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之名(1993)
《以父之名》(英语: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是一部于1993年上映的英国电影,吉姆·谢里丹导演,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根据在英国北爱尔兰发生的著名冤狱事件基尔福四人案(Guildford Four)改编,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
评分:8.8
导演:吉姆·谢里丹
编剧:吉姆·谢里丹 / 特瑞·乔治 / 格里·康伦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 / 皮特·波斯尔思韦特 / 约翰·林奇 / 马克·谢泼德 / 比蒂·埃德尼 / 艾玛·汤普森 / 安东尼·布罗菲 / 弗朗基·麦卡弗蒂 / 莫琳·麦克布赖德 / 唐·贝克 / 科林·雷德格瑞夫 / 杰拉德·迈克索利 / 弗兰克·哈珀 / 杰米·哈里斯 / 汤姆·威尔金森 / 凯莉·麦基芙妮 / 艾莉森·克罗斯比 / 菲利普·金 / 奈·赫伦 / 保罗·沃利纳 / 朱利安·沃尔什 / 斯图尔特·沃尔芬登 / 乔·康纳 / 卡伦·卡莱尔 / 谢默斯·莫兰 / 比利·伯恩 / 萨弗蓉·布罗斯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33分钟地区:爱尔兰 / 英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以父之名 / 以父亲的名义
上映:1993-12-27(爱尔兰)
IMDb:tt0107207
剧情
盖瑞·康隆(英语:Gerry Conlon)是北爱尔兰的贝尔福斯特市人,一个游手好闲的小偷。由于行窃误闯北爱尔兰共和军军火库,引发街头暴动,不得不远走英国。在英国,盖瑞跟一群嬉皮同住,当时北爱尔兰革命军在英国各地制造爆炸示威,而引起盖瑞与同居的英国人的冲突,最后被赶出住处,流落街头。当晚,他和死党原本想睡公园,但一名流浪汉自称公园长椅上刻有他的名字,那是他的床位,要他俩离开。之后,盖瑞捡到一个妓女的钥匙,便大胆地进入行窃,而偷到大笔的钱。同一时间,英国一家军人酒吧发生爆炸案。
盖瑞带着窃来的大笔钱财返回北爱尔兰,当初跟他同居起冲突的嬉皮,向警方构陷指称盖瑞可能是爆炸案的主谋,盖瑞与其死党被捕。当时,国会为了有效遏阻北爱的革命活动,通过了一个法案,可以无理由拘留嫌疑犯七天。警方就根据这个法案,利用这充足的七天,每天加以拷打、疲劳轰炸、威胁亲友的性命,甚至拿枪逼供。终于受屈任由警方写下其自白并签名。此案警方还根据盖瑞及友人的支言片语,也逮捕了他们两人的亲友,包括盖瑞的父亲、妹妹、姨妈等十人。
在法庭上,尽管盖瑞一再辩称他们的自白都是屈打成招,而且可以找当晚的流浪汉来证明他们的行踪,但是警方不但宣称没有这名流浪汉,且坚称绝对没有刑求,被告等人所作的供述全部都是捏造。立场偏颇的法官,陪审团,都因为这件震惊社会的爆炸案,恨透了北爱尔兰人,所以虽然这个案子只有被告等人的自白,没有其他证据,还宣称盖瑞姨妈手套上检测出硝化甘油成分,就编织出了所有的犯罪情节,审判的结果,所有人都被判罪名成立入监服刑。
在狱中盖瑞与父亲关在一起,两人朝夕相处,渐渐化解之间的冲突。随后,真正放置炸弹的北爱革命领袖也入狱,并向警方承认军人酒吧爆炸案是他所为,但警方为了维持自己的清誉,而故作不知情。革命领袖在狱中兴风作浪,波及盖瑞的父亲,最后病死狱中。盖瑞化悲愤为力量,愿意跟女律师合作,最后终于发掘出警方隐藏真相,罗织罪名的证据,正义终于在十五年冤狱后伸张。
角色
- Daniel Day-Lewis as Gerry Conlon
- Pete Postlethwaite as Guiseppe Conlon
- John Lynch as Paul Hill
- Mark Sheppard as Paddy Armstrong
- Beatie Edney as Carole Richardson
- Emma Thompson as Gareth Peirce
- Don Baker as Joe McAndrew
- Corin Redgrave as Inspector Robert Dixon
- Eileen Atkins as Cheryl Conlon
- Joan Cusack as Jennifer Smalls
- Gerard McSorley as Detective Pavis
- Kathleen Turner as Elaine McAndrew
- Frank Harper as Ronnie Smalls
