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公牛(1980)
《愤怒的公牛》(英语:Raging Bull,香港译《狂牛》,台湾译《蛮牛》)是一部1980年由马丁·史柯西斯执导,根据意大利裔前中量级拳王杰克·拉莫塔(英语:Jake LaMotta)于1970年的回忆录《Raging Bull: My Story(英语:Raging Bull: My Story)》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美国运动电影。罗拔·迪尼路以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本片也是奥斯卡最佳剪接奖得主。
评分:8.4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编剧:杰克·拉莫塔 / Joseph Carter / 彼得·萨瓦奇 / 保罗·施拉德 / 麦迪克·马丁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 / 凯西·莫拉蒂 / 乔·佩西 / 弗兰克·文森特 / 尼可拉斯·科拉山多 / 特雷萨·萨尔达娜 / 马里奥加洛 / 弗兰克·阿多尼斯 / Joseph Bono / Frank Topham / Lori Anne Flax / 查尔斯·斯科西斯 / Don Dunphy / Bill Hanrahan / Rita Bennett / Bernie Allen / 吉恩·拉贝尔 / Jimmy Lennon Sr. / 谢伊·达芬 / Eddie Mustafa Muhammad /
类型:剧情 / 传记 / 运动
片长:129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狂牛(港) / 蛮牛(台)
上映:1980-11-14
IMDb:tt0081398
剧情
意大利裔前拳王杰克·拉莫塔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区。他身体结实、出手敏捷,在拳坛被称作「愤怒的公牛」。由于不愿向黑手党低头,他始终无法获得拳王挑战的资格。
经历了数次挫折之后,他终于同意黑手党的安排,故意输掉一场比赛,以换取挑战拳王的资格。在取得拳王称号后,拉莫塔开始怀疑自己的妻子和弟弟,认定他们背叛了自己,于是对他们大打出手。矛盾的激化以及他看透拳击场上的名利追逐,最终使其退出拳击界。经历了众多悲欢的拉莫塔最后在一家夜总会里担任司仪,并准备以此度过余生。
角色
- 劳勃·狄尼洛 饰 杰克·拉莫塔(英语:Jake LaMotta)
- 凯西·莫拉提(英语:Cathy Moriarty) 饰 薇琪·拉莫塔(英语:Vikki LaMotta)
- 乔·派西 饰 乔伊·拉莫塔(英语:Joey LaMotta)
- 尼可拉斯·寇拉桑多(英语:Nicholas Colasanto) 饰 Tommy Como
- 特雷莎·索尔达娜(英语:Theresa Saldana) 饰 Lenora LaMotta(乔伊的妻子)
- 法兰克·樊尚(英语:Frank Vincent) 饰 Salvy Batts
- Mario Gallo 饰 Mario
- Johnny Barnes 饰 舒格·雷·罗宾逊
荣誉
- 第53届奥斯卡
- 获奖- 最佳男主角
- 获奖- 最佳剪接
- 提名-最佳影片
- 提名-最佳导演
- 提名-女配角
- 提名-男配角
- 提名-最佳摄影
- 提名-最佳音效
- 美国电影学会
- AFI百年百大电影:#24
- AFI百年百大惊悚片:#51
- AFI十大类型十大佳片:运动片#1
获得奖项
- 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响 - 第20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 第38届金球奖
获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1
