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之路(1957)
《光荣之路》(英语:Paths of Glory),1957年史丹利·寇比力克执导美国反战电影,根据韩佛瑞·科布(英语:Humphrey Cobb)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故事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几名法国士兵因拒绝继续执行自杀式袭击而受到指控,随后影星寇克·道格拉斯饰演的达克斯上校试图在军事法庭上为他们辩护。
评分:9.1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 / 卡尔德·威灵汉姆 / 吉姆·汤普森 / Humphrey Cobb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 / 拉尔夫·米克 / 阿道夫·门吉欧 / 乔治·麦克雷迪 / 韦恩·莫瑞斯 / 理查德·安德森 / 乔·托克尔 / 克里斯蒂安妮·库布里克 / Jerry Hausner / Peter Capell / 埃米尔·迈耶 / 伯特·弗里德 / Kem Dibbs / 蒂莫西·凯瑞 / Fred Bell / Paul Bös / 赫伯特埃利斯 / 詹姆斯·B·哈里斯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88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 拉丁语
影片别名:
上映:1957-10-25
IMDb:tt0050825
剧情
影片开始,画外音说明了1916年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地战情况。在后方的一座优雅的法式城堡里,法国总参谋部的乔治·布鲁拉尔将军要求他的下属米罗将军发动一场战役,派他的部队向德军进攻,夺取一个被称为“蚁丘”的德军阵地,并说报界将对此战役大彰报道,鼓舞法军乃至全法国的士气。
米罗将军最初是拒绝的,因为这一项自杀任务,不可能成功,但是布鲁拉尔说这次行动会让米罗成为受拥戴的法国英雄,米罗很快就说服自己,攻击会成功。米罗将军前往前线视察,穿过战壕,问几名士兵“准备好杀更多的德国人了吗?”但士兵们普遍表现出对战事的疲倦,米罗遂亲自把一个士兵剔出团外,因为他表现出了炮弹休克的迹象。
米罗把制订攻击的详细计划的任务,留给了701团的达克斯上校。达克斯上校抗议说,攻击百害而无一利,只能让法军损失惨重。但米罗将军坚持这是一项命令,达克斯上校只得接受。在袭击前夜,达克斯上校派出罗热中尉于夜间侦察敌军战线。
罗热中尉也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当晚他喝醉了酒,带领两名手下爬过两军之间被反复轰击的无人区。在可疑的敌方重机枪工事前,罗热中尉派出他的两个助手中的一个前往侦查,果然德军机枪开火,侦查士兵生死不明。在等待那个人回来的时候,罗热非常害怕,对黑暗中靠近的人影扔了一颗手榴弹,然后撤退了。帕里斯下士是另一名执行任务的士兵,发现了被手榴弹炸死的正是罗热派出的那名士兵,遂与罗热当面对峙。罗热不承认做错了事,并伪造了他给达克斯上校的报告。
第二天,对蚁丘的攻击最终宣告失败。清晨,达克斯上校第一个爬出战壕,率领第一批士兵,在敌方猛烈攻击下奋勇冲向无人区。在德军的铁丝网和重机枪前,他们中没有人能最终抵达德军战壕,士兵纷纷后撤,达克斯上校也不得不返回己方战壕。米罗将军认为是士兵懦弱导致进攻失败,要求法军再次向德军战壕发动冲锋,但法军亡惨重,拒绝离开战壕。米罗被激怒了,命令他的炮兵向B连的战壕开火,迫使他们上战场。炮兵指挥官拒绝在没有书面命令的情况下,对自己的人开火。与此同时,达克斯回到战壕,试图召集B连人马再次投入战斗,但当他爬出战壕时,一具法国士兵的尸体将他砸倒,昏迷过去。
为了推卸战斗失败的责任,米罗将军决定以懦弱的罪名,将一百名士兵送上军事法庭。布鲁拉尔将军说服他把人数减少到三个,即每个连一个。罗热中尉选择了帕里斯下士,因为帕里斯是唯一知道自己在侦察任务中犯错的人。二等兵费罗尔被选中,因为他不受大家欢迎。最后一个人,二等兵阿诺,是随机抽签选中的,尽管他之前曾两次因为表现勇敢而受到过表彰。达克斯上校入伍前是一名刑事辩护律师,现在志愿在军事法庭上为士兵们辩护。然而,这场审判完全就是一场摆样子公审。既没有正式的书面起诉书,也没有法庭速记员,法庭还拒绝承认支持无罪释放的证据。在结案陈词时,达克斯公然谴责了诉讼程序。尽管如此,这三个人还是被判处死刑。
