亚省雅茅斯县(英语:Yarmouth County, Nova Scotia)的佛祖角(英语:Cape Forchu, Nova Scotia)之莱夫·埃里克松公园(Leif Ericson Park),以及雅茅斯机场(英语:Yarmouth Airport)。剪辑师露易丝·福特(Louise Ford)透露,该片使以35毫米的黑白胶片所拍摄。
发行
《灯塔》最先于2019年5月19日在第72届坎城影展的导演双周单元上举行全球首映。该片还于2019年9月7日在第44届多伦多国际影展上放映。该片在美国由A24发行,而国际市场的发行则由焦点影业负责。《灯塔》在美国于2019年10月18日上映。
该片最先于2019年5月19日在第72届坎城影展上举行全球首映,后于2019年10月18日由A24排定在美国上映。《灯塔》获得了外界的普遍赞誉,除了达佛及派汀森的演技外,影评人还称赞了电影的剧情和技术层面。
获得奖项
- 第40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年度英国/爱尔兰男演员 -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29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男演员 - 第32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34届美国摄影协会奖
提名:聚光灯奖 - 第23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35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剪辑 - 第24届金卫星奖
获奖:电影部门-最佳男配角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剧情片 - 第25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第7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费比西奖-平行单元 / 费比西奖-导演双周单元
提名:导演双周-金马车奖
- 罗伯特·艾格斯 Robert Eggers导演
- 罗伯特·帕丁森 Robert Pattinson饰 Thomas Howard
- 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饰 Thomas Wake
- 瓦莱丽娅·卡拉曼 Valeriia Karaman饰 Mermaid
- 洛根·霍克斯 Logan Hawkes饰 Ephraim Winslow
- 马克斯·艾格斯 Max Eggers编剧
简评
。大银幕重看,-。电影的两种状态:一个向内的世界/一面向外展示板。风暴开始前,电影内部拥有一个自洽的世界,:1画幅超越了视觉介质、作为现实设定参与建构灯塔-岛屿的环境。所有异常现象都产生于人物的视点中,并借此将人物的悚然和疑惑传递给观众。此时电影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因为一切都尚未功能化。风暴开始后,原本彼此嵌合的电影元素忽然全部朝向观众,视点外移(回归至看客的视点),意象简化、凝固为符号,电影的目的开始显露。当最基层的叙事也被蒙太奇切割并张贴给观众后,电影彻底化为一张平面的展示板。最终登上灯塔的段落因此失去力量,在毫无遮掩的展示板上,灯塔的秘密不可能是多义的,而是无内容的(猎奇化的),因此人物的行动只是一种故作神秘的姿态。除了一些拙劣的致敬,「闪灵」是其全然反面。
