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腹(1962)
SeppukuUP:2021-07-07
切腹简介
宽永七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时,当时由于实施中央集权,削弱了许多诸侯大名的权力,曾经叱咤一时的武士阶级很多失业沦为浪人。残酷的现实使得无所事事的浪人经常跑到诸侯家,表示要切腹自杀,而势力被削弱无力招揽更多浪人的诸侯只得用钱打发他们走,于是这成为当时流行的敲诈手段。一天井伊家来了一位名叫千千岩求女的浪人,他也提出相同要求,家臣决定将计就计,让他切腹,结果千千岩求女在极度痛苦中咬舌死去。
几个月以后又有一名叫津云半四郎(仲代达矢饰)的老浪人前来要求借井伊家宝地切腹自杀。其原因也是不堪生活的困苦,井伊家老(三国连太郎饰)出面。在切腹之前,津云要求讲下自己这辈子的故事……
第1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小林正树 第1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特别奖小林正树
获得奖项
- 第13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Best Screenplay / 最佳男主角 - 第16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特别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6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简评
《切腹》在我的“人生影单”里放了十几年。起初,就只是个清单里的名字罢了;后来,对日本历史、武士道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有所了解,才动了看完它的念头。因疫情错过了去年SIFF本片展映,今年看了《武士道残酷物语》,于是到家紧接着看了本片。虽然相关影评看过很多,但真正看完全片,还是会悲怆得倒吸一口冷气,武士道电影只选一部的话,《切腹》就够了。赞叹小林正树的构图,虽然那个年代特有的突然变焦拉近很生硬很别扭,但复仇决斗的黑白画面仍然美翻了。膜拜一下下编剧桥本忍和配乐武满彻,我可能要逐步把他俩参与过的作品追全了。另外,再次赞同“黑泽的三船,小林的仲达”,黑白片年代的仲代达矢,演技已趋近成熟,然鹅他在黑泽电影里总是承担被三船砍的角色,明显小林对他更好嘛,津云半四郎这个人物太有层次感和魅力了。最后,岩下志麻真美。
真真是近乎完美的作品,从故事内核到表现技巧再到表演选角上都令人赞叹不已。故事内核是嘲讽批判掌权者虚伪、武士道本质是统治工具,对比士大夫的临危一死报君王一样也是百无一用的遮羞工具,已然很超越时代了,须知现在美化皇权意识形态的作品已然泛滥成灾,这部62年的电影立意足以把现在的影视人吊起来打。叙事结构则令我想起剑豪生死斗,保持张力和悬念的同时又能一步步揭示人物和背景,即使念白庄严漫长,也不觉得拖沓,只是全神贯注而已。仲代达矢更别提,落魄至极、苦大仇深、隐忍庄严,三十出头的人演出了六七十岁的感觉,一双眼睛更是夺人气魄,结尾的困兽犹斗的扭曲步伐让我想起来后作大菩萨岭的结局,几乎是完全靠个人肢体和表情的表现力把那个年代剑戟戏动作场面的拉胯给掩盖,转变成个人表演秀,说是靠此作封神也不为过。
宽永七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时,当时由于实施中央集权,削弱了许多诸侯大名的权力,曾经叱咤一时的武士阶级很多失业沦为浪人。残酷的现实使得无所事事的浪人经常跑到诸侯家,表示要切腹自杀,而势力被削弱无力招揽更多浪人的诸侯只得用钱打发他们走,于是这成为当时流行的敲诈手段。一天井伊家来了一位名叫千千岩求女的浪人,他也提出相同要求,家臣决定将计就计,让他切腹,结果千千岩求女在极度痛苦中咬舌死去。 几个月以后又有一名叫津云半四郎(仲代达矢饰)的老浪人前来要求借井伊家宝地切腹自杀。其原因也是不堪生活的困苦,井伊家老(三国连太郎饰)出面。在切腹之前,津云要求讲下自己这辈子的故事……
