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臣 第一季(1980)
《是,大臣》(英语:Yes Minister)是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BBC2)于1980年代播出的英国电视情景喜剧。这套剧集走英式幽默的路线,由安东尼·杰(英语:Antony Jay)与乔纳森·林恩(英语:Jonathan Lynn)创作,于1980-1984年,在BBC上播出三季,每季7集。续集《是,首相》(英语:Yes, Prime Minister),两季,每季8集,于1986-1988年播出。上下两部之外,还另有一部圣诞特别篇。总共有38集。除圣诞特别篇为60分钟外,其余37集为30分钟,其中几集曾被英国广播公司电台改编成广播剧。这套剧集以嘲讽当时英国政坛各种现象为主题,是当时很受欢迎的电视剧。此系列也曾在2010年衍生出一部舞台剧;2013年,英国黄金台(英语:Gold (British TV channel))播出了新一季的《是,首相》。
剧情
《是,大臣》以一位英国内阁大臣在白厅的办公室为背景,讲述了行政事务大臣吉姆·哈克(英语:Jim Hacker)(保罗·爱丁顿饰)的执政历程。他争取的各项改革措施都受到了英国公务员及各种利益团体的掣肘。行政事务部常务次官汉弗莱·阿普比爵士(奈杰尔·霍桑饰)长袖善舞,善于通过复杂官僚程序拖延哈克的改革措施。行政事务大臣首席私人秘书伯纳德·伍利(英语:Bernard_Woolley)(德里克·福德斯饰)由于在业务上接受哈克的领导,人事上则受汉弗莱管理,因此立场常游走在二人之间。伯纳德经常在讨论过程中插科打诨,但往往在关键时刻给予哈克或汉弗莱意料之外的帮助。
在《是,大臣》圣诞特辑中,汉弗莱晋升为内阁秘书(英语:Cabinet Secretary (United Kingdom)),哈克升任英国首相,伯纳德则成为首相首席私人秘书(英语:Principal Private Secretary to the Prime Minister)。其后在《是,首相》中,故事转移至首相府唐宁街10号展开。
本剧几乎每集都是以汉弗莱爵士说,“是,大臣/首相”结尾。汉弗莱爵士在这句台词中回味他的胜利,或偶尔承认他的失败。
发行情况
电视播出
香港TVB明珠台也曾经转播这套剧集,当时中文名叫《首相你想点》。中国大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以《是,大臣》之名播出7集后,因译制导演——上海电影译制厂原厂长陈叙一去世,翻译者后继无人,不得不停止。台湾引进BBC娱乐台播出译为《部长大人》。
衍生书籍
此剧集亦有相关衍生书籍出版——剧本辑录成书,由BBC Books以日记体形式出版。至于哈克没出场的部分则以公务员之间的私人备忘录、“访问”及其他角色的信件填补。
《是,首相》的三部小说分别于1981年、1982年、1983年出版,后来结集成硬封面修订本。
1986年,北京经济学院(今首都经贸大学)教师程虹翻译了《Yes, Minister》的中译本《遵命大臣:内阁大臣海克尔日记》。而最初,因为题材撞车和话题偏冷,1987年时,她的丈夫李克强骑着自行车到北京文联出版社,询问是否能够出版妻子程虹翻译的译本。该译本其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于1991年出版。李克强后来则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1992年,学林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完整简体中文译本——《是,大臣——一位内阁大臣的日记》(陈体芳等译)及《是,首相——詹姆斯·哈克阁下的日记》(杨立义、娄炳坤译)。繁体中译本《好的,首相》由张南峰翻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
这部剧无论在观众口碑还是在评论家评论方面都收获巨大的成功。该剧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英国学术电视奖中斩获五个奖项、三个提名。2004年,该系列英国最佳情景喜剧投票中名列第六。这部电视剧同时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撒切尔并曾为该剧撰写短剧剧本。
- 彼得·惠特莫尔 Peter Whitmore导演
- 斯图亚特·艾伦 Stuart Allen导演
- 保罗·爱丁顿 Paul Eddington饰 James Hacker
- 奈杰尔·霍桑 Nigel Hawthorne饰 Sir Humphrey Appleby
- 德里克·福德斯 Derek Fowlds饰 Bernard Woolley
- 戴安娜·霍迪诺特 Diana Hoddinott饰 Annie Hacker
简评
每次Humphrey和Bernard绕弯子说了一大段又什么都没说时,我和Hacker的感受一样:说得都是些啥?不能用plain English吗?大臣的妻子和他们女儿说,你老爸就是专门接受别人拍马屁的,但是他的下属内心并不把他当一回事,我真的笑死啦。
第一次见有人可以将情景喜剧做得如此高大上,一点都没有sitcom的寒酸,好像那就是在唐宁街。就算是《老友记》也并未全做到这点,题材限制了;《龙门镖局》宁财神倒有这个野心做他心目中没有寒酸气的情景喜剧,但志大才疏且审美低幼,更显得中二且土。政治剧本身也适合做得高大上,演员也很好。Humphrey根本就是个典型的政客人精,Hacker虽然有时显得有点白痴,但在小汉的调教下还能时而青出于蓝(in his day!),Bernard抖的包袱虽然过于同类,但也有不少精彩之处。这部剧,真是幽默与深度并具,演技与场景齐佳。
