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布莱克(2016)

IUP:2021-05-19

《我是布莱克》(英语:I, Daniel Blake) 是一部2016年肯·洛区执导的英国电影,保罗·莱弗蒂编剧,赢得第69届坎城影展金棕榈奖,成为肯·洛区继2006年的《吹动大麦的风》后又一次斩获此项大奖的电影。赢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电影和第42届凯萨奖最佳外国片。

我是布莱克

评分:8.3 导演:肯·洛奇 编剧:保罗·拉弗蒂
主演:戴夫·琼斯 / 海莉·斯奎尔斯 / 莎伦·佩尔西 / 布莱恩娜·尚恩 / 迪伦·麦基尔南 / 娜塔利·安·杰米森 / 史蒂芬·克雷格 / 哈瑞特·构斯特 / 李丹 / 米奇·麦格雷戈 / 大卫·莫瑞 / 茱莉·尼科尔森 / 杰姆斯·赫普沃思
类型:剧情
片长:100分钟地区:英国 / 法国 / 比利时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我,不低头(港) / 我,丹尼尔·布莱克
上映:2016-05-13(戛纳电影节)
IMDb:tt5168192

剧情

59岁的英格兰木匠布莱克还未到退休年龄并患有心脏病,处于临时失业状态的他为了维持生计需要申请得到一份失业津贴,可是却没有获批,他也因此处于政府社会福利和官僚机构之间,被当成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他努力克服这些繁文缛节,并争取得到一些援助。同时他认识了一位带有两个孩子的女子凯蒂,凯蒂跟布莱克处于相似处境,需要社会福利的救助并争取尽快找到工作以解决生活困境。

角色

  • 戴夫·约翰斯 - 鲍里斯·斯塔林
  • 海莉·斯夸尔斯 - 凯蒂
  • 米奇·麦格雷戈 - 伊万
  • 斯蒂芬·坎贝尔 - 拆除人

制作

2015年10月在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及其周边开拍。导演洛区透过写实派手法,关照着低阶层的生活状态,反映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批判、官员的冷漠与僵化。导演洛区曾说过:「我们得带来希望的讯息,我们得说世界还有其他可能性,另一种世界是可能且必要的。」,这部影片为社会底层的民众发声,不仅挑战政府机构的极限,也打破一般人对于领取救助金的偏见,更引出社会底层人物的无奈。还有导演曾对记者说过:「更糟的是,为了减少补助金的发放,而给工作人员制定惩罚人数指标。并培训他们如何应对处理那些『潜在的自杀者』」。

评价

影片在2016年第69届戛纳影展的场刊综合评分仅有2.4分(满分4分),排名第11位,因此在闭幕的颁奖礼上,颁奖之前不被媒体看好会赢得奖项,不少媒体对本片赢得金棕榈奖出乎意料之外,当时现场听到本片赢得金棕榈奖而刹时万籁俱静,获得的掌声寥寥无几。然而,这部影片由于关注欧洲底层的民众令观众产生情感起伏高潮的共鸣。

奖项

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影片提名
  • 最佳英国电影
  • 最佳导演提名:肯·洛奇
  • 最佳女配角提名:海莉·斯奎尔斯
  •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保罗·莱弗蒂

简评

平实、内敛、沉重,现实主义的镜头下是对现代社会的强烈映射。肯洛奇用摄影机对抗一个国家制度,让人钦佩。几点印象比较深刻:一是片中男女主总是处在层层叠叠的门框之中,无论是房间还是阁楼,他们似乎无法挣脱这些条条框框,总处在压抑的氛围之中。二是布莱克一直在行走。这里排除经济因素,也许行走正如手写简历一般,是对现代工业化社会的一种无声的反抗,另一重意蕴是在争取自己生存之路上所作出努力的具象化表现。三是整部影片似乎没有配乐或背景音乐。记得戴锦华老师曾经说过,越是内涵丰富的电影运用的配乐会越少,因为音乐本身会极大地限制画面的表现力。