行刑前一天晚上,达克斯在一个舞会上与布鲁拉尔对质。达克斯上校说他有证人证言证明米罗将军曾下令炮轰己方战壕。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勒索”他布鲁拉尔将军,若不放过那三名士兵,达克斯将向报界公布这项丑闻。但布鲁拉尔粗暴地训斥了达克斯,拒绝撤回判决。
第二天早上,这三个人被送往刑场。达克斯上校怀疑罗热中尉选择帕里斯下士上军事法庭的动机,强迫罗热去执行死刑,罗热表现出愧疚。三名士兵中,费罗尔哭着被蒙住眼睛;帕里斯则拒绝蒙眼;阿诺在监狱里打架,受了重伤,必须用担架抬出来绑在柱子上。他们随后都被处死。
行刑之后,布鲁拉尔将军邀米罗将军一起吃早餐。布鲁拉尔告诉米罗,他将因为对自己人开火接受调查。米罗愤然表示抗议,认为自己逼迫士兵发动攻击是为了法国,而有人窥睛自己的职位在背后操纵政治阴谋,愤而起身离开。布鲁拉尔偏信米罗,便以为达克斯所以想阻止死刑的执行,是为了坐上米罗的位置。但当布鲁拉尔发现达克斯并无此想后,达克斯对他破口大骂,布鲁拉尔则谴责达克斯太理想主义了。
行刑之后,达克斯的一些士兵正在一家旅馆狂欢。当他们听一个被俘的德国女孩,唱着一首感伤的民歌时,他们心中五味杂陈。达克斯决定离开,不告诉士兵他们已被召回前线。
演员
- 寇克·道格拉斯 饰 达克斯
- 雷夫·米克尔 饰 菲利普·帕里斯
- 阿道夫·门乔 饰 乔治·布鲁拉尔
- 乔治·马克里迪 饰 保罗·米罗
- 韦恩·莫里斯 饰 罗热
- 理查德·安德森 饰 圣-奥邦
- 乔·特科尔 饰 皮埃尔·阿诺
获得奖项
- 第1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 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导演
- 柯克·道格拉斯 Kirk Douglas饰 达克斯
- 拉尔夫·米克 Ralph Meeker饰 Cpl. Philippe Paris
- 阿道夫·门吉欧 Adolphe Menjou饰 布洛拉德
- 乔治·麦克雷迪 George Macready饰 Gen. Paul Mireau
- 韦恩·莫瑞斯 Wayne Morris饰 Lt. Roget
简评
好铁石心肠的一个故事。对于库布里克,战争不只关乎战斗,战场外发生的事更加触目惊心,有时自己人比敌人更加可恨,杀死我们的除了敌人的炮火,还有踩着“son”的尸体升迁的长官们的虚伪和无耻。真正懦弱的不是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士兵,而是玩弄权术、流连社交的军官。上帝免除不了我们的死亡,甚至都无法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只有来自人性的mercy才可以拯救我们,即使来自敌国,纯净的歌声也可以召回丢失的灵魂。《全金属外壳》着重刻画了战争对人的异化,本片则揭露了被战争炸出的本就存在于人性中的丑陋。在充满罪恶的战争中,理想主义的力量微乎其微。柯克·道格拉斯长得不算帅气,但表演相当帅气。库布里克是控制狂,幸好他成为了导演,一个摄影机后面的暴君总是最完美的。
所谓光荣之路到底是谁的光荣之路?自然是将军们的光荣之路,对于普通的士兵而言,这种光荣不复存在,这种光荣难以望其项背,除了身居牺牲者的名单中,依靠着集群的力量来为自己谋求一个事件参与的证明之外,大多数默默无闻死去的士兵们,大多数连铁丝网都没有越过就倒下了的士兵们,他们不配拥有姓名,他们的伤亡不过是一连串的数字,如果战争胜利,则会被后人嘉奖留念,失败了的士兵们,就只剩下冰冷的数字来替代性命,甚至连缅怀都成了奢侈。当将军们踩在光荣之路上走向辉煌时,没有人会在意这些牺牲了的士兵们也是有生命的,而对于他们的牺牲产生共情的却往往是看上去敌对的人们,共情来源于同样悲惨的命运,而这种命运上的悲痛,最能抚慰人心。一将功成万骨枯,爱国主义?如塞缪尔·杰克逊所说,那只不过是无赖的最后一个庇护所。
