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兹(2016)

FrantzUP:2022-01-31

《弗兰兹》(Frantz)是一部2016年法兰索瓦·奥桑执导的法国剧情片,入选第73届威尼斯影展主竞赛片,宝拉·比尔获得最佳新人奖。Pascal Marti获得第42届凯萨奖最佳摄影。

弗兰兹

评分:8.4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 编剧:弗朗索瓦·欧容 / 菲利普·皮亚佐
主演:皮埃尔·尼内 / 葆拉·贝尔 / 恩斯特·施托兹 / 玛丽·格鲁伯 / 约翰·冯·比罗 / 安东·范·卢克 / 谢丽埃勒·克莱尔 / 阿丽斯·德·朗克桑 / 阿克塞尔·旺克 / 赖纳·埃格 / 赖纳·希尔贝斯奈德 / 梅林·罗斯
类型:剧情 / 爱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113分钟地区:法国 / 德国
语言:法语 / 德语
影片别名:爱的替身(港) / 双面法兰兹(台)
上映:2016-09-03(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5029608

剧情

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在沉寂两年后,终于带着皮埃尔·尼内、葆拉·贝尔主演的《弗兰兹》杀回影坛。影片将以一战后的法国为背景,聚焦贝尔饰演的德国女人正因未婚夫的惨死而悲痛欲绝,尼内饰演的神秘法国男子却悄然出现,默默为其未婚夫墓碑致哀、献花,两人也就此揭开一段匪夷所思的往事。

角色

  • Paula Beer - Anna
  • Pierre Niney - Adrien
  • Ernst Stötzner - Hoffmeister
  • Marie Gruber - Magda
  • Johann von Bülow - Kreutz
  • Anton von Lucke - Frantz
  • Cyrielle Clair - La mère d'Adrien
  • Alice de Lencquesaing - Fanny

简评

支撑战后人们活下去的勇气的画作名为自杀,这何尝不是一种辛辣的讽刺。战后的巴黎在火车上看像废墟。安娜好善良,分担了阿德里安的痛苦与秘密,也成为了谎言的编织者。德国人来法国请求原谅,他获得了救赎。法国人去德国寻找慰藉,她带着谎言继续生活。安娜好惨,真相只会给弗兰兹父母徒增伤痛,只会让阿德里安负罪感更深。她选择瞒住弗兰兹父母弗兰兹被杀的真相,选择告诉阿德里安他已经被原谅,但又有谁能来替安娜想一想,她活得该有多沉重。色彩的变化令人眼前一亮,大部分都是冰冷的黑白,只有在人物快乐时画面才会变成彩色,即便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建立在谎言之上的。或许安娜根本就没有从画作看到活下去的勇气,她只是为了圆谎而这样催眠自己。

有时生活需要一个又一个的谎言让艰难的日子好过一些,可这个谎言如此美好,以至于沉溺的人们忘记它也有破碎的一天。镜头下的寂寞犹如两个流离失所的人在残垣断壁中簇火,燃烧彼此相互慰藉,共同做一场忘却痛苦的梦。可当小女孩火柴熄灭,现实的爱又如何被替代、真实的失去又该谁舍谁收。最终,“要快乐”成为了一种告别,《自杀者》成为了一份寄托。黑白与色彩的交替临摹着情绪的起伏,静默处总能捕捉到四两拨千斤的重量。藉由两个人的救赎与解脱,嵌入两个国家的战争与离索。德国人的儿子被法国人杀死,法国人的国家因德国而破败,他们都曾在酒吧中高唱国歌,战争带来的伤痛没有胜负之分。交叠时代创伤与个人凋零,悲怆之小不过双眸转瞬的失落,遗憾之大不过国破家亡。只可惜埋下了奇情的种子,真相大白时却如此中规中矩,这样的欧容难免令人失望。

对战争的反思几乎不借炮弹,从德法民间战后正在“康复”阶段的群众视角开展,亦即相比强调每个人都是凶手,选择集中描述“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自杀》画作也指向了Anna式宽恕的解释:当意识到自己不是唯一的“自杀者”时,有了原谅并且活下去的勇气(影片中艺术品、音乐和舞蹈能激起不同民族出身的男女人相同的情绪,即是有意在强调人本质上就是一样的!)。这种对痛苦的反应是超民族的,是本真的,也是人们得以共情的基础,这种基础一旦逐步建立,Anna与Adrien的感情(Anna,她本身是一个太孤单的人)于我而言也是合情的(但会被评价不道德)。影片是自洽的,不只为了说明一种恋爱的可能而已…