无论时代和科技怎么发展,那些善良、实在和希望保持尊严的弱势群体最终都会陷入难以逃脱的逼仄的困境。Invisible eviction上天入地无所不在。一个人一辈子自立自强,有一套舒服又自洽的生活方式,突然因为一个小变故生活就一下坍塌了;被迫走出熟悉的生活范围,发现自己成了这个世界的局外人,说起来这么荒唐的事情却又时时刻刻发生着。单从编剧角度来说,我觉得我可能已经broken了,一直在想千万不要发生D性侵K或者孩子们,或者K欺骗陷害伤害D的情节啊。最后结局的时候想的是应该不会是皆大欢喜吧,要么是D得到肯定以后潇洒地离开法院要么是突然自杀。之前还想着得亏这还是英国,美国的话可能心脏病康复这一关就全剧终了。路人膜拜英雄那里虽然热血,但觉得逻辑不太连贯,路人都这么有正义感参与感的地方,在图书馆没有人大包大揽帮忙吗。

肯·洛奇二摘金棕榈,个人视角,比他上一部金棕榈《风吹麦浪》要好看很多,主题同样关照了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但显然,《我是布莱克》更直接、尖锐和辛辣一些;形式上,本片有着底层群体相互取暖,重新解构“家庭”的结构成分与社会学意义;按照年份纵向来看历年金棕榈,从《我是布莱克》到《流浪的迪潘》,再到《小偷家族》,均呈现了非血缘关系的重组家庭的故事,维度非常有趣;该片抨击资本社会里所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欺骗性一面,根本上,实则针锋相对资本主义虚伪;肯·洛奇现实题材的片子,在呈现重大社会议题上,与哈内克似乎有异曲同工:折磨欧洲中产阶级身心;他在扒开英国密织如网的行政机构繁琐程序之下,呈现了个体生命无助,与边缘群体为生存的挣扎:于是,有逼良为娼现实荒唐文化景观,也有病友向男主直指血缘关系的“病灶”本质;

三段印象深刻的台词。第一段,小女孩在男主角门口,男主状态不好,想让小女孩离开,小女孩说,我能问一个问题吗,你之前帮过我们对吗,那为什么现在我不能帮你?然后,男主开门了。第二段,社保局的一个工作人员对男主说,你不要放弃,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像你一样的好人,流落街头,不要放弃。第三段就是最后,女主在男主的葬礼上念的那段男主写的稿子。我是个公民,不比谁高贵,也不谁低贱。我是个人,不是狗,我理应获得我应得的权利。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男主在墙上涂鸦写下的那段话那块,一帮感同身受的人在欢呼。如果最后他没有心脏病发就好了,好人就应该活得更久。他曾经带给过女主希望,女主和她的孩子们也温暖过他,人生就是这样,相互扶持走下去的。如果他没去世就好了。

电影包括艺术本身,就带有了强烈的资本主义属性。肯洛奇绝对是纯粹的无产主义者,他的电影基本看不见对于所谓艺术感的卖弄,无配乐、自然光、简道具,他尽了最大所能褪去电影的资本性,用简洁精炼的视听语言与调度的讲述属于无产阶级的现实主义故事。《我是布莱克》最切中要害的不仅仅是最后的一番压不住怒火的发言,而是肯洛奇点明了共产主义的本质的在于互助,他准确把握到了无产者之间情感的特殊性,男女两个角色都写的相当好。《我,布莱克》这样的片名还回答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共产主义不是集体主义,它所关注的是每一个我,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完只能感叹真正的共产主义反正不在我们这里。

就是,平静的绝望。其实能够理解福利制度层层审核也许是为了防止有人骗取福利当寄生虫(当然更高层面上也许就是为了控制开支,以繁琐程序将一部分人排除在外),但是对于大多数需要帮助的人来说,这些冰冷的,毫不人性化的程序自然是一种不公平的对待。而凯蒂在食品救济站的崩溃和在超市偷卫生巾也的确很触动。不过工作了一辈子的守法公民居然没有一点儿积蓄让我也有些意外,毕竟他也没有孩子要养,木工也算技术蓝领,在国外应该还是吃香的吧——也许是为妻子看病,或是自己的心脏病耗尽了积蓄吧。但如果是沉重的个税加上相信社会福利而导致个人毫无抗风险能力,那就真的讽刺了。

