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都很好(2010)

The Kids Are All RightUP:2021-05-07

《孩子们都很好》(英语:The Kids Are All Right,香港译《非单亲关系》,台湾译《性福拉警报》)是一套2010年的美国喜剧剧情片,由莉莎·蔻洛丹柯执导,安妮·贝宁、茱莉安·摩亚及麦克·路化奴等主演。电影以一个由一对女同志及她们两名子女组成的家庭为中心,描述孩子们找到他们的精子捐赠者后发生的故事。

孩子们都很好

评分:7.5 导演:丽莎·查罗登科 编剧:斯图尔特·布拉姆博格 / 丽莎·查罗登科
主演:朱丽安·摩尔 / 安妮特·贝宁 / 马克·鲁弗洛 /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 乔什·哈切森 / 亚雅·达科斯塔 / 库努尔·夏尔马 / 艾迪·哈塞尔 / 佐莎·马梅特 / 华金·加里多 / 莉萨·艾斯纳 / 萨沙·斯皮尔伯格
类型:剧情 / 喜剧 / 同性 / 家庭
片长:106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非单亲关系(港) / 性福拉警报(台) / 子嗣无忧 / 孩子没问题 / 孩子们没事 / 问题不在孩子
上映:2010-07-30(美国)
IMDb:tt0842926

孩子们都很好简介

影片参加了2010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发行版权以480万美元的价格被焦点影业买走,成为了那届圣丹斯上最值钱的电影。
  妮可(安妮特·贝宁 Annette Bening 饰)和朱尔斯(朱丽安·摩尔Julianne Moore 饰)是一对相伴很久的同性伴侣。并有2个孩子:马上要18岁的乔妮(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Mia Wasikowska 饰)和15岁的莱塞(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饰)。妮可的医生职业很有压力常常忽视了朱尔斯日子还算太平的过着,直到有一天,莱塞向姐姐建议,他想和那个捐出自己精子的男人见一面。因为姐姐已经到了18岁,她有权利向家里提出这个要求。妮可和和朱尔斯同意了姐弟俩的愿望,他们见到了在生物学上的父亲保罗(马克·鲁弗洛 Mark Ruffalo 饰)。可是见面之后会发生什么呢?这个平静而美满的家庭会因此出现裂缝么?

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加里吉尔伯特 / 席琳·拉特雷 / 杰弗里·莱维-信特 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泰迪熊奖 最佳电影丽莎·查罗登科 第68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音乐/喜剧片

简评

缓慢铺展开的画卷一样的家庭生活,仿佛没有因为les父母而影响孩子们的成长。直到捐赠者父亲的出现,他是那么的有趣和充满感染力,生活的节奏仿佛将一个个家庭成员带向这个男人。可惜的是弟弟角色刻画太不充分,倒是姐姐很有仙气,才发现是第二年上映的简爱的女主。绿巨人爸爸很幽默感性,加上两个妈妈的各具特色,演员都很棒。不管怎样,生活总有波澜,家庭也有危机,孩子们也会叛逆,但最终还是会走上正轨,孩子们都很好,一切也都很好,很好。

前一半很温馨,结果到后面,愈发觉得几位演员的表演和剧本的情节走向很浮于表面。男主演的出现看起来扰乱了整个家庭,但后面他很悲催地消失了。摩尔那浑身上下密布的褐色斑点真是惊悚,而短发女的演技看着很别扭。这一家人看起来就真的像是在电影里生活的一家人,表演的痕迹太明显。电影后半部分出现的家庭危机,被看似四两拨千斤的化解了。这样的结尾方式根本说服不了我,我就认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敷衍了事。片中那个当男主演情人的黑人姑娘很漂亮,至少比摩尔漂亮百倍。

应该是开创了“后同志电影时代”的电影,如果选择les的十佳电影,我一定会提名这部,理由是关于家庭和子女。叙事节奏特别好,快慢让人舒适,紧紧贴合剧情的推进,但是后半段处理的略微草率了一点,但这种平淡反而有真实的力量,如果来一场撕心裂肺,倒也是落入了情绪的俗套。虽然是女同志的故事,但是对于准备要孩子的男女同志来说,都很值得观影思考,备孕并不只是做好了关于孩子的到来的准备,更要做好的是关于孩子的成长的准备,需要很努力和用心的去平衡责任与爱。

不造啥时候起暖男是贬义词了,赶脚这个donor就算一个。情绪稳定,聊天的时候很照顾他人感受。缺点是渣,来者不拒。一把年纪了突然有娃了想要family了。很难评。拉拉版中年危机。nic控制欲强有时候表现的很爹,jules有点感性有点野,中年少女?。收尾儿子来了句你们别分手了,太老了。觉得不太好但好像又没有哪里不对。挺现实的?婚姻中出轨率比想象的高。