【库布里克④】没有看过这样地战争片,我心中就想着,这是不是一片《大兵雷恩》,难道是最早地手撕鬼子?但库布里克也太让人意外,这所言地Glory到底是谁,当士兵被枪毙而没有戏剧性地反转,主角迟疑后重新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属于人的尊严的,同情的,这才是真正的光荣之路。记得其中,镜头代替这上尉的眼神,与每一张独特的/勇敢的/真诚的面孔对视着,好像在说话,战场不呈现宏大,也从未出现过敌军,而是追随着上尉的脚步,看他在战场上奋勇前行,跌跌撞撞。最后的库布里克的老婆上场唱歌,然后每个人都出现了。看,真是天才。 @2019-09-24 23:56:41
摄影机的辩证法。有多处影像表意和文本表意的对立,比如三人会议室那场,不断被框入双人镜头中的两人恰恰有着相反的立场。再如进攻前的主观镜头,强掌控力的调度下浮现的却是深深的不安。开头打击乐鲜明的节奏,将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化,你甚至觉得轰炸声才是不自然的点缀。战场上的横移镜头,用毫无推进的空间展现战争的荒诞。但不得不说,前几场室内调度虽不错(对顶灯和运动人物的运用),但后几次调度略显重复和贫乏。死刑前夜的确简洁甚至无味,那么临刑前长长的正面跟拍就未免多余。结尾的救赎意味完全不能自洽,估计为了捧老婆吧hh
现在拍出的战争片也不过尔尔,看看库布里克上世纪的战争片,你会发现我们现在很多战争片只有画面没有内涵。几个戏剧化的桥段处理的相当棒。为数不多的配乐都用在了关键场景上,恰如其分。两个伏笔,一个振奋人心的鼓劲,一个炮兵司令的拒绝。其实这两个不出现,并不影响太多剧情,不过讽刺的一幕就是第一伏笔中激情昂扬的士兵被处死,而胆小鬼活的挺好。第二幕就是利用了炮兵事件背后捅了将军一刀。其实第二幕的反讽就是告诉我们战争没有谁是善良的,通往荣光大道就是需要同伴的牺牲和尔虞我诈的军队政治。最后德国女的歌声,把战争的意义无情的粉碎了。这部反战片的最巧妙的就是利用人性,看看那个跳舞的将军,你就知道,一切战争的牺牲就是为了国家为了高层而服务,一切蝼蚁,包括那只蟑螂的死亡都是微不足道。
“光荣”之路,不知道是通向权力的光荣之路,还是用鲜血铸成的光荣之路。看的时候一度被将军的无耻震惊,更令人失语的是这种人已经丧失了基本的道德与羞耻心,自己都相信自己的所为是真理。这种人自有一套自洽的逻辑,你是唤不醒他们的。法庭上的审判让人想起卡夫卡的《审判》,都是一样的蛮不讲理,最后我还天真地幻想会有人拯救他们。对上层军官来说,底层士兵其实就如草芥,只是他们获得权力的垫脚石而已。“爱国主义是恶棍的最后避难所”,第一次看这句是在《走向共和》里,没想到原来是哲学家说的。可笑的是最后一个妓女引起的共鸣竟然比理性的对话更多。上尉一直是人类理性与同理心的代表,但最后他也加入了酒馆,意味深长。
这部电影也太棒了把,每一个点都很喜欢!首先,影片看似讲的是一战,但是更加侧重于对军队中人性或者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描绘。其次,将军视察战壕的镜头可以说是战争片的经典,再加上那段鼓乐,对比感十分明显。而法国军队内部这样的指挥和风气,解释了为什么一战甚至是二战,与德国交战时是节节败退!影片对于战争人物的形象把握的非常精准,人物性格鲜明、丰富。镜头使用非常成熟,情节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发展自然,用88分钟将这样一个故事和社会问题交待的十分完整。可以看出,对战争的无力感和讽刺意味充斥着全片,这条“光荣之路”也是集权主义者用他人鲜血铺就而成的一条路,很好诠释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
库神真是太懂人的心理了,不到九十分钟的时长,不仅是从头到尾连片名都是极大的讽刺,更把人的情绪来回撩拨。战争的残酷,我们已经在不少佳作里面看过,也明白了战士也是人,也会害怕,也会思念,也会疑惑。本片向我们展示,有些战争永远都是上层阶级升官发财的通道,甚至是自己平庸无能的遮羞布。后半部分一直在期待三个“随机”选出的替死鬼会有命运的转折,很遗憾并没有。正为了他们的权益不惜举报顶头上司,又同再上的上司吵架的达克斯上尉却看到行刑之后,并不影响这些乌合之众喝酒奏乐享乐,却依然会为流落他乡而落泪,为歌女,也为自己,也或许是他们最后的人性吧。随后不久他们就要重返战场,终究“上帝”的意志并不能被左右,大众就是这样,既可怜又不值得可怜。就像达克斯说的,有时候我真为自己是人类而耻。PS:道格拉斯父子真是好演员啊!
