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在眉梢(2002)

John QUP:2021-02-27

《迫在眉梢》(英语:John Q),是一部于2002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电影场景是在多伦多和哈密尔顿取景拍摄,故事背景发生在芝加哥。

迫在眉梢

评分:8.4 导演:尼克·卡萨维蒂 编剧:James Kearns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 / Gabriela Oltean / 金伯莉·伊丽丝 / Ron Annabelle / Daniel E. Smith / 雷·利奥塔
类型:剧情 / 惊悚 / 家庭 / 犯罪
片长:116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迫在眉睫 / 燃眉之急
上映:2002-02-15(美国)
IMDb:tt0251160

迫在眉梢简介

生活并不富裕的约翰·Q·阿奇伯德(丹泽尔·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饰)是个工厂里卖命工作的工人。为了养家糊口,两夫妻感情日渐淡漠而导致婚姻濒临破裂。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不幸降临在了他们9岁的儿子迈克尔身上。
  一天,迈克尔突然在棒球场上昏倒,当约翰·Q把儿子送到医院后才得知:儿子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保住性命,这高昂的手术费用远远超过他的医疗保险范围。约翰·Q几经沟通未果,医院主管决定把他们从等待移植者的名单中剔除。此举激怒了作为父亲的约翰·Q。他愤然持枪闯入了医院的急诊室,绑架了无辜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做人质,要求院方立刻为儿子动手术。这场挑战道德与法律的人性之战,并非想象得如此简单……

简评

什么?这有《误杀2》真实?FBI被粉刷的这么白,米国阿sir也被八四漂的这么干净?这结局不应该是清空弹夹吗?不应该是把非洲裔摁在地上吗?原著真的不真实,事实上应该是抢救,救活后不交齐医疗费或是接下来的费用,就会拔氧气管然后扔大街上自生自灭。这不是生活这也并不是艺术,这是臆想!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是我觉得《误杀2》改编的剧情要比这个好,但是《误杀1》确实没有《误杀瞒天记》好,我个人觉得这个有点离谱。

和大陆版译名“迫在眉梢”不同,故事被拍得有点平。电影恨不得告诉观众我们的剧本在揭露现实黑暗,恨不得把医保系统、行政系统、医疗系统与民众的所有矛盾全部说出来,然而最终仅仅靠几个很短暂的情节以及角色的台词表述出来。John Q的行动还没在他完全被逼到最后关头就开展了,在观众都还没发现这个看似温吞又平和的父亲有任何态度变化的时候,导演就切入到主题,导致我很难理解主角的行为。最后的结局更让人觉得前面的“揭露现实”更形式化了。

丹泽尔演技一如既往的完美,本片也算是直面抨击了美国医保制度的不健全和不人性,最后结局太过于理想,可以想象现实中不会有这么完美的结局,正如电影中所说,这是奇迹发生了,而现实中是没有奇迹的。与医生争论是否要用自己心脏救儿子那一段让人憾叹,与儿子告别那一段让人动容,总之观影体验非常棒,有共情。2021年我国翻拍自本片的误杀2即将上映, 希望能做好本土化,也能让观众共情。

动机:为孩子求生存。第一层难关:没钱,保险不赔。付出的努力:与保险公司交涉、变卖家具,借款,拖时间。第二层难关:医院驱赶,生的希望灭绝。努力:用没子弹的枪绑架,力争权益。第三层难关:孩子之死迫在眉梢。努力:自杀换命。最后当然是奇迹发生,符合上帝爱人的理念。但贯穿其中,主角代表的,被政府抛弃,被企业欺骗的底层对制度及不公的对抗,尖刀直戳问题。表演确实加分,几次泪目。

本想在看 《误杀2》前先看下《迫在眉梢》的,但想到2019年是影院看完《误杀》后才去看的2015年《误杀瞒天记》和2013年《较量》,于是就拖到现在才观影:《误杀》只是因看了印度原版而降低了些个人满意度,而 《误杀2》则因看了美国原版而更加失望,一部像《我不是药神》那样反应残酷现实的电影,愣被翻拍成了故事存在各种逻辑问题的商业片。.:,真是勾起了我平常自己开车时的恐惧之一→害怕遇到类似事故;《误杀2》联想到2020年的《大赢家》,看《迫在眉梢》则联想起1975年的《热天午后》;3.-…捐赠者跟受赠者的比对程序复杂,有很多重要的检验要做。…互相比对血型,胸腔大小,要是血型不符…… -我都知道 我们仔细对比过,我们都是B型阳性,组织吻合,他的心脏比正常大三倍,我的可以。……

