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苍穹下(1987)

Der Himmel über BerlinUP:2021-11-23

柏林苍穹下

评分:8.6 导演:维姆·文德斯 编剧:维姆·文德斯 / 彼得·汉德克
主演:布鲁诺·冈茨 / 索尔维格·多马尔坦 / 奥托·山德尔 / 科特·博伊斯 / 彼得·法尔克
类型:剧情 / 爱情 / 奇幻
片长:128分钟地区:西德 / 法国
语言:德语 / 英语 / 法语 / 土耳其语 / 西班牙语 / 希伯来语
影片别名:欲望之翼(台) / Wings of Desire / The Sky Above Berlin
上映:1987-09-23(法国)
IMDb:tt0093191

柏林苍穹下简介

柏林由两位天使守护着,一个是对人世疾苦冷眼旁观的卡西尔,另一个是常常感怀于人类疾苦的丹密尔(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 饰)。二人穿着宽大的天使袍,在城市各处游荡,倾听人们的祈祷,默默观察人们的内心世界。马戏团玛瑞安(苏韦戈•多马丁Solveig Dommartin 饰)的心事引来了丹密尔的同情,因为马戏团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玛瑞安满心烦恼。这个马戏团的天使演员令丹密尔动了凡心,他决定化作凡人,追求一段美满感情。
  本片荣获1987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第4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维姆·文德斯 第4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维姆·文德斯

简评

德国群像,诗意旁白,很多台词或意识流或抒情感慨,看似散漫得没有重点,实则聚焦在天使这一极其客观视角下的社会百态,呼吸般的影像抹去德国的混乱、复杂、纠结的前史,只留下纯粹的柏林苍穹下的客观空间。天使的温柔和浪漫一方面是导演的关怀表达,一方面也是人文、历史对普通百姓的抚慰。搀扶的老爷爷获得了抒发和用文字影响世界的支撑;柔情的眼神对平凡工作中失意、迷茫的年轻人注去力量。 虽然天使客观得无法和真实世界发生任何互动,不必承担任何压力,但感受就也失去意义,为了和世界发生联系需要主动感受百味和放弃心灵的永恒自由,那位甘愿下凡体验(或受刑)的天使才是真正的勇者。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产生了最初的疑问:为什么在彩色胶片大行其道的时代,这部片子却是黑白,为什么会有大量的crane shot、表现天使行动的长镜头、大量的独白凌驾于环境音上,直到布鲁诺·甘茨饰演的天使成为了人,影像从黑白变为彩色时,才彻底明白:色彩、音效和镜头运动区分了前与后,表现了视角的切换,视听调度最终都参与了叙事。大概是习惯了结构工整戏剧化的电影,这样散文诗一样结构松散的电影对我而言,需要花时间消化一番。看上去倒是简单,对柏林的全景式俯瞰,对天使爱上女孩故事的简单描绘,但这部电影明显是“诗电影”,不仅仅是诗化的对白,这电影画面中出现的一切都需要花时间进行消化。

太喜欢了,每一句台词每一幕演员的动作语言都美得如诗一般,可是我还太年轻,只能读懂一些,我需要更多的阅历和年龄来理解这部电影,人生目前最喜欢的电影。看完被孤独圆满地充实着,被世界包裹住,仿佛也有天使吻过我的额头,为我的悲伤喊一声“nein”。喜欢老头走过不复存在的广场那一段的独白,也喜欢两个天使提起人类的起源的对白,给了我一种冥冥之中历史仍存,也有天使正在图书馆聆听我不值一提的内心,如同聆听一首美妙的交响乐曲。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太特别了,在尘世中如何遇到一个与你内心有共鸣的人?也许有,但没那么幸运你能听到他的心声。更让我爱的是,一种局外人的态度,我就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我也想感受颜色与气味,就像一个初生孩童一样。

