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雀(2008)
SparrowUP:2022-02-18
《文雀》(英语:Sparrow),2008年香港电影,杜琪峰作品。本片入围第58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
文雀简介
祺(任达华 饰)是一名职业扒手,这天出门前,家里飞来一只文雀,放生也不肯走,逗留昏暗屋内。祺与伙伴们午餐时问起自来雀的象征意义,伙伴说这是惹祸上身的前兆。当然,这是玩笑话。
祺带着兄弟四人在香港街头偷窃讨生活,四人共骑一辆自行车,歪歪扭扭,别有一番兄弟情趣。祺闲来爱拍摄街头风情,这日一名急匆匆跑过的女子甄珍妮(林熙蕾 饰)吸引了他的目光,他迅速拍下她的倩影。
无独有偶,他的另外三位兄弟,先后被同一位风情万种的女子缠绕,这女子总是步伐匆匆,但兄弟四人都着迷于此。直到他们被人狠狠教训。才明白珍妮是富商傅先生(卢海鹏 饰)的情妇,她想从傅先生那里取回自己的护照,过回自由的生活。
这四名兄弟,决定为她,冒险一回。不为什么原因。然而傅先生也是江湖老手,一场较量正在开始。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杜琪峰 第45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摄影郑兆强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杜琪峰
获得奖项
- 第28届香港金像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第15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获奖:Film of Merit
提名:最佳电影 / 最佳导演 - 第11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提名:最佳影片 -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第3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2届亚太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演员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简评
杜琪峰以男性对于女性的倾心来形容我们对于一座城市的爱恋:当林熙蕾像一只失去方向的文雀一样闯入任达华的照相机镜头中事,后者瞬间即倾倒于她无助娇弱又魅力无限的姿态,恰如当年南来香港扎根生活的左派逐渐对这座城市所产生的情感。这部采用了香港电影中比较少见的拟人手法,将香港和英国化作了两个形象化的人物——林熙蕾和老板;又将不同的人物群体心理、地域意向甚至是意识形态观念糅合进了任达华和伙伴们的个性行为之中。但全片并不压抑,反而比较潇洒,杜氏风格明显。
前半小时的感想:配乐的使用感觉很不同,不知该说是提升了,还是大胆尝试,但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大片大片铺配乐,感觉很滥用,好似每段都有音乐才罢休,注意力总在音乐上。更喜欢夺命金那种在关键或者铺垫或者转折时有克制的恰到好处的配乐,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把旋律的味道和情节泛起的涟漪都联系起来了。真的好想再看到杜琪峰拍夺命金或者水平更高的片子啊。//柔道龙虎榜既视感
配乐很棒,多数时间都是轻快活泼带点诙谐的;故事也是,可惜表层的叙事有点太平淡,浪漫的同时也觉得有点不够刺激冲突性不强。感觉林熙蕾的大陆护照是带有隐喻成分的。三角形楼梯、最后的雨中交锋挺有意思。城市的空间似乎是很重要的元素?有不少俯拍任达华和遥远的仿佛窥视林熙蕾的镜头。自来雀就是林熙蕾?开始主动接近最后远走高飞。我还是更喜欢布列松的扒手……感觉他把作案的过程描绘得更清楚更抓人。 编辑:看了豆友九只苍蝇撞墙的短评大概懂了政治隐喻……
经典的四人站位和构图,极具戏剧感的光影,充满中式美感的意象,这是一部各种意义上很静的电影,但是杜导能不动声色地在一片宁静中藏下一整个江湖。英雄迟暮,时代更迭,身不由己被权利摆弄的人偶也能回归自由。明显的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分和故意给到自来雀的护照的特写是不是暗示了本片的政治隐喻?如果是的话,由衷希望有一天笼中雀能真正摆脱隐形的枷锁回归自由和故土
《文雀》一片,最早是在高中《看电影》杂志上看到。那时,对港片兴趣不大,印象停留在那一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提名影片,并未获奖。后来,看了多篇关于该片的影评。多年后,回看香港电影人黄金创作期的片子,整个作品(包括演员)的状态都透着饱满的创作欲和表达欲,影片“讲究”的腔调直接拉满。在“文雀”的江湖上,风平浪静之下是暗流涌动;精彩的故事之下,则是香港电影人对香港回归的思考与表达——“再见”,“最好不要再见!”、“没这么严重,冷静点”、“我要去机场啦!” 文雀,一只关不住的自来鸟。