第一部肯洛奇,电影用平静写实的镜头记录了布莱克所遭受的困境,布莱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英国底层人民的缩影,流程繁琐而又机械的政府,从来没有真正尊重过底层人民,当布莱克在墙上写下标语而引得众人支持与欢呼时,当上诉案开庭前布莱克去因心脏病去世时,就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政府的脸上,最后的遗言真是看哭了我,善良正直的市民布莱克走了,谁又会是下一个布莱克呢?

|肯洛奇老爷子一如既往,关注着中低层人民挣扎的生活,毫不炫技,就像纪录片一般如实记录,没有过夸张的镜头语言,全片看不到导演、摄像机的痕迹。于是情感就在这么平平的镜头中流露出来,本身这样的叙事方式和摄影手法其实蛮容易无法专心甚至昏昏入睡的,但故事本身的真实与掷地有声一直很好的拉动着观众的注意力,最终像目睹着身边人的故事一般,整个被带走了。这就是肯洛奇的电影,搭载着一个好故事,观众从观看到进入再到突然结束的错愕,一气呵成。如果戏剧化再少一点我可能会给到更高的分数。

左派知识分子臆想出来的底层生活与困境。开头很好,通过电话应答一下把人物困境表达清楚了。从男主角路见不平一声吼然后就顺拐着进人家家里开始就感觉不对劲。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有一种廉价电视剧质感。底层人物互动像作者在家里脑补出来的。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观察和理解,把问题简单归结为官僚系统的繁文缛节。去妓院拯救良家妇女让人如坐针毡。最后男主角的死亡也充满“工具人”气息,不偏不倚在即将得到赔偿之际暴毙。但是平心而论也是被病痛夺走的生命。这么完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在有的国家只有羡慕的份。能看到导演为底层发声的真诚。除此之外作为电影真的乏善可陈。

电影后面真是哭死了。有些时候真是诚实正直的人反而最后没有得到应得的待遇。很多制度都是为了防止一些投机者才制定得那么严苛,冷面无情,但这个伤害的只有诚实的人。投机者永远有办法钻空子。认死理的布莱克,不会用电脑,最后那一段本准备在上诉时候念的信真是令人眼泪狂奔。正好最近在听蔡蓝钦的这个世界。两者有某种呼应。太暖的布莱克。得病的独身老年人,单亲妈妈,这些社会隐秘的角落。感谢肯 洛奇,让他们被看见。

这就是直白的叙述,感觉像一部纪录片,太写实了。之前看过一本关于英国的书,提到英国的社会福利的情况,与影片讲述的差不多。影片中的社会系统也太过冰冷了,除了一个大龄的女工作人员请布莱克坐下喝水问候,其余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人情味,说的话像机器一样规范而机械。I can’t believe it 这句抱怨我真的听笑了。开场那段只见其声,不见其人的评估对话简直不能更讽刺了。繁琐的程序,无处不在的官僚主义,可能是很多政府的通病,简政放权实在太有必要。公共服务,扶危济困在哪里都是难题,更有效并人性化是方向。布莱克:人如果失去了自尊心,就等于失去了一切。不太喜欢本片的结局,本以为能找回自尊心,却还是不敌时间。

。第二部肯·洛奇作品,2016年金棕榈之作。近几年的戛纳竞赛得奖作品都是趋向于探讨社会议题,但其实能真正做到诚心诚意地坚持下去的少之又少。《我是布莱克》直击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问题,以申请社会福利补贴为开端讲述整个故事。虽然在拍摄手法上十分老套,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但胜在肯·洛奇依旧以其真挚的态度去展现底层人民的真实心境,依然能够打动观众。相比于昨晚所看的同样是金棕榈的《罗塞塔》更为伟大。我们现在依然需要像肯·洛奇这样的作者,也应该庆幸有肯·洛奇。

获得奖项

  • 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英国电影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获奖:观众选择奖
  • 第69届戛纳电影节
    第6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 狗狗棕榈人道奖
  • 第1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1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具前途新人
    提名:最佳英国独立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女主角 / 最具前途新人
  • 第4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4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最佳外国影片
  • 第69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第69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获奖:观众选择奖
  • 第37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第37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年度电影 / 年度英国/爱尔兰电影
  • 第29届欧洲电影奖
    第29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演员 / 最佳编剧
  • 第31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31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