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1997)
《香港制造》(英语:Made in Hong Kong)是香港导演陈果拍摄的第一部独立电影,为「九七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余两部为《去年烟花特别多》及《细路祥》。电影由刘德华投资及监制,只以五十万港币成本及五名工作人员拍摄,拍摄所用的胶卷皆为过期货或由其他电影公司捐赠的「片尾」,演员亦全为业余性质,1997年10月9日上映,大获好评并收获多个奖项,使香港电影界重新审视独立电影制作对其发展之重要性。在200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票选为「最佳华语片一百部」之一。
剧情
本片表现的是几位问题少年在沙田沥源邨发生的几段惨烈而失败的青春故事。阿珊,一个受到情伤后最终选择留下两封遗书从高处跳下自杀的女中学生;中秋,一个由于家庭父母的原因而沦为好勇斗狠的街头小混混;阿屏,一个身患肾病绝症的频死少女;阿龙,一个总被人欺负但也一直被中秋罩着的弱智男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几位缺乏社会人情关爱的边缘少年男女们。
中秋与母亲相依为命,秋父在外面包养有一个年轻女人还生有孩子,这让阿秋对其父十分愤恨,阿秋想去暴力教训其父被母劝阻。阿秋有一个好友叫阿龙,由于阿龙弱智所以常被别人欺负,阿秋则常帮阿龙打抱不平教训那些欺负阿龙之人。一次阿龙捡到两封沾染血迹的信,这是为情跳楼自杀的女中学生阿珊分别写给男老师和她父母的遗书。
阿秋替大佬荣少收帐时结识了欠债者的女儿阿屏,阿屏与母亲住在一起,这些债都是整日躲在外的屏父借的。阿秋看过阿珊的遗书后夜晚经常会梦到阿珊自杀流血的场景并梦遗。身患重病的阿屏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主动提出跟阿秋交往做朋友,而阿龙看到阿屏常会流鼻血,并对她身上的气息非常敏锐。阿秋、阿屏和阿龙找到阿珊就读的学校,将一封遗书交给了王姓男老师手上,可是该男子没看信就直接把它撕碎了。之后三人又去阿珊家通过窗户看到了阿珊的遗像,阿屏因此伤心流泪把自己身患重病之事告知了阿秋,秋内心对屏渐生情意并想花钱帮她治好肾病。
司机阿强是阿秋的好友,强的女友李女士是名社工,在李女士的介绍下阿强和阿秋等人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书。一次肥陈带人到屏家收账要债,阿秋为了阿屏而对肥陈动了手打伤陈,因此埋下仇恨。看到混混阿秋正与自己的女儿交往,屏母提出反对。秋向大佬荣少借钱2万元,荣少提议阿秋为他做事(贩毒),不过阿秋没同意。后来阿秋就偷他妈的钱,被发现后受到母亲责打并怪他没有正经工作。在强的陪同下,秋找到一家刀具店工作。阿龙被三个中学生追到厕所里欺负并打伤,秋发现就立即教训了那些学生,后来还帮阿龙洗澡和止血。
阿秋母离家出走留下封信,秋看到后就拿刀去找他爸出气。秋在公共卫生间方便时看到一个中学生用刀砍断了学生父亲的一只手。残忍画面和凄惨叫声令阿秋作罢不再去找父亲。阿屏住院期间秋和龙去陪她,一次三人外出去墓园寻找阿珊的墓地并大声呼喊阿珊的名字。屏出院后秋去屏家找阿屏想送钱(从荣少那里拿的)给她,发现屏母的脸被肥陈打伤。秋就带人去找肥陈报复,结果没找到对方。
秋接受荣少任务要用枪刺杀一个人,结果没有成功。后来阿秋却被肥陈派来的一个人刺伤并因此住院一个多月。出院后秋从屏母口中得知阿屏上个月因病死在了阿秋病床身边,阿秋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将屏家的电视机从楼上摔下。电话中阿秋得知阿强与女友李女士结婚之事。
得知阿龙是因为为荣少贩毒失败而被荣少枪杀而死,阿秋就带枪去找荣少射杀之为阿龙报了仇。之后他又去找肥陈报仇,跟踪对方到了小巴上开枪杀了肥陈,自己也因此受伤。在将阿珊的另一封遗书交给她父母后,最终他来到了阿屏的墓碑旁开枪自杀。
角色
演员 | 角色 | 人物简介 |
李灿森 | 屠中秋/阿秋 | 痛恨其在外养小老婆的狠心父亲,他经常由于梦到已经自杀死去的阿珊而常常梦遗,最后他为给阿龙报仇,枪杀了自己的大佬荣少,并最终选择在阿屏的墓旁自杀而亡。 |
严栩慈 | 林玉屏/阿屏 | 身患肾病的绝症少女 |
李栋泉 | 阿龙 | 弱智男,对阿屏的气味很敏感,并经常为她流鼻血。 |
谭嘉荃 | 许宝珊/阿珊 | 作为女中学生由于爱上男老师王永男,她在成为第三者后因承受不了感情的挫折选择了自杀,两封遗书分别写给男老师和自己的父母,被阿龙捡到,最后中秋他们三人将这两封信交给了那名男老师和阿珊的父母。 |