我也只是个庸俗的观众,前半段猜男主和弗兰兹是恋人(敌对的双方成为恋人,且男男,噱头还蛮大),后半段猜男女主解开心结,happy ending~编剧总归是编剧,故事出其不意却也在情理之中!男主善良,妈宝,女主善良,有主见!她爱已逝的弗兰兹,当看到与之相似的男主出现,循序渐进的将感情投入到男主身上,只是自己并未发觉!当真相浮现,女主的瞬间斩断连接,男主你如果对女主没有感情,后面为何要坚持写信?说到底,男主很自私,只想让自己得到救赎,却没想过对方能不能原谅!当女主陷进去,不顾一切去法国找男主,期待一个美好结局时,现实狠狠打脸!男主母亲见到女主那一刻,就明白她的来意,音乐会上特地邀请了男主未婚妻,让女主看清了现实!亲爱的女主,我懂你!最后,弗兰兹父母,超赞!!!

事实上对于弗兰兹的死亡,最受影响的人只有安娜,她不仅要释放使别人获得救赎的力量,还要吸收巨大的悲伤。有几个点很触动我。,阿德里安都是有相爱的伴侣继续支撑着活下去,对比了安娜的孤独。,她都是那个可怜的“外人”。,隐瞒了真相,私以为大家都沉浸在弗兰兹死亡的悲伤里。结果只有她真正背负着悲伤。她谅解的私心里本带着对阿德里安的期待。结果现实是只有她是这场救赎里的小丑。愿忘掉这些悲痛和假模假式的人,找一个爱的人好好活下去。安娜并不会一直沉浸在弗兰兹的死亡里。只要一个爱她、她爱的男人出现,一切将回归正常。这也是普通人对爱的诉求。

这是一部工于(可能只有)情节的、几乎不太好的漂亮电影,但是在电影中段,听到和电影情绪毫不相关的G弦上的咏叹调的时候,还是好委屈好难过地哭了出来。面对真诚的电影,哪怕只是真诚的表演的时候,我永远没有办法开口批评,没有办法从人与人的同情里主动抽离出来,这是我只关于电影院的脆弱,在黑暗里我随时放下防备。不应该从任何角度过度拔高这部电影的传情达意,谎言与信任构成的实在现实失位、人的意志和面对宏大课题的逃避,爱的意外、直觉、不可解,全部限于文本,影像声画的表现直接精确而简单,想象的发挥空间细如一根丝线,牢牢拴在故事里。但是该死的欧容,我不再去思考了,我不是评委,这次我不再声明艺术,我希望看到我期待的结尾,看到故事的结局,然后好好地哭一场

车站的三次送别,安娜走入湖中湖水逐渐没过头,结尾在卢浮宫中欣赏《自杀》都是我很喜欢的镜头。影片中特别的一点在于黑白和彩色之间的切换,影片中以及结束后我与方硕一直在探讨是关于什么,其实说是安娜状态的转折也没有太说服我自己。整个故事蛮有意思,特别了解到这个导演(我第一次看他的片子)善于拍同性题材,就更有一些转折的意思,开始的一些段落我差些以为是一部同性电影。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首先当属安娜,她对两方撒下了善意的谎言,其实在我看来是很难的一件事,这样意味着所有的痛苦都要她自己来承担;其次是神父,在剧情关键的地方,其实我心里一直在说不要说不要说真相,然后就有安娜在忏悔室的一幕,神父好似上帝,这里的上帝我想对于电影人物来说可能就会是观众,因为我们不也常说上帝视角嘛。有一些遗憾的点是没看到更多彩色的卢浮宫

女主那种克制的恨与爱太美了。说到底,男主是自私而懦弱的。从杀死女主的未婚夫起,到优柔寡断地难以坦白,再到以接受父母安排为由拒绝女主的爱,即使他有和弗兰兹相似的善良,但是他没有弗兰兹那么有原则和纯粹。他寻求的不过是救赎,得到原谅后开心生活,但没得到前他其实也能苟活。女主才是真正的勇士,她最终被拒后可以说是完全的一无所有,却选择背负所有的痛苦继续努力活着。这完全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在男性各种软弱无力的表现下,女主为旧爱的坚守,到原谅男主的宽容大爱,到后来的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每一个转变过程都是一次完美的蜕变和成熟!!相比之下男主完全是一成不变!!!