日本顶级导演,世界十佳导演小林正树的代表作。稍冷门的佳作,经典中的经典,日本独有的武士片中的翘楚,但是却是对武士精神的批判,批判那些虚假的武士精神,尤其结尾处,号称武士大家的手下,却用了火枪杀人,极为讽刺。一部1962年的电影,现在看依然不过时,而且是各个方面的优秀,剧情饱满扎实,镜头运用娴熟,演员演技优秀。一个非常优秀的故事,充满悬念且立意深刻,剪辑手法和叙事节奏非常出色,画面构图简直就是艺术级别。伟大的导演伟大的编剧创造出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不仅导演小林正树,编剧桥本忍也是大神中的大神,《罗生门》《七武士》都是由他编剧。虽然这部电影豆瓣和imdb评分都高于《罗生门》,但我并不认为这片好于《罗生门》,分高只是因为冷门打分人数少,而且《罗生门》对电影届的影响是本片比不了的。9分
从电聊安利来的,说是北影节特别推荐在大银幕上看的电影,可惜我只能在电视上看,不过看完之后真的很羡慕能在大银幕上看这部电影,相信那会是很棒的体验。虽然这是一部黑白片,没有现在漫威电影如此绚烂多彩的色彩,但是依然在摄影和构图上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单纯靠黑色和白色的视觉冲击远胜于现在一众好莱坞视觉大片,所以这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技术的进步对于电影的发展是利还是弊呢?就像烹饪一样,再怎么炫技其实都不重要,如果有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蒸和水煮就能做出一道美味,电影从业者似乎还是需要打磨基本功。撇开形式,电影的主题也很深刻,阶层的对立体现得淋漓尽致,上层人追求表面的荣光,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为了一纸脸面不择手段,而下层人为了生存、为了家人、为了活命而不惜用欺骗的方式切腹,黑暗的内核却被包装成光荣赴死
镜头语言运用得出色,人物叙事拿捏很好,光线的把控十分细腻。武士道精神在时代的变迁中面临着生计的挑战,武士道是一种尊严,而切腹自尽是为了自个成全精神,为了生活无所事事的浪人以切腹为借口,索求生计,这为真武士所唾弃,而真武士为了生计卖刀,陷入困难之时,以切腹以求帮助,却被井伊家视为敲诈勒索之举,而死的十分痛苦,还要被人讥讽用竹剑切腹没有尊严。津云为求女的尊严和真武士最后的尊严而战,最后切腹,井伊家隐瞒了切腹的真相,获得了自己的利益。武士道作为道德的一种,被无所事事之徒作为讨饭的借口,成为真武士谋求生计最后的顾忌,成为权贵家族任意玩弄的政治工具,反映玩弄道德人性的虚伪,井伊家祖传盔甲的散落是武士道必然衰落的符号,而重新安然摆放意味着道德的虚伪仍将存在。道德向外而约束他人,以道德要挟他人便是不仁。
仰天大笑杀人去,我辈岂是切腹人!仲代达矢在杀阵中的表演,小林正树的镜头运动都干净漂亮,本片对武士道和落后又卑鄙,撒谎成瘾为了塑造威权而胡编乱造的家长制文化这两大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作了一次完美的批判,最为难得的是在最后指出了更深层次的民族问题:浪人作为英雄试图冲破这一迷思,但当他被火枪瞄准时,还是第一时间选择了切腹来保全自身作为武士的尊严与“灵魂”。化用鲁迅的话说,日本实在是太老了,就像一口黑色的大染缸,什么颜色进去了都是黑的,且不激起一丝波澜,便是浮世绘里偶尔对现代明治生活场景的描绘,也不过是将西欧当作神魔崇拜意图的外显。令人惊奇的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在战后还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居然被改造成了一个几乎文明的国家,虽然偶尔还会流露出那原始野蛮的獠牙。