林洁芳 | 阿屏母亲 | 由于他老公经常借高利贷且常不回家,所以要债的经常上门找她还钱。 |
周燕华 | 中秋母亲 | 懦弱的妇女,听任老公在外面包养情妇而无能为力。 |
陈生 | 张少荣/荣少 | 中秋的大佬,最终因害死了阿龙被中秋枪杀。 |
陈达义 | 肥陈 | 因带人找屏母要帐时被中秋打伤,两人因此结仇。一次他派人刺杀阿秋,最后被阿秋枪杀身亡。 |
胡慧冲 | 鸡仔强 | 中秋好友,司机 |
小钟 | 李小姐 | 鸡仔强女友,后两人结婚,鼓励年轻人捐赠器官的社工 |
Eric Lau | 王永男 | 中学老师,阿珊爱慕的对象 |
阿丁 | 中秋之父 | 经常不回家,在外面包养有二奶 |
Jessica | 二奶 | 秋父包养的女人,生育一个孩子 |
梁钱 | 刀铺老板 | 阿秋前去打工的雇主 |
主创人员
- 导演:陈果
- 编剧:陈果
- 监制:刘德华
- 出品人:刘德华 杨紫明
- 制作人:刘德华 余伟国
- 剪辑:田十八
- 服装指导:田木
- 摄影指导:柯星沛
- 美术指导:马家军
- 现场收音:翁子忠
奖项
颁奖典礼 | 奖项 | 名单 | 结果 |
---|---|---|---|
香港电影金像奖(第17届) | 最佳电影 | 香港制造 | 获奖 |
最佳导演 | 陈果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陈果 | 提名 | |
最佳新演员 | 李灿森 | 获奖 | |
最佳剪接 | 陈果 | 提名 | |
第4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 最佳电影 | 陈果 | 提名 |
最佳导演 | 陈果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陈果 | 提名 | |
最佳男演员 | 李灿森 | 提名 | |
推荐电影 | 获奖 | ||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第3届) | 最佳影片 | 香港制造 | 获奖 |
最佳导演 | 陈果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陈果 | 提名 | |
十大华语片 | 香港制造 | 获奖 | |
第34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香港制造 | 提名 |
最佳导演 | 陈果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李灿森 | 提名 | |
最佳原著剧本 | 陈果 | 获奖 | |
最佳剪接 | 陈果 | 提名 | |
香港特区十周年电影选举 | 最佳电影 | 香港制造 | 提名 |
最佳导演 | 陈果 | 提名 | |
最富香港本土色彩电影 | 香港制造 | 获奖 | |
最具创意电影 | 香港制造 | 提名 | |
法国南特电影节 | 最佳电影 | 香港制造 | 获奖 |
瑞士洛迦诺影展 | 欧洲艺术影院联盟大奖 | 香港制造 | 获奖 |
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 | 最佳电影 | 香港制造 | 获奖 |
西班牙杰桑国际青年电影节 | 最佳电影 | 香港制造 | 获奖 |
最佳剧本 | 陈果 | 获奖 |
轶事
1997年,《香港制造》未能入选香港国际电影节,舒琪也曾为此向李焯桃查询,舒琪记得当日李焯桃评价《香港制造》是一部「粗」的电影。2017年,《香港制造》修复版完成,成为电影节的重头节目,舒琪不满电影节方面没有承认当年错误将《香港制造》拒诸门外,「现在过了很多年,它得到应有的荣誉时,然后你来抽水。」陈果重提事件时则说:「当年系97年,一部九七戏,议题咁大都唔入围,我觉得系电影节嘅污点。」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回应是「陈果导演的《香港制造》于九七年上映,是一部低成本制作及起用非职业演员的地道作品,亦是其中一部最能表现当时社会时局与港人心态的港产电影。影片今年刚刚完成修复,适逢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令它成为最适合香港观众重温的经典港片。」而李焯桃则解释:「《香港制造》20年前虽没有入围电影节作公开放映,却获安排特别放映供外国策展人及影评人观赏,翌年亦入围电影节『香港电影面面观97-98』环节。《香港制造》和所有入围本届电影节的电影一样,获选都是基于集体决定,一部电影于何处修复,从来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获得奖项