库神早期的神级电影,在开篇马赛曲的讽刺基调上展开了一段丑恶的权利斗争,不仅展现了个人在战争面前的渺小,还体现了人性的裸露并衬出生命的价值。开篇便一直塑造了米罗将军这一人物形象,他霸道,专权,在那段走在战壕中的长镜头中,仰拍的中心构图一直强调他威武的地位,体现战争的残酷与伤亡惨重,身份官职的上下级关系,增强米罗的人物塑造,而后来上校与他的交谈可以衬出上校的正义感,两人的性格冲突铺垫情节,三个士兵的死亡,一个坦然面对,一个哭泣求生,一个绝望呆滞,人们面对死亡便也逃不出这三种状态,三人的死亡成为了法国政治的最大污点,末尾人们齐声歌唱,在这段不公平与讽刺的故事里,回归到了人性之美。
库神牛逼!集技术、故事、情怀、反思为一体的完整战争片,配乐也是恰到好处。原来跟拍、主观镜头切换+技巧剪辑构成的伪一镜到底(虽然只是一段戏)战场浸入式体验,库神1957年就做到了。而技巧只是为故事与主题服务,军事庭审一段才是全片精髓。战争讲究绝对服从,慌缪的任务要用士兵的无谓牺牲来洗白。士兵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退缩不是污点,这场充满政治阴谋的庭审才是污点。开枪处决前,总以为会有临阵关头一分钟营救的戏码成功上演;结果没有,三条生命就那样果断而荒诞的被处死了。唯有结尾处超越种族和仇恨的音乐,让人流下泪来。反战,应该是所有战争片的灵魂所在!个人认为《光荣之路》把后起之秀的《拯救大兵瑞恩》《1917》远远甩在身后。向库神低头,看完仍久久回味中。
〔〕Dax上校用将军下令炮击自己人作为筹码的时候,人们都会期待这场荒谬的处决可以被中途叫停。但结果是,整场处决进行得行云流水,士兵绑好了,枪架起来了,枪响了,一切按部就班,三个没有做错任何事的替罪羊应声倒地。上到总指挥,下到小排长,所有人都在以权谋私,司令部要用一次注定失败的行动为媒体和公众提供可以被口诛笔伐的对象,替他们挨骂,“激励”其他人的士气。将军接下明知不可为的指令只为赌一个几率为零的晋升机会。小排长为了隐瞒自己误杀士兵的真相把唯一知情者选作“临阵脱逃”的反面典型。不是不听真相,而是真相不重要。真荒唐,明明可以直接打死你的,还非得走个军事法庭的恶心程序。
“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第五部库布里克电影,第一次被真正打动。开篇的法军冲锋戏,好几分钟无台词的横移镜头,重复但不累赘,漫长但不无聊,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无论看哪部库布里克都要感叹,信息传递的能力实在太厉害了,短短88分钟就能讲完这么一个内容丰富的故事,同时从主角到配角的刻画没有一个是马虎敷衍的。总有人开玩笑说,因为妻子的出演,所以库布里克才在光荣之路里流露出了些许宝贵的人性,之后就化身为冷冰冰的电影制造机了。可事实上,库布里克的电影从来没有缺少过人性,只不过在后续的作品中,人性的呈现形式更隐晦了些。但我想,归根结底,在光荣之路结尾处,通过德国姑娘和法国士兵们的合唱这场戏所表达出的态度是没有变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