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危途(2009)

The RoadUP:2021-10-20

《末日危途》(英语:The Road)是一部2009年的美国末日后剧情片,由约翰·希尔寇特执导,乔·裴霍尔(英语:Joe Penhall)撰写剧本,改编自美国作家戈马克·麦卡锡的2006年英文同名小说《长路》,这部小说于出版隔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电影主要在宾夕法尼亚州、路易斯安那州、西维吉尼亚州和俄勒冈州拍摄,由维戈·莫滕森和柯蒂·斯密特-麦菲饰演末日后世界的一对父子。

末日危途

评分:7.7 导演:约翰·希尔寇特 编剧:乔·彭豪尔 / 考麦克·麦卡锡
主演:维果·莫腾森 / 柯蒂·斯密特-麦菲 / 罗伯特·杜瓦尔 / 查理兹·塞隆 / 盖·皮尔斯
类型:剧情 / 惊悚 / 冒险 / 灾难
片长:111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末路浩劫(台) / 路
上映:2009-11-25(美国)
IMDb:tt0898367

末日危途简介

绝望的未来,世界恍如巨大的废墟,双眼所及之处尽是荒凉与灰暗。人类文明在末日的劫难中毁灭殆尽,在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幸存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烈情况,整个世界呈现地狱般的光景。一位父亲(Viggo Mortensen 饰)和他的儿子(Kodi Smit-McPhee 饰)进行着漫无止境的旅程。他们不断向南,寻找着更为温暖的避难场所,破旧的超市小推车负载着父子二人所有的家当。前路漫漫,希望渺茫,父亲不断回忆着妻子(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的音容笑貌和他们过去美好的时光,而如今美好不在,父子俩的明天更不知将在何方……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考麦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作品改编。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约翰·希尔寇特 第8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维果·莫腾森 第14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维果·莫腾森

简评

我看过最好最好的末日片,不知道是Viggo的表演让它太具说服力,还是这个毫无波澜只有平静漫长的疼痛的剧情让它迎面扑来将人罩住宛如潮水梦境,反剧情的真正的叙事,反绝望的真正的绝望,以及同样反希望的真正的希望。当他们说那个男孩真的是他的神的时候,我就完全能明白他真的是他的神,就是这样。父亲不是完美的全能的,孩子也不是,他们所暴露出的人的猜忌犹豫痛苦自私,他们的悔恨无助,都是一模一样的人的侧写,这个才是末日片真正应该做到的事情。

根据科马克·麦卡锡同名小说改编,作者也参与了编剧,难怪整部电影的肃杀之气与《老无所依》有同源之感。虽然没有怎么交代末世背景,但是人吃人的末世结果确实让人惊骇。本片的阵容也是让人惊叹。查理兹·塞隆一般都是女王,只有在维果·莫腾森这样的柔情铁汉面前才会变回人妻。罗伯特·杜瓦尔和盖·皮尔斯这样的戏骨,也在本片中易装打一把酱油。不过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本片中那个天才级别的小男孩,长大后是不是又长残了……

导致末日灾难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影片里面没有交代,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一定是人类自己作死作出来的,观影途中总是会想起我是传奇,芬奇这些电影,但是本片更加灰暗压抑,一方面源于影片阴暗灰扑扑的色调,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对末日危机的刻画,这部电影成功的让我们知道了一点,最大的恐怖和最大的危机是人类。当然影片最后也告诉我们最大的希望,最大的光辉还是人类。生而为人不知道是幸也还是不幸。最后要为人皇的演技和付出点赞。小男孩儿也棒极了。和人皇搭档一点不怯场。拿捏到位。

片名翻译有问题,末日危途的心理暗示是在接近终点前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而原片名the road则是一个很平淡的名词并无波澜。片名翻译问题造成了很多人期待有大场面有各种刺激的镜头,可惜没有,这里只有一路的经历,小男孩在末世仍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爸爸虽不是强人但始终陪在小男孩的身边保护着他,有的只是父爱,纯真这样美好的情感,最后也是由于小男孩的善良遇到了善良的路人接纳,演职员表的背景声是虫鸣,人声,发动机,狗叫,也许生活在这之后恢复了日常。在任何环境中保持善良的心是最高洁的品质

除了塞隆女神,其他演员一概无法辨认。电影版的呈现并不是非常出色,多一星给全程压抑的氛围还有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看了这么多末日电影,我相信如果末日来临,我一定在最开始的时候自我结束生命。活着对某些人来说如此重要,即使是在极端情况下,但并非人人如此,选择死亡的我就是懦弱的吗?难道我不是怀着最美好的善意死去的吗?是否只有在最幸福和最有希望的时候结束生命才能拥有与在最绝望的情境下挣扎生存同等高贵的价值呢?