- 第5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获奖:Swissair/Crossair Special Prize - 第17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新演员
提名:最佳编剧 / 最佳剪辑 - 第4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获奖:Film of Merit / 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电影 -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原著剧本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剪辑 - 第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获奖:国际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新浪潮奖 - 第19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
获奖:Golden Montgolfiere / Young Audience Award
- 陈果 Fruit Chan导演
- 李灿森 Sam Lee演员
- 严栩慈 Neiky Yim Hui-Chi饰 阿屏
- 李栋全 Wenders Li演员
- 谭嘉荃 Amy Tam Ka-Chuen饰 許寶珊 (阿珊)
- 林洁芳 Carol Lam Kit-Fong演员
简评
.22 @Metrograph 这个世界如其所是,该死的人依旧活着,该活着的人却就这样死了。永远会被人与人之间sutble却又赤诚的情感打动。可是长大后的世界的确太复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太难得,珍贵却又脆弱。墓地那一段太美好,青春年少,赤诚热烈,笑意那么有感染力;带着耳机,听着音乐,舞动手枪,电音掩盖下的是门外绝望的求救;杀人未果,落荒而逃,跌跌撞撞,与想象中自己的英姿飒爽截然不同,却真实且可感;结尾的信趣味横生,他们都看到了,他们都留下了,他们都坠落了,像那台坠落的电视机,摔得粉碎;少年倒在了最爱的姑娘的墓碑旁……
一个父母出走的古惑仔,一个身患绝症的少女,一个痴呆的肥仔,一个自杀的女孩,四人的青春凝于一张带血的遗书,坠楼后流出的鲜血在梦境里化成一地牛奶。“那天晚上,无数架飞机从我梦中飞过。”趴在铁网外看女学生跳长绳,头顶的风向标不知道会转向哪个方向。站在墓碑上喊亡者的姓名,坟场也能成为无人管束的山顶乐园。她倒在他的病床上死去,他在她的墓碑旁饮弹自尽,她的遗像应声落地,在死之前没有亲吻到对方,生前最后一刻却也依偎在对方怀里。青春是意气风发地喊打喊杀,本性的善良致使他没有鼓起杀人的勇气。爱情与义气又让他举起了枪,他自认被世界遗弃,而死后传呼机里仍有挂念的声音。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已得到免疫。“我们这么年轻就死了,所以我们永远这么年轻。”色彩和音乐颇迷幻,以及有好几个仰视天空的视角,不知道该逃向哪里。
#cinema modern#A 重温,比第一次的观感更加强烈(第一次因为倒时差睡着了),影片讲述了三个,准确说是四个香港青年的故事,包括自杀的女孩,影片充满张力与生命力,像年轻人的活泼自由,陈果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生活中的悲剧,但还是难以掩盖其粗犷的风格,和影片本身底子里一些很丧的东西。独立制作使影片更为自由,表现在无规律的镜头感,与摇滚乐,香港居民住宅的狭小空间都使观众感到幽闭恐惧,与空旷的山间墓地形成对比,是空间、精神压迫下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四个青年却只能在这墓地里,或者说死亡中才能得到释放,实属讽刺,当然,不结合时代看此片一定是会遗漏点什么的,97年回归下香港社会的整体不安,各种的隐喻,在电影结尾得到了平静的爆发—“早上八九点的太阳”,那种感觉,是深切且不可名状的...