提名: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Motion Picture / New Star of the Year in a Motion Picture - Female / 最佳剧情电影 / 最佳男配角1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第3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Most Outstanding Newcomer to Leading Film Roles / 最佳剪辑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 第33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4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演员 / 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第26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Best Foreign Actor (Migliore Attore Straniero) / Best Foreign Director (Migliore Regista Straniero)
简评
黑白画面,增加了历史感史诗感。出血太血腥的拳击戏、太暧昧的兄弟情,应该借鉴了维斯康蒂的洛克兄弟老二老三;人物对于幕后大佬抗拒、渴望出人头地,借鉴了码头风云;男主最后在自己酒吧脱口秀,后来发展成了喜剧之王;男主和14岁女孩不清不楚,想到了老马自己的出租车司机!这部电影其实是德尼罗攒局,他推荐老马对男主的书,一直力荐他拍摄,老马拖了一段时间,还好没拖成沉默那种,终成经典!德尼罗为这部发胖到永远毁了他的身材!不过片头一个人在拳击台的画面耳边传来的音乐,已经永留影史!男主好像看到自己在意的画面就会慢镜头。老马的女性角色戏太花瓶了,看似femme fatale,其实毫无主观能动性,毫无威胁性,只是男人炫耀自己的工具,不在巅峰期真的会被骂,爱尔兰人被骂其实不怨,这次又拍花月杀手赎罪!我是没看出来他有妥协
主角的愤怒不只是在赛场上也是在生活中他会因为前妻煎牛排的时间太久而掀桌子和前妻吵架也会因为怀疑弟弟和自己老婆有一腿而闯进弟弟家里当着弟弟老婆孩子的面将其暴打一顿主角一直在朝妻离子散众叛亲离的目标前进着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罢了当这一切来临时显得那么突然也那么的自然他想要筹集一万块保释金不让自己进监狱不得不卖掉腰带上的珠宝他不想卖掉整条腰带是因为他放不下过去放不下他还是拳击场上那头愤怒的公牛时的辉煌当妻子问他“你的那些朋友呢?”他却回答“我哪来的朋友。”他唯一的朋友就是他的弟弟除此之外一个也没有在他出狱后选择了到酒吧做脱口秀演员那时他失去了一切老婆孩子,金钱,地位他不再是拳场上那个愤怒的公牛他只是一个小酒吧的脱口秀演员。
就体育题材来说,故事本身不是特别热血,但导演将关注点投向运动员“顶峰之后”的状态和抉择,反而让这部影片更有厚度。拍摄和剪辑也都很赞,杰克夺冠那场比赛出场时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让人印象深刻,退役那场比赛的击打镜头搭配闪光灯的剪辑,即使在黑白的色调下,依然酷炫无比,即使放在现在来看依然惊艳。而且黑白的色调也更加强化了影片的纪实感和人物的宿命感。很喜欢影片开头杰克穿着披风在拳击台上自由击拳的慢镜头,配上主题曲《乡村骑士》,给这部片子增添了人文关怀。
认真重看,牛年第一部讨个彩头。几幕拳击赛的表现力无须赘述,黑白光影配上跃动的剪辑风格不能再令人沉浸享受。拉莫塔这样的人不能引起观者的同理心是当然的,这部孤注一掷之作或许是马丁电影里那些有着明显性格缺陷又不讨人喜欢的人物的极致呈现,他擅长通过向极端迫近的方式来接触一种更普遍的事实。“愤怒的公牛”是一种暂时的、原始野性的状态,它能够实现于小小的天地之内,却无法处理现代生活更广泛的繁杂与琐碎,甚至无可避免的人性献祭加重了面对外部世界的软弱无能,另一方面来说,人们所有的原罪与救赎都埋藏在了不得不为之投身的事业当中。讽刺的是,此一情形下带来的成功与荣耀,往往成为现实中的“公牛”们炫耀的全部资本,被主流世界美化和赞誉的“阳刚之气”、“个人奋斗”凡此种种,巧妙地遮掩了更多懦弱不堪的事实。
电影的后一个小时直接把电影拉升了好几个度,观众不再是呆坐着乏味地欣赏罗伯特·德尼罗把一个自负与自卑同在、极度敏感、持双重标准、充满控制欲的蠢蛋拳击手演得出神入化了,而是能看到他自食其果了。令人意外的是,故事没有俗套地让他“改邪归正”(也可能是因为取材的真实人物他就是这样的),而是任由他在“错路”上走到新的高坡。真是妙啊。/没看之前总以为是个励志的体育故事,看完觉得港译片名《狂牛》中肯多了。@百老匯電影中心(4K修复版)
很爽!很意大利!哪怕是基本通篇的黑白色调也藏不住老马丁镜头里的那股子暴力,拳击场上的连续出拳,鲜血四溅,灯光频闪,人物的近景特写,剪辑所衬托出拳拳到肉的真实感,包括每次打斗那感受明显的震人声效,都是对杰克那狂牛般性格完美的塑造。尤其是最后战败那场比赛,由远到近的变焦运镜,充满眩晕感,通过镜头画面设计去表现人物心理令人印象深刻。人物关系与台词文本主要堆积在赛场之外的地方。无论是赛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里,杰克都是头公牛,随时准备发怒。过于的神经质导致赛场上的冠军变成婚姻与家庭里的loser,挥向对手的拳头重重的打在了弟弟与妻子身上,对亲情与爱情的猜忌导致其双双破碎,辉煌过后迎来了牢狱之灾。如今,当曾经眼瞎的人重见光明后,“上场吧,冠军”,是输是赢我们再见分晓…
