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2009)

Fish TankUP:2021-07-11

《鱼缸》(英语:Fish Tank)是一部2009年英国剧情片,安德莉亚·阿诺德执导。该片获第62节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和2010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奖。影片在蒂尔伯里的Mardyke村拍摄,部分在A13公路取景。影片是由英国电影理事会和BBC Films投资拍摄的。

鱼缸

评分:7.5 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 编剧:安德里亚·阿诺德
主演:凯蒂·贾维斯 / 迈克尔·法斯宾德 / 凯利斯顿·韦勒英 / Rebecca Griffiths / 哈里·崔德威
类型:剧情
片长:123分钟地区:英国 / 荷兰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90后·少女·性起义(港) / 发现心节奏(台) / 90后突围少女 / 鱼缸里的青春
上映:2009-09-11(英国)
IMDb:tt1232776

鱼缸简介

15岁的米娅(凯蒂·贾维斯 Katie Jarvis 饰)性格叛逆而古怪,惹事生非的她不仅被学校开除而且连她最好的朋友都离她而去。米娅热爱跳舞,然而身边却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她那充满热情的舞步,直到一个叫康纳(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的男人出现。康纳是母亲的男朋友,在他与母亲同居的日子里,米娅被这个英俊而又友善的男人所吸引。在康纳的支持和鼓励下,米娅得到了一次舞蹈面试的机会,而且与康纳的关系也更进了一步。然而,现实世界并非想像的那样的美好……
  本片由在2006年凭借《红色之路》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的英国新锐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Andrea Arnold)执导,是她的第二部电影长片。作为2009年戛纳电影节竞赛影片,《鱼缸》在2009年英国独立电影节获得8项提名。

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安德里亚·阿诺德 第22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2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具潜力演员(提名)凯蒂·贾维斯

简评

少年片和少女片是非常不同的,少女的叛逆下暗含的吞噬欲充满着自毁的意向,它们更细腻,更暴烈但是非常柔软。当母亲的男朋友将钞票塞在她胸前的时候,她的情感就已经变了味道,那是从“我是在你背上生长的”变成“我将在你体内生长”的蜕变,也许会变成女妖,也许会变成破碎的人、一个母亲。《鱼缸》最好的地方就是在这个阶段戛然而止了。

女主十五岁对世界的认知是废弃车场中的一匹白马,是与环境不和谐中别扭的脆弱对抗,在母亲面前跳舞会感到羞愤,展示自己时会被观察被审视,使恋童癖钻空子成为了这个提供情绪价值的观众角色,从对性缘拙劣的模仿到充满美好想象的舞团变色情组织的崩塌,喜欢女主在水畔追逐小女孩到迁怒再到拥抱的画面,但不如直接揭露恋童癖去实质对抗,最后就是女主忍气吞声地把心里的白马杀死了,很可惜也很弱很无聊。

昨晚睡前打开,想看一会睡觉的,结果一下子看到一点多。我以为打开了娄烨的电影。摇晃的镜头,粗粝。生活化的,足够细腻真实的细节让一切的情节都如此合理。太喜欢了,女主在被人关心的时候会瞬间变成温柔服帖的小动物。她分不清是把那个男人当成缺失的父亲还是爱恋的对象便匆匆献身。后来疯一样的找他,进他家,偷孩子,一切都那么疯狂,可你完全理解她。她内心只是一个被所有的爱抛弃的幼童。生活是鱼缸,我是里边一条濒死的鱼。

。①叛逆15岁少女动荡迷茫不得志的生活:被学校开除、言语暴力的母亲、同样叛逆的妹妹、被闺蜜决裂、遇上搞暧昧的渣男(母亲男友,把女主肚子搞大后跑了)、想进行舞蹈面试却发现是软色情招聘、等。②大量手持营造了动荡的氛围;大量虚焦(以及因移焦产生的虚焦)渲染了疏离的氛围;舒适的音响、精美的摄影(光线/质感/色彩等)、激情的画内配乐营造了叛逆的诗意。③女主被诱奸那段的布光的表意很有力。

鱼缸:看似透明一望无际,但却实际被隐形壁垒囚禁。Mia就像鱼缸里的一条小鱼,15岁,热爱跳舞,没有钱,渴望突破狭窄的生活范围,但残酷的现实却将她圈在一种似乎无法逃脱的宿命之中。母亲的男友就像是来自外界透过的一束光,终究不过是美丽的幻影。看到被铁链锁住的白马,或许让她想到自己,她多次想要放走白马,但却不成。这一切发生之时,Mia是懵懂的。她先是发现了母亲男友的秘密,并在气愤之中展开报复,目标对象就是拥有了自己无法拥有的一切的小女孩,但差点导致小女孩的溺水。好不容易得来的audition,不过是为了夜店取悦男人的艳舞。后得知白马挣脱枷锁是因为死于疾病。男友的一巴掌、失败的audition、死去的白马,这个时候Mia才终于醒悟,她应该跳出鱼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至于未来会怎样?导演留给大家去猜。