一个海神的故事。一开始是Wake,他死后是Thomas。(纹身,语言,叼内脏)Wake的台词像戏剧一般,押韵和谐富有节奏,像神秘的仪式,配上诡异的拍摄角度,仿佛在念咒语。wake睁眼的那一幕特写震撼到我了。Thomas脑中的幻象,分不清真假,就像没有人知道在达到极乐的顶端(灯塔)上,要残害掉多少人的生命,浮出多少代价,而最后可能是一场空。似乎美好总是和邪恶相生,美丽的塞壬有着致命的歌声,闪亮的灯塔会让人迷失。权力关系的此消彼长,到底是依赖彼此还是毁灭彼此,在这个极限的空间中得以展现,那些神秘恐怖的镜头反而只是锦上添花了。非常诡异但是特别的一部片子。威廉和罗伯特的表现太惊人了,这才是真正的演员吧。看采访会知道两个人的表演方式还是有很大不同,一个是事先演练派,一个则是希望保留最大程度的新鲜感。
深奥的对白和疯狂的演绎塑造深入灵魂的恐惧。此电影艺术造诣之高让人惊叹,它绝不是商业电影所以导演可以尽情地表达。个人过往影响着他的未来。所有的梦均来自于恐惧,电影中后期俩人酗酒后情节就更加癫狂,幻觉与恐怖的回忆交织,欲望和压抑的愤怒一起咆哮。电影剧情晦涩难懂,需要活用自身的经历才能与电影产生共鸣。情节隐喻多如繁星,独眼海鸥是痛苦的回忆,大海是漫漫人生,灯塔是走出困境的方向,海妖是诱惑,酒(机油)是犯罪的行为…编剧还将剧情和希腊神话巧妙撮合,霍华德抛下父亲独自闯荡,维克抛下妻儿去当灯塔管理员,他们俩可以在关系上互补,霍华德(普罗米修斯)反抗灯塔全能的“神”维克(宙斯)取得火(灯芯)但被其高温烫伤最后被海鸥啄食。电影可解释的路径很多,这完全取决于观影人的个人经历和艺术感受,所以这部电影是部艺术品。
太纠结叙事的目的有时候反而会遮住发现美的眼睛,本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它并没有给出推测现实的太多线索,但幻想与混乱,本身不也是一种美么?视听上无可匹敌的强悍,高强度的冲击下,音效和画面营造出了几乎完美的惊悚效果。海浪、海鸟、人鱼等等意象让人眼花缭乱,而各种诗句的引用则增添了其诡秘气息。观感极其特殊,绝对是享受。威廉达福的表演是神迹,神神叨叨与沉稳老道的切换自如,台词功底、爆发力更是让人膛目结舌。罗伯特帕丁森同样令人惊喜,彻底洗脱了我对他的一些偏见。对手戏中几乎不落下风,落泪那场戏的处理无比震撼。会喊会发狂也许不能证明他是个好演员,但收放自如绝对可以。当然,这也要依仗威廉达福的带戏。
还蛮喜欢,视听风格极富个性,充满纷杂的符号与隐喻,是很不错的心理惊悚片。发生在孤岛上的二人故事让影片整体舞台剧化,莎翁式台词更增强了这一效果。但本片的镜头语言和光影运用却又十分电影。影片从开始的压抑沉闷到中期一转癫狂,酒后幻觉和神话传说交织如梦似幻,表面上讲述人在离群索居和缺少社会化的情况下会逐渐崩溃,但男性权力斗争、父与子、支配与反支配和性隐喻又十分精神分析,而灯塔如呼唤一样的诱惑甚至能看出爱手艺的影子。能看出导演想呈现得很多,会造成一定混乱,但全片完整看下来还是很带劲的。
作为恐怖爱好者,好久没有这样一部让我看完后怕的恐怖片了。复古的黑白画面和1:1画幅本让孤独灯塔守日夜的剧情更加诡谲,波涛汹涌的海涛仿佛暗藏杀机,两个本就隔阂的男人角色为这个故事多了一份焦虑和莫名的压抑甚至压迫感,直冲观众。长期的孤寂让罗伯特(梦境与现实交织成各种模糊幻象,人鱼雕像对应水妖,曾经的梦魇与海水融为一体,还有各种性隐喻,无处安放的欲望被诅咒,两人对视一时兴起的同性之好,老长官处处PUA下隐喻的父权压迫,我就说最后灯塔顶端的形状如此像某个器官~象征着权力。你可以认为这一切是克苏鲁的作祟,毕竟罗伯特幻象里出现的触手元素对照全片叙事太让人浮想联翩了,也可以认为这一切不过是高压精神下注定的恐怖幻想。ps:为了更刺激,在家关灯晚上看完,自己仿佛融入黑白画面的世界,沉浸式观影太刺激得后怕…
首先,我向来肯定充满作者表达和风格的电影,这是对电影创作的追求,即你完全可以做一部普通的惊悚片,但是你却一定要把它做得与众不同,这种作者表达一直是我欣赏的。电影的象征寓意,各种影像符号,1比1的画幅,黑白的色彩,充满古典主义的镜头和剪辑,都从某种程度上成为影片的部分主旨,在我看来影片的多义性对于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影片精彩的音效和配乐,镜头语言的应用更是凸显了悬疑的气质,非常棒!至于我对电影的理解,我确实不想多说,我所看到的父权的抗争,宗教狂热,本性和疯狂的对质并不一定是你的解读.
