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1992)

BarakaUP:2021-03-04

《天地玄黄》(Baraka)是一部1992年由朗·费力加导演,采用陶德宽银幕(70 毫米)胶片拍摄的纪录片。

剧照演员表影评
天地玄黄

评分:9.1 导演:罗恩·弗里克 编剧:Constantine Nicholas / Genevieve Nicholas
主演:
类型:纪录片
片长:96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巴拉卡
上映:1992-09-15
IMDb:tt0103767

内容

该片拍摄了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柬埔寨、中国、厄瓜多尔、埃及、法国、香港、印度、印尼、伊朗、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亚、科威特、尼泊尔、波兰、沙特阿拉伯、坦桑尼亚、泰国、土耳其及美国等24个国家/地区的152处区域。

整部影片中没有任何对白。尽管没有常见的剧情叙事,该片依然以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镜头语言传递着所蕴含的情感,并在上映后获得了评论界的广泛赞誉之声。同时此片也是20年内第一部使用陶德宽萤幕 70 毫米胶片拍摄的影片。

该片由20个章节组成,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 A1: 01-07章:人类不曾触及的原始自然 – 土著居民、他们的仪式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被集合。
  • Chap. 01 – 雪与冰。
  • Chap. 02 – 庙宇。
  • Chap. 03 – 光与影。
  • Chap. 04 – 火山。
  • Chap. 05 – 科隆群岛
  • Chap. 06 – 伊瓜苏瀑布
  • Chap. 07 – 非洲
  • A2:08-15章: 罪恶的技术侵入自然– 自然背景下崛起的人类文明与人类天性–战争与集中营。
  • Chap. 08 – 香烟
  • Chap. 09 – 钱汤
  • Chap. 10 – 交通混乱
  • Chap. 11 – 大规模生产
  • Chap. 12 – 疯狂
  • Chap. 13 – 飞机墓地
  • Chap. 14 – 过去的阴影
  • Chap. 15 – 兵马俑
  • A3: 16-20章: 古老,仍然存在的文化– 过往文明的遗迹– 无常而持久的人类的努力。
  • Chap. 16 – 恒河上的生活
  • Chap. 17 – 云海
  • Chap. 18 – 克尔白
  • Chap. 19 – 星空
  • Chap. 20 – 结尾

音乐

发行

续集

评价

拍摄地

非洲

  • 埃及:开罗、死亡之城、吉萨金字塔群、乐蜀的卡纳克神庙、乐蜀、拉美西斯二世神殿
  • 肯尼亚:马加迪湖、Mara Kichwan Tembo Manyatta、Mara Rianta Manyatta、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
  • 坦桑尼亚:纳特龙湖

美国

  • 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美国运通、柴利峡谷国家古迹、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基特峰国立天文台、黑梅萨地区皮博迪煤矿、凤凰城
  • 加利福尼亚州:大南方岬、洛杉矶、奥克兰
  • 夏威夷州:海勒卡拉国家公园、柯那、茂宜岛、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Puʻu ʻŌʻō火山
  • 纽约:帝国大厦、绿海文监狱en:Greenhaven Correctional Facility、大中央车站、赫尔姆斯利酒店、斯托姆维尔、世贸中心
  • 其他地区:科罗拉多州弗德台地国家公园、新墨西哥州希普罗克、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犹他州峡谷地国家公园、华盛顿特区白宫

南美

  • 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的伊瓜苏瀑布
  • 巴西:帕拉Carajás动物保护区、巴拉那州的伊瓜苏瀑布、里约热内卢的Ipanema、帕拉的Caiapó村镇

、朗多尼亚州的波多韦柳、朗多尼亚州的Represa Samuel、米纳斯吉拉斯的里约布雷杜、里约热内卢、里约热内卢荷欣尼亚贫民窟、圣保罗的

  • 厄瓜多尔:瓜亚基尔Barrio Mapasingue、Caldad Blanca Cementerio、科隆群岛、瓜亚基尔

亚洲

  • 柬埔寨:吴哥城、吴哥窟、吴哥古迹、巴戎寺、金边、宝剑寺、暹粒市、塔布笼寺、Tonle Om石像门、吐斯廉屠杀博物馆、Sonsam Kosal屠杀场
  • 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桂林、香港九龙、九龙寨城、漓江、天安门广场、秦始皇陵、西安
  • 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泰米尔纳德邦金奈、恒河、河坛、Kailashnath庙、新德里印度国家博物馆、瓦腊纳西Vandharajan庙、北方邦瓦腊纳西
  •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婆罗浮屠、爪哇岛巴兰班南的Candi Nandi和Candi Perwara、爪哇岛谏义里市的盐仓集团卷烟厂、爪哇岛索罗市Kasunanan宫殿、爪哇岛雅加达伊斯蒂克拉尔清真寺、巴厘岛的谏义里, 塔巴南、Mancan Padi、圣泉庙、Tegall Alang、Gunung Kawi石窟和乌鲁瓦度、布罗莫火山峡谷
  • 伊朗:伊玛姆清真寺、马什哈德Imam Reza shrine、伊斯法罕、波斯波利斯、Shah Chiragh、设拉子
  • 以色列:耶路撒冷圣墓教堂、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西墙
  • 日本:胶囊酒店、法华寺、JVE横须贺工厂、京都、明治神宫、长野市、奈良市、Nittaku、京都龙安寺、Sangho-ji寺、东京新宿站、东京、Tomoe Shizung & Hakutobo、Yamanouchi-Machi、增上寺
  • 科威特:艾哈迈迪省、布尔甘油田、Jahra Road, Mitla Ridge
  • 尼泊尔:巴德冈、布达纳特、加德满都王宫广场、哈奴曼、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Thamserku山、帕舒帕蒂纳特、斯瓦亚布
  • 泰国:大城府、Bang Pa-ln、曼谷、NMB工厂、拍蓬街、牛仔街、郑王寺、Wat Suthat
  • 沙特阿拉伯:麦加