没有看到好评所说的什么“关于一个青春期的女孩有力量的故事“,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行为乖张的、神经质的少女,上了自己老妈的男友,然后在被他背叛之后想要溺死人家的女儿这样一个破故事,和我有啥关系??中间在他屋子撒尿那一段真的是令人无语,搞不懂这个极端行为的逻辑。另外,这个人物基本上是没有人物弧光的,一开始对这个女主的感觉我就是相当厌恶的,中间即使有一点点地怜悯,但是当最后她把那个小女孩推下去的那一刻,整个人物就已经坏到了极点。写这样的人物相当没意思吧,还不如看看贾樟柯的小镇青年。

好悲伤孤独的少女情事。当Mia站上面试舞台,背景播放着California dreaming时,生活就好像是一场巨大的如梦般的谎言。这个手持摄影的呼吸感就是我一直想要的视觉呈现。啊。会觉得一些人物性格设置和隐喻过于刻意及刻板,但细腻而克制的心绪描绘及人物间的关系变化把这一弱点掩盖了不少。演员们的演技也极其加分(是法鲨的话确实让这份情愫更有说服力和合理性)。好想学习这种能把人物性格及心理转变自然地外化呈现的剧作能力…

78/一部极其生猛的电影,表现狂放、迷茫、躁动的青春,果然青春片还是要拍黑社会和叛逆少女。手持摄影、突然性的失焦变焦、逆光镜头、越轴、跳切,摄影机本身就在通过非常态的处理打破社会的束缚和常规,但我们在影片中仍然看到了景框构图,看到了“镜子”的元素,一切又在昭示这个女孩封闭隐藏的内心,她惯性的处在阴影之中,暖色调的光源多用在她和继父同处的画面中,且两人对话时,多为女孩单人镜头对切女孩的过肩镜头,外加此前多次镜头的关联,这极好的说明了女孩封闭又依附于继父的关系,表明了这段不伦之恋中女孩依旧是被支配的对象。马的象征意义?自由or梦想,梦想“破灭”之后只得哭泣,“黑天鹅”的眼泪。结尾用和解的方式拍离别,更能触动观众的情感,飘向空中的爱心气球成为最后的情感注解。鱼缸:被禁锢少女畸形的美和青春。

才气四溢的女性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当年一部《红色之路》名声大噪,被拿来媲美拉斯·冯·提尔,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侮辱。09年《鱼缸》手持技法惊艳,戛纳评审团奖梅开二度。主角情绪展现从开始运动到结束,时刻牵动观者内心,一场青春的旅途朴素荒淡却又那么惊心动魄。

与母亲同看,她见是问题,我见是孤独。也挺好,各取所需。米娅和康纳在街边聊天时的一次侧目出卖了所有的心思。那边是左拥右搂的女生们打成一片的亲密无间,这边就是独身一人的女孩孤独过活。所以,当男人的谎言被识破,当牵挂的马儿被射杀,决堤的泪水不会骗人,鱼缸尽数盛满。最爱的一场戏是米娅为康纳表演自编的舞蹈。路边的远灯射来唯一的光亮,墙上的壁纸是粉红洒满的海滩,在加州梦的旋律下是一支意乱情迷的舞。呼吸浑浊了空气的质地,眼神擦出了交织的欲火。蒙了眼、动了心,爱无非如此。

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全片也十分流畅漂亮。达内从转型后就知道不能落入先纯粹人物认同再通过剧情推演的陷阱。本片先在预设了人物的完全认同,发生的情景一切都只设置为了她,并没有那么自然主义的处理就使电影像是提取了生活中推进情节进行拼贴,人物就像游戏人物一样目击再推进 行动到推进,就连最后的堕落也向着早已经有显露结果的趋向,比较好的地方是这个游戏更关于内心,所以不那么显露出来。电影节特供类型片

问题少女的二三事,米娅离经叛道,不断逃学,热爱独自跳舞,但找不到人欣赏,唯一欣赏的短期继父是馋她的身子,被发现后短期继父被赶走,米娅最后发现继父其实有家有室还有女儿,拐走继父女儿最后还是放回,然后去应聘跳舞只要脱衣类的不要艺术的奋而离开。最后跟着小哥浪迹天涯去了吧。马的隐喻很好,两次去帮忙斩断锁链都被赶走,最后马死了,心也就死了。还有虽说跟妹妹打打闹闹,最后还是依依不舍。

获得奖项

  • 第6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英国电影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具前途新人
    提名:技术成就奖 / 最佳英国独立电影 / 最佳编剧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2届欧洲电影奖
    第22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演员
  • 第2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2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具潜力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