被人安利而来的,以为会是一个很脸谱化的电影,但实际上如诗卷般展开,而且有一种荒谬的冷幽默感。看到一半,我就想这四个男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值得这么做。为了女人?为了尊严?为了兄弟?还是为了内心对自由的向往!还是为了也爱自由的自我!喜欢这部剧的音乐,镜头语言颇多,但音乐很好的表达了内心戏,而且渲染了整部剧的基调。喜欢后面慢动作般的“决斗”,很武侠,很有感觉。但不喜欢结尾老头主动放了女主的设计,当然更不喜欢四个人赢了的结果,或许现在的结局是最好的处理吧。另外,雌竞总是争奇斗艳,雄竞却总是具有一些自我征服感,女性自救的故事总会与英雄救美搭配,何时能有英雌救男的故事呢~
。现在挑银河映像的片子,总是会带着看一部少一部的心情。前二十分钟仍觉怪异,天台摊牌的戏码过后渐趋轻盈。总是匆忙奔逃的林熙蕾,在视觉意涵上与文雀巧妙对应。文本的留白凸显了《PTU》式调度,做局、破局的设计有《龙凤斗》的巧思,兄弟四人的关系则像《放·逐》,对张彻、吴宇森及其后黑帮电影所呈现的男性情谊做出松弛的改造。看到了银幕上极为少见的扒手形象,雨天对决的镜头拼接简直比《一代宗师》的夜雨打戏更耐琢磨。总而言之,一部近乎完美的杜琪峰电影。
杜导的影片中少有的女性戏份较多的一部,也是幽默元素最多的一部。依然保持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标准杜氏结局。片末雨中的那场戏张力十足,升格、特写等镜头的调度颇显技艺。杜导影片下的女性一共有两类:一类是纯纯的工具人,比如《黑社会》中大D的妻子、《黑社会2》中吉米的女朋友、《夺命金》中张sir的妻子等;一类是笼罩着一层面纱,蕴含着神秘的力量,比如《暗战》中的梁婉婷、《放·逐》中的妓女、本片中的珍妮等。这些都是男性对女性的“典型想象”“经典期待”。#突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楼顶明明是一处最为开放的空间,在香港,却成为分享秘密的私密空间(如本片,还有颇具代表性的《无间道》)。另外,总觉得本片带有难言的政治隐喻。
201123 【B】杜琪峰总是能为我带来惊喜。都市中的意外事件及其随即而来的危险被赋予浪漫属性,以此加深对于运动关联性的联想和塑造,且在动作及其动作的构成作为运动的一部分将情节目的性的成份加以弱化,后以随性的情绪化的目的动机-行动发生的形式提炼而出,最终形成关于内化驱动的叙事形式对情绪之流动性的影像记录。在与[放·逐]与[复仇]相比较之下三者的风格和创作方向几乎是相近的,即是情节架构与行动单元之间单一却高效的双向构成,将人物的对立化为简洁而极具粘合力的叙事发展之可能,影像浪漫质感的底色。唯一不同的是,前两者在举枪的姿态和射击的枪声下带动节奏的强劲感,相反,[文雀]的节奏则在于,轻巧的舒展与流动所引发的情绪与运动之间某种平行关系的模糊。而低密度的文本本身便是一首Trap的旋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傅先生把一个大陆妹抓住,似乎她就是他这辉煌生涯中的信仰与价值,甚至一分一秒也要跟踪掌握她的行踪,杜琪峰有趣地将傅先生这个原本的大反派拍成了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他和任达华这个新时代的头头比是有心灵的契合的,结合结尾黑白照片中出现的皇后大道的照片,我们知道他们两个人是惺惺相惜的,他们都爱香港,只不过他们走向了皇后大道的相反的两个方向,这也让傅先生最后的放手显得非常有预言的味道了,在精妙的场面调度之下,作为香港中心的中环得到了极具戏剧性的展现,而林熙蕾这个大陆妹的角色看似非常空洞,实际上却构成了“文雀”的象征的完美一环,“文雀”是表面上的指代,更是自由价值的代表,而它也终究会回到属于它的家里,笼子也隐喻了香港这座孤岛,但杜琪峰希望这只自由的文雀是真正属于香港的,它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胶片”这条线索很有意思。任达华把林熙蕾的照片冲洗了数遍,而她烧掉一张,说不要再给别人看;此意为:你有这么多张,我却烧掉唯一那张。多么性感。任达华继续街拍,而再从未有过心动的感觉,配合着结尾的黑白照片,又意为:每个景别都是唯一,像快门瞬间那般迅捷短暂,如你也如这座城市中的每秒钟,藏在永恒的底片藏在记忆。这是一部杜琪峰写给香港的情诗,浪漫如急雨,还未淋湿却已丢失。
第一部杜琪峰,爱死了真正的香港电影。港味《扒手》,杜琪峰将布列松“指尖芭蕾”的视觉欺骗转化为作者性的驱动力,类型上的浪漫反倒成为观看的入口,再以高度、集中的局部描写抒写个人风格。摄影机与文雀构成极致的侵入视角,保证自洽的同时亦是对人物困境的具象化书写。随着困局视角在雨夜的完全崩塌,静止影像与流动音乐的对比被突出至极点,盗贼在此刻等同于侠客,而雨夜的香港街头皆弥漫着侠义江湖之气息。又想起贝托鲁奇,似乎唯有那种滋生于作者性体制之下的极端浪漫,才可以表达出杜琪峰对香港、对那些江湖儿女的私人爱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