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玛利亚女孩(2004)

사마리아UP:2021-07-05

《欲海慈航》(韩语:사마리아,英语:Samaria),由金基德导演的辅导级韩国电影,本电影为金基德第10部作品。此外,金基德凭本片获得柏林影展最佳导演银熊奖。

撒玛利亚女孩

评分:7.4 导演:金基德 编剧:金基德
主演:韩业云 / 郭智敏 / 李乌 / 郑仁基 / 吴龙
类型:剧情 / 情色 / 家庭 / 犯罪
片长:97分钟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影片别名:欲海慈航(港) / 援交天使(台) / 撒马利亚的少女 / 撒玛利亚城的女孩 / 萨玛利亚女孩 / 哭泣荒原 / Samaritan Girl / Samaria
上映:2004-03-05(韩国)
IMDb:tt0397619

撒玛利亚女孩简介

少女倚隽(郭智敏 饰)和洁蓉(韩业云 饰)梦想着去欧洲旅行,为了筹得费用,她们决定由洁蓉援助交际出卖肉体,而倚隽为她招揽生意打理钱财。越来越多的男人宣泄他们的欲望,两个女孩子离梦想里的欧洲越来越近。一次警方突然到旅馆搜查卖淫,脱逃的洁蓉从窗口跳下,受了重伤。倚隽背着她到医院 ,洁蓉渴求倚隽带她心爱的男人来见最后一面。男子答应去见洁蓉,却提出要和倚隽性交。清纯的倚隽不能接受这般惊诧的想法,但为了好友,她最终献出了自己的身体。
  只是谁都无法挽救洁蓉的死亡,倚隽拿出以前的记录,一个一个联系男人赎罪般出卖肉体,将原先的钱散还回去。做侦探的父亲勇基(李乌饰)知道后万分愤怒和痛苦。他报复这些嫖客并杀死其中一人。之后,他带着女儿到乡下祭奠死去的母亲……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金基德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最佳导演金基德

简评

金基德的电影虽然几乎全都是深刻思考的,但是这部我觉得真的是垃圾,剧情完全可以一猜到底,比如:女孩的父亲跑到那个嫖客家里,你肯定猜得到他下楼开车时,那个嫖客从阳台跳楼、血流一地,这是非常失败的剧情。结尾,南韩的车并不是右舵的,为什么要靠左行驶?必然也要找个装逼理由解释一下,装逼装到了丢人现眼的地步,无法恭维。这部其实已经看了第二遍了,发现太垃圾了,新冠,就是报应吧?祸害人思维就该去见上帝,这是他的逻辑。

金基德三观最“正”、最不情色的一部,尾段父女戏张力足。金版《少女青春残酷物语》述了一个少女在父亲的纠偏引导下迷途知返的传统道德观复归故事,整个过程中父亲的形象近乎神化,隐忍温柔中包裹着令人不适的父权颂歌,他似乎永远坚固如山,以绝对正确、无比可靠的方式重新规划少女的成长,唤醒她的内心,甚至终止她的过去(在埋葬女儿的梦幻镜头中父权的力量达到了顶峰)。说它是情色片其实蛮冤的,金已经在最大程度去情色化,取消裸露凝视的镜头代之以女孩的亲密情谊、与聊天场景,试图将主题引向更澄净、更纯粹的方向。最出格的卖身赎罪又是典型的金氏情节,遵循最简单的交换逻辑将性去耻化、身体异化为可置换的资本,他电影中的人物似乎都有一种吊诡的自我沉溺与自我虐待情结,仿佛借助某个反常性行为就可以实现个人的完整、自由、满足及赎罪。

“传说印度有个妓女叫Vasumitra,每个和她睡过觉的人都成了虔诚的佛教徒。”洁蓉对倚隽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全片的浓缩。少女出卖肉体换取费用,缥缈的欧洲旅行之梦。频繁张望的窗口成了殒命的断头台,弥留之际想见的男人有着肮脏的灵魂。倚隽与父亲是相似的,她厌恶那些丑恶的嘴脸,却只是旁观或扬汤止沸。梦的破碎后是血的赎罪,反常的回馈触动内心,男人在诧异之余获得短暂救赎。父亲逃避与女儿的交流,只是静默地施加暴力。清冷的梦境中,父亲将女儿同音乐一起埋葬。最后的父女之别让我想起《冰冷热带鱼》,或者说金基德让我想起了园子温。不止爱,死亡,暴力,情色,轻灵音乐和影像风格,连戏外都惊人地一致。

《春夏秋冬又一春》过后,金基德在2004年的《空房间》和《撒玛利亚女孩》都呈现出了与以往风格完全不同的模样,整体情境更加贴近于日常化,风格也清亮了起来。这一部关于少女的自我救赎,加上金基德贯穿的主题:情欲是否肮脏。令人意外的是他对于父亲的描摹竟然如此细腻动人。结尾处,黄色石头组成的练习场,以及女孩驰车跌跌撞撞地希望追上父亲,视角一直在女孩的部分,像是婴儿蹒跚学步,伸开双臂跑向父亲,却一直看着他远去,潸然泪下。

她们选择去做妓女,当然不是因为穷吧。洁蓉的家庭穷只是一小部分,女主家中并不,她们只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想要通过自己对性的渴求和探索,独立地去完成这一项任务。不然,洁蓉也不会记录每一个“客人”身上的特点。妓女的出现,不再因为剥削,而是追求自身的感觉,大概金基德是受了一点丹东的影响?父亲最后的结局没给出答案,是去破案,还是被缉拿?最后的梦,也告诉我们另外的一个结局。这部影片在金基德的作品当中并不高明,非常平淡,没有采用特别极端的方式,最大的冲突,不是洁蓉之死,而是父亲面对女儿卖身的痛苦。