《误杀2》原版,原本老实安分的主人公由于难言的苦衷被迫走上犯罪道路,内核是父爱,矛头却直指医保政策弊端。影片将重点放在了叙事节奏与人物刻画上,封闭空间里每个人质塑造的鲜活生动,犹如社会平民的缩影,与场外的谈判专家一同闪耀着人性光辉,和唯利是图的权威形成对比。丹泽尔·华盛顿教科书式的表演将父爱拔高一个层次,除了过于理想的happyending,一切都非常现实。

,首先,我得为之前对翻拍版的评价表示道歉,从剧情推进和情节设计上翻拍版感觉更有看头,只是对于背景城市的选择以及夹杂的一些私货表示不满意。第二,虽然在那个年代,可能这部片的故事还是视角和内容挺独特新颖的,但是现在来看,这个故事的递进是真的好像有太多缺失:他是怎么发现急诊室只有三个出入口的?他是怎么让病人知道他的故事的?他是怎么让第一次放出去的人质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觉得他是好人的?……感觉这些需要旁白来完成似的,有点太突兀了。第三,原版在结尾还是有了太多的温情,而翻拍更加残酷,对于社会阶层和金钱关系更直接的呈现出来,或许翻拍的才更贴近现实吧。最后,丹泽尔的演技在最后和儿子的临终告别的时候展现的淋漓尽致,那眼神和泪水中包含的不舍、决绝、坚毅……太强悍了。就是他老婆实在太丑了,还是文咏珊漂亮

一起因为费用导致的医患纠纷,实话实说,移植心脏这种手术,如果没有医疗保险真不是穷人做得起的。男主的遭遇确实让人可怜和同情,但是做法太激进了,尤其是还绑架了其他无辜的病患(即使他们享受到免费治疗)。你要是去院长办公室绑架院长和心脏主治医师,那我还不想批评了。约翰Q救儿子的手段虽然我不赞同,不过影片巧妙的运用制造的氛围,让大多数人都开始同情男主,尤其当他说出了要自杀捐心脏救儿子的时候,人质尤其是心脏医生都被感动了,我也在镜头前被感动了。影片整体效果蛮好的,比较紧张也挺拿人,最后的戏剧化结局虽然不真实,但是我喜欢。!

想起了麦基说“在理想的社会里,艺术与政治毫无瓜葛”...很工整的电影。主情节完全按照教科书指示拍的感觉,但是很多细节处理的有些潦草。这让我想起了大本在采访里开玩笑对Jimmy说 “你在蝙蝠侠里虽然只出现了两秒钟,但是太出彩了,观众会一直期待你再次出现,这会让观众分心,所以还不如直接把你全部剪掉” 这个片子很多地方都给我这种感觉,可能是导演野心太大吧....

做功课看了一下片子,克制又煽情,也很纳闷国内为什么会挑这个故事来改,方方面面都在展示美国的种族、性别、医保、媒体、蓝领生存困境、父子传承、社区互助等社会情景,商业片需要的临场感片子没有展示太多。水帝无论从业界声誉还是表演技巧来说都是男主角的不二人选,可以说这个角色形象代表着最理想的黑人image,在最煽情的几场戏里也保持着平实动人的表演风格,很是佩服。

《迫在眉梢》,儿子心脏病必须做移植手术,本身就已经还不起贷款这下更无力支付高昂手术费,最要命的是保险居然只赔个零头,一切重压之下走投无路在儿子即将被退院之际携枪走进医院走向反社会之路,表面上要挟人命违反社会人权,而实际更是挑战不公平社会制度,保险跟医院的肮脏勾结,医保的不全面忽视底层,医护人员和一群病人虽被劫持确也在不同程度的支持这场反抗,最终结局过于美好的像幻想了,开头车祸还以为有什么反转没想到就真的只是意外。★★★★

把枪插进自己嘴巴里,和自杀前跟儿子告别这两段太震撼人心了,丹叔的演技简直几乎无人可比!说的虽然是美国,但和我们面对医疗难题时又多么相似,看似遥远其实离我们很近,当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会不会选择做一名绑匪?而现实中,我们是否也会像丹叔影片最终一样happy ending,或许他做的一切没有挽回儿子的生命才更贴近现实吧,可那样是不是会太没希望了一些?

迫在眉梢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