疯在家中,再看这种末日电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食物,我从来担心的只有食物。就像我现在一样,而我此刻竟还羡慕末日的自由。同时我也在思考,就在这样的环境,还要不要把一个孩子带到世上来。孩子没有选择权,而我们有。而我们为什么要把他带到世上?只是带他饥寒交迫苟且活着,这叫生存,而不是生活,生活不应该只是生存。在末日,也不能不教他生存,让他像天使一样善良,留他自己的时候他要怎么生存?整体太灰暗了,不适合现在看,容易致郁,结局引人深思,你是好人吗?我们会一直做好人吗?给我还没变形的阿拉贡加一颗星。以及阳光下的塞隆。

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大戏愈演愈烈,甚至近日讨论核战可能性的话题越来越频繁。我想核战过后,世界可能就如同电影里的场面一样,满目疮痍,整个世界没有其他颜色,只有灰暗。缺衣少食,无电无水,人们丧失人性,甚至捕猎人肉为生。可惜的是,人们即使能预测到玉石俱焚的恶果,却同样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择手段,不遗余力的去争夺和获取。所以,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健康或者疾病,都一块儿祈求和平吧!

总的来说是部好片子,导演技法看的出非常成熟,摄影立功,能打85分以上,故事亮点不足,没什么大方向,就是末日到了,父子在面对压抑困难的遭遇下想生存下去的故事,还得防着居心叵测的人搞破坏,色调正宗,是对应主题的电影,导演想把故事和画面感全包了,但是情况是,剧情占六成,美感占四成,正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讲故事肯定没有管画面的精力了,管画面故事衔接不准确,所以导演就争取平衡,有故事画面也不扔,强行包圆,蛮值得看的,适合傍晚安静坐下来看

,确实再深的爱在价值观的分歧面前也无能为力,你无法唤回一个已经绝望放弃了的人。末世里比起天灾人祸更能杀死“人”的是深深的孤独感。我果然还是喜欢能看到微小的生的意义的人,即使完全看不到希望,依然尊重、珍惜生命,直到耗尽最后一口气,即使世界待他的珍惜并不公平。有好多台词是看完后后劲很强的,“我很抱歉海不是蓝色的”,“我会每天和你说话,我永远不会忘记”。配乐都非常喜欢。

善,有善的地方,这个世界就有了色彩,算是一部比较大白话的电影吧(是不是一定要当宗教电影看,我觉得见仁见智)。开头就点题,在世界已经确定走到末日之后,最可怕的不再是天灾或缺粮,而是在路上成群结队的食人魔。更抽象一点说,随着人口越来越多,资源只枯竭,何尝不是另一种互相食人的残酷局面呢?最让人崩溃的还是小男孩,设定实在是太“真实”了,白目到让人无法抓狂!这也让结局显得很生硬或异常乐观,父亲死后,孩子不需要面对一个人的生存,而是立刻可以加入到其他阵营中,宗教的情怀大概就是在此最佳明目张胆,只要信任他人,就能走到别人的生命中,成为更加壮大的队伍。(可怜男主角是这么爱自己的孩子,落得电影这种批评)

同样是“末日浩劫”,同样是硕果仅存的人类如何求生,同样是需要延续种族、繁衍后代,为什么比《移居者》评分更高,我认为,重点是星际移民的遥远比人类的自我毁灭的遥远更遥远,而自我毁灭的真实比有机会开拓星际殖民地的真实更真实,一旦处于一个切近而真实的设定,我们的情感代入几乎是“说不定我也会遭遇这一天”的惊悚。说不定会人吃人,说不定最后的争夺战是食物、水源、栖息地的争夺战。当然,《末日危途》最大的安抚是预设了“希望”,像是潘多拉魔盒被盖上的希望。武力的自相残杀与人类存续是价值观根本上的冲突,残暴的手段只会瓦解盟约,仅有相互协作、同情、体谅并施以援手才能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令人振奋的一点是,创作者相信善良的人才是最终会活下去,并活得更久。看灾难片要学习末世求生的技巧,看淡死亡,但更多是要一个未来。未来。

导演试图用男主不断重复的回忆来串起整条故事线,事实证明非常失败。情绪刚刚渲染进入到父子两个的艰难困苦中,马上又被拉回曾经生活的幸福美好。就好像一杯凉水紧接着一杯热水,周而复始,让人非常不舒服。末日题材的电影其实很考验导演的功力,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非常尴尬。男人和小孩的表现还是及格的,如果剧本不那么垃圾,相信整个故事还是会让观众扼腕叹息。

获得奖项

  • 第14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14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男主角
  • 第36届土星奖
    第36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年轻演员 / 最佳男主角
  • 第6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8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8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金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