影片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印象深刻。角色们的塑造也非常真实,他们面对生活的挣扎和痛苦,以及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让人感同身受。影片的视觉效果也不错,特别是对于场景的再现和光影的处理。影片中的场景描绘细致入微,无论是狭窄的街头还是破旧的房屋,都让人感受到了香港底层社会的真实氛围。但影片的描绘方式过于阴暗和残酷,有些场景甚至让人感到不适。例如,角色们的自杀和自残场景,以及他们对于生命的冷漠态度,都让人感到非常沉重和压抑。
香港新浪潮电影,手持摄影,晃动镜头,光影浓重,首先建立起97前夕的香港影像。叙事主线中人物形象得以建立,随着情节推进平衡被彻底打破。大量的画外音展现出阿秋的精神世界,确立起观众对阿秋的同情认同,孤独的善良的义薄云天有缺点的人。影片末尾,阿秋带着一腔孤勇手刃所有仇敌,自尽在阿屏摆满玫瑰花的坟头,无法迈进97。影片穿插大量cult情节(算吗?)昏暗模糊,血腥暴力,构成陈果的香港记忆。
.16 5/16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循环,铺垫到最后那封信,中秋的死亡不是终点,是一代人的伤痛,是拼命挣扎却有无能为力的绝望,于是选择在年轻的时候死去。迷茫的一代,没有教育没有工作,似乎陷入了失控的一个循环,但似乎一切挣扎都是徒劳,少年的一腔热血和冲动,看下来很唏嘘,但我们却没有资格立场去评价他们的选择。很多镜头切换的不是很自然,也许是刻意营造的,但也有很多镜头和布置很舒服。主演似乎演过很多配角,居然还有这么一部主演的异常精彩的片子,这个角色太适合他了。结尾很有意思,也许会变得更好,也许并没有,谁知道呢。
确定了我大概就是想写一个这样的东西出来,生猛的外壳下是虚无又无望的底色,迸发出一种粗粝的生命力,但这种生命力带有着强烈的自毁倾向,从天而降的两封遗书带来一个未知的幽灵,阿珊之于他们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人不如说是一个埋藏已久的符号,重要的不是她引来了其后一系列的事情而是将终将暴露的一切暴露。无论是梦中轰鸣的飞机还是站在墓地大喊阿珊的名字都展示出一段被缠绕的招魂之旅,而在这样的阴影下所谓自由也不过是一道幻影,除了逃避和挥霍,他们找不到任何存在的意义。但比较介意的地方在于影片中失真的色彩(并没有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氛围)、滥用的升格(有些地方用的莫名其妙)、直白的象征隐喻和凌乱的叙事,其实很多个场景都是足够到位的,但它们的气息是分散的而没有簇成一团,所以有些时候又觉得既做作又断裂。
后劲很足。古惑仔的青春残酷物语看过很多了,但我喜欢这部后半段急转直下的dark turn:母亲出走,又在公厕偶遇替代父亲被砍的路人;面对卧室的德尼罗伍迪哈里森海报跳舞,现实中却错过朋友求救,也无法开枪杀人;或死或活,都是无能,都无法拯救朋友与爱人。成年人的生活便是这样充满了许多无奈、矛盾的细枝末节,却还是继续下去,咽下又一口米饭。如今这座城市似乎来到了又一个转折不定的时刻(至少气氛如此),但我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通过97的文艺作品,来真的想象当时年轻人的心情?