柏林记忆,守护天使默默观察西柏林变迁,人世情感与历史伤痛。天使们更爱聆听与引导。对图书馆与片场情有独钟,前者不同思考碰撞,后者历史人物同镜(一战与二战人物同框)。金发天使随名老作家,回顾战后残破街头,死尸断壁,繁华化为泥泞,对战争悲剧与战后东西分裂控诉(柏林墙中对话与重生)但极其节制。秃头天使偏爱马戏团情,特别是假扮天使的空中飞人,法国女郎,一见倾心。在体会马戏中孩子欢笑与表演紧张,毅然入世体会人间。前半段黑白独白,存在主义与后现代思索,悲伤与痛苦也是存在一部分,纵使天使无法改变要死之人,只能缓解过程中痛苦。后四十分钟色彩,憨汉下凡,追寻魂牵梦绕的女郎,地下摇滚邂逅,结尾拍得略显刻意做作,对爱情直白表达,何必话痨式叙述,想在形而上与感官刺激平衡,反而适得其反。多谢前天使名演员帮助,引线设定。

一部前所未见的电影。满满的文艺气质,哲学思考。两个中年男天使巡游柏林,倾听一个个普通人内心的声音。影像观念非常酷。细节做得动人。典型的哲学电影,知识分子电影。但结论上未免有点幼稚,毕竟导演不是真正有高深思考的哲学家。维姆·文德斯的电影我印象较深的有三部:这部,纪录片《皮娜》,剧情片《德州巴黎》。我喜欢的顺序依次为:《皮娜》,《柏林苍穹下》,《德州巴黎》。文德斯的影像处理给我的印象远超过他表达的内涵给我造成的认同感。另,本片本名Wings of Desire,中文名不知谁翻译的,非常诗意,甚至超越本名。

以天使的视角展现的德国群像,以摄像机的视角展示思考者的普遍挣扎,每一个绝望的瞬间,观察的行为,还有镜头生硬的摇摆,都在强调各自的存在,战后的欧洲不仅陷入精神虚无也同时在过度无方向的思考中蹈入另一种意义上的精神过剩,导演用诗性的叙事方式和场面调度节奏控制去唱了一首人们寻找新出路的歌,黑白胶片描绘精神独白,彩色画面展现活着的状态,反过来强调活着站着骨骼的颤动疼痛的感受才是人类证明自己存在的存在方式,文德斯一直在这条路上用自己的独特影像风格讲述浪漫主义者在虚无中挣扎的抗争之路,影像的重要性,电影到底给人们带给了什么,是看完他的片子之后,无论怎样背景的观众都无法回避的问题。Walking and seeing——当人类只是孩子的时候,当柏林只是孩子的时候,他们都认为万物有灵,而诸灵归一。

感受很多,但是不知道从何说起,就像是内心的某一块被触碰到了但是不知道是具体是哪一部分。其实没有非常看懂,或许几年后再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电影的前半段似乎一直贯穿着孤独二字,天使游离于世间,听着各种不同的故事,努力去帮助绝望的人但有时候却非常无力;后半段色彩丰富了起来,似乎也被注入了某种活力。隐隐感觉女主的想法印证了电影的主基调,既孤独、黯然、无力,但又有追求生活的勇气和生命力,这也是导演对柏林这个城市的认知吧。我不知道两位天使是不是隐喻着两类不同的形象,但确实一位更带着历史的厚重感,一位更带着追求希望的生命力。总之感受似乎就是不知道如何感受。另外,导演的镜头、光影设计的好巧妙,整部剧的台词都像诗一样。

整部电影就是一片沉闷无比的死水,但水却是温的,天使贴近芸芸众生的脸庞倾听他们的内心,向孩子们露出笑容、为自杀者的舍命一跃而哀嚎、因动情迷茫的少女而下凡,温柔纯真到极致。集合了一个闷片的所有要素(黑白画面+大段无情感的诗词朗读+没有任何戏剧冲突和情感表达)本来以为会是无比无聊,但意外地看下去了,并且非常想把台词全抄下来,摘取一段:“我的英雄在哪?我的孩子们又在哪?到哪能找回属于我的那份愚钝,那份纯真?为我起名吧,缪斯,永生的歌手。被自己曾经的凡人听众们抛弃,丧失了声音;从讲述故事的天使,变成了无人在意,处处受嘲笑的老朽,独自站在无人区与城市之间的交界。”