英国体系下政务官与事务官的较量,两官分途是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色,其中政务官由选举的国会议员担任,事务官由考试选拔而后拾级而上。事务官出身的次长长期在职,政务官出身的大臣因选举换届而去职,长此以往谁掌握实权不言而喻。第一季的最后一集吉姆提到:对人民负最终责任的是政客,政绩/功劳也属于政客,而不是公务员。这或许也能解释两者的冲突渊源。
这种剧集,只能是特殊时代背景和政府政策需求下,汇集一众天才编剧演员,偶得之的作品。揭示了英国权力分配和官僚运作机制,深度和尺度,不比纸牌屋差。大爱Humphrey,一个成熟、保守、圆滑、优雅,能将个人目的不动声色融入政府行为,依靠辞令、人脉影响甚至主导决策,知道何时坚持何时妥协的官员。虽然不知结局如何,起码是我目前想努力成为的角色。
「英国500年来一贯的外交政策,就是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过去我们和荷兰联手打西班牙,和德国联手打法国,和法国、意大利联手打德国,和法国联手打德国、意大利。分而治之,过去有效,现在也是如此。我们得分裂欧共体,在外面分裂不了,就加入欧共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可以挑德国反法国,挑法国反意大利,挑意大利反荷兰……外交部高兴坏了,老好日子又回来了。」
我的天,经典就是经典,多少年前的剧放到现在依然写实,过去会发生,现在会发生,未来依旧会发生。很多话的讽刺意味令我震惊,而那确确实实就是政治,给了我比较专业的政治概念,从B站解说到破烂熊的字幕,到弹幕解说,每一句话每一段都很有梗和背景故事,政治是利益交换,不是靠正义和冲就能得来的,政府只在乎稳或乱,不是小孩子的非黑即白,为了不变成二极管,我要勇于接受现实,理想主义在政治中会破产,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人性,对某些东西是在保护什么油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的少,是保护大臣,也是保护我啊,给了我接着看1984和动物农场的动力。认识世界的路还很长,感谢是大臣给了我一个好的开始。政治性抑郁会离我远去,我们终将在认识世界后归于沉寂,世界上还是普通人的故事最多。
作为政治类的情景剧和英剧,想不到拍得非常精彩,每一季的篇幅和内容都不长,但每一集都非常有意思,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剧中所表述的公务员系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政客之间相互拆台或者合作,都让人会心一笑,看来,官僚体系作为庞大的机器,在哪里都有些鲜明的雷同性,尤其是体制内一个人对抗庞大的机器,很多事,想办的,应该办的,可以办的的好事,想办的到最后都没办成,都会被无形的手和所谓的规则所牵制,到最后自己也逐渐慢慢的被同化。剧中的台词非常经典,在优秀演员丰富的演绎下,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让人体会,语言和台词的魅力,尤其剧中关于“废话文学”和“敷衍话术”的描述,都非常真实又令人捧腹大笑,嘲讽性很强,无关年代,无关时间和时空,让人感慨万千,好剧总是让人看了又想看,值得慢慢品味。
现在再回看第一季的主题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关于civil servant 系统如何为了自身利益的维持作为一个庞大的隐秘实体在政治机器的幕后发挥作用;尽管主题简单,演员的出色表现和编剧的台词写作都为本剧增色不少,期待后几季能表现更多的议题。
神剧,可以一看再看。对于政治上的理想主义者,《是,大臣》揶揄了民主制和官僚制的顽疾,进一步联系到美国的里根,民主政治的运作往往与柏拉图哲人王的意愿相左。对于步入职场的观众,《是,大臣》又堪称务实主义者在职场打拼的教科书,繁复的辞令,抓到小辫子之后的利益妥协。Humphrey对于道德真空的论述格外精彩。不过,剧的立场倾向小政府主义,所以着力刻画公务员的阻力以造成笑料,剧中台词是否能视为金玉良言,还是多少需要结合其本身立场进行掂量的。
终于有空刷剧了,一口气看完了一季。humpy好可爱,想揉他的脸(>^ω^<)牛津的学霸就是不一样,每次开口秀的时候我就怀疑我学的英语是假的。虽然humpy和jim是主角,但我更有感触的是bernard,或许是因为他身上带着我们的影子,有着理想主义的信仰,也认同现实主义的价值,总是在两位大佬之间左右维艰,笨拙而真诚地努力着。
由于是单元剧,点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是首先第一部的内容。适合东西方各意识形态的政治讽刺喜剧,在相同题材内恐怕再无有如此优秀的作品。这也离不开汉弗莱和哈克的两位演员的优先诠释,离不开各个尽管戏份不多但也将各中灰暗一面饰演的有声有色的角色们,更不离开整整五部优质打磨的剧本。可以说这个系列没有一集是调档的,每一部都令人喜笑颜开。
英国黑色幽默的政治剧,既好笑,又深刻。没有完美的政治制度,自由、民主制度一样有黑幕,腐败,利益交换,媒体控制,初心为民的大臣为了选票和个人利益终究和僵化、腐朽的利益集团——文官体系同流合污。40多年过去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剧中讽刺欧盟成员国为了各自的私利和之间的矛盾,为2020年英国脱欧埋下了伏笔,这部连续剧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英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