⊿从一开始的追求理想,到后来的同性之爱,再到最后的父女情怀,金基德的这部影片所或缺的地方就在于太过散漫的剧情,导致影片的主题飘忽不定,既没有连贯也没有惊喜,活像一摊浑水,抓不住关键,也看不透本质;两个撒玛利亚女孩,一个乐天派,一个理想派,却都倒在了现实这座不可攀岩的城墙脚下,被迫身处道德的地狱,不记得曾经,也没有未来;过度关爱所产生的畸形父爱,让自己变成了亲手埋葬女儿的罪魁祸首,就像那首耳机里的‘安魂曲’,在虚无缥缈的美妙旋律中带走了那些无知的灵魂。

三段式,正反合,借用佛教与基督教典故,整体还是奇情寓言,但绝非金基德的上乘之作。一大原因或许在于未处理好开放与封闭、架空与入世之间的矛盾。金基德完全架空的封闭寓言作品往往更加纯粹,这也是他的看家本领,一如[空房间][弓][春夏秋冬又一春],[时间]是把时髦的整容议题与放大的爱情苦恼相融合,十分有力。本片却是在形式与意象上归属于寓言与象征,部分人物动机与行为比较牵强,基本是主题与概念先行。但对嫖客的描写却比较现实可信,勾连社会气脉。这种割裂最终让影片沦为了“四不像”。不论是宗教寓言、成长隐喻还是社会挖掘、情感表达都没有到位。PS:妓女事后给嫖客钱的倒置行为及以抛锚阻滞或卡顿缓行的汽车来喻指人生之途的设计挺有意思,但也只是停留在符号层面上而已。或许,本片真正展露了金基德的弱点与两难之境。()

洁蓉死前观众是小孩,对世界的了解停留在印象层面,对花钱和未成年少女做爱的男人不屑一顾,对洁蓉无法理解,只是如同孩子看待大人,盲目地嫉妒他们和世界有更深入的连接。此刻,配乐是宁静的,和着穿校服的身材苗条青春洋溢的女高中生,一切都懵懂地美好着。洁蓉死后,跟随倚隽走上和洁蓉一样的道路,观众变成大人。同世界连在一起,也同喜欢和未成年少女做爱的男人连在一起,一旦有了接触,就必须考虑对方的感受。于是这些男人变得可爱有个性了,有的人会创作音乐,有的人怀抱着感激之心,有的人会帮她整理衣服。轻盈的美好消失后,换来的是沉重的现实感。假如倚隽是个男孩,从年老的女人那里赚钱,她的父亲是否还会报复那些人?倚隽可以作为性对象和男人一条战线,可她的父亲永远不可能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这个角度看来这部片依旧过于男性视角了。

《过春天》借鉴了相同的开头线索,只不过用委婉的决裂代替了死亡。倚隽和洁蓉是一对两生花,倚隽是洁蓉在床上被男人扳着脸翻过来的样子,全片最诗意的地方无疑是留白式的结尾,倚隽代替并弥补了洁蓉以跳楼拒绝成长的遗憾。如果导演用文学的章回体形式代替了电影中心不突出的缺陷,那么叙事结构中时间和空间的落差就再也无法自圆其说。“撒玛利亚”的含义否定了友情和一夜情的纯粹,而转向亲情的救赎和导演在镜头语言、画面上的粗糙处理的落差简直太鸡皮疙瘩。我可能永远难解金基德,同他单纯的暴力、乏味的色情、对画面的蹂躏一起。

「金基德」导演逝世一周年,挑选五部他导演的作品「知名已久但迟迟没看→《撒玛利亚女孩》《漂流欲室》《弓》& 昨晚查阅并感兴趣→《阿里郎》《时间》」观影悼念一下,机缘巧合地发现中文片名字数刚好不同,于是就按 1→5 的顺序观影了。—— 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所以相信片里的某些情节可能发生于现实世界中,但也因此,有时挺怀疑部分人物行为、剧情发展的逻辑合理性。.:2004年,金基德先是凭借《撒玛利亚女孩》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而后又凭借《空房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又是90分钟的魔幻电影,一点都不阳间。就和大家以为的一样,一开始以为是讲述两个少女援交的故事,援交的原因就让人感觉WTF?中间突然死了一个,死的就让人很突然,以为想要开始讲述一个少女自我救赎的故事。但是又突然出现了父亲,Emm...没想到后面的剧情其实是父亲拯救十足少女的故事。就很懵…。因为父亲内心很痛苦,并且失手杀了一个嫖客,但是他没有尝试从女儿下手正面或侧面的阻拦女儿的行为,但是一直在跟踪惩罚嫖客,就很迷...。不知道怎么说,反正就通篇黑人问号吧。最近这个类型的电影看得有点多,好像需要心理上消化一下。

缅怀被韩国主流抛弃的另类导演金基德。《撒玛利亚女孩》继承了他一年前的神作《春夏秋冬又一春》的轮回理论,一位女孩用身体做换取梦想,另一位女孩用身体去偿还前一位女孩的罪孽,而真正的原罪“男人”却潇洒度日,最后由正义的化身警察父亲终结原罪。三段式的故事别出心裁,没想到父亲的角色尤为重要,女儿帮父亲搬开挡住车轮的石头,父亲在河边教女儿开车,两场高光戏都很金基德,充满诗意。而那段杀女儿的蒙太奇把CD机这个重要的暗喻表达得更加明显,结局大爱。

获得奖项

  •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银熊奖-最佳导演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