大洋洲

  • 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巴瑟斯特岛、北领地Cocinda、北领地的Jim Jim瀑布、北领地卡卡杜国家公园、Kunwarde Hwarde山谷

欧洲

  • 波兰:奥斯威辛(奥斯维辛集中营)、比托姆
  • 法国:厄尔-卢瓦省沙特尔大教堂、马恩省兰斯主教座堂
  •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欧洲部分)、伊斯坦布尔的Mevlevi(欧洲部分)

另见

  • 真实电影

英文名Baraka在诸多不同语言中为祈神祷告之意,源自阿拉伯语 بركة——从天而降的闪族祖先,与希伯来语“Berakhah”同源。中文名“天地玄黄” 则出自《易经》“天玄地黄”一语,后于《淮南子》中所述合称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为世间混乱混沌状态。由于类似的主题和拍摄手法,该片常被人拿来与《失衡生活》比较。

简评

生命之作。特别像外星人观察地球之作。没有价值输出,没有观点展示,只有最纯粹的画面冲击力和视觉震撼感。也难怪评价两极分化,一部把生命关怀作为主旨的纪录片,注定寻求共鸣的战栗,没有同频这部片子也只是云雾缭绕的不知所谓。最敬佩的点在于,片子用世界的信仰差异和生存剪影来论证人类共有的生命力,而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在不同的片段中感受到与整个种群的共振。区别映射整体,主体体悟特性,族群唤回游子。虔诚信仰的不是神袛,而是可以跨越生死、游离世间、塑造生命的力量。人在世界中如此渺小,但生命让人拥有了无限可能。译名也是神作。天地玄黄,生命的归宿终将落入宇宙鸿荒。只是在问一个最古老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这个极宏大的中文译名唬了我几年……然而实际观看的感受是大而无当。由于没有台词又不愿使影片过于沉闷枯燥,所以不间断地使用喧宾夺主的“配乐”,导致与纪录片的本质背道而驰(我是坚决反对纪录片中创作者的有意识介入的)。且将自然—宗教相关段落置于影片首尾,而将现代都市与工业—贫民窟—极权主义国家遗址(其中某个不能提名字的国家并非遗址)相关段落置于影片中段,很难不使人怀疑导演想传递的无非是对现代性的批判的复古主义。总之,我真的认为只要给一个上过四年摄影专业的学生足够的资金和一个合格的拍摄团队这种片子可以批量生产……

通过缓慢的音乐和慢镜头捕捉的自然/社会片段,彰显了人世的无常和地球的渺小。对世界各地肤色/文化/发展水平迥异的国家和族群生活日常的剪辑,对看似迥然不同,乃至针锋相对的各种宗教仪式的刻画,看似是简单的风土描绘,实则传递出了一种众生皆苦,世界大同的含义,不禁让人联想到古典时代后期的诺斯替思潮。再参考到本片制作于冷战结束后的次年,那种“历史终结”的企盼,就更明显叻。上世纪九十年代,自认为取得了最终胜利的欧美,曾十分流行这种大同和博爱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后来圣母行为的由来,而当下这个充斥着文明冲突和身份认同回潮的世界,可以说是对这种作死的讽刺性反噬了。

能一口气把本片看完的要么是心如止水,要么是闲得蛋疼。如果你不抱着导演牛逼看懂了我也能装逼的想法是没法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明明有如此好的运镜,航拍镜头如此大气壮观,对于景物和时间变化的拍摄华丽而又充满哲理,最后卻偏偏把大段篇幅用于各种宗教和仪式,何以对应天地玄黄。纪录片不加对白的做法只能说是取巧,你可以说是忠于记录,你可以说是充满隐喻,我也可以说只是各种拍摄素材的堆叠。不需要为如何转场而费心,只需肆意剪辑随意堆砌即可。把门槛全部丢给观众,看不懂是你水平不够,只要有贴边的解读就能够被推上神坛,这算盘打得站在山顶上都能听见。摄影足够出色,配乐也足够出彩,只是这阳春白雪不是我等下里巴人能够欣赏的。