- Fiona Shaw as Marlene Dixon
- Robert Englund as Michael Peirce
- Jamie Harris as Deptford Jim
- Jessica Tandy as Brooke Armstrong
- Natasha Richardson as Susan Hill
- Tom Wilkinson as Grant Richardson
故事主角近况
- 盖瑞·康隆(英语:Gerry Conlon)于2014年6月21日因为肺癌死于贝尔法斯特的家中。
- 基尔福四人案的另一受害者保罗·希尔于1993年娶了前美国参议员罗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的女儿玛丽·考特尼·甘迺迪,并诞下一女,但两人于2006年分居。
奖项提名
奥斯卡:
- 最佳影片提名
- 最佳导演提名
-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 最佳男主角提名-Daniel Day-Lewis
- 最佳男配角提名-Pete Postlethwaite
- 最佳女配角提名-Emma Thompson
- 最佳剪辑提名
获得奖项
-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剪辑 - 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金熊奖-最佳影片 - 第39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提名:Best Foreign Actor (Migliore Attore Straniero) -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第7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European Film Award —— European Film of the Year - 第51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电影歌曲 - 第33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简评
好片!尽管有些情节略微的语焉不详,使节奏跳得有点快,高潮部分稍稍煽情,但其依然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全片监狱的戏较多,不过非常精彩!这种根据真事改编的电影,故事往往都是平铺直叙、循序渐进的,开端发展高潮,很标准的范式。看呆呆刘的表演真的很享受!我就敢说,这种角色,除了呆呆刘以外,无人能够胜任!真的是“不疯魔不成活”! 法庭戏那儿,艾玛演得很棒!另外,音乐也还可以。两个多钟头,不冗长也不沉闷,并且到最后还大快人心!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和它挺像的,但是发力方向不一样。与本片相比,《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弱化了个人历程,放大了司法博弈,情感的发力点也在群体而非人,更多的是鼓舞而非触动,是向外的而非向内的。不过这也是因为人物遭遇不同,一个在庭审阶段就及时纠错了,另一个是冤屈十五年后的追诉。令我意外的是历史上芝加哥七君子的故事是要早于吉尔福德四人案的,看来从历史中学习这件事,并不那么招人喜欢。
1993年的电影,有一些地方不知道是演员的表演有些不合理还是剧情设置的有些奇怪,突然会有疑问,为什么他要这样去演绎?整个故事为什么就这样转镜头了,少了一些细腻的点,感觉只是为了讲述这么一件事而已。但最感动的一幕就是男主父亲死去后,狱友们点燃一个个火团扔到窗外纪念他。这是人性的光芒,明明大家都是“罪犯”,却比那些司法人员更有爱了!
看着看着忘记这是个传记电影,导致有些无聊一度走神多次。可是也反映了如果不知故事背景有些情节转折和情感铺垫很突兀,看到监狱突然为他父亲燃白纸很不解,往前翻重新看还是不理解这俩父子或者父亲怎么突然在监狱里变得这么有地位了。不是本来是受欺负的爱尔兰人吗?难怪爱尔兰苏格兰老要独立。看到男主狱中突然发疯扯磁带很不理解,以及父亲死了他那么伤心,只当剧情需要他不肖子回头。但配合后面剧情,当时全国都在因为他的冤情游行,全世界都在自己身后,气氛值和委屈拉到最满且还能在膨胀。又说15年!最神奇的是,没有警方被起诉....三权分立个锤子哦。被动长时间与父亲的相处,本来不孝子也变的善良敏感了,甚至可能对本来崇拜的肇事者产生怨恨转移。就是说配合人权国家背景还行,这故事在我大天朝还是有些弱了?男主狱中贴了个卡大佐海报!