与暗黑命运抗争还是与平庸的世界和解?这大概会是困扰一个自命不凡的疯子一生的问题。如果这个疯子还是个天才的话,那就是无解了。你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但也有着偏执变态自虐的狐疑,你天纵神武但孤独成癖,你冷眼看着丑恶庸俗不堪,你也同化在烂醉如泥的溃烂里。你争取的是什么呢?是角逐冠军的机会?还是守身如玉为你的女人?还是被仰望被推崇的万众瞩目?还是杯酒人生哪怕喝成个胖子,当个蹩脚脱口秀演员但是自由自在的油腻中年?愤怒的公牛,愤怒何在??与世界为敌,你就是四处乱撞,供观众惊呼或叹息一声的红眼野兽;与自己为敌,你就只是那块被人招摇的红布!愤怒不过是对自己命运的孤独咆哮,生为斗兽场上的公牛,悲剧已然注定,而愤怒只不过是块遮羞布,红色的招摇着,让自己有个可供咆哮的遮挡恼羞的借口。
怎么讲呢,评论这种片子就得克制住对主角的厌恶以及无感,来认可导演掌控全局的能力和演员彻底浸入的表演。男主能演得让人这么讨厌,以至于最后在牢房里绝望感叹、摆明了就是在告诉观众“我是这个系统造就的你们应该去抨击这个系统”的时候都还是很想丢给他一句“是的但你先死掉我们也不会感到可惜”,到这种程度,德尼罗还是很厉害的。《出租车司机》里从司机变成杀手,这部片里从拳击手变成混蛋,我还是感觉德尼罗的这些角色放在当代的话可能就是特朗普最典型最死忠的粉丝……
在场上,他是势不可挡的“愤怒的公牛”“The Raging Bull”;在场下,他却是个性格如此敏感、多疑、易怒且脆弱的人。从海报到片名都会让人以为是类似史泰龙《洛奇》似的那种更纯粹的有关运动界人士的传记题材电影,然而老马丁却将其拍成了一部内核实则是娓娓道来有关人性与人生百态的故事(当然,即便如此,几场拳击戏依然拍得极其有质感,甚至不输一些更讲求动作戏的类型片)。人物刻画、摄影、剪辑、配乐都是上乘中的上乘。老罗演得太好了,老搭档乔佩西也是。而男主人生后半段的遭遇莫名使人联系到德尼罗另一部代表作《喜剧之王》中他的角色。PS:本片貌似在AFI历史百大电影排名中排名极其靠前,虽然具体多少位我也记不清了,不过还是很实至名归的。
标记的第2000部电影,献给今年重温的《愤怒的公牛》,马丁和德尼罗的杰作。这是我看过影史上最伟大的表演之一。不仅仅是一部拳击电影,而是一个人的毁灭史。你能清晰看到,一个人内心的欲望和偏执,可以促成他的成功,但如果失去克制和引导,同样可以导致他的覆灭。所以当他不可自拔地深陷猜忌导致众叛亲离之后,其实就开启了自毁模式。直到一切不可挽回,在黑暗的监狱中痛哭着猛撞石墙,是对自己的悔恨地叩问,这一段让人窒息的表演太过震撼。结尾在镜子前等待上场表演脱口秀的发福拳王,好像又回到往日赛场,如梦如幻,亦假亦真。这个伟大的结局,直接被老马的迷弟PTA用到了《不羁夜》的结尾中。那个同样讲述人性之弱点导致盛极而衰的轮回故事。
最戳心的是愤怒公牛表露脆弱的两段哭戏,一是Jake打假拳后扑在教练怀里痛哭流涕,他扪心自问为何要抛弃原则践踏尊严,其他人也陪他一起懊恼悔恨流泪;二是进了监狱Jake发泄自己的愤怒无奈与自责后悔,边哭边用拳头猛击墙壁,喃喃自语dummy、stupid,然后像是安慰自己一样说我没他们想的那么坏,我不是个坏人。坚不可摧、刚愎自用、多疑自负如他,其实也有如此脆弱易碎的瞬间。斯科塞斯把Jake这个人拍活了,德尼罗把他演活了,如果人物传记都按这个标准就好了。当然Jake对待女性和家人这点实在是让人厌恶,我只嫌Vickie离开得太晚,明知道他是如此令人窒息的男人怎么还甘愿被囚禁在他身边那么久啊!尽管我最喜欢的就是那段彩色家庭录像蒙太奇,灰色人生中短暂的温情时刻。好爱乔佩西!发起飙来像愤怒的吉娃娃!Joey!!
210213 【B-】有点累的哇。黑白色调将一切化为荒凉,甚至连语气也是疏离的,基本无意描绘作为拳击运动员曾留在擂台上的荣耀,因此这更像一部描绘人性的黑色/心理电影;频繁对日常生活进行刻画,讲述拳击生涯幕后的故事与写照,将其外在形象和情感逻辑塑造为一位生活困境下残缺的普通人——与野性格格不入的都市的喧嚣,自大和偏执令其与挚亲渐行渐远,无法自我证明下催生的惶恐和愤怒,以及愈发强烈的孤独驱使他带上拳套进行搏击,即“想象中象征性的满足感”的方式,将对手击倒并从中寻得弥补自身在象征意义上性无能的焦虑,直到昏暗的房间空无一人再无欢呼。此外,不太能入戏的原因其实和[喜剧之王]相同,情节组织密度高,且情感游离在情境外少有聚焦,呈现的情绪是短促的,多数时刻身陷于自我陶醉。收尾处有意贴合,但也仍显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