比较喜欢英译片名,欲望之翼,柏林苍穹下也不差,取了意境。乍一看,甘茨饰演的天使从俯视聆听到投身俗世的转变和旁白反复重现的关于孩子的诗,是生命不由自主追寻鲜活的亲身经历的欲望的象征。但看到结尾字幕文德斯对小津、塔可夫斯基等人的表白,想起那个在甘茨之前堕入凡尘的美籍天使,顿觉欲望之翼所指或许可以解读为“电影”。“孩子”是电影的创作者导演自身,渴望怀有新奇的纯真感受的能力却时而怅然若失。“只有一次,因而美好的爱情”,或许是每一次独一无二的拍摄体验。影片所探讨的“孤独”,是人的生存处境,亦是作为电影创作在在每一次用影片进行自我表达过程中的挣扎和自我咀嚼。副标题不如就“致电影的一封情书”吧

悲悯、关怀与孤独,文德斯“用电影对抗失却的悲剧,对抗世界的消逝”。这一切的展现与对抗缓慢安静地流动着,转移着,我也随着镜头的移动感受着,体会存在于此片中难得理智束缚与情感色彩的交融。战争带来满目疮痍与物是人非,被现实翅膀拖着无法飞起来的舞女在最后一场表演获得掌声,天台上的男孩一跃而下,醉酒的司机倒地不起,黑白镜头下的柏林很美。法语、德语、英语,多种语言的使用与结尾的三位大师致敬,更放大了全片的人文关怀与悲天悯人感。读书声变成歌声流淌,天上的天使为地上的天使落入凡尘,竟然还有些温情呢。/ 几处鸟瞰与大仰角镜头的使用让我印象深刻。有些像一部披着形式主义外衣的现实主义影片。为什么是公路片&纪录片?有点没懂。

太深厚太巨大的作品了,随便抽取十分钟的镜头语言,台词隐喻就可以再扩充为另一部长片作品。在俯瞰众生的天使视角下,世界是黑白的,无法真实感受生命重量的天使,即便是拥有永生的特权却孤独而忧郁,只能提供给众人轻飘飘的拥抱。如果再放进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电影可被解读的深度便又可以加深无数倍……两位男主仅用眼神就可以表现出作为旁观者的情绪变化。天使找到灵魂伴侣后,会选择渡河而寻找伊人,纵情一吻;获得了肉身的天使前辈,依然习惯观察众人,但却选择了做演员,体会更多的人生。这部电影的先锋是即便过去了35年,你依旧会被其中所做的艺术突破感到惊讶。结尾导演又致敬了自己心中的天使导演前辈们;从某种程度理解,电影的导演们也在尽可能的充分倾听观察世界,最后用视听的语言来呈现这个世界。

真是一部诗电影,大量的独白,叙事多条线穿插。天使在不断不断的讲当人还是孩子时,他们在赞美那些人类最纯粹最诗意的时间。天使爱上了一个背着翅膀将要不能再继续在马戏团飞舞的女孩,他不断的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偷听她的心声,接近她。他出去听其他人的绝望之音,和朋友交换信息,不过他反复的回到女孩的身边,他甚至带自己的朋友去了一场全是孩子的马戏,他去看了她的马戏,祈祷她不会故意摔断脖子,他等待着,直到选择成为凡人。如命中注定一般,两人相爱。太纯粹了,由暗恋的自我完成到为爱牺牲,到如饥似渴的爱欲汇集……这真是极好的对爱情的幻想。整部片子的叙述在战后的柏林苍穹之下,人们嘈杂的,烦躁的,困惑的心声中,环绕着柏林墙,消失,重建的街区,合着摇滚乐一起被一个燃烧着的爱情线索给唱了出来。

获得奖项

  • 第1届欧洲电影奖
    第1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European Film Award —— Best Supporting Actor / European Film Award —— Best Director
    提名:European Film Award —— Best Film / European Film Award —— Special Aspect
  • 第5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5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导演
  • 第40届戛纳电影节
    第4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8届德国电影奖
    第38届德国电影奖
    获奖:Film Award in Gold —— Outstanding Feature Film (Bester Spielfilm) / 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男主角
  • 第39届戛纳电影节
    第3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1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第31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海外电影
  • 第4届独立精神奖
    第4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Best Foreign Film
  • 第39届德国电影奖
    第39届德国电影奖
    提名:Special Film Award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多国风情
  • 第4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1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