很堵心的故事,结尾5分钟的大爆发反倒更显悲剧感。波斯尔思韦特长得好像东木大爷啊,观影过程中一直认错了……刘易斯的演技一直到最后才完全释放出来,想不通他多年后怎么就离不开大胡子了……艾玛汤姆森演技依旧很舒服,隔壁办公室大姐的感觉。既然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对剧情也没什么好评价的,结尾的画面、镜头配上BGM非常震撼,可惜不忍心再看一遍了。
这应该是一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的影片,但凡这样的影片可以公映,都是国家及国家法律进步的一大步。DDL演什么就是什么,把小痞子演的太令人气愤了!看到父亲的坚持和心愿,就不得不想到目前身体欠佳又仍未得到平凡的汪康夫老人,看完也明白为什么他的申冤如此显而易见的清白又如此艰难,让那些常年高高在上的人物承认犯错太难了,既然犯过这样的大错,他们就不在乎继续犯错。还是那个感受,能够平平安安过一生,不要被动卷入一些事件,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北爱大英血仇打底,有真实案件背书,无力和绝望更多来自故事自身和观众的思考,与作品的呈现非常割裂。狱中生活太细碎冗长对案情主线贡献不大,也没见到有效的父子感情推进,Gerry的人物弧光立得很差,也没有给女律师适当的着墨,而且法庭的呈现确实潦草平庸,难以想象如果结尾用《刺杀肯尼迪》里斯通的拍法将会何等雷霆万钧。DDL作为一位演员的星光是可怕的,但这不是他最好的表演。
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原来窦娥冤在他国也一样发生。从大处看讲的是司法正义,也刻画了包容深沉的父爱和青年的成长。事件极震憾,演员非常出色,意蕴丰富深厚。黑暗和不公处处存在,但这类题材能拍成电影并公映,也是敢于正视错误的态度。其次,当初判刑时欢呼的民众,和宣布平反时群情激昂的民众,很有可能是同一拨人。吃人血馒头当看客的也是芸芸众生的另一面相。权当自省。
太棒了,本来以为今年的《芝加哥君子案》已经在这类改编剧里很强了,回头一看1993年(我初一那年)就有如此出色的影片,对于80年代英国政府在北爱尔兰与新芬党的争斗,新芬党当时被认为是极端组织。双方斗争中引发的这起冤案。揭露了警方的蛮横,司法的缺位。当然还有主角爸爸的善良,正直,虔诚。还有那个正义的女士一直帮到他家翻案。主要演员都演技爆表了!
融合了内战、审讯、庭审、监狱、父子情、律师翻案的一部真实现实主义的残酷电影。从整个故事的结构来说,有强烈的现实冲突感和时代厚重感,相比较《肖申克的救赎》来说更具有社会广阔度。刘易斯的男主成长弧还是设定得不错,与父亲的几场情感戏都表现得很动容,一方面父亲这个角色带有温和的宗教色彩,而刘易斯其实也是暗喻了北爱尔兰的叛逆和抵抗。从国家方面看这个真实的冤假错案是英国政律的一次污点,但是用具体的父子监狱的表现又是一次意识形态的对抗和理解反省,整个故事完美的把各种关系和感情融入到真实的案件中,两处庭审都非常精彩,女律师戏份不多,但是串起了整个故事线索,以及是整个事件的翻案人,贡献了精彩的庭审辩护。这种表现形式的电影,其实我国也有很多素材啊,只是不能拍而已吧,要是认真拍一样会很震撼。
越看越感受到影片的力量所在,《因父之名》暗含的情感较复杂,花心思在父子关系的刻画上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为结局的平反牟足了劲。司法题材的电影也看了不少,也有一点点感悟,世上不存在至善的制度和体系,哪怕是人们建立起来的最具威严这一套制裁罪恶的司法系统也不例外。结果正义是我们所追求的,但路径是程序正义,在很长的时间里也应该是,尽管很多因素让它的力量有所动摇,但看完片子第二场法庭申诉,无论是霸气回怼恶人“这是我的法庭”的新法官,执着真相的律师还是司法体系之外独立清醒的我们,好像都在慢慢的让我们的法治体系,司法实践更好的完善。
当盖瑞说出自己的出生地是Belfast的时候,脑中反复倒带读书时听的Elton John新专辑磁带里的带着大不列颠优越感的《Made in England》,但每次故意忽略掉《Belfast》这首歌,哀伤的大提琴和爱尔兰风笛层起密布,犹如一团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可惜那时年少无知屁都不懂,现在看到的这部电影,终于解释了疑惑,这是一部极棒的电影,不仅因为它是战火纷飞的北爱历史背景下一个真实的事件,还因为电影里呈现国家、政治、家庭冲突造成的各种关系的发酵和转化的一种近乎完美的镜头语言,更因为它印证了那句亘古不变的真理: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它绝不会缺席。