结尾挺妙的。还好没有堆砌符号,这样微妙、混杂又碰巧平行的视觉语言更好。ps 李灿森好港啊!!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李灿森,但却没先看他最担主演的这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陈导,却没先从这三部看起。好在等等党竟迎来春天,2017年还4K修复了一次,感恩乌甸尼远东电影节。/片子青春残酷物语的部分观感其实蛮不HK的。多数时候这种情绪情节是留给台湾日本之类的。HK的部分是什么呢,比如戴耳机的枪舞,就又HK又电影又年轻。/本片好些时候还会让我想到《天水围的日与夜》,观众如我就像个操心老妈子一直在担心男孩或其他元素做出不可挽回之事,并不断警惕观察这种日常。当然,青春残酷物语和过日子送香菇的居家生活还是有完全不同的偏重的。只是说我会这样联想罢了。/中秋确实可爱、善良、幼稚,没有人能讨厌得起来。
中秋要准备弑父之前在厕所冲进来一个少年砍掉了他父亲的手这段真神来之笔,真正意义上的残酷青春片,你无法之承受的伤逝、遗弃、无望…其实如此普通。小时候看过陈果拍的《饺子》,犹记那女人惨绿的脸,如今看这部,怪异的镜头和剪辑,畸形的构图,是梦或者像梦一样的意象,甚至稍显做作的蓝色…相当诡异却如此恰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与故事,所以这无望和飘荡之感更贯彻得彻底,安静的夜晚让人重拾令人恐惧之心。遗憾是现时再看少年的遗精和飞机已经显得漫溢,阿珊为爱为道德而死,阿屏则是重病无可选择,从始至终有更多回转和选择余地的只有中秋。
陈果导演“回归三部曲”序曲∶个性化的剪辑风格和大量蒙太奇的运用为影片蒙上了一层迷幻的色彩,回忆的片段被赋予了忧伤的淡蓝色调,宛如唯美至极的梦境,通过幽灵的视角来缓慢展开的记忆碎片,跟随镜头一同感受到的,是颓丧、是放纵、是恐惧,是无处安放的青春。陈果导演的精益求精为影片注入了一剂超量的肾上腺素,作为一部反类型片他拍出了最残酷最生猛的影像,也在试图提醒我们曾经丢失或正在丢失的某些东西,但说不定此刻我们所拥有的,便是一直在寻找的答案。花季的少女选择在最美丽的年纪离开这个世界,高傲的少年倒在了心爱之人的墓碑之下,纸被撕成碎片飘散在漫天遍野的虚无中无人知晓,溢满的梦遗化作梦魇时刻出现在他的梦里,带着耳机聆听迷幻的摇滚乐,流着汗水奔跑在没有尽头的铁轨上,只为找到那封沾满了鲜血的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三夫》的“出位”仍旧带着浓厚的现实主义关怀,但97的《香港制造》才是导演的锋芒之作。聚焦青年,颓废、失落、迷茫,对未来一切不确定的无力,都表现出导演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导演对97特殊时间的关注为影片带来了历史层面的思考,似梦似幻的跳剪、手持、特写为影片加上了神秘的色彩。但正如开始所说,关注现实,却在现实维度没有做出更多的探讨,让现实主义停留在了中秋命运中的死亡,如天真的孩童般看着那个靠在在坟墓旁的男人,嬉笑。另外影片的形式主义风格强烈,导演在人物特定场景的调度可谓是非常用心,学校操场外中秋、阿龙,阿屏各具风格的造型在镜头下唯美又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