武士挽歌的主题不算新鲜,但讲故事的方式相当高级,反常规且多变的叙事(千千岩的情节作为引子参与到津云核心情节并巧妙完成叙事重心的过渡)、先抑后扬的人物塑造以及第三场决斗戏教科书般的镜头运用这些暂且不论,最难得的是在复仇剧的核心框架里塞进了截然不同的两类武士群像刻画,一边是以津云、阵内为代表的下层武士的世俗信义,一边是以井伊家为代表的幕府高层的虚伪谲诡,这使得本作比以往同类作品有着更深一层的寄寓。在小林正树看来,武士精神在被时代抛弃以前便早已自我抛弃,被政治和私欲所异化,礼失求诸野,千千岩虽然迫于家计变卖佩刀、乞食高门,但其担当依然不失为真正的武士,反倒是谱代大户的井伊家,乃祖英风早已堕落成子孙们色厉内茬的政治伪饰,就像殿上那尊外表威仪煌煌内里空洞无物的大铠。
镜头和光影的运用大师级别,由当事人层层拨开真相的方式也让故事并不无聊。故事的展开方式让我想起南海十三郎,这就体现出导演的功力差距了。同样是讲述,南海是由一个基本毫不相干的说书人来讲,因此回到讲述人的剧情时就会让人跳戏。而这一部是通过和事件紧密相关的人来讲,因此回到当前时间丝毫没有问题。这部主要不满意的是最后和三个家臣打斗中前两个有点冗长,以及最后的群斗虽然调度很好,但还是有点失去了耐心。最后是影片的哲学思想,似乎是在点出一些主流思想存在一定的虚伪,包括武士道精神和历史真相。但是感觉其实权贵家族也没有做的太错,只是因为考虑不全才导致底层人士的悲惨结局,不过不道歉确实是有问题。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将这部只看成一个故事的讲述,而不是以小博大的社会思考。
经典就是经典,虽然是60年代的片子,还是黑白电影,但画面却非常干净唯美,尤其开场府邸的对称美,打斗时的风吹草地,甚至是铠甲的威严和庄重,都很富有冲击力,但美丽的场景下却是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身为武士的半四郎和求女为了家庭求助无门,在生活的重迫下无力反抗,最后都走上了穷途末路,这种对比式的反讽更是贯穿了整部电影,尤其是导演把这个故事讲述有条不紊,准确而纯粹,视听语言和卡点的音乐节奏更是有着古典叙事的美感,整部电影也是通过“切腹”这一引子来探讨武士精神的实质,开场时的求女似乎是一个投机分子,胆小而懦弱,但随着故事慢慢铺开,这个为了家庭付出一切的人反而博得了观众同情,他反而具备武士精神中的勇敢,而那些口口声声喊着维护武士尊严的井伊家反而显得虚伪。
10/10 影片的叙事依循着“讲故事”的大框架,顺着叙述一层层向过去回溯——真相隐匿在“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之中,也因此提出了关乎历史之叙事权力的问题——故事中的故事遭到谎言的遮蔽,而故事本身亦难以摆脱被史书盖棺定论的命运——合上史书的那一刻,仿佛能听到千千岩求女与津云半四郎那甫一出现便化作一声呜咽的轻叹。武士道就是个门面,是一尊可以被打碎、再缝合的塑像——如果说武士道的第一次死亡是在作为其具像的偶像的碎裂之时,那么当最终一切武士刀之间的杀戮遭到长枪的终结时,便是武士道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一种前现代在面对现代性时所注定遭遇的充满哀婉色彩的没落;而在平行摇镜头中因为摄影机器的陈旧造成的画面形变反而在无意中形成一种卷轴徐徐打开的效果,则是这一出关乎现代性的寓言无意中在镜头语言中织入的一个注脚。
一部建构又解构的影片。开头与片尾肃穆的神祇相呼应,而且先树立起一个懦弱的诈骗犯形象,引发观者对他的厌恶;再通过他老丈人(津云)之口解释其“诈骗”的缘由,以控诉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的虚伪、冷血,并直斥其为“装点门面的东西”,使观者恍然大悟;接着津云亲手诛杀几位成员、跌跌撞撞地摔碎井伊家先祖神祇、走投无路时果断实施切腹,成员则逡巡不前、血溅族徽,“武士道”精神的真假虚实就在眼花缭乱之中充分呈现;而最终火炮的出场完成了对“武士道”精神的致命一击,讽刺的意味登峰造极,真是绝妙的设计!结局中,谎言得到表彰,让观者很自然地联想到后来的事情,意即借助对切腹的展示、批判,小林导演延续了其一贯反思二战的主题,着重从民族性格中寻觅日本发动二战的原因。限于技术条件,动作戏有些简陋;仲代达矢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