如此震撼的影片感受从未有过,开始时以为没有台词而会疲倦,却全程感到震撼直到结尾。作为纪录片中的诗意化表达,只有纪录片形式才能表现出来的,让人们对心灵的一种震撼。有着哲学的根源诉求,生命的本源、生命的终点。影片展现了地球的大自然、动物的足迹、人类的社会、历史、文化、建筑、宗教、工业等等元素,拍摄手法包含了静态拍摄、运动拍摄、航拍、延时拍摄,展现的镜头画面美达到极致。而这不是导演所想表达的主题,而是世界地球所要带给我们的主题。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使工作职业不断细化,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天地玄黄》所包含的山河意气与人类情怀,浩瀚星空与生灵万物,它汇集了成千上万世界角落图像的视角,只是想带你去地球走上一遭,超脱这世俗个人的角度,以极具神性的上帝视角来观赏这万千世界、人世浮尘。浮生万象、如梦如影,我深知我所谓的永恒对它来说不过是一刹那,可我需要燃烧。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如此般意义。

《天地玄黄》不断再现着我们早已知晓的刻板印象,并毫无警惕地将自己纳入到殖民话语的装置与帝国幽灵的再生产中去。影片对第三世界的呈现充斥着异域化、情色化的处理——一个象征性的例子是,影片中呈现了大量非洲人的裸体、妆容与仪式;而西方人却几乎完全缺席,隐藏在风景名胜或流水线人群中,逃逸于被殊异化的后果。与谁免于被观看同等重要的问题是:谁在观看?谁在将自己的视觉施加在被再现者身体上,并维系着不公的视觉机器?联想到全片的上帝视角,我们不能不怀疑,也许这份傲慢不仅仅是对人类存在合法性的质疑之道,也是特权者顾影自怜的反身意淫。

音乐和画面很震撼,宗教感很强烈,建筑和自然风光的华美让人想去旅行看看这个世界;因为全片没有任何字幕和旁白,对一知半解的部分想去做一些文化方面的了解;期间着实被几个镜头吓到了,太阴了,还好不是晚上睡前看的作为一个放眼世界、自然、全人类的纪录片,我觉得传达的部分看似很宏大但有些不全面客观,像是包装地很宏大、震撼画面堆积的环游世界宗教圣地宣传片;感觉传达了“苦海无边”和“宗教救赎”、比起平静、更是有点压抑,有点恐怖。

当几千年的国家废墟和千年万年的自然演化被以某国家公园命名或者被称为某文明遗址时,过去自然和国家交织,现在自然仿佛单独成为自然,而孤独矗立在某个国家的某块土地。如今历史自然发展是否还会交织重演,片子展现得十分明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有时候会不会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我们离那个源头愈发远了,我们只要在红灯行绿灯停的这种新的现代仪式中,就能安稳生活着,而早就存在的古老的仪式、信仰——我们最接近源头的一种方式正在被遮蔽。苦行僧展现出的状态像是混沌中的探索者,他们的屏障最薄,不容易被我们轻易打败。

宗教、政治、贫穷、破坏,人类的迭进与几千年来不变的永恒,一开始我只是凝视着摄像头所凝视的画面,半途慢慢深陷其,想必如果是大投屏会更漂亮。蔚蓝的碧绿的七彩的,各种各样流动的深海。人类是活的,所以文明也是活的。没有信仰的人的生命似乎更苍白了些,那些有关葬礼和神明的仪式,传达出的是同一种敬畏,对处于生与死的大门前,被震慑的人类,面对自然无计可施。然而那种敬畏也逐渐褪去了。我们沦为了养鸡场金属管道里传送的雏鸡,等待奶头乐喂养长大后就该去死。何等得渺小、愚昧、无能为力。在历史和神的惩罚前,我们只能小声地称其为命运。

世界是巨大的笼子,我们只是里面的一个小鸡,被有形无形的东西推着走向宿命。宗教,文化,建筑,人种,风景,习俗,各种差异又奇妙地统一着。每个不一样的个体,在高处看下来,全都一样。山会变成海,水会蒸发,文化会消失,熵增是不可逆的,世界上本来没有时间,只有前行。在这个过程中回望,看到反复出现的伤痛,遥远地方之间发生的相似,人类对于同类异类的残忍,部分被铭记,部分永远消失。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痕迹也只是浅浅的留下。你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这是属于你的世界,但你从来不属于这个世界。只有你这颗灰记得,最终都忘了。

包罗万象,感觉画面下蕴藏着深厚的意蕴。玄字很贴合。印象最深的是一群土著的舞蹈,神叨叨的,但有种内在的和谐和自发的牵引。还有流水线上的鸭子、街道上奔涌的人潮,城市里的生活也受着无形的牵引,理性又可笑。从兵马俑、罗马神庙、金字塔这些古文明到集中营里一张张冰冷了的面孔。纹身、图腾和神像,最后以星辰宇宙结束,在人类的认知里,自然代表着永恒。街头上,一个和尚敲着钟,一次一小步,平稳缓慢,周围的行人说说笑笑,步履匆匆,虽然在一个场景里,却像在两个世界,相交却不相融。

获得奖项

  • 第33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33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Documentary
  • 第15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第15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获奖:FIPRESCI Prize —— Out-of-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