抛却导演在技法和情节逻辑安排上的不成熟之外,它终归是划时代的。嫁接《克莱默夫妇》《婚姻故事》内核于同性家庭,反倒是别样的风景。当中年危机、子女抚养、婚外情等诸多在日常家庭中似乎早已司空见惯的问题在两个母亲的感情之间大肆冲刷,观众/人物被隔绝在《卡罗尔》《阿黛尔的生活》之后,都是不得已的继续。而导演在总体把控上的无为局面恰使文本的魅力骤增,最大化还原生活面目恰又契合了对处理同性题材方式的最高敬意——揭开爽文式的渲染与强调营造的重重幻觉,最简单地描摹爱情。很惊叹在10年代伊始就有这样一部电影狠狠地回击了过去的虚假及不堪的父权社会,但后来这十年貌似也没好到哪里去。,安妮特·贝宁和朱丽安·摩尔搞姬,这部电影应该被供起来!!!

很认同片子里的婚姻观,lesbian couple其实和普通couple也没啥不同(已经演的很理想了),两个一辈子是个马拉松,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以及对女人appreciate的重要性。一对典型的美国中产加州家庭,有点uptight,希望维持表面上的decency,还有那段对环保主义者的吐槽哈哈。演员不错。结尾有些草率了。

当“拉拉”家庭的孩子想见自己的“捐精人”生身父亲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剧本切入点选得不错,将看似“不寻常”的家庭的家庭生活尽力“平常化/柴米油盐化”。两位影后级老戏骨贡献了极佳的表演,还有马克鲁法洛的男配也很出彩。就是整个故事细节上抓得感觉还是稍微差了点,而且某些段落不免有些过于“狗血”,以及同作为这类故事的讨论核心之一的两人的孩子的部分感觉描绘的也缺点什么,但是整个看下来还是挺舒服的美式生活流。假如有个更完好的剧本,加上这样的故事设定和演员配置,估计铁定上8分了,还是有点小遗憾的。

一分扣在直男剧情身上,这个直男的生活也太容易了吧。老了就有两个“后代”reconnect,前18年一点没参与,直接坐享其成quality time。全片好几个女生往他身上贴,他还以为是在“have fun”和“family”中选。Guess what,这两样一个都不是你的。第三者啊tui

开放的美国家庭。导演很聪明的用一个家庭喜剧的类型面貌,来消解观众可能对题材产生抗拒不安的预想心理,先被轻松的带进影片,再一步步被直面于问题的复杂波澜中。所有演员都成功的融入了角色,各显其能,安妮特贝宁由于角色设置本身与自己个人气质的光彩反应,确实很有一家之主的风范。而摩尔姐则已经到浑然天成的境界,每个镜头不论焦点是否在自己身上,都已活在角色的灵魂中了!

男的主要问题在于,他风流了一辈子,因为感受到了一点家庭的温暖,就想直接把别人整个家给撬过来,这是偷懒,而且那可是别人经营了十几年的家庭,他没有养过孩子,也没有担起过家庭的责任,那些闪光的魅力在负起责任后还会存在吗。但他的确也挺可怜的,毕竟也是真的动心了,而且jules才是出轨者,罪不可赦。她的出轨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但出轨而不直面问题只会越来越糟。最后benning的演技真的太棒了,完全融入了这个角色。

真是片如其名,“孩子们都很好”,陷入焦躁、迷惘、背叛、自我反省等一干问题的,反而是三位与孩子相关的大人。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让观众感同身受的理解大人、孩子的想法,自然的体会出影片带出的各类情感,无论哪一种。这是一部看似有些另类,但却又给人很现实之感的影片。每位演员的表现都让角色得以立体的展现,特别是三位成人角色,演绎得非常棒。 原以为这会是一部比较晦涩难明的文艺片,但其实它是一部能让人为平凡生活感动的温情小品。

周末与大锤看了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想起来大概十年前应该是看过这个电影,当时只对选角印象深刻,觉得两位演员的哭戏实在动人。十年以后再看,发现演员很好之外,剧本也平实丰满,充满生活细节,只有身在爱里的人才能感同身受。btw,Jules虽然是出轨的那个,但她对Nic的包容,以及对两个娃的包容,才是这个家庭如此最温馨的真谛。

获得奖项

  • 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17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第17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女主角 / 电影最佳男配角 / 电影最佳表演
  • 第2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2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31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31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群像表演
  • 第68届金球奖
    第68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提名: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 最佳编剧
  • 第7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编剧 / 最佳女演员 / 最佳男配角
  • 第9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9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群戏
  • 第19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
    第19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十大佳片
  • 第50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50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喜剧/音乐长片
  • 第26届独立精神奖
    第26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长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第11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11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10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第10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十佳影片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群像表演
  • 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泰迪熊奖-最佳电影
  • 第6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Leading Actress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 / 最佳男配角
  • 第7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编剧 / 最佳女演员 / 最佳男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