1:1黑白电影,两个男人一个灯塔,全程保持强烈戏剧张力,从第一幕船头二人左右半身,在浓重灰雾中望向灯塔上微光,雾笛声不止息,就已经震摄住观众;背着大木箱行装,沿黑石崖和漫天海鸥,佝偻地走向与世隔绝、苍凉的灯塔,粗犷、脏乱、男性、神秘,扑面而来的海水腥湿,奇怪又透着不安感的镜头角度,一直压抑着的瘟怒和暴烈,就像暴风雨前的虚假平静。以六十年代的电影手法,拍十八世纪的新英格兰社会底层挣扎求存平凡人,感觉就像是〈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的水手版。电影并不是在说一个故事,而是在画很多幅人像画。如〈女巫〉一样,导演非常擅长描绘演员歇斯底里的颠与狂,演技爆裂,摄人心魂;而导演对于鸟的恐惧,古英语的着迷,罪与自毁,和诗意的隐喻,亦是同出一辙。
【2020-11-4】时隔一年还是把这部片给看掉了,前面太拖沓冗长上次没挺住看睡着了…改编于1900真实事件,黑白色调不是滤镜而是真的用了上世纪30年代的机器加镜头,甚至用的是过期的35毫米胶片拍摄,全力打造压抑困顿的氛围,难怪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为导演的讲究点赞。拍摄视角现实与幻觉交替,后面出现大量希腊神话宗教符号,结局普罗米修斯被象征水手灵魂的海鸥啄食内脏,全片氛围感染大于内容。最后忠于自己感受,不是我的菜。
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幽闭的绝境能让一些人疯狂,因为与世隔绝的孤独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这种孤独能清洗掉人的社会性,瓦解你的道德底线,逼出潜藏在灵魂深处的原始动物本能,并让人在人性与兽性的冲突中撕裂毁灭。鲁滨孙的幸运不仅在于他求生的意志,更在于所处环境的。但是这种环境也是一些人的天堂,假如把我们放在这座灯塔上,我们是哪一种人?如果抛开人的社会性仅仅追求那些虚浮的神话意象,对这个片子的解读那就是没多大意义的。我们对一部电影最直观的感受往往就是电影内核的发散,所以看灯塔,我最先想起的往往是鲁滨孙漂流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首先都是人陷入一种困境,他的社会性遭遇了挑战。灯塔的绝望就在于这困境是固化的,没有生机的,阴暗的,因此诞生了惊悚,因为这困境是被权力所设定的,是社会中的人性困境。
#.0# 被暴风雨孤立的灯塔,老守塔人和新手互相PUA又互相依偎,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清醒还是疯癫。时间空间在这暴风雨之中都失去了界限,在很多如梦呓的场景之中印象最深的是韦克像裸体雕像一样横在温斯洛面前。透镜和美人鱼都在诱惑着守塔人像飞蛾一般扑火,增加了很多神话色彩。风格特别明显的一部,特别是看了解析导演和演员如何在超强灯光下用黑白胶片拍摄的。但意象堆叠的有点多,看的时候会有点摸不着头脑。
正如黑泽明所说“黑白电影的效果不但不比彩色电影差,而且可以比彩色电影更加丰富”。《灯塔》就是一个好的例子。1:,强烈压迫感的构图,晦暗的色彩,神秘的神话符号,灯塔警报和突出的可怖音效,逐此种种叠加起来,在一次又一次的餐桌会话中,不断的叠加元素,最终逼疯两人,走向爆发与毁灭。而时钟-外在时间崩坏(客因),酒精-内在精神崩坏,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人物的走向。Thomas wake一直在念叨的圣经最后由年轻灯塔守护人Ephraim Winslow 念出,也证明了新旧更替的完成,年轻的Winslow 最终变成了wake,最终也只是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