拍的很有水平,一切元素的年代感真的很像判三几年当时拍的电影(除了女主长在当代审美标准上的颜和全体演员超级棒的当代演技),画面的色彩变化很有想法。剧情没的说,动人且深刻。战争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产物,是人类反人性的兽性残留,是耻辱柱的耻辱,可惜此时此刻也还在发生…每个人类的小团体都在消耗着无法计量的、用人类几乎所有成员的辛苦努力付出创造的价值和成本,时刻准备着,为了所谓的主义,低贱的自相残杀,可能有生之年都不会有希望结束…衷心祝愿那些支持、鼓吹,宣扬一切战争这种杀人行为相关事物的人,都能尽早体验至亲被杀的感受。

只要把人物拍成可操纵的木偶,眨巴眼睛都能被当成符号隐喻来堆砌。法国男主在战场上迎面撞上德国士兵,法国男主先动手杀了德国士兵,战后他来到德国士兵的墓前悼念,算是赎罪,然后又以自己的假身份与对方的亡妻相爱,其实这些剧情都算是强行操纵,不过在片头,算是强设定,男女主二人的心灵创伤呈现也有反战的意图,但并不明显。之后的剧情是女主知道真相后男主离开,女主又莫名其妙去巴黎找他,这种强扭的情节才是最大的毛病。结局暧昧不明的和解似乎有象征法德两国关系的指向在。欧容一直是个很笨拙的导演,他的人物就没有一丁点的真实感,台词和演员表演都跟舞台剧似的,明明是苍白生硬的直给,偏装出一副大有深意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人物设定,与欧容奇情剧的文本是不违和的,但跳出奇情剧框架后,这样的表达也就彻底崩坏,沦为本片一样的僵硬木偶戏

全剧黑白的,好美呀,穿插了几处彩色的,安娜和帕里托去游泳的时候,帕里托教弗兰兹手姿势的时候,其他的忘记了,但前一幕是真实的美好,后一幕是帕里托自己编造想象的美好。前面是帕里托为得到他们原谅撒谎,后面安娜不能原谅帕里托,撒谎为弗兰兹父母读一封空白的信,自作主张烧毁信,欺骗帕里托,弗兰兹父母都不能原谅他,才使得他郁郁寡欢,或许她当时早就爱上了他,后面到法国去找他,误知帕里托已经去世的消息,才为自己没能及时原谅治愈帕里托而愧疚伤心不已。最后的安娜就像开头的帕里托,撒谎告诉弗兰兹父母,她和帕里托一起逛巴黎,逛卢浮宫,看马奈的《自杀》,但其实她心中也开始有一个解不开的结了。 尽头很平静,可是观者心情却时而掀起波澜,就像《无人出席的葬礼》一样,看起来非常舒服。

从法国少年对弗兰兹误杀编造的善意谎言开始,到墓地法国少年的坦白,而未婚妻知道法国少年误杀弗兰兹,再到未婚妻善意欺骗弗兰兹的父母亲。未婚妻自己经历了自杀,向教父的祈祷,和法国少年微微泛起的情愫,最终却以离别而终。三次自杀者的出现,未婚妻第一次未见的憧憬,第二次独见的冲击,和第三次的释怀,那句,它是我活下去的希望,打破了自己为爱,为弗兰兹父母的期盼,为社会压力,战争带来创伤弥补的魔咒和世人对她看法,在经了种种过程之后,最终过渡到自杀者,是对生者的慰藉,对生者精神的支柱。对于逝者而言,死去的是我们,所以,我们要为未来而活

获得奖项

  •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马赛罗·马斯楚安尼奖-最佳新锐女演员 / 马塞洛·马斯托依安尼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0届欧洲电影奖
    第30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女演员 / 最佳编剧
  • 第4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4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新人女演员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原创音乐
  • 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五佳外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